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産我族,清詩著明山,足迹遍西竺,
把手話古今,雪窦頌出讀。曾應宋帝夢,不同常山矗;有石四窗明,山心延衆綠。
雲村二十裏,桃灣叁十六,昔人所問津,村村異樵牧。赤水與丹山,隱潭奏琴築,
洞天列第九,居人富清福,勝境依東南,寺余晉唐木,雙泉彙殿下,流出千丈瀑。
六月見飛雪,玉龍相追逐;橋亭鎖清流,樓臺展高矚。古師石奇雲,塔山連松竹,
龍蟠兼虎踞,峥嵘偏突目。地靈産霸才,四顧群山伏。明月懸高岑,禅房蘭蕙馥。
與太虛法師訪四明山心蒙視以詩歸和原韻且繪圖贻之 呂 萬
迤逦升青嶂,岩峣睇赤城;蒙雲二十裏,來憩石窗明;
竹嶺飛花片,徐凫吼瀑聲,歸程指雪窦,且趁晚霞晴。
太虛大師適雪窦宏法 虞 愚
山林聚散亦何常?只爲蒼生出處忙;此是大師真本色,生平宏法即文章。
春色天涯又遠行,東風吹散海濤聲;梅花含笑迦陵唱,一路迎師到奉城。
和太虛法師原韻 吳東邁
禅房小憩且徘徊,疏影橫斜古樹梅;餐我胡麻佐蔬筍,何人清福得修來?
奉寄太虛法師 盧藻言
去秋遊普陀,太虛法師適北行。近得書及詩,且知蘇子開堂爲參寥講座,從此蓬山路近,佛海航便,喜何如也?詩以先之。時二十一年叁月。生不能投筆仗劍複我仇,死不能作冢高與祁連謀,(用霍將軍事。)不則買田一頃豢兩牛,犁鋤挂壁書滿樓,一飽偃蹇輕王侯,青山跳出詩如流。(性好詩畫故雲。)風塵踆踆六十秋,此事虛渺不可求,繁華彈指成墟邱。(吳淞、江灣、閘北民舍,戰事焚毀略盡。)不去將恐罹繁憂,僵蠶破繭魚脫鈎;入山去矣真良籌,問之李老頻點頭,爲借僧舍營菟裘。
太虛一去名山愁,使人伫望枯雙眸。今年喜逢寄詩郵,鴻詞直使郊島羞;紛言救國藥亂投,以佛爲藥疾可瘳。(師主辦海潮音雜志,本救國主旨,宣揚佛法。)昌黎論佛殊謬悠,亦非知佛柳郴州。
太虛法師莅首都萬壽寺講經 王 燦
道安願力自彌天,說法靈山有歲年。正覺豈同心似木?辯才無礙舌生蓮。
昔時曾誦潮音集,何日來參雪窦禅?兔角龜毛尋一句,師應笑我落言诠。
聞太虛法師駐錫雪窦寺寫此祝之 虞 愚
大教歎陵夷,迦音久沈寂,不有先覺者,雲胡見天日?惟我虛大師,能作如來役,
宏法人世間,大願淩鬥極。問教寄禅老,閱經大藏窟;豈無慈悲懷,持身益謹饬。
澈悟性相學,涵養轉有得,到處育英才,道範足矜式。文章人所欽,國際情洞識。
民叁息普陀,潛修經論律,造詣極艱深,涉覽古今籍;闡發佛乘源,論孔又論墨。
教育創新見,僧伽製度易。民六出關後,遍遊東鄰側,以法化人群,錫蘭而柔佛。
民七設覺社,糾破凡夫執。民八講起信,聽者多豪逸。民九編潮音,文字廣橫溢。
民十住淨慈,宣佛救世策。嗟茲數載中,勞勞無安息,利名非所慕,大法未敢忽。
時或武昌中,講學辭怿怿,學者來四方,經典勤翻譯。時或大林寺,重興古道迹,
籌開聯合會,佛徒擴組織。時或渡東洋,代表華夏出,妙音重重宣,四座皆氣失。
時或辦總會,首都乘統一,訓政開始日,教綱謀密勿。時或赴歐西,法相衡西哲,
侃然慷慨談,欲解西人惑。時或涉巴蜀,憂時中腸熱,法施萬象蘇,峨眉亦失色。
奔走東西遍,披星而戴月,者番錫雪窦,奉化安磐石。長抱中興懷,欲愈衆生疾,
祝師壽無量,化身千萬億!
敬祝虛公大師入雪窦 正 宗
東來象教陵夷日,獨障川流複幾人?辟棘斬荊揚正法,吹螺伐鼓見精神。
海潮浩瀚滋群類,朗月清輝照性真;製度一編存軌範,宗風百丈未沈淪。
求才今日似公難,法海星辰舊主壇;研討不繞叁藏廣,遨遊曾曆九洲寬。
名言祛俗同牟子,教網彌天見道安;竬望園林成極樂,引將大衆出狂瀾。
永明重顯棲留地,來覓山前金縷衣;眼目一朝開布袋,經疏百部述窺基。
驚人棒自當頭喝,覺世花從古木飛;荷擔如來真實法,津粱早已得無爲。
法雨飛蒙湘上時,微言屢聽繭抽絲;半盂甘露漫心腑,一掬靈泉沁肺脾。
濁世當年曾賣劍,桑門今日始披缁;君留筆硯焚來久,歡喜重爲贊歎辭!
谒太虛大師 睢 園
茫茫塵世怅徘徊,大好東南剩劫灰;叁教尋源懷往哲,六根未淨愧庸才。
江濤洶湧詩思壯,蜀道崎岖畫角哀。欣遇生公重說法,皈依叁寶佛門開!
遊秀峰寺步太虛大師原韻 陳天錫
鶴鳴山下寺,一徑夾山松;溪澗潆千曲,岡巒入萬重;
銀河懸兩峽,長劍起雙峰;清靜登茲境,澄懷契所宗。
遊歸宗寺倒疊太虛法師原韻 陳天錫
開先昨夜宿,侵曉到歸宗。龍藏頒前代,金輪據上峰。
墨池余水淡,梵宇拂雲重。即此堪棲隱,何須慕赤松!
晚遊花徑景白亭依太虛上人大林遊泳池曉坐韻 李了空
大林古寺清涼地,峰角嵯峨映晚霞;景白亭前花滿徑,山僧留客試瓊芽。
依虛公所拈希字韻還呈 了 空
再世彌陀歎罕希,佛徒無量盡皈依。曾從文字顯般若,又說因緣契上機。
萬法原來如是是,諸天猶有想非非;闡明象教無余義,
(師談無余涅槃甚深妙義)不入微時也入微。
簡虛大師 芝 峰
一自入山禮翠微,幾更葉落又花飛;潮聲四面波濤急,出岫閑雲尚未歸。
大林蓮社聽經贈太虛法師 許公武
廬山高處淨無埃,蓮社壇場今又開;應是度人還未了,遠公重到大林來。
有感寄太虛上人 戴傳賢
初見白蓮爲師發,繼來再見白蓮開;南山重霧隨聲散,應有神龍運巨材。(太虛法師講般若于大林寺,升座之日,白蓮花放一枝。後數日,余應寺主之請,講藥師七佛法會諸上善人共發之十二願,白蓮花又放一枝。余入山之日,見牯嶺附近人靈地少,而南谷尚未盡辟。其地有登臨之勝,泉石之奇;若辟山爲廣場,蓄水成巨池,于中建佛刹,則規模之雄大,實足爲匡山古今諸林之冠。七月二十六,特邀上人往觀。既至,含鄱嶺濃霧彌谷,均歎緣之未熱;而一刹那間,忽然開朗,四山形勢,一覽無余,甫觀已欲行,白雲複從天垂下,依然滿谷,若非佛力加被,焉能感應如是?歸後,師有“含鄱塞雲霧,南谷忽開朗,菩薩發勝心,山靈應如響!于茲建道場,斯願必圓暢”,詩道其實也。)金色遁花滿地生,佛光星鬥燦晶瑩;(八月七日晚十時,同寓諸人,均見大池附近奇燦若星鬥。正歎息間,擲筆峰上忽現一紅燈,光明炫赫,經一時許始隱。女兒城上亦現青白色光,忽爲二叁,忽爲五六,左旋右轉,如繞佛然,約半小時,變爲一行,其數不下五六十,直下女兒城至岩邊而滅。佛燈之說,諸名山多有之。峨嵋則有“萬盞名燈朝普賢”之勝;余登金頂,均無緣得見,今乃于匡山見之。意者其爲鐳電之放射耶?然不足以解擲筆峰上凝然不動之紅色燈明也。)
慈悲願力隨緣現,留與千秋潤太平。
庚午之夏于渤海舟中得親太虛法師道範今歲立秋後一日複相值于匡山之大林
寺萍蓬聚合洵非偶然師拈首二語謹足成五律一首 趙元成
海中曾偶值,山上又相逢;未聽生公說,偏追慧遠蹤。
人天仰龍象,雲水蕩心胸;欲證叁摩地,從今識所宗。
癸酉夏日偕奉持居士侍太虛導師廬山大林寺放生池畔坐矛亭中師錫亭名曰清
涼因口占清涼亭畔放生池句命續俄而風雨驟至雷電交作勉成此作乞師教正 羅奉僧
清涼亭畔放生池,淨侶相將侍導師;溪水潺潺說妙谛,林風習習催新詩。
密雲晃耀驚雷電,甘雨滂沱起槁枝;滌盡煩愁除熱惱,一時心地共沾滋。
虛師口占續成 汪奉持
清涼亭畔放生池,物我相忘意自知;根鈍難期禅解脫,障深端賴力扶持!
萬方多難哀中澤,一雨其蘇感大慈;記取前宵夢中境,西方歸路日斜時。
再續一首兼答奉僧即次其韻 汪奉持
清涼亭畔放生池,清話喁喁伴我師;老去香山惟念佛,座中玉局喜吟詩,
(此謂奉僧居士。)
圓音演法該千彙,微笑拈花見一技;更得大雲布甘雨,根莖隨分各榮滋。
癸酉暮夏余至廬山辟暑十有四日夕與太虛法師坐大林寺石壇話別同看月出承
作一絕送行歸途奉和益二韻爲律寄之 呂 萬
幸共匡廬笑聚頭,雲巒煙樹洗塵眸;南山放浪河難達,下事催歸負樂遊。
鹿洞宋壇空系夢,陶家舊菊背迎秋;勞師邀月送千裏,夜夜姮娥照客舟。
癸酉暮秋奉懷太虛大師 李少庵
九年面壁禅心定,錫杖時隨野鶴飛;末世風塵開覺路,上乘道德悟圓機。
萬家生佛雲山現,一代文章日月輝;我擬摳衣親塵教,無緣來叩遠公扉。
甲戌莫秋太虛上人講經南明叁次渡過水南聽講喜集昧盦詩句成七絕二十首 周昭德
野航過我此叁回;詩興遊懷兩未頹;元理偶于無得得,千年重見遠公才。
靜夜回思往事悠,金瓯欲缺不勝愁!短吟長嘯總無賴,眉額蒼蒼橫古憂。
要憑辟曆振頑聾,天地終遭毒霧蒙;叁島十洲渺何處?最憐回首已朦胧!
長笛一聲天宇秋,濁醪無力解奇憂。參差兩岸蘆荻白,此日新愁倍舊愁!
強說禅心勝俠心,英雄氣沮最難禁!支離破碎逢今日,小住同爲系缽吟。
人天各有蒼茫感,道大甯憂缽內貧!且共忘情遊物外,白雲空翠冷相親。
生涯草草勞看鏡,劫後河山剩夢痕,獨抱孤懷不求訴,幾人深見道根源?
馳想終難一息停,夏風聚散怅浮萍!從今刪卻閑愁恨,一卷黃庭養性靈。
百年歲月順風舟,舉世茫茫貉一邱,只不乾坤之道息,聞情還向靜中求。
漠漠輕煙繞翠岑,林巒卻喜此幽深,白雲不鎖東西路,剩有悠悠獨往心。
卻愛梵鍾聞遠寺,白雲深處小勾留;蒲團一個紅塵外,不管人間春複秋。
古寺禅林曲徑通,朝霞引著一…
《潮音草舍詩存外集(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