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临济禅与安祥禅▪P3

  ..续本文上一页像酒,为什么呢?当你进入禅的境界以后,就会有点儿微醺,像喝了酒似的有点儿迷迷糊糊,却又清清楚楚,这就叫做三昧酒;这种微醺的感受,也就是禅者要保任的那种心态。

      祖师禅太深奥,比如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庭前那棵柏树是祖师西来意?谁懂?何以如此?禅的风格,禅的作略就是不离当下而又超越思惟的,你用思惟、用逻辑是解不开的,它的作略是以有言显无言。又如有人问洞山:什么是佛?麻三斤!说了等于没说,这亦是言显无言。再如有人问俱胝禅师:什么是佛?他竖个手指头,不开口,这是以无言显有言,虽然他不开口,你用千言万语的论文也写不完。

      祖师禅这么深怎么办呢?我们只好把它稀释一下,稀释以后的祖师禅,我们叫它为“安祥禅”──安祥禅就是把禅的部分内涵作为外举,把禅的部分内涵显露出来,成为外在的特征,这样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安祥禅以安祥为究竟,重视澈了,重视觉受,而不重视知解。

      真正的法是通得过实验的,比如把电灯开关一开,灯就亮了,开亮了就行,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法虽然是真理但它不是语言文字,必须追溯到理的极点,也即是一切理、一切事还没有发生以前,看是个什么?

      六祖第一次说法,是对追赶他的惠明。六祖教他“不思善,不思恶……”停了一下六祖又说“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马上就开悟了。原来只是心的原态,是一种纯安祥的觉受。

      安祥有什么好呢?人若一感受到安祥,不须多久,照照镜子,脸色就不同了,红光满面,好像年轻了好几岁,烦恼打不进来,人活得潇洒自在,亲和力也有了,过去不怎么理会你的人,现在都对你笑脸相迎了。如果有人怀疑这太玄了吧!我从来不说瞎话,真的假的试试就知道了,如果你的缘很深,障很浅,你会无法抗拒,你打开“安祥集”看几页就会来电(相应),真正的法是现量,无须思虑就能使原本的心呈现出来,除此之外,皆是分别心的产物,那不是真正的法,顶多是个指月的手指头而已。

      比量的法,虽不是真实法,但它可以以毒攻毒,以见去见,以正见去邪见,也即是禅宗所比喻的解粘去缚,抽钉拔楔,或说是以楔出楔,就譬如墙上钉了一个木头楔子,钉得太深了拔不出来,干脆再用一根楔子把原来的那只敲打出来,打通了,掉下来了,这就表示比量的法也有它的用处。

      修学安祥禅是个速成班,因为现在是工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如果每天要课诵几小时,打坐几小时,那是没有这个时间的。在台湾上班都要打卡,迟到几分钟要扣工资的,常常迟到的话,那你换个工作单位吧!所以工业社会非常紧凑,因此,安祥禅只教你求心安,不要求你改变生活的方式:你昨天是怎么过的,今天仍然是那么过;今天是怎么活的,明天依然还是那么活,不须要改变你的生活内容和方式,也不必增加任何负担,无须调整任何动作,要改变的、要调整的只是你的心态。如何调整心态?修学安祥禅的第一步就是要反省,透过反省,把自己过去那些毛病,统统找出来把它丢掉。

      过去的如来禅,是保持如其本来的清净心,也即是本心。然后透过观心的方便,臻于自在自觉,自觉自在的境界。

      祖师禅是还得本心,保任本心,它的定义是“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八、修学安祥禅的步骤和“诚”的重要性

  

   我们修学安祥禅的要求有三个阶段:(一)离执禅定(二)去执禅定(三)无执禅定。

      离执禅定就是离开执著,当你经过反省己非、忏悔改过以后,再看“安祥集”、“不二法门”或者观心,渐渐你会离开一切执著,把多头意识变成为统一的心,此时你若去石家庄的大街上走一趟回来,别人问你曾看到些什么?你会说我什么也没看到,平时在大街上看什么都记得,当离执以后却好像什么也没看到,这就是没有留影为念,这就是“用心如镜”,心像镜子一样,一切东西清清楚楚,但是过去了镜子里一物也无。人有这种心态,就不会感到累,忙了一天,好像没做什么,有今天没做事的感觉,回想过去会感觉好累,在座的很多位大居士一定有这种感受。这叫离执禅定。

      离执禅定跟无执禅定一样,为什么还要继续修去执禅定呢?因为“理虽顿悟……事须渐除……”必须透过反省,去掉你的毛病和执著,离执的境界才能保持不失。

      这三种禅定由离执、去执到无执,到了无执禅定就到了大解脱。古人说“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人还是你这个人,感受不一样了,很轻松、很愉快。过去你人际关系不大好,现在别人看到你愿意和你亲近了。像这种情形在座的有不少人都有体验,都曾感受过,家庭也一天比一天调和,小孩子睡觉也不再做噩梦了,这就是生活的宗教。我们人总要生活嘛,生活品质坏不如生活品质好,付出一点心力,决心做个好人,做个佛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逍遥自在的迈向生命的圆满和永恒,不是很好吗?

      佛在菩提树下悟的是缘生法,是因果法,一切原因都有结果,一切结果都有原因,相信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呼应的,这才科学,如果认为不是同因同果,那实验室也不必要用了,今天H2O是水,明天H2O是石油,那就麻烦了。所以逻辑学就有一条定律叫“自然齐一律”,自然界统一的法则就是同因同果。我们不谈理论,谈事实,人活著绝对是烦恼与错误同在,你若活在错误里,你不可能快乐,也绝不会开心;而毁灭与罪恶同步,你若是犯法、犯罪、贩毒、走私、绑票……那绝对是跟毁灭同步,所以当你修行进入离执禅定的时候,要进一步透过反省做去执的工夫。

      现在各位的心都是统一的,我讲话你听得清清楚楚,我停止不说,你试著找找看有没有念头?我敢保证你无念,这就是无念真心,也就是无心之心。古德有偈说“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现在各位都成佛了,都证道了,我恭喜各位。

      一个人最难的是叫念头STOP──煞车,念头像瀑流一样,煞不住啊!但是,天下事努力就会成功,耕耘就有收获,付出才能获得,你坐在这里已经圆成了吗?没有那么简单,你必须悟后起修,修要有目标,没有目标修个什么?修不是打坐、念佛,虽然那样修也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修正自己偏去的个性;修正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使人格内涵变成完美,这才叫修行。所以悟后要起修,你若不悟,便没有修的标准。刚才叫各位测试一下,各位都知道了,真正的正法,不是说空话,凡是通不过实验的都是废知识,跟酒精中的废卡路里一样,有热量没营养。

      安祥禅是认知自己,朝向自己内心发掘的法门,禅是生活的宗教,是自内证的自觉宗教。讲保任,要热气不断,如炉炼丹,炉子不能熄火;如鸡孵卵,要寸步不离,这叫热气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心态,不须添加什么,出门就管带,像带著小孩子去买菜一样,不可松手把“孩子”给挤丢了。

      总之安祥禅的修学,第一要求心安无愧,第二要一切讲求和谐。在自受用方面要以安祥为究竟,理事具足,无须外求。

      各位了解了这一点以后,就知道安祥禅有修行的起点、修行的步骤;起点是什么?就是反省,下个决心自我战斗,最大敌人是自己,一定要尽除心垢──除恶务尽,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修行的起点。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动力就是一个诚字,诚不只是诚实,诚是中华文化独特不二的精神,诚是止于至善,也即是把自己的真理智,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目标,然后把自己的真情感投入到真理智,使两点重合起来成为一个焦点,然后在这个焦点上就会迸出智慧的火花,结成生命的花果,理智加情感就是意志,意志力也就是成功所必须的心力。

      西方学术分三大类:主知、主情、主意。

      主知主义流于空疏、冷漠。主意主义流于固执、顽强。主情主义流于执著、盲目,都有缺点。唯有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一个诚字就包括了知、情、意而无有偏颇之弊。我们用一颗至诚的心,就是由衷,用由衷的心态去反省,把心上的污垢去掉,就会成功,人生就会通畅,智力也会提升;用由衷的心去做研究工作,成效会提高,今年会比去年好,明年会比今年强,你若是人才,不会被埋没,都是自己埋没了自己,不是别人埋没你,谁能埋没谁?自己用六尘的虚幻把自己埋没了,如果不想出头,不想突破,那就没救了。

  

  九、宗教的种类

  

   昨天曾给各位讲,宗教的种类很多,大致分类则有四:

      (一)理智的宗教。像研究吠陀经、奥义书的都很重理智,但是理智流于空疏、冷漠,与人的生活不相调和,不能跟现实人生丝丝入扣。

      (二)感情的宗教。信者得救,死了进天堂,这是迷信。到天堂去,活著都没有实验过,死后你怎知有天堂可去?这不但迷信而且自我否定。禅是自力自主的法门,耕耘有收获,努力会成功,付出可获得,眼前、当下立刻可以实验、有感觉、有正受的。

      (三)肉体的宗教。打坐、开灵脉、苦行……尽在肉体上下功夫,要长生不死,说天长地久,这个地球有一定的寿命,到时候就坏了,所有的现象都逃不过成住坏空,练肉体,说长生,岂不是自欺欺人,自我陶醉?

      (四)拜物的宗教。你看咱们河北有拜五大家──胡、黄、灰、白、柳,也有拜大树的,也有弄一块石头盖个小庙烧香供奉的,在外国更可笑,还有拜生殖器的。在非洲那些民族,更是无奇不有,供个长虫(蛇)、乌龟……像这些,都是对人格尊严的否定,对自己人格的放弃。

      像以上的这些宗教,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认同的。

  

  十、修学安祥禅与念佛

  

   台湾这几十年的经济起飞,人民生活水准提高,是由于安定,外国商人愿意投资,处处调和、和谐,于是就欣欣向荣了。可见“安”的因素非常重要。都是黄帝子孙,都是中国人,有什么两样?只要能“安”就会进步、繁荣,不安就会磨擦、瓦解。所以安祥禅不但对个人是人生指标,对社会繁荣进步、人民幸福也是一个基本的稳定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安祥禅可以念佛吗?可以禅净双修吗?可以的,但是,既然修学了安祥禅,就应体会到安祥是究竟的,安祥不但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在五祖以前,禅宗所依的经典是楞伽经,楞伽经讲“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俱遣”是破相的,达摩祖师曾著有“破相论”,六祖以后禅宗所依的主要经典是金刚经,修学安祥禅不要违背金刚经,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即是说,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假的,没有永远不变的实质,假如你看一切现象只是现象不是真实,你就看到真理的本来面目──如其本来了,如来是如其本来,就看到一切现象未发生以前的状态了。

      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安祥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我们修行,修如来禅,修祖师禅,修安祥禅,修通俗禅……都可以,修安祥禅可不可以念佛?可以,因为禅是佛法,念佛也是佛法,但是你要学禅又要念佛,就要读读金刚经,念佛就不必用观想或观相,用实相念佛法,实相念佛只念佛号,念到念而不念,念,好像没念,自己也没有刻意的要念,自己在干什么?一留意,原来是在念佛,这就叫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进而打成一片,心佛一如,体用不二。什么叫不二?体空,用空,用而不住名之为空,到此就是大成就,有了大成就,未来的岁月是美好的,人生是幸福的,一切都不在话下了。

      天气这么热,大家从各方到这里来听我讲话,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我非常的感谢。我也预祝各位

      觉行圆满□□人生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

  

  

  

《临济禅与安祥禅》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禅的认知与修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