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由史觀▪P3

  ..續本文上一頁帝而歸之己,以歸之己則可爲歐洲之大帝也。一國王如此,余國王亦如此,教權爭逐高下,教會時可分裂。加以十字軍之外向回教爭、而內屠反對教皇者,結果以屢征東方之觀感而有意大利之複興希臘文藝,與文學家福祿特爾等對于教會之攻擊,及路得依附國王以成功宗教改革,使多國教會脫離教皇,以國王代本國之教皇而各成其國教;民間複有依耶稣新約而不從國教者,分向新大陸及海外殖民地,後遂産生美利堅之聯邦國等。然此猶古代專權製度之崩潰狀況,未爲近代自由運動之正面發端也。

  近代自由運動之發端,五六百年前有倍根、羅哲爾之倡實驗──實驗成爲求真之必要、但今日之實驗方法,則尚未完全而猶須大加改進耳──,實開其始。叁四百年前,哥白尼、伽利略之發明日球中心與地動說,而哥侖布亦以發見新大陸聞,于是舊式環境天地完全改樣,而知識從被囚中放出,大爲自由之活動。迨牛頓之萬有引力,及瓦特、弗打等之汽力電力等發明,于是有新力用之物質發現,而身心從被囚中放出,又加一度之自由活動。然對于人類之世界,在一二百年前,歐洲人猶討論系由上帝于六日內造成之,且其創造之日期,確定在耶稣生日前四○○四年雲雲──據世界史綱──;在佛徒對之,當爲如何可笑之迷信耶──近年美國人猶有爲猴子事件打官司者──!至七八十年前,達爾文刊布其物種原始,又遲二十余年又刊布人類傳世,于是有新意義之生物及人類出現。其說雖非完善,且爲人誤用而滋流弊,然知識之自由活動力,則固更加擴大提高矣。盧梭、孟德斯鸠、馬克思、克魯泡特金、基爾特派等之學說流行,有解放獨立爲口號之美利堅共和,有自由、平等、博愛爲口號之法蘭西大革命,有第一國際組織,有俄羅斯之大革命,有威爾遜維持世界永久和平爲口號之國際聯盟及民族自主自決,有非宗教大同盟,有國際教育會議,于是從舊式的製度、習慣、風尚之被囚中放出,有自願合作的自由社會組織之試行及可能。然迄今以社會組織之尚未走上自由之正路,且知識亦猶有限故,身體生活雖已得多量之自由可能,猶未能有完成自由之把握,故今從近代社會組織更探討之。

  法國革命中自由、平等、博愛之呼聲,實爲近代自由運動之主力。按此叁名,其實唯自由而已。何者?平等者,指人人之自由當平等耳,舍自由則無所謂平等。博愛者,指人人之自由智慧及良心當普遍全人類合作耳,舍自由則無所謂博愛。自由,自由,不自由,毋甯死,此真確立近代自由運動之基石也。然此精神在克林威爾之英國革命已具之矣;隨此種革命成功而起者,在政治則爲“人權代表”,蓋以前國王代表上帝權利,極端專製,茲則雖設國會及國民元首與官吏等,當由人民選出以爲人民權利之代表。霍布士雖有一全權元首之主張,然亦由人民選出而代表人民權利者,故與以前代表上帝之神權異也;即推翻政治上神權而易以人權也。由是政治與宗教乃分離,而人權之最高代表權,無論在國會、在元首、在內閣,其爲代表人權而非代表神權則一。在經濟、則爲“自由營業”:以亞密斯丹之經濟學爲原則,各用其資本才力,以自由意志經營其生利之業,在平等之法律保護中,互相競爭以發達其私有之財富。

  在政治、經濟、道德之社會結晶,則爲“個人權利”:以個人而與世界相對,視世界中個人個個皆當如此,即爲道德,而道德亦爲達到個人權利之手段耳。先達到于此之當局,自視爲先進及改造人世之發源動力,革命初成之法國革命黨人,及近年之俄國共産黨人,殆皆存此想;覺周圍之他國,非盡由其力量進攻改造之不可。循此一轉而進展之,當局者之權力大增,幾經侵略及抵抗戰爭,敗者或亡或被壓迫,勝而存者則政治上成爲國權主義──或國家主義──,經濟上亦成爲資本主義,而其結晶則爲帝國主義──或強國主義──,蓋由個人權利擴大爲帝國權利也。小大有殊,其爲自私則一──帝國主義,近人有釋爲用國家權力以爲經濟侵略者。實則帝國主義,本于猶太民族爲上帝之選民一語,及羅馬神聖皇帝代表上帝爲宰治全世界人類之意義而來。乃妄思以一國民族征服全世界人類以管理之者也,不但爲經濟之侵略也。觀于所謂英帝國者,雖于彼無何經濟上利益,猶千方百計以牢籠爲英帝國領土之一部分者,可知矣。觀新帝國主義之蘇俄,用多量之宣傳費者,尤可知矣。然則可知根本鏟除帝國主義,非根本鏟除一神教及一神思想不可。智慧如韋爾斯,猶希望將來有公平正直之上帝爲信仰,而以釋迦不談人類在一真神下爲缺點。噫!亦何锢習之深欤──!由是反激起破壞之偏激運動,在政治則主張廢除組織之個人自治──克魯泡特金以前之無政府主義──,在經濟則主張鏟除資本之勞工共産──馬克思社會主義──,在結晶則爲消滅家族國界之世界主義。最近乃尋出和平到達自由之理論,在政治則爲“真民治主義”;不但有選出政治代表權,且須有權管理政治代表──孫中山之民權主義──;不但依地方區域選政治代表且管理之,且須依職業組織選政治代表而管理之──基爾特主義──;不但無萬能之政府而以政治組織爲多種社會組織之一種,且以政治組織爲由于人類發揮互助本能的興趣表現之一種,自由調協,自願合作,絲毫不帶強權性質──克魯泡特金主義──。在經濟則爲“真社會主義”;不但不令任何一階級獨占──資本階級或勞工階級與軍政階級──,生産機關及剩余之財産,且須以適當限製而各劑其平──孫中山之民生主義──;不但使生産者皆得直接管理生産機關──若土地、工廠、機器等,及所産之物品──;且令享用消費者──若國民或合作社等,亦間接管理──基爾特社會主義──;不但無個人各占有生産機關及私産之管理麻煩,且有個人勞力所獲剩余之極便金融彙劃,可以優遊地球而增興趣──韋爾斯主張──;不但四小時工作外可得讀書遊藝之樂,且發揮互助本能之自願工作,即爲遊藝之樂──克魯泡特金主義──。在結晶,則爲真共和主義:不但婚姻自由,且締造夫和、妻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同宗不婚,而輩行有序,異姓結姻而往來有禮之家庭;不但民族自決,且締造忠誠、仁愛、俠義和平之民國──孫中山之民族主義──;不但一事有多方面人之參與,而一人亦可有多方面事之參與──基爾特社會──;不但國際平等,且締造講信修睦、聯邦共和政府之世界;不但不限國界、民族、階級互通婚姻往來交際,且冬夏互相移居于適宜溫度地帶,遊動衛生──韋爾斯主張──;不但爲利害等關系而共和合,且由于發揮互助本能之自願合作,爲有趣之自然共和──克魯泡特金主義──。然走向自由大路之真民治社會、共和世界,固猶僅爲理論及運動之發端,前途尚渺茫無把握。且理論及方法亦未完備,而迄今猶被帝國主義所囚縛,未能得解放之實效,故猶掙紮于反自由之牢籠中也。

  第二節 唯神的強權帝國主義之反自由

  法蘭西革命之初成,其在國內則所有王黨及任何叛逆之行爲皆在所芟除,其對國外則法蘭西應爲世界上所有革命之保護者及援助者,全歐全世界皆當變爲法蘭西式之共和國。其國情況,略同于近年之蘇俄,于是惹起其他強國之反抗與攻戰,亦略同于資本帝國主義之反攻赤俄。然未幾、而奧、普等皆爲所敗,亦同于資本帝國主義之爲赤俄所敗;而首領羅伯斯庇爾不信神而專信盧梭,亦如列甯之不信神而專信馬克思;羅伯斯庇爾死後之法國督政部,亦如今日俄國無領袖之中央委員會;然法國由督政部而産生拿破侖帝製,不知今後之俄國當如何耳。拿破侖帝製自爲而又繼承欲令全歐全世界皆成法蘭西式之精神,東伐西討,戰爭不已,乃卒爲若俄、若奧、若英等強國所征服。法國王族路易十八恢複其君主之位,以俄皇亞曆山大爲首,結神聖同盟之歐洲協約,普、奧、英等先後加入。旋主持于奧相梅特涅,專以遏止平民革命之隱謀,虔信基督教爲主。經此維也納會議之神聖同盟後,即習成一種列強主義或強國主義之外交傳統政策,即無論任何國家及何民族,只須幾個強國或秘密或公然之會議,即可任意分割或合並而處置之。于是、有所謂“有強權無公理”,及“弱國無外交”之說,隱爲無形之信條,致中國人亦染有列強一妥協即可瓜分中國而滅亡之迷信。此種信條,至俄國皇統之滅亡,猶以一種神秘之一神教迷信爲其潛勢力,而至今尚爲英、法等強國操縱世界之秘寶也。故非將歐洲神聖同盟以來之唯一真神迷信根本鏟除,則以強國權力支配弱小國家民族之帝國主義,殆無撲滅之希冀。世人徒知基督教爲帝國主義工具而欲撲滅之,未知基督教等一神教,實爲帝國主義之源泉,必須根本鏟除之也。美國守孟祿主義,不參與歐洲之事,且對其國內人民于外交無秘密之可能,故此列強首領秘密外交之政策不能適用。而威爾遜于歐戰終止時所倡國際聯盟,以“民族自決”“外交公開”等爲號召,殆將打破梅特涅以來之列強外交傳統。然以美國人同信唯神論之一神教故,不知此一神之迷信即爲強國自私外交之根本故,卒無絲毫之成就也。

  夫法國革命,誠不但革除王統而亦推翻教會,但其推翻教會,徒以教會爲大地主及與國王、教皇爲緣,而于基督教一神之迷信則猶在也。故羅伯斯庇爾雖不信基督教之一神,猶有所謂最高之主之信仰,且虐殺當時之無神論者;而不同今日之赤俄,先有近百余年科學之進步思想,及馬克思之唯物史觀爲信念,已能肅清一神之迷信也。故其時之法國以及他國,其首領各可有代表上神天帝之權力,以宰製弱國小族及平民也。故今欲撲滅英帝國主義等,同時更須努力肅清帝國主義根本之基督教等一神思想,使從一神風尚之被囚中解放而出,得大自由也。馬克思能先以唯物史觀肅清一神之迷信,不可謂其非卓識高見!特牽于共産主義謬說及爲便于鼓動及控製勞工之故,主張唯物史觀而不主張自由史觀,是又其鑄成大…

《自由史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救世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