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理手冊(海濤法師編著)▪P4

  ..續本文上一頁電視節目,我們自己就變成了那樣的電視節目。自我就是感覺和體驗的組合;如果我們生氣,我們本身就變成了生氣;如果我們在戀愛,我們就是愛的化身;如果我們仰望山頂,我們就是高山。我們可以成爲任何所想望的事物,所以爲什麼我們要面對那些電視節目打開心窗呢?

  ◎“吸氣,萬緣放下,吐氣,會心微笑;活在當下,清淨自在。”

  “放下,微笑;當下,自在。阿彌陀佛。”一微笑即表示你已經做自己的主人了。

  ◎我們就是讓電視開著,讓其他人來引領我們、摧殘我們。用這種方式麻醉自己無異把自己的命運托付在別人手中(製作人、商人、演員),而他們卻無法對你負責。我們必須分辨什麼樣的節目有害,什麼樣的有益。

  ◎讓我們回歸森林,回歸大自然,在甯靜中重新找回本來面目。

  幫助自己關掉煩擾心神的那些窗戶(電視媒體的汙染)。

  ◎不管你是在城市或鄉間,我們必須小心選擇周遭的事物來配合自己,時時拂拭那顆靈明覺照的心。

  ◎我們必須透過日常生活,不松不緊持續的勤于打坐,不浪費任何一個機會締現生命的本質,包括我們每天面對的問題在內。只有這樣才能照見生命的本來面目。

  ◎“正念的鍾聲”,每當聽到鍾聲,我們停止談話、停止思考、回歸自我、呼吸、微笑、如實覺知當下。“聽啊,聽!這美妙的聲音引領我回歸真實的自我!”每個人都應該利用此時享受生命!例:校園、寺院的鍾聲、飛機聲。

  ◎“覺知的吃”是禅修的一個重要訓練。

  咬一小口餅,我就陶醉在那兒,伴著天空、大地、竹林、貓、狗和花。

  重溫兒時吃餅的方式,如果你夠專注,你將發現當下充滿著喜樂。例:喝茶、咖啡 ......。

  ◎隨遇而安!隨緣不造因!

  ◎靜坐是爲了清淨自在、開發喜樂,不是爲了忍受痛苦,傷害軀體。

  ◎品嘗橘子,誘導自己及小朋友去聯想它的起源。

  不僅要看到手上的橘子,還要看到它的母親,也就是橘樹。

  你更可以深入地透視它,你會看到全世界。

  ◎修習正念,完全覺醒,回歸自我,便可以找到“真實的生命”,周遭的一切都變得真實,生命的豐富面貌便呈現了。

  ◎吃一小片面包,你也可以品嘗到整個宇宙。

  不要忘記對餐桌上的家人微笑,並且想到一些饑貧的衆生,種下慈悲的種子。

  那餐桌便是道場,進而幫助家人小孩開悟吧!

  

  真實的人生

  ◎“涅槃寂靜”是佛教的理想境界,也是釋尊所指示的人生目標。

  使落敗者怨恨的勝利,不是真正的勝利。

  唯有讓敗者心服口服、毫無怨尤,而本身又不以勝自矜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因勝利而喜悅的,表示自己是軟弱的,連自己都不能戰勝,總結一句,他仍是失敗的。

  ◎沒有比欲愛更烈的火焰,沒有比憤怒更不吉祥的骰子。

  被欲愛驅使的人,就如同陷阱中的免子一般,怎麼跑也脫不了身。

  佛陀洞察人性,正視人類因愛欲而苦的事實,發現了斷絕這樣苦惱的來源,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途。

  ◎真正堅強的人,是舍棄成敗得失的觀念,無勝負、無上下、無優劣的人,也唯有舍棄這些,人類才能得到心靈的真正安甯。

  ◎苦的根源──欲望,分爲兩種,

  ( 1)“有愛”,總希望自己所喜愛的永遠存在,也就是存在的執著。

  ( 2)“無有愛”的欲望,這是不願存在的欲望的表現。

  ◎“不要有傷口”,“不要讓病毒有寄宿的地方”,

  這不論是對身體或心靈,都是保持健康的秘訣。貪欲、迷亂就是人生之毒。

  ◎大自然是人生的燈塔,我們非向沈默、樸實的大自然多學習不可。

  ◎我們內在那位真正的敵人,也就是那位終極的敵人:

  慎恨,摧毀了我們的現在與未來,下定決心,決不容許“仇恨”這個敵人有任何出現的機會。

  ◎只要一個人仍受到因果業力法則及無明幻念的影響,那他就是處在受苦和不滿意的境地中。唯有藉著明了苦難本質,人才有可能産生真正的出離心,由內心生起一種真正想尋求自由、解脫束縛的決心。

  ◎凡是有善念和決心的人,都可以跟隨佛陀的腳步,邁向心靈的自在解脫。

  當我們的感覺不再受製于情緒反應,而安住于慈悲之中,理性的心靈才能夠接受這“萬法一如”的偉大真谛。

  ◎我們因爲害怕而祈求長生不老;因爲厭棄年老,而想永遠占有青春,因爲怕容貌的改變而不得不濃豔抹;對幸福美滿的家庭則祈禱永不破碎。永遠追求“不變”的正是人類。而佛教以“無常觀”爲現實存在根本的原因。“諸行無常”是唯一永不滅亡的理法,“無常”才是宇宙唯一永恒的理象。

  ◎人類就是這麼矛盾,明知身在時空的洪流中,由不得己,又不想承認,懷抱怨恨心郤想尋求和平;毫無所長卻又喜歡別人贊美之辭;明知世界上不可能有不散的宴席,卻又如此奢求,因此只有一再地使自己孤獨、痛苦、受創罷了。

  佛陀認爲苦有所謂的“永世”,也必定是經由精進努力,斬斷個人愛欲,向人類奉獻自己而達到的。

  ◎“了世皆如夢,見心無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虛空。”

  ◎“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與花的芬芳一般,仁者隨緣而往,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探索生命

  ◎只爲了賺錢而工作的人,永遠不可能像那些愛好工作的人一般投入。

  ◎努力工作以“成就”某事,而非“獲得”某物。

  ◎純潔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動高貴起來。

  ◎好的摹仿便是最完美的創作。

  ◎我們甯願用一個活躍的侏儒,不要一個貪睡的巨人。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肯定自己”是來自內省的力量;而“膨脹自己”卻是外在比較的結果。

  ◎“名望”只是別人眼中的你;“品格”才是真正的你。

  ◎沒有必要爲了做健身操而去租借奧運會場。

  ◎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卻一定要活得漂亮。

  ◎了解生命真谛的人,可以發揮生命最大的作用。

  ◎我們是爲什麼而生的?我們是爲了不要再生而生。

  ◎我們要放下有限的人生觀,才能完成無限的生命。

  ◎活出你真的生命來,否則生命即失去意義。

  ◎生命不覺醒,成長的過程就是迷失的過程。

  ◎人的基本使命,就是完成心靈的淨化與進化。

  ◎生命的屬性就是“覺”,心靈的工作便是“愛”。

  ◎活著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人生和宇宙的真谛。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實踐一句名言,比看千句來得有用。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以道情法愛爲念,體解生命的不死之道。

  ◎出家是大鵬之姿,在家是雀鳥之行。

  ◎掠取土地、權位、名聲、愛情,卻忘了要爲自己出征,做一個不受惑的明眼人。

  

  和平使者

  ◎生氣往往會蒙蔽我們的判斷力。

  ◎憤怒是吹熄心靈明燈的狂風。

  ◎最高貴的複仇是寬恕對方。

  ◎了解一切就會寬容一切。

  ◎原諒別人才能釋放自己。

  ◎憎恨是心的瘋狂

  ◎恨是一支箭,最後會射向自己。

  ◎因爲慈悲,所以寬恕;因爲寬恕,所以解脫。

  爲了解脫,所以寬恕;爲了寬恕,所以慈悲。

  ◎原諒是學習放下,不允許怨恨再控製你的生活。

  ◎“寬恕”爲我們的生命增加了空間。

  ◎大肚能容天下事,開懷笑破古今愁。

  ◎華盛頓:“我永遠不允許自己降低身分,去懷恨任何人。”

  ◎生命的完整,在于寬恕、容忍、等待與愛,如果沒有這一切,你擁有了所有,也是虛無。

  ◎饒恕是抵擋仇恨、醫治仇恨的良藥。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能給自己最大的恩賜是原諒和寬恕。

  ◎每天花一點時間想想應該感謝誰。

  ◎用一雙新鮮的眼睛看世界,用一顆感恩的心過生活。

  ◎感恩是身心綻放出來最美的花朵。

  ◎快樂來自于以感激的心情,去接受眼前的生活。

  ◎給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回歸自我

  我們必須回歸自我,

  當內心充滿祥和喜悅,

  就會給世界帶來建設性的意義。

  回歸自我

  ◎每次靜坐片刻,引領我們回歸自我,因此我們應以全然享受的方式來靜坐。

  不論我們是在吃一個橘子、喝一杯茶或行禅片刻,必須抱持“無所得”的心情。

  ◎我們應該學習“止”;人類能夠存活是依靠我們停止沖動的能力,人類目前已經擁有五萬枚核子彈,但還在不停的製造。

  “停止”並不只是消極性的停頓,而是要讓積極性的來取代,這才是我們禅修的原意: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去體驗、呈現生命的喜悅。

  ◎喜悅的基礎是正念,它的基本條件在于覺知自己處于快樂的狀態。

  ◎能妥善把握當下,就能妥善把握未來;

  爲了未來的清靜自在而用功,就是爲了當下的清靜自在而用功。

  ◎靜坐時,先止而後深觀,外息諸緣,面對自己面對世界,能止而後能觀,能觀而後能解。自在喜樂則是止觀的果實。

  ◎我們如何把淨自在帶到一個功利的社會?

  如何把微笑變成歡樂的泉源,而非只是外交的手腕?當我們對自己微笑,那不是應酬,而是面對自我的明證,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假使我們能秉持一念心隨時觀照,每個動作都是一首詩一幅畫。

  正在成長的花草是一首詩,散步到超市可以是一幅畫。

  ◎我們必須回歸自我,當內心充滿祥和喜悅,就會給世界帶來建設性的意義。

  ◎“沒有一條通往和平的路,和平本身就是道路。”意即和平不是一種方法或手段,和平就在當下我們的凝視、微笑、言語和行爲。

  ◎假使我們不能…

《真理手冊(海濤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