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电视节目,我们自己就变成了那样的电视节目。自我就是感觉和体验的组合;如果我们生气,我们本身就变成了生气;如果我们在恋爱,我们就是爱的化身;如果我们仰望山顶,我们就是高山。我们可以成为任何所想望的事物,所以为什么我们要面对那些电视节目打开心窗呢?
◎“吸气,万缘放下,吐气,会心微笑;活在当下,清净自在。”
“放下,微笑;当下,自在。阿弥陀佛。”一微笑即表示你已经做自己的主人了。
◎我们就是让电视开著,让其他人来引领我们、摧残我们。用这种方式麻醉自己无异把自己的命运托付在别人手中(制作人、商人、演员),而他们却无法对你负责。我们必须分辨什么样的节目有害,什么样的有益。
◎让我们回归森林,回归大自然,在宁静中重新找回本来面目。
帮助自己关掉烦扰心神的那些窗户(电视媒体的污染)。
◎不管你是在城市或乡间,我们必须小心选择周遭的事物来配合自己,时时拂拭那颗灵明觉照的心。
◎我们必须透过日常生活,不松不紧持续的勤于打坐,不浪费任何一个机会缔现生命的本质,包括我们每天面对的问题在内。只有这样才能照见生命的本来面目。
◎“正念的钟声”,每当听到钟声,我们停止谈话、停止思考、回归自我、呼吸、微笑、如实觉知当下。“听啊,听!这美妙的声音引领我回归真实的自我!”每个人都应该利用此时享受生命!例:校园、寺院的钟声、飞机声。
◎“觉知的吃”是禅修的一个重要训练。
咬一小口饼,我就陶醉在那儿,伴著天空、大地、竹林、猫、狗和花。
重温儿时吃饼的方式,如果你够专注,你将发现当下充满著喜乐。例:喝茶、咖啡 ......。
◎随遇而安!随缘不造因!
◎静坐是为了清净自在、开发喜乐,不是为了忍受痛苦,伤害躯体。
◎品尝橘子,诱导自己及小朋友去联想它的起源。
不仅要看到手上的橘子,还要看到它的母亲,也就是橘树。
你更可以深入地透视它,你会看到全世界。
◎修习正念,完全觉醒,回归自我,便可以找到“真实的生命”,周遭的一切都变得真实,生命的丰富面貌便呈现了。
◎吃一小片面包,你也可以品尝到整个宇宙。
不要忘记对餐桌上的家人微笑,并且想到一些饥贫的众生,种下慈悲的种子。
那餐桌便是道场,进而帮助家人小孩开悟吧!
真实的人生
◎“涅槃寂静”是佛教的理想境界,也是释尊所指示的人生目标。
使落败者怨恨的胜利,不是真正的胜利。
唯有让败者心服口服、毫无怨尤,而本身又不以胜自矜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因胜利而喜悦的,表示自己是软弱的,连自己都不能战胜,总结一句,他仍是失败的。
◎没有比欲爱更烈的火焰,没有比愤怒更不吉祥的骰子。
被欲爱驱使的人,就如同陷阱中的免子一般,怎么跑也脱不了身。
佛陀洞察人性,正视人类因爱欲而苦的事实,发现了断绝这样苦恼的来源,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途。
◎真正坚强的人,是舍弃成败得失的观念,无胜负、无上下、无优劣的人,也唯有舍弃这些,人类才能得到心灵的真正安宁。
◎苦的根源──欲望,分为两种,
( 1)“有爱”,总希望自己所喜爱的永远存在,也就是存在的执著。
( 2)“无有爱”的欲望,这是不愿存在的欲望的表现。
◎“不要有伤口”,“不要让病毒有寄宿的地方”,
这不论是对身体或心灵,都是保持健康的秘诀。贪欲、迷乱就是人生之毒。
◎大自然是人生的灯塔,我们非向沉默、朴实的大自然多学习不可。
◎我们内在那位真正的敌人,也就是那位终极的敌人:
慎恨,摧毁了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下定决心,决不容许“仇恨”这个敌人有任何出现的机会。
◎只要一个人仍受到因果业力法则及无明幻念的影响,那他就是处在受苦和不满意的境地中。唯有藉著明了苦难本质,人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出离心,由内心生起一种真正想寻求自由、解脱束缚的决心。
◎凡是有善念和决心的人,都可以跟随佛陀的脚步,迈向心灵的自在解脱。
当我们的感觉不再受制于情绪反应,而安住于慈悲之中,理性的心灵才能够接受这“万法一如”的伟大真谛。
◎我们因为害怕而祈求长生不老;因为厌弃年老,而想永远占有青春,因为怕容貌的改变而不得不浓艳抹;对幸福美满的家庭则祈祷永不破碎。永远追求“不变”的正是人类。而佛教以“无常观”为现实存在根本的原因。“诸行无常”是唯一永不灭亡的理法,“无常”才是宇宙唯一永恒的理象。
◎人类就是这么矛盾,明知身在时空的洪流中,由不得己,又不想承认,怀抱怨恨心郤想寻求和平;毫无所长却又喜欢别人赞美之辞;明知世界上不可能有不散的宴席,却又如此奢求,因此只有一再地使自己孤独、痛苦、受创罢了。
佛陀认为苦有所谓的“永世”,也必定是经由精进努力,斩断个人爱欲,向人类奉献自己而达到的。
◎“了世皆如梦,见心无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虚空。”
◎“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坏花瓣的美丽与花的芬芳一般,仁者随缘而往,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探索生命
◎只为了赚钱而工作的人,永远不可能像那些爱好工作的人一般投入。
◎努力工作以“成就”某事,而非“获得”某物。
◎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好的摹仿便是最完美的创作。
◎我们宁愿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肯定自己”是来自内省的力量;而“膨胀自己”却是外在比较的结果。
◎“名望”只是别人眼中的你;“品格”才是真正的你。
◎没有必要为了做健身操而去租借奥运会场。
◎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了解生命真谛的人,可以发挥生命最大的作用。
◎我们是为什么而生的?我们是为了不要再生而生。
◎我们要放下有限的人生观,才能完成无限的生命。
◎活出你真的生命来,否则生命即失去意义。
◎生命不觉醒,成长的过程就是迷失的过程。
◎人的基本使命,就是完成心灵的净化与进化。
◎生命的属性就是“觉”,心灵的工作便是“爱”。
◎活著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人生和宇宙的真谛。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实践一句名言,比看千句来得有用。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以道情法爱为念,体解生命的不死之道。
◎出家是大鹏之姿,在家是雀鸟之行。
◎掠取土地、权位、名声、爱情,却忘了要为自己出征,做一个不受惑的明眼人。
和平使者
◎生气往往会蒙蔽我们的判断力。
◎愤怒是吹熄心灵明灯的狂风。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恕对方。
◎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
◎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
◎憎恨是心的疯狂
◎恨是一支箭,最后会射向自己。
◎因为慈悲,所以宽恕;因为宽恕,所以解脱。
为了解脱,所以宽恕;为了宽恕,所以慈悲。
◎原谅是学习放下,不允许怨恨再控制你的生活。
◎“宽恕”为我们的生命增加了空间。
◎大肚能容天下事,开怀笑破古今愁。
◎华盛顿:“我永远不允许自己降低身分,去怀恨任何人。”
◎生命的完整,在于宽恕、容忍、等待与爱,如果没有这一切,你拥有了所有,也是虚无。
◎饶恕是抵挡仇恨、医治仇恨的良药。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能给自己最大的恩赐是原谅和宽恕。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
◎用一双新鲜的眼睛看世界,用一颗感恩的心过生活。
◎感恩是身心绽放出来最美的花朵。
◎快乐来自于以感激的心情,去接受眼前的生活。
◎给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怀著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回归自我
我们必须回归自我,
当内心充满祥和喜悦,
就会给世界带来建设性的意义。
回归自我
◎每次静坐片刻,引领我们回归自我,因此我们应以全然享受的方式来静坐。
不论我们是在吃一个橘子、喝一杯茶或行禅片刻,必须抱持“无所得”的心情。
◎我们应该学习“止”;人类能够存活是依靠我们停止冲动的能力,人类目前已经拥有五万枚核子弹,但还在不停的制造。
“停止”并不只是消极性的停顿,而是要让积极性的来取代,这才是我们禅修的原意: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去体验、呈现生命的喜悦。
◎喜悦的基础是正念,它的基本条件在于觉知自己处于快乐的状态。
◎能妥善把握当下,就能妥善把握未来;
为了未来的清静自在而用功,就是为了当下的清静自在而用功。
◎静坐时,先止而后深观,外息诸缘,面对自己面对世界,能止而后能观,能观而后能解。自在喜乐则是止观的果实。
◎我们如何把净自在带到一个功利的社会?
如何把微笑变成欢乐的泉源,而非只是外交的手腕?当我们对自己微笑,那不是应酬,而是面对自我的明证,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假使我们能秉持一念心随时观照,每个动作都是一首诗一幅画。
正在成长的花草是一首诗,散步到超市可以是一幅画。
◎我们必须回归自我,当内心充满祥和喜悦,就会给世界带来建设性的意义。
◎“没有一条通往和平的路,和平本身就是道路。”意即和平不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和平就在当下我们的凝视、微笑、言语和行为。
◎假使我们不能…
《真理手册(海涛法师编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