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面各八十千,与下际四边其量无别。山顶四方,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于中止住,守护诸天。于山顶中有宫名善见,面二千半,周万逾缮那,金城量高一逾缮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杂宝严饰,地触柔软如妒罗棉,于践蹑时随足高下,是天帝释所都大城。城有千门,严饰壮丽,门有五百青衣药叉,勇健端严,长一逾缮那量,各严铠仗防守城门。于其城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蔽诸天宫,故名殊胜。面二百五十,周千逾缮那。是谓城中诸可爱事。城外四面四苑庄严,是彼诸天共游戏处:一, 、众车苑,谓此苑中随天福力种种车现;二、粗恶苑,天欲战时,随其所须,甲仗等现;三、杂林苑,诸天入中所顽皆同,俱生胜喜;四、喜林苑,极妙欲尘,杂类俱臻,历观无厌。如是四苑,形皆异方,一一周千逾缮那量,居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十逾缮那量,八功德水弥满其中,随欲四苑花鸟香林庄饰,业果差别难可思议。天福城外,西南角有大善法堂,三十三天时集议制,伏阿素洛等如法不如法事。起世经云:佛告比丘:以何因缘名波娄沙迦苑──隋言粗涩──?....三十三天王入已,坐于贤及圣贤二石之上,唯论世间种种杂色相语言,是故称为杂色车苑。
又何因缘名杂乱苑?三十三天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于其宫内一切彩女入其园中,令与三十三天众合杂嬉戏,不生障隔,恣其欢娱,受天五欲,具足功德,游行受乐,是故佛天共称此园为杂乱苑。又何因缘彼天有园名欢喜?三十三天王入此中已,坐于欢喜、善欢喜二石之上,心受欢喜,复受极乐,是故诸天共称此园以为欢喜。又何因缘名波利夜怛逻拘毗陀罗树?彼树下有天子住,名曰末多,日夜以彼天种种五欲功德,具足和合游戏受乐,是故诸天遂称彼树,以为波利夜怛逻拘毗陀罗树。问曰:天量广狭云何?答曰:如婆沙论说:须弥山顶面别纵广八万四千由旬,其中平可居处,但有四万由旬。炎摩天倍前四万,其地纵广八万由旬;如是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次第倍前,其地纵广六十四万由旬。四禅之地,广狭不定,有其两说:第一说者,初禅广如一四天下,二禅如小千世界,三禅如中千世界,四禅广如大千世界。第二说者,初禅如小千世界,二禅广如中千世界,三禅广如大千世界,第四禅地宽广无边,不可说其分齐──诸师评之第二说是──。问曰:初禅广如小千世界,乃至第四禅地广无边者,未知于他大千之上,为当共有初禅梵天,乃至共有色究竟天?为当于彼一一四天下上各各别有初禅梵天,乃至别有色究竟天耶?答曰:如楼炭经说:一一四天下上各各别有,皆悉不同。故彼说云:三千世界之中,有百亿四天下、须弥、大海、铁围、四天王天,乃至各说百亿色究竟天。此文斯显,无劳致惑!又如顺正理论云:小者是卑下义,以除上故,如截角牛,积小成余,亦非摄彼。问曰:既彼一一四天下上乃至各有色究竟天者,是则处别可不相障碍耶?答曰:虽各有亿,同居一处而不妨碍,其犹光明迭相涉入,相遍相到,亦无障碍。彼亦如是,以彼色细妙故。故经中说:色界诸天下来听法,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而不迫窄,诸不相碍。以斯文验,何所致疑矣!
圣居第三
初一人世,是就吾人现所知者以言:第二天界,虽依圣教以言,但所言者犹在五趣流转之域,是有漏之凡界,非无漏之圣居;今此进言圣居,则皆证无漏果之圣者所居也,虽有自依摄他之别,其为无漏则同。亦分六节言之:
一 寄人间
圣居之寄化人间者:若华严言:妙吉祥与万菩萨之寄居清凉山;又五百阿罗汉之寄居方广。若法华言;释尊与诸圣者之常住灵鹫山。他若登地之初地、二地菩萨,为人王、转轮圣王,寄居人间宫殿,此皆寄人间之圣净居也。凡居自凡,圣居自圣,处同界异,两不相妨,而圣者盖为摄化人类而寄居者也。
二 寄天界
圣居之寄化天界者,若一生补处净土之寄化于欲界兜率天,及色界色究竟天;又不还果圣者寄居于四禅界之五不还天;复次三地菩萨至十地菩萨之寄居忉利以至四禅;此皆无漏圣居之寄于天界者,可详弥勒上生经等。
三 变化净
佛及登地菩萨,为摄化四加行、三贤、十信、及二乘等有缘众生故,以变化胜身居变化净土;乃至佛及上地菩萨,为摄下地菩萨所现他受用身净土;亦此变化净摄。此与前二,皆圣居之为化他而有者也。可带业往生之西方极乐,亦此变化净之类,可详无量寿佛经等。
四 圣地净
此为除佛以外三乘圣者自证到之净土,或二乘无唯大乘有,或约三乘皆可说有。而大乘之圣地净土,即初地以百佛世界为净土;二地以千佛世界为净土;乃至十地以不可说不可说佛世界为净土等是也。此于菩萨亦为自受用土,天台家曰实报庄严净土,如华严等所明。
五 佛智净
佛智净土,即佛自受用身土,功德庄严,无不圆满,略如佛地经之所明,欲知者可寻之。
六 法性净
诸法真实相之法性,本来清净,以本净故,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人人不异,物物咸同,凡无所失,圣无所得。但异生心迷故,不能证明;小圣偏证而不圆;大圣分证而未满,唯佛圆满证明,故唯佛安住于法性净土中也。
下编 众的净化
上编心的净化是精神的;中编器的净化是物质的;此下编之众的净化,则是精神物质之和合的,亦是诸实事本来如此的,非以精神与物质合成为和合众的诸实事,乃分析诸和合众之实事,曰精神与物质而已。然在修净入手之际,不能不分别何者是心,应若何净化?又何者是器,应若何净化?而心器净化之结果,即成众之净化。众既净化,则心器自无不净化,今亦以三大章言之。
人类第一
净化之功,皆由近而渐远。众、非一时、一处、亦非一类,然应先从此时此处之人类以言之。类者,百法论曰众同分,在人曰人同分,人类即人同分。此人同分,依人众立,而界别非人者。今分六节以言:
一 人事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此人事学与前之自然学相对,应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美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其结晶之应用于中国者,则如孙中山之三民主义,亦其流亚也。综合而深究之,则为人生哲学。在佛法之起世经、正法治国经,圣王十善法等,亦明斯义。
二 法政学──宪法法律军政民政等
此由人的群众有治理及和辑之需要而来者。在现时大抵皆依国的人群而施设,其内容虽为宪法、法律、军政、民政等,而一按其过去到现在之历程及现在到未来之趋势,则其始盖本无政治法律之事。仰天俯地,中有人物,人与人也,物与物也,亦各自生自死而已,不知治乱,亦无文野。然以传种须合男女,资生要友群众,有合则有离,有友则有敌,事之所需,争以此生。能平断者共听其制,于是有专权之帝制,大率托其权力禀之以天,浸假而有帝制之政治法律焉。发端酋长以至皇帝,由族而国,胥曰专制。已而帝制专断,民情失平,要准以法,君民共守,乃有若今英、日等君主立宪国之政法也。法为平准,人等权位,民则皆民,何有乎君,乃有今法、美等国民立宪之政法焉。国大民众,群老情涣,横议蜂起,阀势倾争,欲依政见铸成一党,以一党力辑治国众,乃有中国国民党今在试验中之党治的政法焉。俄国之共产党等亦然。然国民党以全民政治为号召,而共产党则无产专政而号召:故国民党而实现其号召,仍为国民立宪,与法、美等;若共产党而实现其号召,则为一无产专政之世界,不复是国,亦非全民及全人类,乃全世界中一部分无产阶级的人众之法政也。此自为马克思唯物史观、阶级战争两主张所必至之趋势也。然亦尚在试行中而未实现焉,仅为少数党人思想而未见群众行动者。犹有根据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之无政而治的无政府党焉。此与共产党有异者:主张全人类幸福而非一阶级利益,一也;无复政府及由政府权力执行之军政刑法等,二也。其相同者:皆世界而非国家的,一也;皆共产而非私产的;二也。在今政治之学,其思想以此为极矣。而适中之道,似在三民主义焉。
三 经济学──生产支配消费等
生之者众,为之者疾,是言生产也;财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言支配也;以天下之财,经营天下之美利,是言消费也;此本于人类生存之需要而有之事。然一察其从过去现在未来之历程与趋势,其初托身天地,自然生活,无所工作,亦无占蓄,则为无产无经济世;其次则若印度之刹帝利──译曰地主──中国古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则财产要皆为君主所有,其臣民皆为给养之雇工及佃奴耳。进之乃为贵族产权之经济世:一、因多数有地之君合并成国,共尊一帝,其君降为王、公、侯、伯等之贵族,然仍各主其地。二、因君主以地分封亲族及有功之臣工,亦能各主其地,于是产权乃操之于贵族。此时虽有农、工、商,而以农为本。进之工商发达,由握有机器等资本者操产业之权,于是乃成资产阶级之经济世。此为近代诸国经济情状。感其不平而欲改正之者,则有社会主义。此有二派:一、集产派,将生产机关集合为社会公有,而各个人皆为工人,计工与值,虽各得享有其工值,不能为资本主权者。二、共产派,产皆社会公有,废除金钱物价,但各尽其力以作工,亦各取其需以资享用。然此二犹为一种主张之在试行中者也。然与无政而治相当者,应更有无产而化一阶,无产者无复财产之观念,然互相生化而不相戕贼,亦不同原始之自然生活,而略似佛书所云北郁单越之生活焉。而折中者,亦在三民主义。
四 教育学──宗教伦理等
教育之施设,大抵为知识之启授及行为之指正,由此炼修身心而致强健优美,以之构成群治,周给世用,乃至超凡愚之辈,入贤圣之流,皆教育之事焉。有时谓吾人的知识之启发传授与行为之指导纠正,惟上神天帝等乃…
《佛法救世主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