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講錄▪P5

  ..續本文上一頁 複有變現十方淨土而現百億師子之座者,明化現法座也。言複有者,依上文來。變現者,變有轉變、改變之意,現有顯現、出現之意。十方者,四方、四維、上、下是也。此之十方國土,爲佛不可思議之清淨般若所變現,故雲淨土。在此十方淨土之中,非空無所有,其所具者,有百億師子寶座。言師子者,喻佛威德,佛說法之座,雲師子座。佛坐其上二句,明化佛說法也。謂此百億師子座上,各有大覺如來坐于其上,各各宣說般若法要。一一座前四句,顯現華也。謂此百億師子座前,各現一華,座有百億,故華亦百億,此百憶華,鹹爲衆寶嚴飾其上也。于諸華上五句,顯華中化佛及化衆也。謂此百億華上,一一華上,複化無量如來及其菩薩等無量眷屬。其中諸佛二句,明諸化佛各起大悲,各對機宜眷屬,宣說此般若法也。展轉流遍一句,明衆化佛各各相遍,周匝無余諸十方界,于此十方界中,各各如恒河沙佛國中,悉皆宣說此般若妙法也。

  丁叁 結衆儀

  有如是等諸來大衆,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上來二衆鹹集,各各頂禮釋迦佛足,退一面坐。此中現化境界,非吾等凡夫可知,可見當文佛在印度說此法時,其未得道凡夫,見佛爲一老比丘耳。其得果之深淺,亦隨所證各見不同,或見爲現天王身而說法也,或見爲現大日身而說法也。吾人不可以爲此境是意識之理想,須知彼法會衆乃實見其事,凡夫不得見耳。由此以觀,固無一處不是鹫峰,世尊亦無一時不在鹫峰說法也。

  乙二 別序

  丙一 說經瑞相

  丁一 現諸瑞相

  戊一 入定放光

  爾時、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靜妙叁摩地,身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恒沙佛土。 所言爾時者,即當衆集合之時也。世尊者,十號之一,謂于九法界中爲最尊貴也。初年月八日者,表說經之始時。初年月者,即說此經之年在正月,此月爲年之初,爲月之初,故雲初年月也。八日者,即第八日也,謂正月初八日。入者,住也。大寂靜者,謂勝定也。佛無時不在定,何言入耶?曰:般若爲佛之母,顯尊敬故,示方便故,故顯入相也。叁摩地者,梵語,譯曰等持,此定廣大普遍最爲甚深,故冠曰妙。不爲一切覺解所動,故雲大寂靜也。身諸毛孔四句,顯佛放光也。世尊放光不一,有在眉間,有在頂上等等。此經放光在全身者,顯此般若爲一切佛法全體也。入定放光,光及十方恒河沙諸佛國土,故雲普照也。且光雖普遍,有緣者見,無緣者弗得見也。

  戊二 諸天雨華

  是時欲界無量諸天,雨衆妙華;色界諸天,亦雨天華;衆色間錯,甚可愛樂。時無色界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如雲而下,遍覆大衆。

  此顯諸天雨華也。是時欲界二句,明欲界六天雨華也。色界二句,明色界十八天亦雨華也。衆色二句,明二界所雨之華相也。時無色界五句,明無色界亦雨華也。然無色界本無色相可得,尚有何華之可雨?夫華以香爲體,香無形相,即顯其無色也。香之廣大,猶同須彌,華之闊博似大車輪,此之香華由天空中如雲飛下,諸佛大悲,受此因行供養,遂現神通,將華變爲寶蓋,普覆大衆而雨法雨也。

  戊叁 世界震動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此顯佛說法之功德也,亦即顯般若之功德。言普佛世界者,謂即十方恒河沙諸佛世界也。六種震動者:謂光照普佛世界,震動亦必隨之也。六種震動,謂:震、吼、擊、動、湧、起也。

  丁二 大衆驚疑

  戊一 大衆起疑

  爾時、大衆自相謂言:“大覺世尊,前已爲我等說摩诃般若波羅密多,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天王問般若波羅密多,大品等無量無數般若波羅密多,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 

  此明大衆起疑也。當佛入定放光地動之際,在會大衆不知大覺慈尊將說何法,將作何事,故各自相語曰:大覺如來,前已爲我等──指在會大衆──說摩诃般若即四百卷者,金剛般若──即金剛經也,天王問般若,大品般若──即八十卷者。等者,等取所余之文殊般若等也。而今慈尊放此大光,將作何佛事,說何妙法耶?

  戊二 仁王思惟

  時室羅筏國波斯匿王,作是思維:今佛現是希有之相,必雨法雨,普皆利樂。 

  此明仁王起思也。謂當衆驚疑之時,有室羅筏國波斯匿王起思惟言:現在吾佛現此希有之妙莊嚴相,必有法雨利諸有情。室羅筏國者,此雲豐德之國。波斯匿者,此雲和悅。爲此國主,是故雲王。言思惟者,簡言語也,謂在心中想相而未之發言也。

  戊叁 問諸衆會

  即問寶蓋、無垢稱等諸優婆塞,舍利弗、須菩提等諸大聲聞,彌勒、師子吼等諸菩薩摩诃薩言:“如來所現,是何瑞相”? 

  所言寶蓋者,即維摩诘經中之寶積長者子。無垢稱,即維摩诘居士。此二爲在家衆之上首。等者,等取其余在會之在家衆也。舍利弗即舍利子,此雲鹙子,依母得名也。須菩提譯曰善現,亦曰空生,生時家中現真空善相,故以彰名。二人爲聲聞之上首,故舉其名。等者,等取在會諸聲聞衆也。彌勒此雲慈氏,依姓立名,即彌勒菩薩也。獅子吼者,依德表名也。二人爲菩薩中上首,故以爲代表焉。等者,等取在會大菩薩衆。仁王以自己不了如來雨何法雨,故以問也。

  戊四 明無答者

  時諸大衆無能答者。

  此顯如來妙用廣博,般若功深,非等覺以下菩薩之可了知也。

  丁叁 作樂供養

  波斯匿王等,承佛神力廣作音樂。欲色諸天,各奏無量天諸伎樂,聲遍叁千大千世界。 

  波斯匿王叁句,顯仁王作樂也。十六國王,觀佛入定,現衆妙相,不了說何大法,請之于大衆,悉皆瞠目無言。然又如來入定,無有能觸覺也,不得已而作樂供養,以待世尊自出定也。欲色諸天叁句,明諸天隨王之意,合王樂亦作種種伎樂也。聲遍叁千大千世界者,顯樂聲所及之處也。

  丙二 現華召衆

  丁一 放光

  爾時世尊,複放無量阿僧祇光,其明雜色。

  當人天作樂供養之時,住定之釋迦世尊,于前光中複放衆光。阿僧祇者,此雲無數,謂放無量無數之衆光也。斯光之明,雜于衆色,謂光中有青、黃等衆顯色也。

  丁二 現華

  戊一 正現華

  一一光中現寶蓮華,其華千葉,皆作金色。 

  無量無數之大光明中,悉現一寶蓮華,每一蓮華各有千葉,千葉之形皆作金色。言寶者,謂蓮華之體衆寶所成。言蓮華者,表菩薩清淨因行也。

  戊二 顯化佛

  上有化佛,宣說法要。

  此明葉上現佛說法也。此中化佛,顯由蓮華清淨因所成之無漏果也。

  丁叁 召衆

  戊一 召十方衆

  是佛光明,普于十方恒河沙等諸佛國土有緣斯現。彼他方佛國中,東方普光菩薩摩诃薩,東南方蓮華手菩薩摩诃薩,南方離憂菩薩摩诃薩,西南方光明菩薩摩诃薩,西方行慧菩薩摩诃薩,西北方寶勝菩薩摩诃薩,北方勝受菩薩摩诃薩,東北方離塵菩薩摩诃薩,上方喜受菩薩摩诃薩,下方蓮華勝菩薩摩诃薩,各與無量百千俱胝菩薩摩诃薩,皆來至此。 

  是佛等五句,明如來大悲光明,常遍十方恒沙佛國,無有一微塵不有此光,第有緣之處方現,無緣之處不現。故知釋尊無一時不放光,無一時不說法,衆生業障濃厚,不見不聞而已。彼他方佛國中以下,有五對義,表十方衆也。東方二句爲第一對,東方有普光菩薩。東南二方之間爲東南方,此方有蓮華手菩薩,手以喻信。言蓮華手者,表其具清淨信也。南方二句爲第二對,離憂者,遠諸憂惱也。光明者,光爲其體,明爲其用,雙彰體用,故曰光明。西方二句爲第叁對,行慧者,謂二利之中,以甚妙般若爲引導也。寶勝者,謂具足一切世出世功德之寶也。北方二句爲第四對,言勝受者,離諸苦害,得一切出世無漏之樂受也。離塵者,謂具足勝德離諸塵垢也。上方二句爲第五對,喜受者,謂具足一切最上喜樂也。蓮華勝者,謂具足清淨妙行,如蓮華之不染淤泥也。各與二句,顯其眷屬亦來也。

  戊二 結衆供養恭敬

  持種種香,散種種華,作無量音樂,供養如來,頂禮佛足,默然退坐,合掌恭敬,一心觀佛。 

  持種種華四句,顯供養也。頂禮佛足,所以表敬,謂以己之尊禮佛之卑也。禮畢退坐,合掌一心,觀佛之瑞相而待說法也。

  觀如來品第二 

  所謂如來者,即是佛果。故觀如來,即是觀佛果也。而如來之法身,法界皆是如來,故如來爲所觀境也。上觀字,爲能觀之智──即大般若也。又如來以五法爲性:一、以清淨法界爲如來體性──即法界體性智,二、大圓鏡智,叁、平等性智,四、妙觀察智,五、成所作智。四智爲如來相用,以此五法爲如來性。所言如者,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乃至離一切相皆不可得──明如來離幻相也。然證諸法實性平等,如如不二──明如來證真如性也。所言來者,大願力故,法如是故,機所感故;由斯叁者,而來九法界中現身說法,濟度衆生,故號如來。以此一名而可通羅諸佛二利功德,無不圓滿,欲護此故,故雲觀也。複次、此所護如來,非諸佛果德上之如來,以佛果圓滿離諸障故,無有少法可以壞故,以是亦無用其護也。故此中所護如來,乃菩薩心中之如來也。此品爲全經第二,故曰第二。此品以下爲正宗分。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彰護境

  丙一 護出世間正覺界

  丁一 護佛果

  戊一 示相

  爾時、世尊從叁昧起,坐師子座,告大衆言:“吾知十六諸國王等鹹作是念:世尊大慈,普皆利樂,我等諸王雲何護國?善男子!吾今先爲諸菩薩摩诃薩,說護佛果、護十地行,汝等皆應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是時大衆波斯匿王等,聞佛語已,鹹共贊言:“善哉!善哉”!即散無量諸妙寶華,于虛空中變成寶蓋,覆諸大衆靡不周遍。

  本經以護國爲宗,其中若人若法悉是能護,國爲所護。然國有淨穢之別,故彰護中有其叁種,此下第一護正覺清淨佛土。于中有四,此第一示相也。

  釋尊入定不爲一切所觸驚,故當十方菩薩作樂供養之時,即在座上欲演此法,故從叁昧起。叁…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