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
太虛
──二十一年七月在武昌佛教正信會講────
懸論
一 釋題目
二 明綱要
甲 淨土存在之理
乙 求生淨土之意義
丙 十方佛菩薩淨土甚多
丁 兜率淨土之殊勝
釋經
甲一 序起分
乙一 證信序
乙二 發起序
甲二 正說分
乙一 外果
丙一 啓請
丙二 解說
丁一 總答
丁二 別說
戊一 廣詳
己一 諸天造外宮殿
己二 大神建善法堂
己叁 五大神莊嚴內外
戊二 終結
丁叁 結成正觀
乙二 明內果
丙一 啓請
丙二 解說
丁一 正說彌勒上生
戊一 此沒
戊二 彼生
丁二 詳說往生修行法門
戊一 別明叁品往生衆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己二 衆部生喜敬中品生
己叁 犯戒者忏悔下品生
戊二 舉德普勸往生
己一 明普作皈依
己二 示觀行
己叁 滅罪業
丁叁 聞法發願上生
丙叁 結成正觀
甲叁 流通分
【懸 論】
一 釋題目
此經題,即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此題中佛說二字,顯說經之主。說經有菩薩、弟子、諸天、鬼神等所說,與佛理相應、爲佛印可者,皆爲佛說;一切經首雲佛說者,即此意也。此經皆優波離與佛相問答之辭,阿難結集者也。梵語佛陀,簡稱曰佛,華言覺者,即覺悟宇宙一切真實谛相;故凡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者,皆名曰佛,此是通稱。但此佛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也;以釋尊應化此土爲娑婆教主,故此世一切經典皆釋尊所說,是以佛說者即釋尊所說也。佛雲何說法?諸法性相離一切相,所謂“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微妙難思,自內所證。法華經雲:“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爲諸衆生說”。佛以大悲願力,爲諸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令未解脫者解脫、未悟者悟。佛已無一切生死煩惱,已證涅槃菩提,但諸衆生猶沒在苦則所願尚未滿足,亦即爲佛果未圓滿;一切經皆是將佛所證境,以方便善巧而施設之教化。現所講者,即諸經中之一經爾。
觀、即能觀之智,所觀之境即是彌勒上生。菩薩是通名,發菩提心,集修福慧資糧,行菩薩行,由十信至等覺五十一位皆名菩薩;故菩薩名字極其廣泛。同一世界有無量無數,如文殊、普賢等。此中所稱菩薩,專指彌勒等覺菩薩,一生補處,位鄰大覺,此身一過即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菩、即菩提,智慧之意,上求之智也;薩、即薩埵,有情之意,下化之生也。以菩提爲能化之智,以薩埵爲所化之境,故曰菩薩。但補處非只彌勒,而十方世界甚多,如觀音補彌陀,維摩補阿閦是也。彌勒、譯音,正雲梅怛利耶,此雲慈氏。當來作佛仍稱彌勒,以多劫行慈心叁昧故。爲釋迦佛弟子之一,佛曾爲授記,謂遇增劫後,即當于此土作佛教化衆生也。佛滅度後,彌勒旋亦示滅,然去成佛之時尚遙,一生補處于此中間居何處耶?佛乃說其上生睹史陀天上,由下而升也。生,即新起之意。佛法中言天有多種,如欲界六天,色界十八梵天等。兜率陀天,玄奘法師譯爲睹史陀天,此雲知足,以此天受樂知足故。兜率爲欲界第四天,此爲佛開示弟子作一生不退轉之依止處也。現世外道假爲彌勒出世、龍華快睹雲雲,此等魔說不應正理。經,梵語修多羅。佛典有經、律、論之叁藏,此屬經藏曰經;余如常釋。此經翻譯者,爲宋時──南北朝劉宋非趙宋──時一西域居士,名沮渠京聲,有曆史可考,不同僞譯也。
二 明綱要
甲 淨土存在之理
佛說此經,在令衆生依法修持,往生兜率淨土。此淨土,是彌勒無量福德、衆多天神供養所成,故一生其處即不退轉,非若普通之生兜率天也。淨土分自受用、他受用、及變化淨土。自,唯自智所證不共之土也;他、則爲共淨土,系諸佛菩薩爲下地諸大菩薩而現者;變化淨土,則佛菩薩爲凡夫而現。此兜率淨土即變化所攝,方便攝受成熟此土欲界人天而化現故。十方諸佛各有種種淨土,如彌陀極樂,乃他受用兼變化之淨土也。但初閱淨土經典者,常作文學觀,謂諸淨土皆莫須有之事也,系由想像而設,以作精神之寄托;又有研究哲學者之理解,以爲淨土是假設之目的,如伯拉圖之理想國。此等邪說,不應道理,淨土實有,理教可證。經雲:虛空無邊,世界無量。此種事實,在古代尚不易證知,近時科學昌明則證之殊易。如天文學謂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吾人之地球爲八行星之一;如此太陽系之世界,空中不知凡幾。于此可見科學發達,益知于世界之大,實足以證明佛說之不誣也。世界既多,苦樂應異,如天世界勝人,地獄世界則遜于人,世間苦樂視業力之善染而分之。故超此染界,即有諸佛淨土;變化土則爲佛與衆生間溝通之橋梁。是故淨土之有,甯不許耶!
又研究空宗般若者,明一切法皆空,如心經“諸法皆空”,與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謂一切淨土皆空無有。又如經論明“叁界唯心”,“萬法唯識”,謂內根、外器皆唯識變現,乃至諸佛淨土及應衆生之變化土亦唯心識,實無淨土。生此疑者,要皆未知佛法一貫之理相通而不相背。佛法明空,是即有而空,以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而有,如幻如化無自性故;以物質論,原子、電子皆不能成最後之單位,以衆業因緣和合而現。以其無自性也,明一切法空;以其因緣生也,明一切法有;緣生故性空,性空故緣生:由此淨土非無,並不礙皆空也。又唯識者,非離去現前人世別有唯心、唯識,乃明即此衆緣所生之天地萬物皆唯心識,都非越出心識之外故,皆受此心識功用之變化影響故,故曰萬法唯識;是故唯心,亦不礙淨土之有也。
乙 求生淨土之意義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之大果,須廣集福德智慧資糧,行菩薩行,始能成辦。然人上壽不過百年,命在呼吸,而集資糧以求得生死之自在,事爲至急,若不能即得生死自在,則第二生之隨業受報,或致迷倒淪墮,前此功德豈不唐捐?佛說淨土法門,在令得到一生不退,由衆生回向願力,佛菩薩大悲攝受力,使命終時往生淨土中,聞法修行。此與初發大心之凡夫,實最相應也。不退之理,以得常親近佛菩薩聞法加持故。
丙 十方佛菩薩淨土甚多
十方淨土,無量無邊,如西方彌陀淨土,東方藥師琉璃淨土,上方衆香淨土等。法華經雲:“臨命終時,千佛授手,十方淨土,隨願往生”。故漢地雖專修西方淨土者多,而康藏等地則多有遍發往生十方佛淨土之願者,以莫知應擇故。
丁 兜率淨土之殊勝
兜率淨土,殊勝有叁:一、十方淨土有願皆得往生,但何方淨土與此界衆生最爲有緣,則未易知。彌勒菩薩一生補處,以當來于此土作佛,教化此土衆生,特現兜率淨土與此界衆生結緣,故應發願往生兜率親近彌勒也。二、兜率淨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變化淨土在同處同界,即與此處此界衆生有殊勝緣,最易得度。他方淨土泛攝十方衆生,而此專攝此土欲界衆生也。叁、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習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爲清淨安樂人世;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即爲創造人間淨土也。
【釋 經】
甲一 序起分
乙一 證信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于初夜分舉身放光,其光金色,繞祇陀園周遍七匝,照須達舍亦作金色,有金色光猶如霞雲。遍舍衛國處處皆雨金色蓮華,其光明中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薩,最初成佛名拘留孫,最後成佛名曰樓至”。說是語已,尊者阿若憍陳如即從禅起,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诃迦葉,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大目犍連,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舍利弗,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與其眷屬千比丘尼俱;須達長者,與叁千優婆塞俱;毗舍佉母,與二千優婆夷俱;複有菩薩摩诃薩名跋陀婆羅,與其眷屬十六菩薩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其眷屬五百菩薩俱;天、龍、夜叉、乾闼婆等一切大衆,睹佛光明,皆悉雲集。
此證信序中,共有五種證信,是當時結集經者所序。一、如是我聞,是信。二、一時,是說時證信。叁、佛,是舉說主證信。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舉說處證信。五、放光大衆雲集,是舉同聞衆證信。爲一切經前通有之序也。
乙二 發起序
爾時、世尊出廣長舌相,放千光明,一一光明各有千色,一一色中有無量化佛。是諸化佛異口同音,皆說清淨諸大菩薩甚深不可思議諸陀羅尼法,所謂:阿難陀目佉陀羅尼,空慧陀羅尼,無礙性陀羅尼,大解脫無相陀羅尼。爾時、世尊以一音聲說百億陀羅尼門。說此陀羅尼已,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彌勒,聞佛所說,應時即得百萬億陀羅尼門。即從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住立佛前。
證信序是諸經之通序,如敘說法之處所,說法之時間,說法之主等,則各經皆同;而發起序是各經明各經發起之特別因緣,則不同于他經。此一段明本經發起之因緣,故曰發起序。
世尊,是佛十號中之一號,爲世出世間之所尊,故曰世尊。廣長舌相,是佛叁十二中之一相。世尊之舌伸出時,能覆面額之全部;若以神通力,或覆大千世界,或覆無量世界:此是世尊從無量劫來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绮語之所修得。因此中之法最爲甚深,非是凡小所能了解,佛以方便攝受衆生,欲令世界難解者解、難信者信,故出此廣長舌相,以表明授彌勒菩薩記,濟度有緣衆生,不妄語也。放千光明者,以此經功德殊勝,故佛于說此經以前,由舌放光,其光如線有千數之多,顯此世界之賢劫中有千佛出世,破衆生無明黑闇;而彌勒菩薩,將來亦當在此賢劫千佛中而作佛也。一一光明各有千色,一一色中有無量化佛者,此明有多化佛。一一光中有千顔色,一一色中各有千佛而集其中。各有千色者,是表…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