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誦得十八香象所馱的佛經,卻因不解真實義,妄加揣測,自以爲是,反成謗法,而墮惡道。所謂“依文解義,叁世佛冤,離經一句,即同魔說”,足見法的嚴厲,是非的難掩,因果的可畏。
吾早年來積學問 亦曾討疏尋經論 分別名相不知休 入海算沙徒自困
大師自述:早年累積學問,乞討經典注疏文字,搜尋佛經及菩薩爲吐露研經心得所造之論,分析辨別佛經專用名詞和辭彙,不知道休歇、停止;其實數盡他家寶,自無半文錢。就像到海邊數沙的數量,除了自招疲憊、困惱,了無利益可言。
卻被如來苦呵責 數他珍寶有何益 從來蹭蹬覺虛行 多年枉作風塵客
楞嚴經:佛告阿難,汝雖曆劫熏持諸佛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
無漏修學,說有多般,最重要的是:不讓定慧圓明的安祥心態出現間隔,才有間斷就是漏。
向外馳求,心外覓法,皆屬虛行,只不過在八風中搖擺、六塵裏打混的光陰過客而已,何嘗一日當家作主,忒煞辜負主人翁。
種性邪 錯知解 不達如來圓頓製
外道種性,不離邊見,知解既錯,能不背道而馳?只爲不能了解明心見性的圓頓法門,所以求解愈縛。
二乘精進沒道心 外道聰明無智慧
小乘守寂,中乘沈空,雖然苦行精進,終不能明心見性,自違圓融中道故。外道雖具世智辯聰,背離摩诃般若,縱有方便不達實相,病在不明心地,荒廢心田。
亦愚癡 亦小騃 空拳指上生實解 執指爲月枉施功 根境法中虛捏怪
成年人沒有智慧曰“愚”,少年智商太低曰“騃”。就大乘法門而言,二乘如愚,外道如騃,都不達真實。執方便爲究竟,譬如認空拳中有物,執指月之指爲月,只會在六根對境的虛幻假像中捏怪。
有一則小故事,不但隽永非凡,而且也足資佐證上述各點——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自從領悟天龍一指禅後,凡是學者來參問,只豎一指,別無提唱。庵裏有一個做雜務的小孩子,遇到有人問事情,也模仿俱胝和尚豎一指回答。有人告訴和尚說:您庵裏的小朋友也會佛法,凡有人問話,跟您一樣,也豎一指。老和尚聽了不說什麼。有一天老和尚袖子裏藏了一把鋒利的刀子,把小孩子叫到跟前問道:聽說你也會佛法是嗎?小孩回答:是!老和尚就問:什麼是佛?那孩子剛豎起指頭,老和尚迅速拿刀把他的手指給砍斷了,當孩子哭叫著往外跑的時候,老和尚叫他:回來!這孩子才回頭,老和尚就大聲問:什麼是佛?這孩子習慣地豎指,卻沒有看見指頭,當下豁然大悟。試問:這孩子悟了個什麼?若會,須知“但能不犯君王諱,也勝前朝斷舌才”。若不會,果然“不快漆桶”!
不見一法即如來 方得名爲觀自在
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原本無有一法,若能“了了見,無一物”,即如其本來了。到達不見一法的境界,就唯有自觀自在,自在自觀,果然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了。
了即業障本來空 未了應須還宿債
若能澈了諸法實相,業原本不有;若未明心見性,則事相宛然,業障不虛,仍須償還業債,輪回受報。
饑逢王膳不能餐 病遇醫王怎得瘥
外道與二乘,對大乘法之不能信受,如同饑餓的人,看見滿漢全席,反而不敢嘗試;也如同久病的患者,遇到了醫王,反而懷疑不信,自棄勝緣。
在欲行禅知見力 火中生蓮終不壞
見性之人,語默動靜,在定慧等持的安祥之中,知見與佛相同,雖在欲中,而能轉欲;在欲而無欲,居塵不染塵,隨緣不變,常持安祥,就像火中生長的蓮花一樣,極爲難能,極爲可貴。
維摩诘經佛道品中說“示受于五欲,亦複現行禅,令魔心愦亂,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蓮花,是可謂稀有,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
勇施犯重悟無生 早時成佛于今在
古時印度有位名叫勇施的比丘,犯了四種根本大罪,希望藉發露忏悔來清除罪垢,于是把叁衣挂在錫杖上,邊走邊喊:我犯了重罪,誰肯慈悲替我忏除?喊著走著,走到了一座精舍前面,遇見鼻鞠多羅尊者,尊者教他推尋罪的根本不變屬性,推到最後,發覺罪性了不可得,于是豁然大悟,得見自性。
師子吼 無畏說 深嗟懵懂頑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 不見如來開秘訣
我要如同獅子哮吼般地對那些點不破、喚不醒、裹著牛皮一樣的冥頑不靈者,說出不怕遭誤會,不怕受攻讦,不辭蒙受毀謗的話:你們只知道犯了重罪,會構成見性的障礙,卻忽略了世尊“自性中沒有罪與福”的開示。
有二比丘犯淫殺 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 猶如赫日消霜雪
古時印度有兩位比丘,結庵山中,堅守淨戒,從未觸犯。有一天,一位比丘出庵托缽乞食,另一位在庵中坐禅。在坐禅者疲倦小睡的時候,一個淫蕩的樵女,偷偷地進來行淫行。比丘覺醒後非常不高興,等同庵比丘回來,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這位比丘聽了非常生氣,就跑出去追趕樵女,想給她點教訓,不料樵女驚慌之間,失足墜落深坑摔死了。這兩位比丘就更加煩惱不安了,于是一同到大德優波離尊者那裏懇求忏悔。尊者用小乘法替他們解脫罪結,他們心中仍有疑惑,而且更加煩悶。維摩大士知道了,就把他們叁位召到面前。大士責備優波離尊者說“你不該加重他們的罪,應該直截了當地替他們去除,而不應擾亂他們的心。要知道罪性不在內外和中間,有肮髒的心,才有肮髒的衆生;有清淨的心,就有清淨的衆生。有妄想,心上就有汙垢;沒有妄想,心就是清淨的。不要讓心停留在任何事物和念頭上,對任何事物、義理的認同,都是虛妄的見解和妄想的來源。能了解這些,才叫奉行戒律,才算真正明了戒律。”兩位比丘聽了,當下疑悔頓除,發無上道心,的是“猶如赫日消霜雪”。
不思議 解脫力 妙用恒沙也無極
不可思議的佛性妙用,就是數盡了恒河的沙粒,也數不完。
四事供養敢辭勞 萬兩黃金亦銷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 一句了然超百億
對“一言之下,頓了本心”的師父來說,真是“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祇獲法身”的法身父母,實是恩大難酬。衣服、臥具、飲食、醫藥等四件事的供養,自當盡心竭力,怎敢借口勞累而疏忽呢?即使是萬兩黃金,師父也足堪消受,縱然是粉身碎骨,也難報答法乳于萬一。因爲有了明師的教誨才能“一言之下,心地開通”,頓超劫數,贏得永恒啊!
法中王 最高勝 恒沙如來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應
最上一乘法,是法中之王,沒有比它更高的法門,更沒有法門能勝過它。過去、現在、未來如恒河沙數的佛陀,無不以此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此法如如意之珠,但能信受,無不相應。
了了見 無一物 亦無人 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 一切聖賢如電拂
真實的必是原本的,原本沒有恒河沙數的世界,沒有現在已發現的四萬個銀河系,既沒有人,當然沒有佛了。叁千大千世界,也是因緣所生,離不開成、住、壞、空,等同大海起一浮漚,既非真實,也不永恒。一切聖賢出現在超時空的法界,如同閃電一樣地短暫。
假使鐵輪頂上旋 定慧圓明終不失
本來的佛性,是生命的永恒相,是一真法界的當體,非因父母所生肉體而有,不因肉體毀壞而無,是不生不滅的金剛體。見性之人,恒持定慧圓明之心的原態,縱使鐵輪旋于頭頂上,生死須臾之際,也不會改變他那定慧圓明的心態。
日可冷 月可熱 衆魔不能壞真說
即使是太陽變冷了,月亮變熱了,邪也不能勝正,衆魔也破壞不了真理之說的。
象駕峥嵘慢進途 誰見螳螂能拒轍
大乘佛法就像大象駕車,穩重地步向光明大道。至于螳臂擋車,除了徒見其狂妄,自取毀滅外,就像外道謗佛一樣,真能擋得住嗎?
大象不遊于兔徑 大悟不拘于小節
大乘學人,既不像二乘沈空守寂,也不斷六根照境,如大象不走兔子的路徑;大澈大悟者,自有鬼神莫測的自受用解脫境界,豈受困于世俗的價值標准?苟讀禅宗傳記,當歎多采多姿。
莫將管見謗蒼蒼 未了吾今爲君訣
未見性人,用常識的眼光、世俗的標准來衡量、批評見性者的解脫境界,無殊于坐井觀天,譏評“天這麼小喲!”。
證道種種,大師已和盤托出,殊爲難能,的是稀有。君若已悟,堪資印證;如或未了,請受真訣;竟生疑謗,真一闡提也。
《“證道歌”淺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