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在進化圓滿。複依前圖所示,世人不知走現實主義──自由史觀──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爲一提高擴大之活路,而專走從上而下各偏一邊之死徑!其最高明之唯神論,則從天體以外之身──神──,由天體走到內心,再由內心走到天體以上之身之一旋複耳──若大梵、耶、回一神教。其下者,或由內走到天體──若拜日教──及走到動物而止──若拜物教。其最高明之唯我論,則從最外身走到最內心,由最內心再走到最外身爲一旋複耳──若數論、耆那教──。其下者,則由最內心走到最外心──若柏格森──,或最外心以內身──若尼采──而止。其最高明之唯物論,則由宇宙走到自然,再由自然走到宇宙爲一旋複──若赫克爾萬物有生論、或唯物的一元論──。其下者,則由自然走到第叁層之心──若行爲派心理學──,或走到第八層之身而止──若原子、電子論──。此唯物論與唯神、唯我論,有一共同之點,則始終皆棄最內心不問是也。故于此等思想系統中之學理,在自由史觀教育中皆不適用,非以真現實論徹底改造一番不爲功也。
九 發達人生即證佛身自由史觀雲:一曰、學齡教育,則成人對于未成人輔成其自覺自營自治之自由力,能自由營資生事業,及自由治共存社會者也。二曰、成人教育,則成年後之人,入人群世界自然宇宙之大學,由個人與他人及生物無生物互以爲師,互以爲資,以成參贊人生宇宙化育而自致爲完全之人者也。因字之曰相對的個人主義之教育。相對故、普遍能助人之自由而不奪人之自由,個人故、獨特能充己之自由而不失己之自由。乃析之爲相對各個人之個人,相對自家庭之個人,相對自職團──包學校及團體──之個人,相對自區域之個人,相對自種族之個人,相對全人類之個人,相對自世界之個人,相對衆生類之個人,相對全宇宙之個人,終以體達全宇宙緣成的個人──如來藏──爲中心,開發個人實現乎全宇宙──法界身──爲極則。在個人曰全人,在社會曰大同,在宇宙曰圓融法界。自一至七之個人,爲學齡應受之教育;自八至十爲成人自致之教育。茲製一圖以明其意:
宇宙觀
科學教育爲學齡之教育,宇宙教育爲成人之教育。魔術迷信爲原人及幼兒心理,魔術發達之極爲神仙,看破魔術則以神仙爲山林高士可也。迷信發達之極爲天神,看破迷信則以天神爲世間偉人可也。文藝、藝術,爲科學哲學之結晶,亦科學哲學煤爐所生之火焰。道德爲教育政治之結晶,亦教育政治煤爐所生之火焰。語言、文字、名學、數學,爲知識教育之基礎,亦思想交通之工具。天體、地質、河海、山陸、植物、動物,總爲自然演化。農林、工業以至區域,漁牧、商業以至社會,聯合之爲國際,續持之爲曆史,總爲人工演化。至魔術盡而迷信空,爲各自個人而解脫,則成小聖;爲無量衆生而精進,則成大聖;至于究竟,則爲佛陀。大聖爲相對衆生類之個人及相對全宇宙之個人,佛陀爲體達全宇宙緣成之個人而開發個人實現爲全宇宙者。其余則大抵可知矣。十 淑善人間即嚴佛土甲、現實人間之苦惱──吾此人間之苦惱:一曰、依外界苦,二曰、依內身苦,叁曰、依人群苦。依外界苦者,若風雨、雷雹、霜雪、旱、潦、震嘯、薄蝕、波濤、險阻、蚖、虎諸難。依內身苦者,若饑渴、寒熱、淫欲、衰老、殘廢、疾疫、夭死諸患。依人群苦者,若負擔、被製、爭奪、傾陷、監禁、驅役、戰鬥、殺傷、恩愛別離、怨憎會合諸害。今藉科學之征服自然及機器之發展人力,對于依外界及內身之苦似可漸減;然爲科學機器之力能不能防止之天災,若飓風、洪水、地震、海嘯、惡疾、巨疫等,反時見爲大規模之出現毒禍人間,無從逭避。以此知不清衆生心業之本源,僅憑物力以相掩拒,終至變形橫決而出,達于不可收拾之域!至依人群之苦則日增月劇而靡已,更可慘矣。自教人類“師法生物以爭生存”之學說出,所蘊皆爲殺機,所爭皆成戰爭,夫婦、父子、兄弟則相爭相殺于家庭,親戚、鄰裏、鄉黨則相爭相殺于村邑,士、農、工、商則相爭相殺于社會,軍、政、議、警則相爭相殺于國族。各各疆域之爭則醞釀爲帝國侵掠之大爭殺,種族階級之爭則醞釀爲勞農專政之大爭殺。舉世火並之禍迫于眉睫,搖蕩驚駭,莫知其可。嗚呼籲嘻!是誠業焰燎原毒煙蓬勃之世界哉。
乙、改善之行法:1.爲治本之法,此又有二:一者、在于力行不故殺生、不盜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嗔、亦不邪見。故今亦惟各人各自歸依佛法僧寶,仗叁寶力,勵行十善,修人間增上之善業;由改造自心以造人間淨土而已。二者、改良陋俗,滅弭兵刑,寬裕生計,慈幼安老,救廢恤茕;去貪則勞資之階級可平,去嗔則國際之戰爭可息;由此改造人間環境,以造人間之淨土也。在人間淨土中,則身命資産自得保持安全矣。2.爲治標之法,此亦有二:一者、由全球各國佛教徒,依佛法爲大聯合之國際組織,請求各國政府護持。平時安分行善,互助互益,不相擾害;遇天災人禍等之生命資産危險時,由佛徒之國際聯合,設法救護。二者、依“法界無盡”、“自他不二”之叁寶諸天威力,當修真言密宗之祈禱法,息災增福,降伏魔怨;及臨時舉行全世界佛徒聯合之悔罪祈福等,便能遇難成祥,逢凶化吉,以護保身命資産之安全。
丙、造成佛國之模範:無量壽經雲:
法藏發願之後,于不可思議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嗔覺、害覺,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衆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叁昧常寂,智慧無礙。無有虛僞谄曲之心,和言愛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衆生,恭敬叁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衆生。令諸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密,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隨其生處,任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衆生,住于無上真正之道。或爲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爲刹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爲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香潔如優華缽羅,身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花香、繪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此彌陀因地中創造極樂佛國之模範也。(正果記)(本論稿見海刊十九卷六期起至二十五卷二期止)
(附注)宗體論擬爲五章,即現實之理,現實之行,現實之果,現實之教,現實之教理行果。今以大師示寂,唯講出初章,余四不複得聞;衆生福薄,悲悼何極!
《真現實論宗體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