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中觀世界功德,即首觀西方極樂世界之依報莊嚴功德之相。此觀世界功德之偈頌,自觀彼世界相至阿彌陀佛國,配下論文,總有十七種功德。此爲第一、清淨功德成就。謂彼西方極樂世界,是勝過叁界道之清淨相。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二、量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所成之量,猶如虛空之廣大而無有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叁、性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之因性,是由出世清淨無漏功德之所成就,非有漏不善染汙業力之所成也。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四、形相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之形相,非闇昧不光亮之形相,是清淨光明猶如鏡及日月輪等之相。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五、種種事功德成就。謂具備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之七寶,乃至百千無量珍寶,成就清淨微妙之功德莊嚴。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
六、妙色功德成就。熾、光盛也,謂西方極樂世界之無垢色相光明,能普照一切世間也。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七、觸功德成就。迦旃鄰陀,印度極微細柔軟之草名,觸此草時,能生樂受,若與西方極樂世界寶性功德柔軟之草相接觸時,其所生樂,尤勝過與迦旃鄰陀觸所生樂。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喧吐妙法音!八、莊嚴功德成就。首一頌,明水中莊嚴功德成就;中一頌,明陸地上之莊嚴功德成就;末一頌,明空中莊嚴功德成就。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九、雨功德莊嚴成就。謂空中雨無量華衣以爲莊嚴,有無量香氣,普熏一切法界。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十、光明功德成就。謂佛之智慧光明清淨如日,不僅能破世間之黑闇,且能破一切衆生內心上之無明癡闇。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方!
十一、聲功德成就。謂佛之聲語微妙,普聞十方,求其邊際而不可得。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十二、主功德成就。正覺阿彌陀即阿彌陀正覺,就是阿彌陀佛。謂阿彌陀佛爲極樂世界之教主,是法中之王也。如來淨華衆,正覺華化生!
十叁、眷屬功德成就。有主必有伴,謂與阿彌陀佛相伴之大菩薩及九品往生之衆生,皆由阿彌陀佛之正覺華變化而生也。愛樂佛法味,禅、叁昧爲食!
十四、受用功德成就。平常所謂法喜充滿,即此中愛樂佛法味;禅悅爲食,即此中禅、叁昧爲食。愛樂佛法,得其趣味,而以法味滋養其慧命。梵語禅那簡稱曰禅,此雲靜慮。叁昧,此雲等持,平等安持其心,令離惛忱掉舉,通常所謂定也。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十五、無諸難功德成就。謂身心之所受,無有一切苦難。即彌陀經所雲:“但受諸樂,無有衆苦,故名極樂”也。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十六、大義門功德成就。此中說女人等不生,意說已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衆生,無有女人等相。不明此義者,誤解女人等不得往生西方。如此則女人等念佛,豈不徒勞無益?須知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者,皆具有叁十二相之大菩薩相,無有女人、根缺及不具福報之叁乘人相;非謂此土或他方之女人根缺及二乘人不得往生極樂也。已生極樂者,雖有凡夫、二乘等別,然皆必進入大乘,畢竟成佛。故西方極樂世界,是由大乘無漏善根之所成就。以是大乘善根界故,不僅無有女人、根缺、二乘之體性,而女人等之名稱皆無,只有阿鞞跋致菩薩等之名稱。
不但阿彌陀佛有淨土,十方諸佛菩薩皆有淨土。但是諸佛究以何故安立淨土?釋迦世尊究應何機而說淨土法門?此爲修淨土者急需解答之問題,茲爲述之:世人有因惡報現前,怖畏驚悸而求生淨土者;有因饑寒困苦生活之所逼迫而求生淨土者;有因老病等苦之所逼惱而求生淨土者;皆以避苦趨樂之心理,爲往生淨土之動機。細考諸佛安立淨土,釋迦世尊說淨土法門,雖附有令衆生厭苦欣樂之意,然非佛建立宣說淨土之本意,佛之本意在爲真正發大乘菩薩心者安立宣說也。凡夫衆生避苦趣樂之心,志在快樂,不求永斷生死。如厭離叁惡道苦而欲保持人生不失,厭離人生之苦欲求生天,厭欲界苦求生色界,厭色界苦求生無色界;只須以佛法中之人天乘法──五戒、十善、八定收攝之。持五戒可保人生不失,修十善、八定得生天道,何須諸佛安立淨土?釋迦說此淨土法門?至于觀叁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之二乘人,求出叁界,永斷生死;只須了知叁界是苦,衆生不淨、無常、無我等義,依四念處起四正勤、八正道等之叁十七菩提分法,精進勤修,于一生中雖不即得阿羅漢果,決定能得須陀洹果。由得須陀洹果,即永不退轉而再受生死煩惱等苦,亦不須依淨土法門以求往生淨土。如錫蘭、緬甸等小乘佛法,即專求得阿羅漢果,了脫生死。故彼錫蘭、緬甸等處,無此淨土法門也。
由此推之,諸佛之所以安立淨土,釋迦之所以宣說淨土,非爲凡夫、二乘,實爲有大乘根性之衆生。聽聞佛法,不求來世福報安樂,不圖自了叁界生死苦惱,而爲發普度一切衆生之大乘心者,乃安立宣說也。發大乘心者了知諸法緣生道理,知一切法是衆緣所生。以法是衆緣所生,一法即一切法;衆生是衆緣所生,一衆生即一切衆生。離一切衆生別無有我,非令一切衆生皆共成佛,即無佛可成!因此發普度一切衆生共成佛道之大願,決無離一切衆生而自去了脫生死之理。以衆生即自己,自己即衆生,無有衆生與我之別。所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有離衆生外可度脫之自己也。菩薩既以一切衆生同體不二而發普度一切衆生之悲願,然欲成滿此願,非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果不可。否則、雖有此願,事實上終無可成之一日。由發欲度盡虛空遍法界衆生之大悲心,欲度此無數衆生,須斷無盡煩惱,修學無量法門。成就無量福德智慧莊嚴之圓滿佛果,須經叁大阿僧祇劫;入無量世界,度無量衆生,非一生所能做到。起信論說:“信心成就,入正定聚,須經十千大劫”。十千大劫,即一萬大劫。大乘信心成就,其難如是,況佛果乎!
成佛既非一生所能,而已發大乘心者須修六度,修六度時,時有種種退墮破壞大乘心之違緣,有失壞大乘心之危險;而人命短促,旦夕無常到來,或上升樂趣,或下沈苦趣,又有迷失大乘心──菩提心──之危險。因有如是種種惡緣,菩薩雖已發大乘心而欲保持不退者,實非易事!諸佛有護念菩薩之責,金剛經雲:“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對此已發大乘心而未能不退之菩薩,究以何法慈悲護念,而使其已發之大乘心不致有失壞退墮之危險?因此諸佛以欲護念如此已發大乘心未能不退之菩薩故,遂安立清淨莊嚴之國土。菩薩于何土有緣,即發願往生何土──隨所發願,起決定信,專一其心。則臨命終時,隨其所願而往生淨土,聞法不退;而還來普度一切衆生。若無諸佛安立淨土爲已發大乘心菩薩之所依歸,一旦退失,則前所修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之種種功德,唐喪無益。故菩薩必以淨土爲歸宿,方不致退失大乘心──菩提心──而唐捐其前功也。此爲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成立淨土之正義,亦即釋迦說此淨土法門之真義所在。修學淨土法門者,須于此義深切了解注意之!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往生,阿彌陀佛國!
首二句,即第十七、一切所求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應有盡有,凡衆生之願樂,一切皆令其滿足。後二句結發願往生也。
丁二 佛功德
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花臺!
前觀佛土功德總有十七種功德,爲依報莊嚴;此中觀佛功德,與下觀菩薩功德,觀極樂國土之正報莊嚴功德。依下論文,觀佛功德總有八種,此爲第一、座莊嚴。謂以無量大寶華王所成之微妙清淨花臺爲座。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二、身莊嚴。阿彌陀佛此雲無量光;此中言一尋者、乃隨此土衆生觀察釋迦佛之光量言也。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叁、口莊嚴。謂如來口中所發之語聲微妙而普聞十方。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四、心莊嚴。謂佛心平等,猶如五大無有分別。天人不動衆,清淨智海生!
五、衆莊嚴。謂一切天人不動衆,皆從阿彌陀佛之清淨智海而生。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六、上首莊嚴。謂與阿彌陀佛相伴之上首,皆如須彌山王之勝妙而無有能過之者。天人丈夫衆,恭敬繞瞻仰。
七、主莊嚴。此從伴中顯主,謂阿彌陀佛爲天人等之所恭敬、圍繞、瞻仰、贊歎之法主也。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八、不虛作住持莊嚴。謂凡見佛光明,聞佛名字,皆能速得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有空遇光明,空聞佛名而不能成佛者。
丁叁 菩薩功德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雨天樂、花、衣、妙香等供養,贊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
依下論文,說菩薩有四種正修行成就之功德。首一頌、言菩薩之化身普遍十方,而報身如須彌山常住不動,即于一佛土,身不動搖而普化十方之義。第二頌、言菩薩之應化身,能于一切時中以一念心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利樂有情。第叁頌、言菩薩以種種天雨音樂、花、香、衣服供養贊歎一切世界一切諸佛無余。如普賢菩薩之廣修供養;彌陀經之“各以衣祴,盛衆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第四頌、言不僅至有佛世界以上求佛道,且至無佛功德之世界以下化衆生,如觀音菩薩之叁十二應身。明代蕅益大師,修菩薩行。人詢以師有何願?師答有二願:一、願以所修功德回向往生淨土,二、願生淨土已,成就不退,而入地獄普度一切衆生。此言修淨土者,若以凡夫避苦趣樂…
《往生淨土論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