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臨濟禅與安祥禅▪P3

  ..續本文上一頁像酒,爲什麼呢?當你進入禅的境界以後,就會有點兒微醺,像喝了酒似的有點兒迷迷糊糊,卻又清清楚楚,這就叫做叁昧酒;這種微醺的感受,也就是禅者要保任的那種心態。

      祖師禅太深奧,比如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庭前柏樹子。”庭前那棵柏樹是祖師西來意?誰懂?何以如此?禅的風格,禅的作略就是不離當下而又超越思惟的,你用思惟、用邏輯是解不開的,它的作略是以有言顯無言。又如有人問洞山:什麼是佛?麻叁斤!說了等于沒說,這亦是言顯無言。再如有人問俱胝禅師:什麼是佛?他豎個手指頭,不開口,這是以無言顯有言,雖然他不開口,你用千言萬語的論文也寫不完。

      祖師禅這麼深怎麼辦呢?我們只好把它稀釋一下,稀釋以後的祖師禅,我們叫它爲“安祥禅”──安祥禅就是把禅的部分內涵作爲外舉,把禅的部分內涵顯露出來,成爲外在的特征,這樣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安祥禅以安祥爲究竟,重視澈了,重視覺受,而不重視知解。

      真正的法是通得過實驗的,比如把電燈開關一開,燈就亮了,開亮了就行,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法雖然是真理但它不是語言文字,必須追溯到理的極點,也即是一切理、一切事還沒有發生以前,看是個什麼?

      六祖第一次說法,是對追趕他的惠明。六祖教他“不思善,不思惡……”停了一下六祖又說“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惠明馬上就開悟了。原來只是心的原態,是一種純安祥的覺受。

      安祥有什麼好呢?人若一感受到安祥,不須多久,照照鏡子,臉色就不同了,紅光滿面,好像年輕了好幾歲,煩惱打不進來,人活得潇灑自在,親和力也有了,過去不怎麼理會你的人,現在都對你笑臉相迎了。如果有人懷疑這太玄了吧!我從來不說瞎話,真的假的試試就知道了,如果你的緣很深,障很淺,你會無法抗拒,你打開“安祥集”看幾頁就會來電(相應),真正的法是現量,無須思慮就能使原本的心呈現出來,除此之外,皆是分別心的産物,那不是真正的法,頂多是個指月的手指頭而已。

      比量的法,雖不是真實法,但它可以以毒攻毒,以見去見,以正見去邪見,也即是禅宗所比喻的解粘去縛,抽釘拔楔,或說是以楔出楔,就譬如牆上釘了一個木頭楔子,釘得太深了拔不出來,幹脆再用一根楔子把原來的那只敲打出來,打通了,掉下來了,這就表示比量的法也有它的用處。

      修學安祥禅是個速成班,因爲現在是工業社會,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每天要課誦幾小時,打坐幾小時,那是沒有這個時間的。在臺灣上班都要打卡,遲到幾分鍾要扣工資的,常常遲到的話,那你換個工作單位吧!所以工業社會非常緊湊,因此,安祥禅只教你求心安,不要求你改變生活的方式:你昨天是怎麼過的,今天仍然是那麼過;今天是怎麼活的,明天依然還是那麼活,不須要改變你的生活內容和方式,也不必增加任何負擔,無須調整任何動作,要改變的、要調整的只是你的心態。如何調整心態?修學安祥禅的第一步就是要反省,透過反省,把自己過去那些毛病,統統找出來把它丟掉。

      過去的如來禅,是保持如其本來的清淨心,也即是本心。然後透過觀心的方便,臻于自在自覺,自覺自在的境界。

      祖師禅是還得本心,保任本心,它的定義是“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

  

  八、修學安祥禅的步驟和“誠”的重要性

  

   我們修學安祥禅的要求有叁個階段:(一)離執禅定(二)去執禅定(叁)無執禅定。

      離執禅定就是離開執著,當你經過反省己非、忏悔改過以後,再看“安祥集”、“不二法門”或者觀心,漸漸你會離開一切執著,把多頭意識變成爲統一的心,此時你若去石家莊的大街上走一趟回來,別人問你曾看到些什麼?你會說我什麼也沒看到,平時在大街上看什麼都記得,當離執以後卻好像什麼也沒看到,這就是沒有留影爲念,這就是“用心如鏡”,心像鏡子一樣,一切東西清清楚楚,但是過去了鏡子裏一物也無。人有這種心態,就不會感到累,忙了一天,好像沒做什麼,有今天沒做事的感覺,回想過去會感覺好累,在座的很多位大居士一定有這種感受。這叫離執禅定。

      離執禅定跟無執禅定一樣,爲什麼還要繼續修去執禅定呢?因爲“理雖頓悟……事須漸除……”必須透過反省,去掉你的毛病和執著,離執的境界才能保持不失。

      這叁種禅定由離執、去執到無執,到了無執禅定就到了大解脫。古人說“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人還是你這個人,感受不一樣了,很輕松、很愉快。過去你人際關系不大好,現在別人看到你願意和你親近了。像這種情形在座的有不少人都有體驗,都曾感受過,家庭也一天比一天調和,小孩子睡覺也不再做噩夢了,這就是生活的宗教。我們人總要生活嘛,生活品質壞不如生活品質好,付出一點心力,決心做個好人,做個佛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逍遙自在的邁向生命的圓滿和永恒,不是很好嗎?

      佛在菩提樹下悟的是緣生法,是因果法,一切原因都有結果,一切結果都有原因,相信原因和結果是相互呼應的,這才科學,如果認爲不是同因同果,那實驗室也不必要用了,今天H2O是水,明天H2O是石油,那就麻煩了。所以邏輯學就有一條定律叫“自然齊一律”,自然界統一的法則就是同因同果。我們不談理論,談事實,人活著絕對是煩惱與錯誤同在,你若活在錯誤裏,你不可能快樂,也絕不會開心;而毀滅與罪惡同步,你若是犯法、犯罪、販毒、走私、綁票……那絕對是跟毀滅同步,所以當你修行進入離執禅定的時候,要進一步透過反省做去執的工夫。

      現在各位的心都是統一的,我講話你聽得清清楚楚,我停止不說,你試著找找看有沒有念頭?我敢保證你無念,這就是無念真心,也就是無心之心。古德有偈說“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爲,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現在各位都成佛了,都證道了,我恭喜各位。

      一個人最難的是叫念頭STOP──煞車,念頭像瀑流一樣,煞不住啊!但是,天下事努力就會成功,耕耘就有收獲,付出才能獲得,你坐在這裏已經圓成了嗎?沒有那麼簡單,你必須悟後起修,修要有目標,沒有目標修個什麼?修不是打坐、念佛,雖然那樣修也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修正自己的想念行爲;修正自己偏去的個性;修正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使人格內涵變成完美,這才叫修行。所以悟後要起修,你若不悟,便沒有修的標准。剛才叫各位測試一下,各位都知道了,真正的正法,不是說空話,凡是通不過實驗的都是廢知識,跟酒精中的廢卡路裏一樣,有熱量沒營養。

      安祥禅是認知自己,朝向自己內心發掘的法門,禅是生活的宗教,是自內證的自覺宗教。講保任,要熱氣不斷,如爐煉丹,爐子不能熄火;如雞孵卵,要寸步不離,這叫熱氣不斷,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心態,不須添加什麼,出門就管帶,像帶著小孩子去買菜一樣,不可松手把“孩子”給擠丟了。

      總之安祥禅的修學,第一要求心安無愧,第二要一切講求和諧。在自受用方面要以安祥爲究竟,理事具足,無須外求。

      各位了解了這一點以後,就知道安祥禅有修行的起點、修行的步驟;起點是什麼?就是反省,下個決心自我戰鬥,最大敵人是自己,一定要盡除心垢──除惡務盡,不要以惡小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這就是修行的起點。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動力就是一個誠字,誠不只是誠實,誠是中華文化獨特不二的精神,誠是止于至善,也即是把自己的真理智,選擇一個最正確的目標,然後把自己的真情感投入到真理智,使兩點重合起來成爲一個焦點,然後在這個焦點上就會迸出智慧的火花,結成生命的花果,理智加情感就是意志,意志力也就是成功所必須的心力。

      西方學術分叁大類:主知、主情、主意。

      主知主義流于空疏、冷漠。主意主義流于固執、頑強。主情主義流于執著、盲目,都有缺點。唯有中華文化獨特的精神,一個誠字就包括了知、情、意而無有偏頗之弊。我們用一顆至誠的心,就是由衷,用由衷的心態去反省,把心上的汙垢去掉,就會成功,人生就會通暢,智力也會提升;用由衷的心去做研究工作,成效會提高,今年會比去年好,明年會比今年強,你若是人才,不會被埋沒,都是自己埋沒了自己,不是別人埋沒你,誰能埋沒誰?自己用六塵的虛幻把自己埋沒了,如果不想出頭,不想突破,那就沒救了。

  

  九、宗教的種類

  

   昨天曾給各位講,宗教的種類很多,大致分類則有四:

      (一)理智的宗教。像研究吠陀經、奧義書的都很重理智,但是理智流于空疏、冷漠,與人的生活不相調和,不能跟現實人生絲絲入扣。

      (二)感情的宗教。信者得救,死了進天堂,這是迷信。到天堂去,活著都沒有實驗過,死後你怎知有天堂可去?這不但迷信而且自我否定。禅是自力自主的法門,耕耘有收獲,努力會成功,付出可獲得,眼前、當下立刻可以實驗、有感覺、有正受的。

      (叁)肉體的宗教。打坐、開靈脈、苦行……盡在肉體上下功夫,要長生不死,說天長地久,這個地球有一定的壽命,到時候就壞了,所有的現象都逃不過成住壞空,練肉體,說長生,豈不是自欺欺人,自我陶醉?

      (四)拜物的宗教。你看咱們河北有拜五大家──胡、黃、灰、白、柳,也有拜大樹的,也有弄一塊石頭蓋個小廟燒香供奉的,在外國更可笑,還有拜生殖器的。在非洲那些民族,更是無奇不有,供個長蟲(蛇)、烏龜……像這些,都是對人格尊嚴的否定,對自己人格的放棄。

      像以上的這些宗教,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會認同的。

  

  十、修學安祥禅與念佛

  

   臺灣這幾十年的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水准提高,是由于安定,外國商人願意投資,處處調和、和諧,于是就欣欣向榮了。可見“安”的因素非常重要。都是黃帝子孫,都是中國人,有什麼兩樣?只要能“安”就會進步、繁榮,不安就會磨擦、瓦解。所以安祥禅不但對個人是人生指標,對社會繁榮進步、人民幸福也是一個基本的穩定力。

      昨天有位居士問我:安祥禅可以念佛嗎?可以禅淨雙修嗎?可以的,但是,既然修學了安祥禅,就應體會到安祥是究竟的,安祥不但是必須的也是足夠的。在五祖以前,禅宗所依的經典是楞伽經,楞伽經講“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俱遣”是破相的,達摩祖師曾著有“破相論”,六祖以後禅宗所依的主要經典是金剛經,修學安祥禅不要違背金剛經,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即是說,一切的現象都是虛假的,沒有永遠不變的實質,假如你看一切現象只是現象不是真實,你就看到真理的本來面目──如其本來了,如來是如其本來,就看到一切現象未發生以前的狀態了。

      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就知道安祥是必須的也是足夠的,我們修行,修如來禅,修祖師禅,修安祥禅,修通俗禅……都可以,修安祥禅可不可以念佛?可以,因爲禅是佛法,念佛也是佛法,但是你要學禅又要念佛,就要讀讀金剛經,念佛就不必用觀想或觀相,用實相念佛法,實相念佛只念佛號,念到念而不念,念,好像沒念,自己也沒有刻意的要念,自己在幹什麼?一留意,原來是在念佛,這就叫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進而打成一片,心佛一如,體用不二。什麼叫不二?體空,用空,用而不住名之爲空,到此就是大成就,有了大成就,未來的歲月是美好的,人生是幸福的,一切都不在話下了。

      天氣這麼熱,大家從各方到這裏來聽我講話,對我是個很大的鼓勵,我非常的感謝。我也預祝各位

      覺行圓滿□□人生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

  

  

  

《臨濟禅與安祥禅》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禅的認知與修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