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临济禅与安祥禅▪P2

  ..续本文上一页传法?因为当时的印度法运已尽,无人有此福德、智能,能承受此等无上大法。由于他老人家功力深厚,观察的结果:只有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才适合栽种这大乘菩提种子,于是不辞关山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传法,他九死一生,好几次中毒,因为有人嫉妒他、毒害他,说他是外国人、洋鬼子,尤其是外道,总是想害他,恐怕他的法大为弘扬以后,使外道没有生存的空间。有一次中毒,其毒碰到石头,石头都冒烟,大师的功力多么深厚,后人都说所有的武功都是由达摩传下来的,这个很可信。

      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等了九年,最后把法传给二祖慧可,返回了印度。

      从初祖达摩到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这五代所传的是如来清净禅,到了六祖惠能大师,完全摆脱了印度那一套佛教的形式和色彩,不礼佛也不拜佛,不烧香也不求佛,自力更生不打坐,所谓禅定只是“外离相,内不乱”,“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皮囊,何为立功课?”说得非常亲切,非常真实,六祖的禅法是无为法,无所求,无所修,不修功课,也不打坐,但是六祖的功力也是天下无敌的。行昌去行刺,朝六祖脖子上砍了三刀,一点损伤都没有。六祖大师对行昌说:正剑不邪,邪剑不正……他老人家不但刀枪不入,而且是金刚不坏,直到如今,他老人家的肉身仍端坐在广东南华寺,改朝换代经过多少淩替,六祖坐的木座都被虫蛀烂掉,换了好几个,但他的全身舍利依然没有损坏,功德之所积,绝非常识所能解释,我们不要太相信常识,常识如果是真理的话,就没有更好的明天了。修行须要不断的净化,人类的净化还没到五分之一,还早得很,还有太多更好的未来。

  

  四、从赵州到虚云

  

   赵州古佛一生留下很多禅的榜样,而他接人的方便,多从日常生活上著手,比如“吃茶去!”的公案:他问一个新来参学的,你过去可曾来过这里吗?答:曾来过。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曾到过此地吗?答:不曾到。州说:吃茶去!院主见了问:为什么曾到叫他吃茶去,不曾到也叫他吃茶去?赵州唤说:院主!院主答:有!州说:吃茶去!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赵州茶”。三个人都叫吃茶去,三个人各有不同的意境;对院主讲的吃茶跟前面两人讲的吃茶不太一样,三个人都叫吃茶去,加起来意思又不同,但这极为通俗,赵州用极为家常的语言,非常通俗的手段接引有缘。

      赵州八十犹行脚,到处参访,有人说:你老八十岁了,歇歇吧,还跑什么呢?他说:遇到会的人我跟他学,碰到不会的我就教他。赵州是为法而活,为法而忙,他早在三十多岁就已桶底脱落了,为什么八十岁还在行脚呢?而且他活了一百二十岁,跟近代的虚云大师是一样的。

      有人说虚云大师就是赵州转世,净慧法师跟赵州古佛一定有很深的缘,从净慧法师为虚云的徒弟,现在又到了河北省荷担如来家业,重兴一千多年前的道场,这说明了他与法有缘,与师有缘,也与在坐的各位有缘。各位有这么好的导师,各位的修行应该是一日千里,不然就辜负了这一段因缘。

      现今临济祖庭的住持,也是最有修为最受尊重的法师,戒律精严,修行精进,多有成就,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也只有最杰出的修行人,才能住锡第一流的道场,这个道场是不是第一流,就看它的历史和传承,看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精神。

  

  五、六祖以后□禅风丕变

  

   禅到了六祖以后,风格完全不同于印度,也不同于任何一个宗教(派),几乎看不到宗教的气息。六祖的徒弟、子孙代代更是青出于蓝,比如云门文偃禅师,有人问他:佛陀刚一出世,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怎么解释啊?云门说:我当时若在场,一棒子打死喂狗!

      云门文偃是个大禅师,怎么会说这种话呢?如果是别的宗教或其他宗派,像这种以下犯上,谤佛灭祖的话,该受到怎样的处分?

      云门讲这种话,听的人不懂,去问另一位禅师,那位禅师说:云门就这几句话已足够报佛恩了。

      为什么毁佛、谤佛是在报佛的恩呢?所谓“养儿不及父、家门一世衰”,要知道,佛是超乎常情的,佛不是一般世俗庸夫,你赞美我,我高兴,你讲我坏话,我就不高兴,佛不计较这些。佛法是平等法,什么平等?一切声平等,称赞、毁谤、讽刺、夸奖……都是一样的。一切色平等,一切用触觉、视觉可以感知的都叫色,好的、坏的、美丽、丑恶……都是平等的,因为它们都是同一质,本质相同,一切色只是个现象,没有永恒不变的任何实质。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万法平等的真义,它都是来自一个源头,当然平等,所以不必去勉强分辨。

      云门骂佛,别人说他是真懂报佛恩。佛不是叫我们去崇拜祂,而是教我们向祂看齐,甚至希望我们能超越祂,所以禅宗有句话说:养儿如果不肖,还不如父亲的话,那是家门的不幸。即如世俗法来说,哪一个作老爸的不希望他的儿子比他更强?所以说师徒如父子,甚至师父和徒弟的至情比自己的生身父母还要亲,世俗上有父子反目的事,师徒没有,因为师徒的信仰相同、理念相同、情感投入相同、生活境界相同,师徒等于是一个人,既然等于一个人,哪里还有矛盾呢?了解这一点就知道禅极为活泼,它的内涵虽然深邃渊博,但表现在事相上却是十分平常。

      六祖大师的在家弟子很多,他主张“在家修行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修行也可以,不一定要在寺庙里。他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意思就是说:佛法就在现实的人生中,修行悟道是离不开现实人生的,如果离开血肉的现实人生去找开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生活环境就是道场,是个大熔炉,修行人要经得起锻炼、捶打,能承受得了磨练考验,就是法器。

  

  六、禅风与世风合一

  

   世人眼里的钻石是很珍贵的,其实钻石的本质是碳的同位素,煤碳不稀奇,钻石为什么很可贵?因为钻石是经过高温、高压,长久的锻炼,使它的坚硬和密度无与伦比,所以它就珍贵值钱了。我们若是受不了折磨和冲击,经不起考验和压缩,我们就毫无价值可言。

      很多人慨叹佛世难值,正法难闻,我们今天的因缘很好,有净慧法师、住持法师在此,学法不假外求,一切具足。只要各位有道心、有志趣,现今的禅是纯中国的土产,在生活境界上是既存在又超越,既出世又淑世的,淑世就是和光同尘,就是认同公认的价值标准,没有反常,没有惊世骇俗的稀奇古怪行为。

      禅的第二个特色是既具象又抽象,它表现在艺术上的禅画是具象的,但是仔细看起来它又是抽象的,它完全扬弃了价值的压缩和观点,全凭自己毫无拘束的一种性灵的闪烁,举笔一笔划成一幅画,看起来像似一种事物,却又不像一个事物。表现在文学上也是一样,有了禅的注入,便有“庐山烟雨浙江潮……”的那种既飘逸又超越的风韵。

      中国的儒家,原本是活泼的,但到了宋、明已经僵化了,什么女人不能改嫁、好马不备双鞍、一女不嫁二夫……这是违反人性的,这不是儒家精神。大家如果对孔子一生事迹有认知的话,就会知道孔子的儿子孔鲤死了,他的媳妇还年轻,孔子便把她当女儿一样嫁出去了,圣人不是冬烘先生。儒家到了宋明,变成了所谓吃人的礼教,没有性灵了,一般读书人读死书,精神受到桎梏,思想没有出路,很痛苦,很烦恼;但是一经禅思想的注入,受到禅的启发,就有了宋、明理学出世:程、朱、陆、王四大派,这四大派每一派都批评佛教,说佛教是出世,有君不尽忠,有父不尽孝……他不知道一人得道,七祖升天,这个我可以证实和举例,各位如果能够真实修行,是绝对可以证实的。

      也有些人批评宋、明理学家,说他们是披著袈裟骂和尚,那些理学家吸收了佛教的营养,不知反哺,却来诋毁佛教……大家要知道理学家的骂不是真骂,他是以骂为赞,你看云门文偃要把佛一棒打死……他的真义哪里是毁灭佛祖啊!这又如同说佛是干屎橛一样,那不是骂,千万别看扭曲了。

      东瀛的日本,与中华文化的渊源极深,王阳明的理学到了日本,瓦解了幕府政治,开创了明治维新的局面,建立了武士道的精神,武士们都是学静坐的,从参详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到他发现生命是永恒时,他便不再怕死了,光明正大的死并非生命的断灭,而是形态改变与净化升华;所以日本武士道精神所表现的就是不怕死。日本政治、学术的主流思想都是来自中国,日本的禅宗也以临济为主流,这是可以查证的。所以我们要找唐朝文化,日本保留的最多,要找宋朝文化,朝鲜半岛上保留的也不少。

      各位想想,祖师禅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是禅的娘家,而现在的石家庄,可以说就是禅的老家了。为什么呢?就整体来说,石家庄不能算是禅的家,还有别的地方,但是别的地方没有人也没有法,只是个空房子,要说有人住而又有法的地方,只有这一处了。为什么?临济子孙遍天下,现在中国各省各处的禅寺,大多是临济的子孙,临济是在这个地方发源,石家庄自然是普天之下的禅宗之家。

      禅宗在中国来说,跟临济已经是不二的了,提起中华禅就只有临济,说起临济就知道是中华禅,临济法脉之重要性,在未来我敢断定正定这个地方地位一定是非常崇高,因为它有文化价值,有历史价值,更有宗教、哲学价值,不久的将来,一定是个观光胜地。

  

  七、安祥禅是祖师禅的稀释

  

   禅宗这么好,我们为何不传承祖师禅?为什么要弘扬安祥禅?

      祖师禅的确很好,但是太高深,一般人不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加以稀释,而它的本质不变。譬如酒,是淡酒,不是那么浓了,当然禅不是酒,不过,禅味却有点…

《临济禅与安祥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的认知与修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