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面各八十千,與下際四邊其量無別。山頂四方,各有一峰,其高廣量,各有五百,有藥叉神名金剛手于中止住,守護諸天。于山頂中有宮名善見,面二千半,周萬逾繕那,金城量高一逾繕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雜寶嚴飾,地觸柔軟如妒羅棉,于踐蹑時隨足高下,是天帝釋所都大城。城有千門,嚴飾壯麗,門有五百青衣藥叉,勇健端嚴,長一逾繕那量,各嚴铠仗防守城門。于其城中有殊勝殿,種種妙寶具足莊嚴,蔽諸天宮,故名殊勝。面二百五十,周千逾繕那。是謂城中諸可愛事。城外四面四苑莊嚴,是彼諸天共遊戲處:一, 、衆車苑,謂此苑中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粗惡苑,天欲戰時,隨其所須,甲仗等現;叁、雜林苑,諸天入中所頑皆同,俱生勝喜;四、喜林苑,極妙欲塵,雜類俱臻,曆觀無厭。如是四苑,形皆異方,一一周千逾繕那量,居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十逾繕那量,八功德水彌滿其中,隨欲四苑花鳥香林莊飾,業果差別難可思議。天福城外,西南角有大善法堂,叁十叁天時集議製,伏阿素洛等如法不如法事。起世經雲:佛告比丘:以何因緣名波婁沙迦苑──隋言粗澀──?....叁十叁天王入已,坐于賢及聖賢二石之上,唯論世間種種雜色相語言,是故稱爲雜色車苑。
又何因緣名雜亂苑?叁十叁天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于其宮內一切彩女入其園中,令與叁十叁天衆合雜嬉戲,不生障隔,恣其歡娛,受天五欲,具足功德,遊行受樂,是故佛天共稱此園爲雜亂苑。又何因緣彼天有園名歡喜?叁十叁天王入此中已,坐于歡喜、善歡喜二石之上,心受歡喜,複受極樂,是故諸天共稱此園以爲歡喜。又何因緣名波利夜怛邏拘毗陀羅樹?彼樹下有天子住,名曰末多,日夜以彼天種種五欲功德,具足和合遊戲受樂,是故諸天遂稱彼樹,以爲波利夜怛邏拘毗陀羅樹。問曰:天量廣狹雲何?答曰:如婆沙論說:須彌山頂面別縱廣八萬四千由旬,其中平可居處,但有四萬由旬。炎摩天倍前四萬,其地縱廣八萬由旬;如是乃至他化自在天處,次第倍前,其地縱廣六十四萬由旬。四禅之地,廣狹不定,有其兩說:第一說者,初禅廣如一四天下,二禅如小千世界,叁禅如中千世界,四禅廣如大千世界。第二說者,初禅如小千世界,二禅廣如中千世界,叁禅廣如大千世界,第四禅地寬廣無邊,不可說其分齊──諸師評之第二說是──。問曰:初禅廣如小千世界,乃至第四禅地廣無邊者,未知于他大千之上,爲當共有初禅梵天,乃至共有色究竟天?爲當于彼一一四天下上各各別有初禅梵天,乃至別有色究竟天耶?答曰:如樓炭經說:一一四天下上各各別有,皆悉不同。故彼說雲:叁千世界之中,有百億四天下、須彌、大海、鐵圍、四天王天,乃至各說百億色究竟天。此文斯顯,無勞致惑!又如順正理論雲:小者是卑下義,以除上故,如截角牛,積小成余,亦非攝彼。問曰:既彼一一四天下上乃至各有色究竟天者,是則處別可不相障礙耶?答曰:雖各有億,同居一處而不妨礙,其猶光明疊相涉入,相遍相到,亦無障礙。彼亦如是,以彼色細妙故。故經中說:色界諸天下來聽法,六十諸天共坐一鋒之端而不迫窄,諸不相礙。以斯文驗,何所致疑矣!
聖居第叁
初一人世,是就吾人現所知者以言:第二天界,雖依聖教以言,但所言者猶在五趣流轉之域,是有漏之凡界,非無漏之聖居;今此進言聖居,則皆證無漏果之聖者所居也,雖有自依攝他之別,其爲無漏則同。亦分六節言之:
一 寄人間
聖居之寄化人間者:若華嚴言:妙吉祥與萬菩薩之寄居清涼山;又五百阿羅漢之寄居方廣。若法華言;釋尊與諸聖者之常住靈鹫山。他若登地之初地、二地菩薩,爲人王、轉輪聖王,寄居人間宮殿,此皆寄人間之聖淨居也。凡居自凡,聖居自聖,處同界異,兩不相妨,而聖者蓋爲攝化人類而寄居者也。
二 寄天界
聖居之寄化天界者,若一生補處淨土之寄化于欲界兜率天,及色界色究竟天;又不還果聖者寄居于四禅界之五不還天;複次叁地菩薩至十地菩薩之寄居忉利以至四禅;此皆無漏聖居之寄于天界者,可詳彌勒上生經等。
叁 變化淨
佛及登地菩薩,爲攝化四加行、叁賢、十信、及二乘等有緣衆生故,以變化勝身居變化淨土;乃至佛及上地菩薩,爲攝下地菩薩所現他受用身淨土;亦此變化淨攝。此與前二,皆聖居之爲化他而有者也。可帶業往生之西方極樂,亦此變化淨之類,可詳無量壽佛經等。
四 聖地淨
此爲除佛以外叁乘聖者自證到之淨土,或二乘無唯大乘有,或約叁乘皆可說有。而大乘之聖地淨土,即初地以百佛世界爲淨土;二地以千佛世界爲淨土;乃至十地以不可說不可說佛世界爲淨土等是也。此于菩薩亦爲自受用土,天臺家曰實報莊嚴淨土,如華嚴等所明。
五 佛智淨
佛智淨土,即佛自受用身土,功德莊嚴,無不圓滿,略如佛地經之所明,欲知者可尋之。
六 法性淨
諸法真實相之法性,本來清淨,以本淨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人人不異,物物鹹同,凡無所失,聖無所得。但異生心迷故,不能證明;小聖偏證而不圓;大聖分證而未滿,唯佛圓滿證明,故唯佛安住于法性淨土中也。
下編 衆的淨化
上編心的淨化是精神的;中編器的淨化是物質的;此下編之衆的淨化,則是精神物質之和合的,亦是諸實事本來如此的,非以精神與物質合成爲和合衆的諸實事,乃分析諸和合衆之實事,曰精神與物質而已。然在修淨入手之際,不能不分別何者是心,應若何淨化?又何者是器,應若何淨化?而心器淨化之結果,即成衆之淨化。衆既淨化,則心器自無不淨化,今亦以叁大章言之。
人類第一
淨化之功,皆由近而漸遠。衆、非一時、一處、亦非一類,然應先從此時此處之人類以言之。類者,百法論曰衆同分,在人曰人同分,人類即人同分。此人同分,依人衆立,而界別非人者。今分六節以言:
一 人事學──人類學社會學等
此人事學與前之自然學相對,應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種學、美學、人類學、曆史學、宗教學、教育學、經濟學等。其結晶之應用于中國者,則如孫中山之叁民主義,亦其流亞也。綜合而深究之,則爲人生哲學。在佛法之起世經、正法治國經,聖王十善法等,亦明斯義。
二 法政學──憲法法律軍政民政等
此由人的群衆有治理及和輯之需要而來者。在現時大抵皆依國的人群而施設,其內容雖爲憲法、法律、軍政、民政等,而一按其過去到現在之曆程及現在到未來之趨勢,則其始蓋本無政治法律之事。仰天俯地,中有人物,人與人也,物與物也,亦各自生自死而已,不知治亂,亦無文野。然以傳種須合男女,資生要友群衆,有合則有離,有友則有敵,事之所需,爭以此生。能平斷者共聽其製,于是有專權之帝製,大率托其權力禀之以天,浸假而有帝製之政治法律焉。發端酋長以至皇帝,由族而國,胥曰專製。已而帝製專斷,民情失平,要准以法,君民共守,乃有若今英、日等君主立憲國之政法也。法爲平准,人等權位,民則皆民,何有乎君,乃有今法、美等國民立憲之政法焉。國大民衆,群老情渙,橫議蜂起,閥勢傾爭,欲依政見鑄成一黨,以一黨力輯治國衆,乃有中國國民黨今在試驗中之黨治的政法焉。俄國之共産黨等亦然。然國民黨以全民政治爲號召,而共産黨則無産專政而號召:故國民黨而實現其號召,仍爲國民立憲,與法、美等;若共産黨而實現其號召,則爲一無産專政之世界,不複是國,亦非全民及全人類,乃全世界中一部分無産階級的人衆之法政也。此自爲馬克思唯物史觀、階級戰爭兩主張所必至之趨勢也。然亦尚在試行中而未實現焉,僅爲少數黨人思想而未見群衆行動者。猶有根據克魯泡特金互助論之無政而治的無政府黨焉。此與共産黨有異者:主張全人類幸福而非一階級利益,一也;無複政府及由政府權力執行之軍政刑法等,二也。其相同者:皆世界而非國家的,一也;皆共産而非私産的;二也。在今政治之學,其思想以此爲極矣。而適中之道,似在叁民主義焉。
叁 經濟學──生産支配消費等
生之者衆,爲之者疾,是言生産也;財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言支配也;以天下之財,經營天下之美利,是言消費也;此本于人類生存之需要而有之事。然一察其從過去現在未來之曆程與趨勢,其初托身天地,自然生活,無所工作,亦無占蓄,則爲無産無經濟世;其次則若印度之刹帝利──譯曰地主──中國古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則財産要皆爲君主所有,其臣民皆爲給養之雇工及佃奴耳。進之乃爲貴族産權之經濟世:一、因多數有地之君合並成國,共尊一帝,其君降爲王、公、侯、伯等之貴族,然仍各主其地。二、因君主以地分封親族及有功之臣工,亦能各主其地,于是産權乃操之于貴族。此時雖有農、工、商,而以農爲本。進之工商發達,由握有機器等資本者操産業之權,于是乃成資産階級之經濟世。此爲近代諸國經濟情狀。感其不平而欲改正之者,則有社會主義。此有二派:一、集産派,將生産機關集合爲社會公有,而各個人皆爲工人,計工與值,雖各得享有其工值,不能爲資本主權者。二、共産派,産皆社會公有,廢除金錢物價,但各盡其力以作工,亦各取其需以資享用。然此二猶爲一種主張之在試行中者也。然與無政而治相當者,應更有無産而化一階,無産者無複財産之觀念,然互相生化而不相戕賊,亦不同原始之自然生活,而略似佛書所雲北郁單越之生活焉。而折中者,亦在叁民主義。
四 教育學──宗教倫理等
教育之施設,大抵爲知識之啓授及行爲之指正,由此煉修身心而致強健優美,以之構成群治,周給世用,乃至超凡愚之輩,入賢聖之流,皆教育之事焉。有時謂吾人的知識之啓發傳授與行爲之指導糾正,惟上神天帝等乃…
《佛法救世主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