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最好的弓,一箭就射穿了七個金鼓。有一次又與他的堂弟,提婆達多和難陀二人比武,太子用左手提起一只大象,右手托住大象,把它擲于城門之外,大象墮落的地方,居然陷成一個大坑。所以古印度有象坑的遺迹。
第四節 出家
(一)遊四門所見
悉達多太子在十七歲的時候,淨飯王就爲他選擇了一個德貌雙全的女子,名叫耶輸陀羅的與他結婚,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叁學,息滅貪嗔癡叁毒,所以他雖然身處塵勞之中,心常清淨無染,真是和蓮華一樣,生在汙泥之中,而不染汙。到了十九歲時候,悉達多太子由于久居深宮之中,心裏很想到外面花園去遊玩遊玩。父王就派了許多大臣和宮娥彩女,陪同太子出遊花園。另外命令一位有大智慧的大臣,跟隨太子,親侍陪伴,以便顧問酬答。太子首先來到東門花園,正巧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發白面皺,骨瘦如柴,駝了背,彎著腰,手裏拿著一根拐棒,步履極其艱難,實在令人十分感歎。太子就問,這是什麼人呀?侍臣答曰:太子,這是老人呀。當時太子觸景生心,心裏就悶悶不樂。他感覺到世界上的人一個個都有老苦,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老苦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解決老苦的辦法,由此就不去遊玩,回宮去了。
從前有一位洞山良介禅師,他做了一首詩,很有意義的,他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要牢記良介禅師這首詩。下定決心,精進勇猛地來做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大乘菩薩行願,達到離苦得樂的目的。
從前有一個老和尚,他正在打坐修學禅定工夫的時候,突然間看到天井之中,有一個人歡天喜地的在那裏跑來跑去,看他樣子,是非常開心愉快地手舞足蹈走來走去。這位禅師就感到很奇怪,我這個茅蓬,清淨無侶,只有我一個人。這個人從哪裏來呢?很疑心的問著,你是什麼人呀?答曰:“我是鬼王。”禅師又問,“汝做鬼王有多少年哪?”這個鬼王他用詩歌答說:“古古今今八百秋。”禅師又問:“你做鬼王難道不感到痛苦嗎?”答曰:“也無煩惱也無憂。”禅師說:“爲什麼汝不到世界上去投胎做人,這豈不是更好修行學道麼?”鬼王以感歎的口氣答曰:“大師勸我投胎去,只怕來生不肯修。”鬼王說,我現在仍然做鬼,還知道修行用功,如果去投胎做人,轉過身來,把前生諸事都忘記了,更受到世界上種種境風迷雲,遮蔽性天,一迷再迷,起惑造業,依惡因感惡果,墮落地獄、餓鬼、畜生叁途受苦,這樣一來,我害怕連鬼王都做不成了。通過這個鬼王的幾句話,對我們修行學佛的人來說是會有很大的啓發和鞭策。總的一句話,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只怕來生不肯修”嘛。我們要把良介禅師說的“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二句話,牢牢謹記在心,是大有好處的。
過了幾天,悉達多太子第二次又請求出去遊玩,就到了南門,又碰到一個病人,睡在路旁,翻來複去的呻吟叫苦,神魂顛倒,十分痛苦,形狀極爲可憐。太子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這是病人呀。太子看到病人的痛苦,十分可怕。我們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的,四大不調,則百病叢生,不但大病是苦,就是頭痛、牙齒痛等小病也是痛苦難熬。世界上人,哪一個人能夠不生病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解決病苦的辦法,十分煩惱,無心去遊覽,就回宮去了。古人說:“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被五欲迷。”這二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
第叁次太子又向父王請求出去遊玩,在大臣和許多宮娥彩女的陪同下,到了西門。剛巧又看到一簇人擡著一具死屍,膿血流溢,惡臭難聞。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人死是四大分散,百苦交煎性命交關的時刻。就象那活活的牛,把它的皮剝了下來那樣,又正象那活活的烏龜,把它的殼子生硬脫了下來一樣。這一情景是多麼痛苦多麼悲慘呀?悉達多太子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這是死人。太子想了一想,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後一死,無論是什麼人,都是無法幸免。
最後到了第四次,太子出遊到北門的時候,突然間對面來了一位威儀濟濟,道貌堂堂的沙門。他身穿袈裟,一手持缽,一手拿了一根錫杖,安詳地走了過來。悉達多太子一見,心裏生大歡喜,就對這位沙門合掌恭敬地請問:你是什麼人呀?答曰:我是比丘。太子又問,比丘是做什麼的呢?答曰:比丘是出家修行求道的僧人。我們出家人,一心修道,可以解決自己和一切衆生的生老病死四種最大的痛苦。太子聽後心想:我一向要解決一切衆生的生老病死的根本痛苦,他說得太好了。太子正想再進一步仔仔細細地向他求教,但是一刹那間,擡頭一看,這位沙門忽然不見了。這時太子心中格外感到悲喜交集。悲的就是要想再問修道的方法,可是比丘已不知去向。喜的就是要解決人們的老病死苦,有了榜樣,太子非常高興地回宮去了。經上說太子在遊四門時候,路上所看到的老病死苦,和一個出家修道的比丘種種情景,這都是淨居天人,作瓶天子爲了要幫助太子出家成佛,化現出來的,作爲助道因緣。
(二)耶輸陀羅的災難
有一天悉達多太子就到淨飯王皇宮裏,去向父王要求,准許他去出家修道。淨飯王一聽到這句話,當下淚如泉湧。太子的妻子,耶輸陀羅也在旁邊,淨飯王以沈痛心情,就拉著太子的手說:“悉達多!如果你能有兒子的話,我就同意你去出家。”太子馬上用手對耶輸陀羅的腹部一指,說:“父王,她有娠了”,此時,耶輸陀羅吃了一驚,就得了胎。這就是指腹成胎的故事。也說明了釋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議神通妙力,是超出我們一般人常識所能想象的。後來經過了六年之久,才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字叫羅睺羅。羅睺羅怎麼會在母胎裏住了六年?這是他前世因果所造成的,自作自受。耶輸陀羅在悉達多太子出家之後六年,生了兒子,諸釋種議論紛紛,誤認耶輸陀羅不守家規,應該把她處死,但是耶輸陀羅心中明白,這是太子指腹成胎,並非我的過錯。這種石沈大海不白之冤,幾時能得昭雪,真是啞子吃黃連,有口說不出,心中極爲痛苦,經過一再細思苦想之後,就下定決心,親向父王請求,爲她燒一火坑,耶輸陀羅抱著羅睺羅,就在這個熊熊烈焰的火坑前面,對天發誓說:“我兒子羅睺羅如果真是悉達多太子指腹成胎,我母子二人跳入火坑安然無恙。如果不是這樣,使我母子二人,當下燒死。”發誓之後,當下英勇地跳入火坑,正在這千鈞一發時刻,頓然間從烈焰熊熊的火光裏,湧現出一朵紅色蓮華,托住耶輸陀羅和羅睺羅。母子二人安全無恙,精神煥發。釋迦種姓見此景像,歎爲希有。謗聲穢言,頓時雲消霧散,浪靜風平,大家稱贊耶輸陀羅是一位端莊賢淑、女中英雄。至今佛教贊誦之中,還有“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的二句話。
(叁)仙人求見
在太子出家的前七天,有一位仙人,特來皇宮求見淨飯王。他說:“據我觀察天文所知,在七天之內,悉達多太子如果不出家修道,就做轉輪聖王,又名金輪王,有七種寶物隨身帶,能夠統治一四天下。”什麼是轉輪聖王的七寶呢?
①金輪寶。大王坐在金輪寶上面,一天一夜,能夠周遊東、南、西、北、一四天下。也就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一四天下,爲轉輪聖王所統治的範圍。
②女寶。即是轉輪聖王的第一夫人,名叫淨妙德,她能夠生育一千個兒子。
③馬寶。金輪王有一匹寶馬,名叫勇疾風,能日行千裏。
④象寶。大王坐在白象王身上,自在無礙,安如泰山。
⑤主藏神寶。是財務大臣,金銀財寶,一切具足。
⑥主兵神寶。是金輪王的護衛大臣,大王周遊世界,所向無敵。
⑦如意寶。即摩尼寶珠。能生出一切衆寶。聽從大王廣行布施,救濟衆生,有求必應,人人滿意。在金輪王登位時刻,這七種寶貝,自然而然,從虛空之中飛來,供給使用。什麼叫金輪王?世界上輪王有四種不同。第一是鐵輪王,他能夠統治一天下。第二是銅輪王。他能夠統治二天下。第叁是銀輪王,他能夠統治叁天下。第四是金輪王,他能夠統治四天下。淨飯王聽了仙人的話後,希望太子能夠做轉輪聖王。不願他出家修道。就在七天之內,特別派遣侍臣和宮娥彩女,輪流值班,加意守護,不令太子離開皇宮。
(四)夜半逾城
到了二月初八的深夜裏,正是宮女熟睡時,太子忽然聽見空中有人在叫太子的名字說:“悉達多!悉達多!您的夙願忘記了嗎?”太子說:“你是誰”答曰:“我是淨居天人。”太子說:“我並沒有忘記夙願,因爲我在深宮之中,父王守衛嚴密,所以沒有辦法走出皇宮。”天人說:“您真是要出家修行嗎?現在正是時候了。”太子聽到這裏,感到萬分高興,就叫馬夫車匿,駕上駿馬健陟,就由四大天王(東方是持國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捧著四個馬蹄、在淨居天人的神力護持下,半夜裏飛出王宮。出了北門,回顧巍峨的宮城,發誓說:“我若不能求得正覺,度衆生離生死海,誓不再回迦毗羅城。”
(五)深山斷發
太子到了雪山之後,達到了出家的目的。回想了遊四門的時候,遇見那位剃除須發,相好莊嚴的比丘,就用隨身佩帶的刀把頭上的绀青發剃了下來。他說:“願斷我及衆生一切煩惱,以及夙世的業障。”就把剃下的頭發擲于空中,此時叁十叁天的帝釋天王,把佛剃下的頭發,恭恭敬敬捧到忉利天宮去起塔供養,這就是天宮中供養佛的四塔的第二個塔,叫做發塔。事前太子摘除發中明珠以奉還父王,脫去身上的璎珞以奉還姨母,同時又脫下身上華美的服飾贈與耶輸陀羅留作紀念。太子又托咐車匿帶個口信,對父王說:“世上生死離別無有定期,我今出家是爲衆生尋求解脫之道。”又帶信對耶輸陀羅說:“人生在世,恩愛一定是要分離,我今已斷除這種苦惱,希望你不要妄生貪戀,悲哀憂愁。”悉達多的話,真是字字法語,句句…
《佛法概要·第一章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