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盡鉛華,臉上綻放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廣植內心的淨蓮。
◎幸福在心中,不在別人眼中,何必學虛榮?
◎多說一句鼓勵的話,少說兩句指責的話。一聲贊美,你我都歡喜。
◎小小的好事,做出來就變成大大的好處。
◎你讓步,我讓步,條條是大路。
◎律己嚴,多反省自己;待人寬,少責怪他人。
◎多微笑、少皺眉,樂觀才是幸福。微笑,是心境上的晴天。
◎爲惡之良心譴責,較任何處罰的力量要大,爲善之心境安適,比任何良藥的功效要好。
◎有第一等知識,也要有第一等道德。
◎看重自己,照顧別人。淨化自己,關懷衆生。
◎微笑著聽人說話,謙和地對人說話。見面歡歡喜喜,說話和和氣氣。
◎開口一笑,怒氣全消;忍讓一分,事事都好。微笑是最漂亮的表情。
◎誠心對人說話,耐心聽人講話。
◎有多少度量,就有多少福氣。
◎心無憂慮,逍遙如佛祖;身無病痛,快樂似神仙。
◎無私的奉獻,是人性最美的光輝。
◎贊揚別人的優點,寬恕別人的缺點。
◎學習別人的長處,體諒別人的短處,少評論別人短處。
◎謝謝!是最受歡迎的一句話;微笑,是最令人喜歡的表情。
◎光明來自太陽,喜樂來自心中的愛。
◎陽光可以融化冰雪,寬容可以化解仇恨。
◎樂觀與微笑,是面對逆境最有力的武器。
◎做事要有恒心,做人要有愛心。
◎不說人閑話,是一種厚道。
◎忙中對人不冷淡,累時對人不厭煩。
◎怨可不計,仇可不報,恩不能忘。
◎謙則能和,傲則易怒;和爲做人成功之本,怒乃處世失敗之根。
福慧人生(二)
◎“尊重、誠信、關愛”是群我倫理的基本精神。
◎別人就是另一個“我”,爲別人設想就是爲自己著想。
◎和人比修養、奉獻,不要比地位、財富。
◎心胸要放寬、度量要放大,腳步要放穩,目光要放遠。
◎多檢討、多進步;多忍讓、多祥和。
◎說實話、不說大話;說真話,不說謊話。
◎慈悲溫暖人心,善行光明社會。
◎吝啬是金錢的奴才,行善是精神的富翁。
◎施比受快樂,有福氣的人,請多分福給別人。
◎主婦持家勿忘自修,男人創業勿忘照顧家庭。
◎饒人一分便是添福一分;貪人一分,便是種禍一分。
◎傷人一刀,身上留痕;傷人一言,心上留痕。
◎記人好處,能忘恨;記人壞處,會生怨。愛心生?百恨消;邪念動,萬惡來。
◎一句刺人的話,能使人終身心痛;一句感人的話,能使人一生難忘。
◎財富破産可重建,人格破産難再立。
◎積德、積德!心不邪思,積心德;口不邪言,積口德;行不邪事,積行德。
◎不想壞事,心樂;不說壞事,意樂;不做壞事,身樂。
◎不怕沒時間看書,只怕偷懶不翻書。讀書會勵志,賭博會喪志。
◎怕苦,苦一輩子,不怕苦,快樂一輩子。困苦是激素,能吃苦才能有成就。
◎布衣暖、菜根香,好書滋味長。知識,就是力量與尊嚴。
◎手邊有好書的人,是最快樂的人:智愚之分,在讀書與不讀書。
◎運動健身、讀書益智。讀書,使我們了解別人,看重自己。
◎成功,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成就。要成大事,應先做好小事。
◎學曆要緊,能力更要緊;學養要好,教養更要好。
◎成功緣于小心,失敗來自大意。
◎人的價值,看他肩負多少責任。
◎能吃苦,苦盡甘來;貪享樂,樂極生悲。
◎憑身手創事業,摸心肝講公道。
◎讀好書,交好友,學好人,做好事。
◎說公道話,做正經事,學好榜樣。
◎爲人要有正氣,做事要有朝氣,交友要有義氣。
◎錯誤最多者,莫過于不承認錯誤的人。人最大的弱點是姑息自己,苛求別人。
◎以德爲富,以道爲貴;以安爲福,以仁爲壽。
◎受人滴水之恩,當思湧泉以報。
◎只要懷有慈悲心,人人皆是觀世音。
◎戒“氣”是修養的功夫,戒“貪”是人格的表現。微笑是人生百病的良藥。
◎以堅定的意志處世,用柔軟的心情待人。
甘露雨
◎正思惟,是生命的一種革命!需要依靠別人而活就是不自由!
◎科學家尋求外在力量改造世界,目的是想服務世人,但結果卻是破壞的成份居多。宗教家從人內在的心靈作改造,教導我們認識人的尊貴和價值,放棄無謂的追逐和鬥爭,使人類能享有安全、和樂的生活。
◎人活著要能爲家人服務,爲鄰居、朋友及社會上的人做些事。否則,我們爲誰而活?當然,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別忘了要爲自己而活。
◎如果你以爲心是自我,那你弄錯了,你把仆人當作老板,事實上你自己才是老板。要當心的主人,不要成爲心的奴隸。
◎休息和放松,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鏡子映照人的影像,一旦鏡子前的人離去,鏡內不會留下任何影像。心也要像鏡子一般。
◎凡具有慈悲和愛心就容易與人順利溝通。
◎外在事物有時會遮蓋人內心的光明和智慧。
◎可曾想過你自己是一個單獨的人,你與任何人一點也沒有關系,世俗人所稱的親戚朋友、夫妻 .........等等都只是暫時的聚合,因緣離散則各自分別。所以,不需要執著,這就是認清人真面目的出發點。
◎對方從來不屬于我,他是獨立的個體。肉體中並無“我”的存在,人由于觀念錯誤,帶來自己和別人多少苦惱。
◎放下我執,當下解脫,喜悅又舒服。
◎“無我執”有兩種層次:一種是在知識上的認識,透過理智分析,了解五蘊身心皆無我。另一種是從生活當中真實體悟了無我。前者好像學習開車的理論課程,後者如同實際駕車上路。
◎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永遠占有。
◎自己本身的身、口、意先不清淨,才會討厭別人。
◎說話的方式有五種:實際的或不實際的;真實的或不真實的;柔軟的或不柔軟的;有意義的或無意義的;慈悲的或憤怒的。
◎一個人好不好,要看他的行爲;學問不代表什麼,心清淨才是重要的;心清淨的人每一句話,都是單純而無價的。
◎保持微笑是最好的良藥。微笑的人做事舒服,大家都喜歡他。每天要計劃--今天我要微笑,不笑的話,精神會分裂。佛教徒是最快樂的人!
◎小狗搖尾巴是愛心和感恩心的具體展現,所以被人類鍾愛的飼養而快樂的活下去。
◎真正持戒的人不會批評別人,也不會看不起別人。
◎佛陀可以七天靜默不語,試試看,你會體會出另一種無副作用的快樂感受。
◎一個不快樂的修行人,對衆生是沒有利益的。
修行的智慧
◎佛陀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理的覺者,超越了煩惱痛苦的束縛,達到身心自在解脫。
◎學佛真正的目的,是以佛菩薩爲榜樣,淨化心靈,祛除煩惱。
◎誦經,是誦念佛陀的教誨,進一步,將經典的教導,加以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以求身心的改變與淨化。
◎慎守口業逢凶化吉;棄惡修善消災免難;早晚定課自我教育;修學佛法落實生活。
◎修行的動機是基于人生的需要,做定課的目的爲圓滿的自我教育。
◎佛陀雖然能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卻無法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
◎能修行佛法,以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內心清淨,沒有煩惱,名“出世間”。
◎學佛,具體而言,乃是學習“如何使心靈超越痛苦的智慧。”
◎“認識痛苦”--“遍知一切苦,永斷生死流。”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往往跟你最親密的人,卻常常讓你痛苦、挂懷;反倒是一些忤逆你的人事,卻成了砥砺的利器。問題全在于你用那種心態面對。
◎佛說:“沒有人能束縛我們,只有自己束縛自己。”
◎“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有那樣東西是你的?!
◎追求心靈的超越,就是要破除“我相”,摧毀“自我意識”的空間。心一旦沒有執著(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就可以包容一切事物。
◎不執著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能真正擁有一切,整個宇宙都是他的財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佛法修持的總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修學智慧的次第是:聽聞佛法,審慎思惟,實踐履行。(聞思修)
◎龍樹菩薩說:“雖空,幻相法爾可聞可見。”(體、相、用)
◎肯定因果,空性解脫。了知一切順逆無非空幻不可得的緣生緣滅;當下不執著一切諸法,平靜接受,如如不動,自性解脫。
◎經雲:“文殊遇緣則有師。”文殊菩薩就是以因緣爲老師。
◎菩薩的大悲心就是平等心。“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
◎忍耐是天地間最寬大的包容能量。
◎〈增阿含經〉:“小兒以啼哭爲力,女人以嬌媚爲力,比丘以忍辱爲力,國王以威勢爲力,羅漢以少欲爲力,菩薩以慈悲爲力。”
◎無常無我是自然界的現象,緣起性空是自然界的理則,地水火風是自然界的元素,真如自性是自然界的本體。
◎六波羅蜜經:“大悲心爲父,菩提心爲母,善法爲知識,能救護衆生。”
◎“佛法在衆生中求。”菩提心以中道實相爲體,以四弘誓願爲相,以自利利他的菩薩行爲用。
◎“我皈依佛陀,佛法與僧團。爲我真正之福利,我受持戒律。”
◎“智者失去財富,尚能繼續生存;富者缺乏智慧,生不如死。”
◎“過著不貪婪的生活,讓你的心充滿仁慈,保持正念,專注一處,及內在平穩、集中。”
◎“削瘦身體、節製食量、少欲知足,及泰然自若,驅走奢望與不再執求,如此,無所求者,證得涅槃。”
◎“充滿著精力與…
《修行筆記下冊(海濤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