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
一切种子皆为生现行第八识………………知缘
此种子为对他类种子生他类现行…………胜缘
四、种子生种子:
此种子为对他类种子生他类种子…………胜缘
诱缘唯现行生现行有之,现行生现行是亲因所无,此为其大较之分别。以此三因七缘,以观所生五果,其例如下:
生种现行因
生现种子因 生异熟果
生种种子因
现生现诱缘 生等流果
现生现知缘
现生现胜缘 生士用果
现生种胜缘
种生现知缘 生增上果
种生现胜缘
种生种之胜缘 生离系果
自类现行为生自类种因,自类种子为生自类种因,他类现为生自类种胜缘,他类种为生自类种胜缘,除无为法皆可有之。今谈五现行果故不列之。异熟果、是由善恶业种所生无记果,故唯他类种所生现行果,不通自类种生自类现行。又唯先业所引,故非现生现之三缘。属现行果故非种生现之知缘。若论生异熟种,则亦为现生种胜缘;论异熟种为藏识之所知境,亦为种生现之知缘。等流果、正为自类种所生之自类现,亦通现生现自类前后相续之诱缘;由先不杀今长寿等,亦通种生现、现生现胜缘。士用果、通现生现三缘,及种生现二缘之所生。现生现、种生现诸胜缘,正生增上果,然能知所知缘,亦能生增上果。若无漏道为离系果,则通无漏种因及现生现三缘,与种生现胜缘所生;若无为法为离系果,则非所生,但由无漏道为能知缘之所开显耳。此之所谈,虽无教证,推理则应然也。
第二节 因缘情器
一 因缘情器概论
因缘所生之果法非一事,今先说因缘之生起有情、器界,人等有情及其所依资之器界,此为已生成之事实,现前共见共知,而欲索其以何因缘而得生成者也。世论于此,有三种之说明:一者、神本之退化论:谓未有情器之前本唯一大神,神初造作器界,有情亦在神前享受安乐,嗣因所造有情不循教令,违背神意,乃罚之于人世以偿其罪。若能虔遵神教,求神赦罪,尚可还之神处。否则更降重罚,使入地狱。故人等有情器世间,以神为本,背神退化而致。若能返本还元,则依然是唯一之大神也。二者、物本之进化论:谓诸器有情未生成之际,但为极微之电气──略同太极、阴阳──、或原子──略同四大极微──,由相吸相拒之质力,渐成太阳诸星以至地球。地球凝流诸质与太阳光热之变化,渐生单简之植物与动物。生生不已,展转进化,遂产生高等之植动诸物,以至有人类之出生。人类或将更进化以为超人类。然至地球衰老不能有生物时,人类与诸生物尽归消灭,地球与太阳诸星亦消毁,则还为极微之原质。故人世以物质为本,进化而成,然一达其期限,不能永保其进化也。三者、物我为本之幻合论:谓诸有情,本各为一无形之神我,而诸物质亦本共为一无形之体──数论谓之自性、冥性、胜性,略同太极。偶因各神我不安其本位,向外边要求其受用,由是无形物体亦失其平衡相,生诸物质原料,供给为神我所受用之肉身及器界诸物;由神我与物体幻合为人等诸情器,流转不能脱离。如觉悟其幻合之苦,由神我不复要求外边任何之受用,则神我与物体可脱离各归无形之本位,是谓解脱。神本退化论出于俗情世间之推想,物本进化论出于科学世间之推想,物我幻合论出于禅定世间之推想,在佛学中皆破斥为外道邪见;于是乃示以因缘所生之正义。
二 情器之十二缘起
正因生果,固须明识种生现行、与现行生识种之等流因果相。然今此所言之有情身器,乃和合连续之假者──多法和合连续之假者,即各个之个体物,俗情所认为一人一犬一虫一草一石一星之动植物矿物是──,犹未能注意到各识种各生现行之因果。且先应究明以何胜缘而得成为各个和合连续之假者。此胜缘所生果,谓之异熟缘果,谓由异熟之胜缘故,范成三界、九地、六生诸类有情身器之差别果,及每类中各个身心资财之差别果。以其差别之故,所成情器,或可爱乐,或可憎厌,个个不同,间以相似而有同类;类类不同,更以相似而又有大同类。不共业为胜缘所招感,有各类各个之有情身差别;共业为胜缘所招感,有各国各报境、各星球各界地之器世间。累而积之,总为三界有情身器之差别果。而佛法则说明为十二种胜缘之所生起,谓之十二缘起。其名相已列前诸法施设节中。十二缘起,本于佛说诸素呾缆,其辞浑圆,可以之说一有情之流转,亦可以之说有情身器之流转。厥后诸论师随其智量之不同,解说之有浅深狭广之异。业感缘起,无明缘起,空智缘起,真如缘起,此诸缘起说皆出于此十二缘起义。过去现在因果经云:
尔时、菩萨至第三夜,观众生性──众生但指有情,或亦通指无情器物──,以何因缘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无老死。又复此“生”,不从天生──即不从唯一大神生──,不从自生──即不从神我生──,非无缘生──即不从无生命之物质生──;从因缘生,因于欲有、色有、无色有之业生。又观彼“三有业”从何而生?即知三有之业从四“取”生──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又观四取从何而生?即知四取从“爱”而生。又观爱从何生?即知爱从“受”生。又观受从何生?即知受从“触”生。又观触从何生?即知触从“六入”而生。又观六入从何而生?即知六入从“名色”生。又观名色从何而生?即知名色从“识”而生。又观识从何生?即知识从“行”生。又观行从何生?即知行从“无明”而生。若灭无明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三有业灭,三有业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诸苦灭。三有业感生三有情器──三有即三界──之果报,本通有情器界而为言也。然小乘志在有情各自之解脱,乃专从各有情三世业感之生死说明之,兹先出其说焉。
三 巴利文之业感缘起说
南方上座部巴利文论藏,曾言比丘之欲除老死诸苦者,当进究心身──即名色──发生之因缘,犹智巧之医欲治病而先诊其病源。乃寻求此心与身非无因而有,此色身之生起以无明、爱、取、行四者为因,由此四者而生色身。生已以食为资养缘,合为“色身”生存之因与缘。更进求“心”识生起之因缘,以眼为所依,以色为对象,则眼识生;乃至以意为所依,以法为对象,则意识生。既知身之与心之缘起理,则知心身性唯缘起。现在身心如是,过去未来心身亦复如是。即心识之生以色根为缘──即触受以六入为缘──,根身之生以无明、爱、取、业行为缘。无明、爱、取,由心不觉缘起无我理生,依之生起业行,为生身心之间接缘。而心身身心──即识、名色、六入、触、受、生支──之“生”起,尤以行业为直接缘。由有漏善恶业行之差别,乃感生诸类诸个身心之差别。故生起身心最重要之因缘,确在乎行业。对于能感生身心之业力,遂不可不为深切之研究。乃将业之生果效力,从时间、功用、性质之三种标准,各分为四,共成十二单位。兹列于此:
┌急 效 业………即果报不出今生之业,今生不报,即失其
│ 效。
│缓 效 业………即来生始受果报之业,如被他夺,来生不
依时间所分┤ 报 ,即失其效。
│无定期效业………将来任何一生皆可受报,除非未受报已证
│ 择灭,乃无效。
└已失效力业………前三类中,本身力薄,或被他强业抵销
者。
┌能 生 业………此业起为“有支”即隐失,或被他业所夺
│ 即不能再活动。
│能 持 业………此业能扶持前一业,使完成所生之身心。
依功用所分┤能 消 业………此业能使前两种业无效,善业恶业均可取
│ 销。
└能 毁 业………此业更强,能将正在活动及待发之业连根
拔除者。
┌极 强 业………此为或善或恶之极强业,有力能作前四功
│ 业,例恶业能销毁善业。
│近 死 业………此为决定来生受何果报之业,即死时现起
依性质所分┤ 受生之强业。
│习 惯 业………此为一生言行思之惯习,若死时无别强业
│ ,此亦能为近死业。
└累 积 业………无始所积善不善无记业,若无强业,此亦
为近死业,繁奥难了。
由可失效及可消毁,故非命定而有自由回转余地。由无始积累之业力繁广,深奥难分,非佛陀之全智不能洞达,故人生等,亦不能操自由之全权也。由此一般为渐令不受三有之生者,主随缘消旧业,唯不更造感生三有果之新业,则自得解脱耳。四 俱舍论之业感缘起说俱舍论以苦品、业品、烦恼品说有漏因果,即是明三界有情身器,如何由有烦恼之业为因缘而生起也。尝以人之一生,关于前生及来生者说明十二缘起支之顺序:
┌无明………此是前生不明缘起无我之理,起诸烦恼。
前生┤
└行…………此是前生由无明烦恼所造之善不善业。
┌识…………此是由前生业力,引托母胎最初之心识。
│名色………此是由识托胎后在初四星期中之胎儿心身状态。
│六入………此是胎在四星期后至出母胎所历身根生成状熊。
│触…………此是婴儿初生二三年中与器界接触之心境。
现在┤受…………此是四五岁后知苦乐之感受心境。
│爱…………此是十五六岁后,知男女恋爱及其他欲爱之心行。
│取…………此是二十岁后,欲爱更强盛之心行。
└有…………此是由爱取驱使作种种行业,为来生感三有果之业。
┌生…………此指今生老死后,由能感三有之业更感引心识投胎,生
来生┤ 来生身心。
└老死………此指所…
《真现实论宗依论(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