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概要·第四章 五大菩薩▪P8

  ..續本文上一頁來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羅尼救衆生故;(4)是妙法藏,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5)是禅定藏,百千叁昧常現前故;(6)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衆生故;(7)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8)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9)是常住藏:叁災惡劫不能壞故;(10)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醫療衆生病故;(12)是神通藏,遊諸佛土得自在故,可見此咒功德,贊不可盡。

  誦此陀羅尼者,現生能得十大利益。(1)能得安樂;(2)除一切病;(3)延年益壽;(4)常得富饒;(5)滅一切惡業重罪;(6)永離障難;(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8)遠離一切諸怖畏;(9)成就一切諸善根;(10)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誦此陀羅尼者,得十五種善生:(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2)常生善國;(3)常值好時;(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純熟;(7)不犯淨戒;(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10)恒得他人,恭敬扶持;(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13)龍天善神,恒常護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誦此陀羅尼者,不受十五種惡死:(1)不爲饑餓困苦死;(2)不爲枷系杖擊死;(3)不爲冤家仇對死;(4)不爲軍陣相殺死;(5)不爲虎狼惡獸殘害死;(6)不爲毒蛇蚖蠍所中死;(7)不爲水火焚漂死;(8)不爲毒藥所中死;(9)不爲蠱害死;(10)不爲狂亂失念死;(11)不爲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爲惡人魔魅死,(13)不爲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爲惡病纏身死;(15)不爲非分自害死。

  誦此陀羅尼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誦經坐禅,如有山精魍魉鬼神惱亂,誦此咒一遍,諸鬼魔悉皆被縛。如法誦持者,觀音菩薩,一切善神,金剛密迹,常隨護衛,不離其側。

  《大悲咒》具有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因此爲一般佛教徒朝暮課誦,不可缺少的內容。一切法會更是必誦之咒。希望大家精進誦持。

  此外我國蒙藏地區,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口彌吽”,流傳很廣。此即觀世音菩薩微妙心印,雖簡單一句,同樣能成就不可思議功德而證圓通。

  (十)淨土法門

  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關系,(1)說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2)說觀世音菩薩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阿彌陀佛佛位的繼承人。(3)說觀世音菩薩現于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輔佐,西方叁聖的一尊。

  叁說之中,第叁說至爲普遍,談得最具體的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此經說: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于一切處身同,衆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對上品上生、上品下生的人,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分別執金剛臺、紫金臺、金蓮花,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贊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一彈指頃,往生彼國。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人,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至行者前,爲說大乘甚深經典。聞已信解,發菩提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上述內容說明對上品的人,西方叁聖齊去接引。對中品下生以下的四種人,則由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可知接引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觀世音菩薩協助阿彌陀佛的主要工作任務。

  淨土叁經說持名,觀想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由西方叁聖、或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往生。但在觀音的經中,若人憶念觀音,臨命終時,自己往生極樂世界,無需接引。如《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說:于此世界若有人想觀自在菩薩摩诃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無常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聽聞妙法。如是之人,永不受輪回之苦,無貪嗔癡,無老病死,無餓饑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蓮花化生,常居彼土。又若人誦持觀音陀羅尼法門;也可得生極樂世界,如《佛說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神咒經》說:“持此咒者,現身複得四種果報。何種爲四?一者臨命終時,得見十方無量諸佛,二者永不墮地獄,叁者不爲一切禽獸所害,四者命終之後,生無量壽國。說明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歸趣,是導向淨土,使一切衆生永遠離苦惱得安樂。

  第五節 地藏王菩薩

  (一)地藏聖號的由來

  梵語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譯爲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義:(一)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攝義,土地能攝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于大覺心中。(叁)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載一切衆生,由衆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六)能依義,土地爲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爲一切衆生所依。(七)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指地藏菩薩處于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衆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庫藏,蘊藏許多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喻菩薩具有如來叁德秘藏,無量妙法,則能救脫無數衆生,鹹登覺岸。《地藏十輪經》雲: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

  菩薩因何名爲地藏?據《叁寶感應要略錄》載:如來昔在靈鹫山時,地藏菩薩遊行諸國,教化衆生,到毗富羅山下,至喬提長者家。其長者家內,被鬼奪其精氣,其家五百人,並皆悶絕,不醒人事,經于旬日。地藏菩薩見此情景,即作是念:“實可苦哉,實可痛哉;世間有如是等不可說事。我今愍此衆生,而作救濟。”說此語已,便即騰身,往靈鹫山,白佛言:“世尊!我見喬提長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惡鬼奪其精氣,悶絕在地,已經數日。我見是事已,生憐愍心,生愛護心,唯願世尊,許我設此救濟之法。令諸惡鬼降伏于人,令諸行者隨意驅使,複令長者還得如故。”爾時如來,從頂上毫,放光萬尋,照地藏身。與會大衆各相謂曰:“今日如來,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薩必成大法,教化衆生。”時地藏菩薩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複驅使諸惡鬼等。我念過去無量無邊久遠有佛,號燒光王。其佛滅後,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羅山,善行道術。我見衆生被諸鬼所惱,如彼長者家無異。我于爾時作是誓願:遇善知識,求學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羅山,語彼仙人。仙人心生歡喜,于叁日內,授我預知萬理,消除罪惡。又將一切惡鬼,招集我所,依師法教,調伏其心,令發道心。于須臾間一切地獄受苦衆生,各乘蓮花,諸苦停息。爾時仙人,見我得如是神力,與我授記,而作是言:汝于無量無邊世,佛與授記,名曰地藏。于五濁世中,人天地獄,常當化身,救度衆生,令離災難,今見長者,如本無異。我今往彼家,特救護之。”世尊聽許,菩薩往化,五百余人,一時還活。

  (二)地藏菩薩本生事迹

  關于地藏菩薩本生事迹,大乘佛經裏有幾種記載:

  (一)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地藏菩薩那時爲婆羅門女,其母悅帝利不信叁寶,修習邪道,死後墮入地獄受苦。此女賣掉家宅財産,廣求香華,于佛塔寺,大興供養。以至誠恭敬,摒息雜念,一心稱念佛號。其母承女孝順,爲作功德,離獄生天。

  (二)地藏菩薩于過去無量劫中爲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魚子,犯殺生罪極重。光目女知母死後必墮惡道,請阿羅漢入定觀察,果意其母在地獄中,受大苦難。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養,以誠孝的力量,拔救母親離地獄苦。

  這兩個故事,說明地藏菩薩提倡孝道,重視超度救濟父母。當然更爲重要的,是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作子女的要竭盡孝道。對父母除衣食供養,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勸說父母,尊敬叁寶,深信因果,止惡行善,具足正見。中國人特重孝道,其慎終追遠的精神,與地藏法門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不無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法會,七月叁十日的地藏法會,在我國各地廣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門與中國孝道結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蓮池、憨山、澫益四大師和先師圓瑛大師,都特別推崇地藏菩薩。其意趣所在,是將佛教的度亡與中國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進一步與中國社會相適應。

  (叁)在過去久遠不可說劫前,地藏菩薩曾爲大長者子。彼時有佛名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莊嚴。心生敬慕。問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爲當久度一切苦惱衆生。長者子遂發願,我今盡未來劫,爲一切苦惱衆生,悉令解脫,我方成佛。

  佛的相好,是功德莊嚴,具足萬行的體現。地藏菩薩于久遠劫前行菩薩道,說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薩,爲度衆生,故于穢土,現聲聞身。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相貌長得好壞,是其思想與行爲如何的集中表現。今人不察,不在行爲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辦法,結果是適得其反。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答複地藏菩薩的話:“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衆生”的話,是發人深省的。

  (四)過去無量劫前,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未出家時,爲小國王,與鄰國王爲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一王發願: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願:若不先度一切衆生,脫離苦惱,令其實樂,得至菩提,…

《佛法概要·第四章 五大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