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車載離巴黎矣。
第四章 從英京至比京
自巴黎車行約叁小時,即抵渡往英國之法國某海岸。海中曆叁小時,風浪殊寒峻,抵埠即爲英國之某某海岸。途中發覺余所攜護照,在離法時未經英領館簽字,恐不能入英境。然入口時,檢查吏與陳君談余曆史,竟未細閱,即蓋印發放,亦幸遇矣。續乘火車約叁點鍾,即到倫敦,有叁真社等來接,昏黃中惜均未值。先至馬君寓所,旋余與陳君移居旅館,館值奇昂。次日、遷寓于廉大敦街一私家宿舍,頗清靜安適。二十五日,訪中國駐英使館陳秩叁代辦,並以蔡君孑民之介紹書托寄羅素。是晚、赴叁真社印人達斯果菩塔之招,爲簡短之講演,由于焌博士翻譯,同往者有曾憲孚君等。更有四五人講演回教、基督教、吠檀陀教、佛教及女子新運動等,講者、聽者各國人皆有,頗呈各宗教、各民族雜沓一堂之偉觀。蓋斯社即作世界各宗教、各民族聯合親善之運動者。
次日、應東方文字學校校長戴立身爵士之招,前往參觀,戴君及教華語之英人某君親任招待,余與馬古烈、陳濟博同行。參觀所藏中國之圖畫、書籍,曆一時余。而倫敦中國學會預約于二十八日之講演,講堂即在該校,可容七八百人。是日更遊凡爾登公園等處。倫敦地廣人衆,今尚爲世界第一都市。五大公園,每公園皆占地十余裏,余僅遊叁處。某公園中之動物,較巴黎及各處皆繁夥。
次日、于君請午餐于上海樓,有章士钊君及英人士女等十數人,章君約于初二日至寓訪余。是日應大英博物館東方文書部賈爾士君等之招,與馬、陳二君參觀所藏書畫及遊觀全館,闳富堪稱第一!是夕馬君邀觀電影,演歐戰時法、英戰勝德國之情形,多攝從實地,頗稱逼真,不啻參觀歐戰也。
次日、賀雪夫人托陳秩叁博士邀余先赴美以美會之紀念大會,余至時爲大主教及內閣總理鮑爾溫次第演說,招待相見。旋由牛津大學蘇息爾教授、及賀雪夫人、陳秩叁代辦等偕赴中國學會四時講演之約,聽講者各國士女叁百余人,韋卓民君等又遇于此。主席蘇息爾教授,翻譯于焌博士,更由蘇教授及戴立身校長申述余所講之意,聞者皆大歡喜。講畢同進茶點。有曾在中國任領事之貝納爾等相晤談,及牛津、劍橋兩大學之教授陶穆士等邀往參觀,余約再訂期前往而別。
魏士特敏士特寺長福克士立樂立士博士,約于次日招待至其寺,由其夫婦女兒等陪進茶點,導觀全寺內容。英國曆代帝後皆葬于此寺,皇帝加冕亦于此舉行,寺中有加冕時特設之壇場及寶座等。是晚講演于某社之佛教公開講演,講者爲余及倫敦佛教會長亨佛利士,講畢有聽衆問佛教必須蔬食否等問題。更有天主教、印度教徒出而辯難,亨佛利士一一答之。是夕、亨佛利士約定于初五晚在倫敦佛教會開會歡迎,請余講演並商設立佛教學院之英國通訊處事。
次日、摩诃菩提會倫敦分會秘書達耶海瓦維塔恩,及華人度航來訪,約于初四日于菩提寺開會歡迎,請往演說。更有英籍菩靈克利者,其母爲日本人,居日本多年,信仰佛教,爲摩诃菩提會及倫敦佛教會會員。來寓述前者聞中國革命軍破壞佛寺,曾聯合倫敦佛教會及摩诃菩提會,致電國民政府請護持,未知現狀何若?余告以此爲一地一時之現象,並非國民之公意,故無大妨礙。余複于兩會之歡迎會,乃申謝之。
初一日、章士钊君來訪,縱談中西文化。君謂方著一中、英、法、德文合本之書,闡揚中國基本農業而樂天安分之道德,以爲西方工業文明將陷落時之救濟,今冬即須移家德國,以補習德文,並主張余稍習英文;余甚感其意,惜未遑照行耳。時羅素回電招于初叁日往其所住海濱山舍。
初二日、陳代辦宴請晚餐。而是數日中,倫敦各報各雜志之訪員攝影師等,來寓訪問並攝影,日必數起,概由陳濟博君招待翻譯,像片與新聞等載于各報各雜志者七十余種,以保守黨機關報記者某君、及某雜志主任米德君詢記最詳。米德于印度教及佛教皆爲熱心之研究,主張如業果相續生死輪回等理論,須有天眼、宿命、他心等神通以爲實驗,否則難生西方科學頭腦者之確信雲。
初叁日、赴羅素之約,距倫敦約叁時火車,一路風和日麗,因得窺英國鄉村景物。至站、由羅氏著人以汽車來接,複行山林中約半小時,蒼翠撲人,至爲惬意。所談有陳濟博君之記錄。次日、赴摩诃菩提會講演,正會長錫蘭著名居士達磨波羅在哥侖布,由副會長英人蔔魯東主席,會衆二叁百人,印度、錫蘭、英國皆有。錫僧叁人,曰璠地戴西加大菩潘那薩羅,曰璠地黑各塔南陀薩羅色羅,曰阿稣利耶波羅瓦黑羅代折羅那那色羅,乃茲會專請來傳教者。現尚爲租借之屋,每年開支爲二千鎊,皆錫蘭籌出,由達磨波羅之甥達耶海瓦維塔恩、與學生戴代菩如假瓦西利加任秘書、會計,辦理會務。余告以聯合各派佛教徒成一世界聯合之組織,彼等皆雲須請示達磨波羅決定,而請予爲永久會員,余遂照章繳會金十鎊。
次日、曾憲孚君等設齋餞別,而牛津與劍橋大學來電,又有靈智學會芬渠君等來函,招待前往,然因已有他約,皆不果行。當晚赴倫敦佛教會,會員四十余人,除討論佛學,並議定以會中所出佛學月刊,擔任譯傳中文佛學,余即捐刊金廿鎊。及由會長亨佛利士擔任聯絡英國各派之佛學團體與個人,籌設世界佛學苑倫敦通訊處,以其時發覺除錫蘭及英國兩佛教會,更有學生佛教聯合會等也。余以英國所事完畢,而比京有中比友誼會等電邀,遂于次日由陳君同赴比國,陳代辦及馬、于、曾諸君,皆至車站送別。
由英赴比,從車而舟,又從舟而車,所經與由法赴英略等,惟舟渡時間稍長。是日天氣清朗,舟行頗適。且入比國,華人不須護照。抵比京時,以英國陳代辦曾致電致駐比王景岐公使,派有羅秘書來站迎接,當同至陳濟博君先爲預備之居屋。次日、趨訪王公使,聚談片刻,即同赴中比友誼會之聚餐會,同會者百余人,除中國人十余人外,更有各國學者十余人,余皆比國政商學界中人,而以王公使及余爲首席尊客。由中比友誼會總秘書畢德等招待,演說者爲會長泰士及王公使與比國駐華公使華洛斯,余亦略談佛學。宴畢、余與華洽斯公使、王景岐公使及會長泰士,合攝一影。當有比國最高學院教授齊爾,約于次晚至其家茶會。是夕赴公使館之晚餐會,同席者王公使及夫人與子女四人,又館員羅君等四人。其女公子等皆在比留學,習圖畫或音樂,先在國中曾從林畏廬學,畫參中西之妙,詩文亦佳。王公使與夫人鄭纕蕙女士,對于佛學亦熱心研究,是晚蔬食皆出夫人手製,清潔鮮美,爲離國後難得之味。食畢、欣賞所作詩畫,案頭有楞嚴正脈,更爲談楞嚴大旨片時。而王公使複贈以法人所印中國名勝集,內有天童八指頭陀之攝影,殊可銘感!
次日、羅秘書以公使館汽車來寓,邀遊比京各名勝,如公園與皇宮改充之非洲博物館及仿建華人之廟宇等。晚赴齊爾教授之約,相見者爲齊爾夫人及梵文教授杜門,波多大學哲學教授銳生,希臘文學教授格列古爾,及中國留學生兼星洲新國民報記者胡君鑒民。與齊爾教授所談,略見于爲作之自由哲學跋。
又銳生教授乃法人之宗柏格森哲學者,因與談柏格森哲學。據雲:柏格森是由其內心證驗中發表出來之哲學,不過應用生物等心理爲說明而已。余謂其近于中國禅宗之初步經驗,但猶未可即認爲真,更須爲進一步之看破,故禅宗更有破重關、末後關之事。彼深以柏格森因年衰病重,不能與余一相見爲惜。杜門教授從梵文研究佛學,亦頗有見解,而格列古爾教授訂期邀至其家茶會而別。
次日、東方學會秘書司確滿君以汽車來接赴其會,與會長普善及俄文學教授若德爾,意大利教授福米基,荷蘭文學博士兼佛學者費式爾等相會。普善精梵文、巴利文,亦略知西藏文、華文,爲歐洲著名之佛學研究者。然信仰仍在天主教,性情躁急,以伊余語言不通,極示怅惘!
次日、遂應格列古爾之招,來聚者、除齊爾等,以婦女居多數,大抵爲文學家、音樂家,余不甚憶之矣。
十一日、赴王公使夫人發起之海外拒毒後援會成立會之約,到者留學界數十人,王公使及余演說。旋經討論章程等,公舉王夫人爲會長,以王公使前出席國際聯盟,對于中國煙禁深受激刺,故力提倡也。
十二日、余與陳君訪滑鐵盧之拿破侖古戰場,觀戰場實地寫真之油畫,凝視之情景逼肖,洵爲钜製!雖風雪載途,亦饒興趣。歸時、知路君式導曾自魯文來訪,未能相值,殊憾!
十叁日、又赴東方學會之茶會,費式爾贈余菩薩地經梵文、法文、華文會譯之刊本,蓋因得梵文殘片而集印,故不完全。約于十五日至余寓詢佛學。
十四日、鄭君松堂自德國佛郎府中國學院持衛禮賢院長書來接,余遂定十五晚赴德。是日有王公使及胡君鑒民與留學生王君等來寓晤談。
次日、費式爾至寓,談數小時,鄭、陳二君翻譯,余爲略說成唯識論之大概,謂前二十四頌明唯識相,乃說明相對真實,包一切科學而爲科學之所未逮;第二十五頌明唯識性,乃說明絕對真實,超一切哲學而爲哲學之所要求;後五頌明唯識位,則說明其人生如何轉變而進化至佛陀之真進化論;彼聽之深感興味。蓋唯識叁十頌已有藏文之西文譯本,但殊少能解其義者,余以科學、哲學、進化論比類旁通,遂恍然如有所喻。費君于去冬即赴日本研究佛學,余告其日本佛學皆由中國文出,若能至中國研究,尤較爲直捷。然彼似惑于中國汙穢蚊蚋疾疫之淵薮,頗有難色雲。是夕八時,遂偕鄭君乘火車赴德,王公使及羅秘書與陳君等均送至車開而別。
第五章 德國
半夜經比、德邊界,檢查護照等,至佛郎府天猶未明也,遂先于車站一旅館休息。午後、鄭君先訪衛禮賢教授,旋派中國學院華語教授丁君文淵來招待,言衛君明日邀余至其家晤談,並爲覓定阿恩幔隱街之雷博爾脫私家宿舍。于次晨遷往,幽靜安穩,旁有清曠溫麗之植物園,余遂有于此暫息征塵之思。午前…
《寰遊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