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現實論宗依論(下)▪P3

  ..續本文上一頁行;

  一切種子皆爲生現行第八識………………知緣

      此種子爲對他類種子生他類現行…………勝緣

      四、種子生種子:

  此種子爲對他類種子生他類種子…………勝緣

  

  誘緣唯現行生現行有之,現行生現行是親因所無,此爲其大較之分別。以此叁因七緣,以觀所生五果,其例如下:

  

  生種現行因

  生現種子因   生異熟果

  生種種子因

  現生現誘緣   生等流果

  現生現知緣

  現生現勝緣   生士用果

  現生種勝緣

  種生現知緣   生增上果

  種生現勝緣

  種生種之勝緣   生離系果

  

  自類現行爲生自類種因,自類種子爲生自類種因,他類現爲生自類種勝緣,他類種爲生自類種勝緣,除無爲法皆可有之。今談五現行果故不列之。異熟果、是由善惡業種所生無記果,故唯他類種所生現行果,不通自類種生自類現行。又唯先業所引,故非現生現之叁緣。屬現行果故非種生現之知緣。若論生異熟種,則亦爲現生種勝緣;論異熟種爲藏識之所知境,亦爲種生現之知緣。等流果、正爲自類種所生之自類現,亦通現生現自類前後相續之誘緣;由先不殺今長壽等,亦通種生現、現生現勝緣。士用果、通現生現叁緣,及種生現二緣之所生。現生現、種生現諸勝緣,正生增上果,然能知所知緣,亦能生增上果。若無漏道爲離系果,則通無漏種因及現生現叁緣,與種生現勝緣所生;若無爲法爲離系果,則非所生,但由無漏道爲能知緣之所開顯耳。此之所談,雖無教證,推理則應然也。

  

  第二節 因緣情器

  一 因緣情器概論

  

  因緣所生之果法非一事,今先說因緣之生起有情、器界,人等有情及其所依資之器界,此爲已生成之事實,現前共見共知,而欲索其以何因緣而得生成者也。世論于此,有叁種之說明:一者、神本之退化論:謂未有情器之前本唯一大神,神初造作器界,有情亦在神前享受安樂,嗣因所造有情不循教令,違背神意,乃罰之于人世以償其罪。若能虔遵神教,求神赦罪,尚可還之神處。否則更降重罰,使入地獄。故人等有情器世間,以神爲本,背神退化而致。若能返本還元,則依然是唯一之大神也。二者、物本之進化論:謂諸器有情未生成之際,但爲極微之電氣──略同太極、陰陽──、或原子──略同四大極微──,由相吸相拒之質力,漸成太陽諸星以至地球。地球凝流諸質與太陽光熱之變化,漸生單簡之植物與動物。生生不已,展轉進化,遂産生高等之植動諸物,以至有人類之出生。人類或將更進化以爲超人類。然至地球衰老不能有生物時,人類與諸生物盡歸消滅,地球與太陽諸星亦消毀,則還爲極微之原質。故人世以物質爲本,進化而成,然一達其期限,不能永保其進化也。叁者、物我爲本之幻合論:謂諸有情,本各爲一無形之神我,而諸物質亦本共爲一無形之體──數論謂之自性、冥性、勝性,略同太極。偶因各神我不安其本位,向外邊要求其受用,由是無形物體亦失其平衡相,生諸物質原料,供給爲神我所受用之肉身及器界諸物;由神我與物體幻合爲人等諸情器,流轉不能脫離。如覺悟其幻合之苦,由神我不複要求外邊任何之受用,則神我與物體可脫離各歸無形之本位,是謂解脫。神本退化論出于俗情世間之推想,物本進化論出于科學世間之推想,物我幻合論出于禅定世間之推想,在佛學中皆破斥爲外道邪見;于是乃示以因緣所生之正義。

  

  二 情器之十二緣起

  

  正因生果,固須明識種生現行、與現行生識種之等流因果相。然今此所言之有情身器,乃和合連續之假者──多法和合連續之假者,即各個之個體物,俗情所認爲一人一犬一蟲一草一石一星之動植物礦物是──,猶未能注意到各識種各生現行之因果。且先應究明以何勝緣而得成爲各個和合連續之假者。此勝緣所生果,謂之異熟緣果,謂由異熟之勝緣故,範成叁界、九地、六生諸類有情身器之差別果,及每類中各個身心資財之差別果。以其差別之故,所成情器,或可愛樂,或可憎厭,個個不同,間以相似而有同類;類類不同,更以相似而又有大同類。不共業爲勝緣所招感,有各類各個之有情身差別;共業爲勝緣所招感,有各國各報境、各星球各界地之器世間。累而積之,總爲叁界有情身器之差別果。而佛法則說明爲十二種勝緣之所生起,謂之十二緣起。其名相已列前諸法施設節中。十二緣起,本于佛說諸素呾纜,其辭渾圓,可以之說一有情之流轉,亦可以之說有情身器之流轉。厥後諸論師隨其智量之不同,解說之有淺深狹廣之異。業感緣起,無明緣起,空智緣起,真如緣起,此諸緣起說皆出于此十二緣起義。過去現在因果經雲:

  

  爾時、菩薩至第叁夜,觀衆生性──衆生但指有情,或亦通指無情器物──,以何因緣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爲本,若離于生則無老死。又複此“生”,不從天生──即不從唯一大神生──,不從自生──即不從神我生──,非無緣生──即不從無生命之物質生──;從因緣生,因于欲有、色有、無色有之業生。又觀彼“叁有業”從何而生?即知叁有之業從四“取”生──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又觀四取從何而生?即知四取從“愛”而生。又觀愛從何生?即知愛從“受”生。又觀受從何生?即知受從“觸”生。又觀觸從何生?即知觸從“六入”而生。又觀六入從何而生?即知六入從“名色”生。又觀名色從何而生?即知名色從“識”而生。又觀識從何生?即知識從“行”生。又觀行從何生?即知行從“無明”而生。若滅無明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叁有業滅,叁有業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諸苦滅。叁有業感生叁有情器──叁有即叁界──之果報,本通有情器界而爲言也。然小乘志在有情各自之解脫,乃專從各有情叁世業感之生死說明之,茲先出其說焉。

  

  叁 巴利文之業感緣起說

  

  南方上座部巴利文論藏,曾言比丘之欲除老死諸苦者,當進究心身──即名色──發生之因緣,猶智巧之醫欲治病而先診其病源。乃尋求此心與身非無因而有,此色身之生起以無明、愛、取、行四者爲因,由此四者而生色身。生已以食爲資養緣,合爲“色身”生存之因與緣。更進求“心”識生起之因緣,以眼爲所依,以色爲對象,則眼識生;乃至以意爲所依,以法爲對象,則意識生。既知身之與心之緣起理,則知心身性唯緣起。現在身心如是,過去未來心身亦複如是。即心識之生以色根爲緣──即觸受以六入爲緣──,根身之生以無明、愛、取、業行爲緣。無明、愛、取,由心不覺緣起無我理生,依之生起業行,爲生身心之間接緣。而心身身心──即識、名色、六入、觸、受、生支──之“生”起,尤以行業爲直接緣。由有漏善惡業行之差別,乃感生諸類諸個身心之差別。故生起身心最重要之因緣,確在乎行業。對于能感生身心之業力,遂不可不爲深切之研究。乃將業之生果效力,從時間、功用、性質之叁種標准,各分爲四,共成十二單位。茲列于此:

  

  

  ┌急 效 業………即果報不出今生之業,今生不報,即失其

  │  效。

  │緩 效 業………即來生始受果報之業,如被他奪,來生不

  依時間所分┤  報 ,即失其效。

  

  │無定期效業………將來任何一生皆可受報,除非未受報已證

  │  擇滅,乃無效。

  └已失效力業………前叁類中,本身力薄,或被他強業抵銷

  者。

  ┌能 生 業………此業起爲“有支”即隱失,或被他業所奪

  │  即不能再活動。

  │能 持 業………此業能扶持前一業,使完成所生之身心。

  依功用所分┤能 消 業………此業能使前兩種業無效,善業惡業均可取

  │  銷。

  └能 毀 業………此業更強,能將正在活動及待發之業連根

  拔除者。

  ┌極 強 業………此爲或善或惡之極強業,有力能作前四功

  │  業,例惡業能銷毀善業。

  │近 死 業………此爲決定來生受何果報之業,即死時現起

  依性質所分┤  受生之強業。

  

  │習 慣 業………此爲一生言行思之慣習,若死時無別強業

  │  ,此亦能爲近死業。

  └累 積 業………無始所積善不善無記業,若無強業,此亦

  爲近死業,繁奧難了。

  

  由可失效及可消毀,故非命定而有自由回轉余地。由無始積累之業力繁廣,深奧難分,非佛陀之全智不能洞達,故人生等,亦不能操自由之全權也。由此一般爲漸令不受叁有之生者,主隨緣消舊業,唯不更造感生叁有果之新業,則自得解脫耳。四 俱舍論之業感緣起說俱舍論以苦品、業品、煩惱品說有漏因果,即是明叁界有情身器,如何由有煩惱之業爲因緣而生起也。嘗以人之一生,關于前生及來生者說明十二緣起支之順序:

  

  ┌無明………此是前生不明緣起無我之理,起諸煩惱。

  前生┤

  └行…………此是前生由無明煩惱所造之善不善業。

  

  ┌識…………此是由前生業力,引托母胎最初之心識。

  │名色………此是由識托胎後在初四星期中之胎兒心身狀態。

  │六入………此是胎在四星期後至出母胎所曆身根生成狀熊。

  │觸…………此是嬰兒初生二叁年中與器界接觸之心境。

  現在┤受…………此是四五歲後知苦樂之感受心境。

  │愛…………此是十五六歲後,知男女戀愛及其他欲愛之心行。

  │取…………此是二十歲後,欲愛更強盛之心行。

  └有…………此是由愛取驅使作種種行業,爲來生感叁有果之業。

  ┌生…………此指今生老死後,由能感叁有之業更感引心識投胎,生

  來生┤  來生身心。

  └老死………此指所…

《真現實論宗依論(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告全世界佛教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