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話▪P5

  ..續本文上一頁讓大師恐怕馬祖坐禅走了錯路,所以就想了一個方便辦法,引他出來,再進一步開導他。就拿了一塊磚頭,每天都在馬祖草庵門前磨磚,磨來磨去,聲音很響。磨了好多天,馬祖天天聽到磨磚的聲音,使他安不下心來,又開了庵門,出來看看什麼人在這裏磨磚。一看,原來就是前幾天來敲門的那個懷讓禅師。馬祖就問:“禅師!你在這裏磨磚,到底爲了作什麼用場?”懷讓回答說:“哈哈!你不知道麼,我磨磚是爲了做一面鏡子啦!”馬祖一聽感到好笑,就說:“禅師,磨磚怎麼可以做鏡呢?”懷讓說:“對呀!我磨磚不能做鏡,那麼你在庵裏枯坐就能夠成佛嗎?”馬祖一聽突然大有啓發,如飲甘露醍醐一樣,心神愉快,法喜充滿。深感開導之恩,就發心親近南嶽禅師。侍奉左右達九年之久,時時受到懷讓禅師的薰陶、示導,天天都能聽到玄妙奧旨。于是馬祖的道德學問,一天一天的增長起來,禅定功夫大有進步。後來得到懷讓禅師的印可說:“深得吾心”就將正法眼藏,如來心印,傳給馬祖道一大師。

  (五)即心是佛

  即心是佛,馬祖自從南嶽得法以後,起初曾住建陽佛迹寺。後來又到福州去大弘禅宗,普度衆生。因他善于隨機化導,方便利生,所以四方學者禅和子們,對馬祖非常尊重敬仰。有一次從明州大梅山來了一位名叫法常和尚,參拜馬祖,請求開示。法常說:“請問禅師,如何是佛?”馬祖說:“即心是佛”。法常一聽,就開了大悟。因此就到四明真歸地方去隱居,蓋了一個茅篷,就在那裏精進修行禅定功夫,一心參禅。過了一段時光,馬祖知道法常住茅蓬坐禅,不知他對于即心是佛道理,參到什麼程度,悟得徹底不徹底。就派了一個禅和子,到大梅山去訪問法常,看看他的功夫,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勘驗一下。這位禅和子見到法常就問:“禅師,聽說你從前在馬祖那裏,得到什麼見地,而來到這裏住山參禅?”法常說:“馬祖大師對我開導說,即心是佛。受教之下,得到好處,所以來住大梅山,清淨精修。”這位禅和子叫了一聲哎呀!說:“馬祖大師近來說法開示是說非心非佛,不再說即心是佛了。”法常大師歎了一口氣,說:“這個老漢子,胡弄天下人,任從他非心非佛,我這裏依然還是即心是佛。”禅和子回去以後,就向馬祖說上述的情況,馬祖聽了非常歡喜,認爲法常的確突破叁關,徹底窮源,腳根點地,悟明心宗,才能夠說出這種腳踏實地驚動人天的語言。馬祖最後說了一句話:“梅子熟已”就是說他的功夫已經到家了。我師圓公大師,在參禅修定時候曾說:“梧桐葉落始知秋,佛法休抛世法求,消息不須旁處覓,直于落處見根由”。與此中道理,暗通消息。

  (六)團團轉與吱吱叫

  馬祖大師未出家前有幾位老朋友。聽到馬祖開了大悟,到處說法,有問必答,皆大歡喜。大家都感到非常稀奇,心中只是半信半疑。有一天這幾位老朋友,約定日期去看望馬祖,並請開示,可是又想不出問些什麼才好。大家就一邊走著一邊想,東張西望,忽然看到大路旁有一只老黃牛,鼻子上穿了一根繩子,縛在大樹上面。這頭黃牛,閑極無聊,就盤繞著這棵樹,先從左邊方向轉、轉、轉,把這根牛繩越轉越短,最後把鼻子碰到樹上。再回過來又朝著右邊方向轉、轉、轉,把繩子再漸漸放松,後來又越轉越緊,最後又把鼻子碰到樹上。中間有一位農民說,我們就把這件事情去請馬祖開示。大家都異口同聲說,這太好了。突然間飛來一只秋蟬,腳被絲網扳住,飛不過去。當下就吱吱地拼命狂叫。蜘蛛看到秋蟬飛來纏在絲網,馬上就趕來開口要把它吃掉。在這一發千鈞生死關頭時刻,秋蟬用盡全力,向前猛沖,只聽到呼噜一聲,就離開絲網向前飛去了。這幾位農民都說好極了,我們再把這件事去問馬祖。大家走到馬祖廟裏,看到許多善男信女,都在膜拜後坐下聽法。農民們也同樣地對馬祖大師禮拜坐下,有一位農民代表大家請問馬祖說:“請問和尚,如何是團團轉?”馬祖說:“只因繩子不斷”。大家聽到這句話都感到奇怪得很,難道馬祖也看到了嗎?又問:“繩斷又如何?”答曰:“逍遙自在去也”。大家都說答得對。當下就改變從前半疑半信的心情。纏著又問:“請問和尚如何是吱吱叫。”馬祖說,“只因腳下有絲”。農民們聽到這個回答,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再問:“絲斷又如何呢?”答曰:“呼噜飛去了”。到這裏幾位老朋友大家對馬祖的回答,心悅誠服,斷疑生信,贊歎不已。馬祖的老朋友都是就事論事,真是答得好,答得對,一點都不錯,所以生大歡喜贊歎。可是馬祖大師所回答的,句句都是借事顯理,事理雙融,依理會心。第一問答是說:我們衆生在六道輪回團團轉,主要是被業繩子所牽,所以不能解脫。如果發心修行,把善惡繩斬斷,自然可以跳出叁界,證入涅槃逍遙自在。第二問答是說,我們衆生在六道輪回受了叁苦八苦,在那裏吱、吱的叫苦。這是因爲衆生心中一念情絲牢牢的纏住無法斬斷。如果我們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放下萬緣,看破一切,斬斷情絲,斷欲學無爲,斷惑證涅槃,便得大解脫,豈不是就呼噜的飛去了嗎?我希望大家,把上面所講這二個公案,要好好體會體會。在這裏下一番苦功,一定要把業的繩子斬斷,一定要把心裏的情絲掃除,得到真實的受用,也不辜負馬祖大師苦口婆心的慈悲開示。

  上面所介紹的初祖傳法與二祖以及五祖傳法與六祖,惠能傳法與懷讓。南嶽付給馬祖的法印等許多曆史故事,都是禅機公案。表面上看來,只不過幾句法語,或隨口漫談,一問一答。可是其中奧義玄機,真是妙不可言,發人省悟。我們能夠不于言中撷取,要在言外知歸。真所謂“陽春布德,花香漏泄于枝梢;素月流輝,波印透開于潭底。”這一舉一動,片言半偈,揚眉瞬目,豎臂擎拳,在在處處,無不是本地風光,和盤托出。最主要的,只是在于我們體會不體會,能不能一肩擔荷,直下承當。迷的人頭頭錯過,悟的人左右逢源。我們應該到這裏,放下草庵,直入寶所。這樣才能夠看到諸大祖師的一片慈悲心腸,才知道原來本是太平無象,一無所有。所以希望同參道友們,要記得古人的二句話:“不于其中起分別,是故此處最吉祥”。這究竟是什麼?請你參參看吧!能在這裏得個消息,那真是恭喜恭喜,不辜負學佛一生,修行一世。

  

  

《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話》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