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寰遊記▪P5

  ..續本文上一頁余在北平講經時曾通訊,與張君仲如善,對于佛學留心研究,後遂時至余寓談佛。出年後、巴君他去,余以彼寓較爲安靜,遂續租其屋移往焉。林待來信約初四日往遠東協會相見,屆期余與鄭君前往,會長叩爾納貴族,總秘書林待,秘書哈敢猛等招待。叩爾納表示初八日由遠東協會與德國外交部及大學院、柏林大學並新聞界聯合歡迎晚餐。旋外交部東方司長亦來函約初六日至部相見。初五日、至民族博物院訪晤萊辛教授,萊旅華甚久,精熟華語,爲德人第一,且曾從梅君光羲研究佛學。回德後,曾在柏林大學講半年佛學,因故停辍,現任柏林大學東方學院教授及民族博物院東方部主任,深以不能專研講佛學爲憾。次日、赴外交部,由課長密歇爾遜先出招待,密君昔年曾遇于日本之大使館中者,頗善華語。次東方司長脫老乎脫孟出見,密君譯其語雲:前次歐戰非必不可避免者,而終至不能避免,亦由歐洲各國當局者,于道德之修養,尤有欠缺之所致。聞佛法最注重于道德之修養,故今極歡迎來傳佛法。余謂:歐洲以前本亦有宗教以爲道德涵養,但因歐洲近代科學知識之進步,以前所信之神教,在科學上已難成立其信仰,故應有從科學理智以上達于最高最圓滿之佛法,以爲現代歐洲之新信仰,促進于道德之修養。今既懔前車,尤惕來轸,若能早建樹此新信仰以養成真道德,則未來之人世和樂庶其可保!脫表示衛禮賢教授已函告余之世界佛學苑提議,極願贊助實現。

  初八日之晚餐會,設于某俱樂部,由遠東協會派哈敢猛博士以汽車來接。余與鄭君至時,德國大學院佛朗凱教授,柏林大學教授哈勒及萊辛,外交部課長密勿爾遜,柏林新聞界司德維博士,遠東協會會長叩爾納與總秘書林待,同延入席。席間叩爾納會長致歡迎辭,余致答辭由鄭君翻譯。餐畢更聚談移時,佛學苑之事,告余駐日大使索爾夫一月二十外可返德,勸余在柏林稍候,遂公定于一月廿五日請余公開講演,地址在民族博物院之大講堂,推萊辛教授爲余翻譯。

  是數日間,更疊應哈勒教授等私人茶會之約。萊辛教授約余至其家晚餐,商量講題及翻譯之事。而耶納與索萊勃齊亦電約于十六、十七兩夕爲講演,留德學生總會則約于二十六日爲講演。柏林佛學者司泰恩凱,得倫敦亨佛利士之通告,來寓訪余未值,余答訪之,乃知爲達而梗之友,專注重禅定修習,于禅定頗有經驗。新成立一柏林佛學會,會員數十人,亦邀余于二十五晚爲講演。漢臺堡大學華來姗教授,與索爾夫日使相呼應,提倡大乘佛學,來函並附章程等件,前在巴黎會過之日僧友松圓谛,亦從彼研究梵文佛學者,余致函勸其同參加世界佛學苑之運動。又葛立姆之學生龍柏博士,從不勒司老來信,請余前往,如不能去,則彼于二十五日來柏林訪余,余覆函囑來柏林把晤。柏林研究佛學之青年那兒耶四等,亦來寓相訪,是時全德之佛學者,皆已聞風興起矣。

  十叁日、衛禮賢來訪,時柏林開中國古物展覽會,謂蔔爾熙等次日亦至參觀,與司德維同來,邀余于十四日前往。所陳古物自商彜、周鼎以至唐、宋之名畫等,琳琅滿目,蓋不惟德國之所藏,亦有從英、法等運來陳列者,洵大觀也!

  十六日、余偕鄭君赴耶納,由耶納大學中國留學生某君至站以汽車來接,即寓于倭伊铿紀念屋。先與倭伊铿夫人及令媛相見,詢問張君君劢甚詳,深望張君能重至德講中國哲學。倭夫人與叩爾納君,皆致慨于近代之歐化,以慕中國古文化之熱忱,詢及中國現時變遷之情勢,均謂中國不可急于模仿歐洲,毀亡中國固有之美德,變成日本一般之國家。晚間聚餐,有耶納大學教授叁人相陪。九時開會演講,鄭君翻譯,聽者以倭伊铿哲學會會員居多數,其余則爲大學學生,高麗、日本、印度人皆有。神學教授某君等,爲宗教及哲學之討論曆一時余,極熱心研究,至十二時始散會歸寢。次晨、由某君陪遊全境,參觀大學並擊劍會,有城市山林之勝。歸屋午餐後,遂乘火車赴萊勃齊之約。抵萊時、東方學院海裏士教授及日文教授某君與華文教授某君同來迓接,即于車站某旅館休息晚餐。餐畢轉訪神學教授某君,旋同至萊大講堂講演,聽衆近千人。校長及杜裏舒教授、愛吉士教授、魏勒教授等皆在座,海裏士主席,仍由鄭君翻譯。講畢,魏勒教授贈余新自華文譯成德文之阿含經一節。而杜裏舒教授、愛吉士教授、海裏士教授及華文教授某君,同送余歸寓,設茶點更作長談。余詢杜教授與倭伊铿哲學之同異,據雲:歸結之點同在精神生活,然出發之點不同:倭之哲學從基督教之神轉化成泛神哲學,而杜之哲學則從科學之生物學而出,故一爲宗教的,而一爲科學的。杜氏近尤注意靈學之實驗,故對于佛學深感興趣。次晨、余與鄭君重回抵柏林。

  十九日、萊辛、哈勒二教授至寓相訪,謂普魯士教育部伯克總長,告施德惟君,約余二十二日赴部晤談。德聯邦教育各邦獨立,故無全德之教育部,而普魯士教育部即爲聯邦中各邦之首部。次日、有維德海伯爵來訪,由鄭君翻譯,談數小時。維對于精神修養極爲注重,問有關禅定及神通等事至詳細,謂得衛禮賢之函告,將援助衛君先成立德國之佛學院。以自乘汽車邀余移住其別墅,並陪遊各處名勝,余因事遜謝之。

  廿一日、博爾士滿教授約至其家茶點,出觀其曆遊中國各處著名建築及山林勝景之影片,藏八千余種,所刊行者僅百分之幾,英法諸國皆有譯本。前王景岐公使贈余者,即法文之譯本也。

  廿二日、萊辛教授陪赴教育部長之約,即由萊君譯語,談一時余。伯克有設立佛學院意,余告以佛學之內容及應分設教理與行果之二部,囑由萊君譯成德文,以備研究討論。其意謂:當由私人團體設立而政府補助之,而彼以私人資格,已允衛禮賢之請爲發起人矣。

  二十叁日、博爾士滿來訪,贈余所著中國名勝集。聞中國駐德蔣雨岩公使已來柏林,廿四日遂偕萬君燦之趨訪。蔣公使昔在國中曾從余研究佛學,闊別多年,在異邦相遇,不覺傾談移晷。

  廿五日、龍柏來訪,談佛學一時余。君謂胡瑞霖二女公子,致書欲來德習德文,深望能成事實,他日可將葛立姆所著之佛學論譯傳中國。當贈余葛君所著之一巨冊,彼深信此論于世界佛學有非常貢獻,惜予不知德文,尚未能評判之也。而彼對世界佛學苑,亦深致贊成之意。余是日七時講于民族博物院,叩爾納主席,萊辛翻譯,聽衆六七百人,以柏林大學學生教授居多數。他若佛朗凱司德維及梁穎文君等,亦皆在座。九時、赴司泰恩凱之柏林佛學會講演,由其幹事某某二君以汽車迎余及鄭君至會,鄭君翻譯。講畢,更加討論,百余人皆信佛之士女,與大學生又不同也。次晚、毛君、沈君等接余及任君右民至留德學生總會,來集者爲一部熱心佛學研究之中國學生。余講畢,由任君更談西北政治情形,回寓已深夜矣。

  次日、司泰恩凱來寓,贈柏林佛學會月刊數冊,請余爲名譽會員,言一年後將偕四五人至中國參學。余告以可至中國禅宗習禅及律宗受戒,彼深欣仰。是日、衛君以賀蔣公使,重訪余寓,謂征求世界佛學苑德、奧、匈、瑞、荷、捷等發起人,發九十余函,已得六十余人回信承允。余更告以司泰恩凱及龍柏等,請補函加入,及余至美國後之通訊處而別。

  余時已接紐約華美協進社郭君秉文及叁藩市伏侖貝格君來信,又叁真社達斯君及哈佛大學蔔克教授來電,歡迎赴美。本擬從柏林直航美洲,乃巴黎有法國外交部電約于二月初叁日開歡迎會于東方博物院,議商要事。又龍舒貝勒女士與昆侖、馬格爾、馬浪、裏維也諸君及信源女士等,爲成立巴黎佛學會,亦函請重經巴黎指導。乃定于廿九乘夜車赴法,並向柏林諸友辭別。

  廿八日、蔣公使偕秘書陳君一柱等來寓送行,且爲余致電紐約總領事及華盛頓伍公使。時鄭君以奔父喪,急須從西比利亞歸國。次晚、由鄭君等照料登車,余遂孑身至法。

  第六章 由柏林至紐約

  由柏林通車直至巴黎,約二十小時,中間于德、比邊界及比、法邊界,且停頓二時,檢查護照等。車中與一俄籍意大利畫家同室,語言上頗蒙照料。抵巴黎後,且爲余寫像一幀以作紀念。次日、下午四時余抵巴,胡詠麟君、楊柳風君、余乃仁君及信源女士等來接,即偕赴爲余預定之旅館休息。次晨、趙壽人、趙冠五等來訪,旋馬古烈與昆侖皆至。

  初一日、訪公使館齊代辦、陳秘書等,托辦赴美手續。晚間、應希爾筏勒肥之約,至其家談話。時日本已來日僧數人至歐洲傳教,希素與日親善,欲設法日佛教學院,余亦隨喜贊成。而希頗病在法華工之不德,謂中國之政治及宗教,應予以援救。次日、應巴黎佛學會之邀請,會設龍舒女士之別室,余攜佛畫二幀及藏佛即贈張供,頗爲嚴淨。會員合法、英、俄、華各國人尚祗二十余名,就余商訂章程等件,約于初十日開成立會。

  初叁日、至東方博物院,赴法國外交部歡迎會,由外交部代表公使銜比勒君與院長阿甘等,先招待參觀院中新由阿富汗王送陳之古物,關于佛教之雕像者頗多。旋開會,到法國大學院伯希和教授夫婦及巴黎大學葛拉乃教授,與東方各國士女等九十余人,比勒主席,述全法人士對余歡迎之意,並表示由法政府令巴黎市廳,即捐世界佛學苑地基,俾早成立。余請胡詠麟君譯語,答辭致謝。並告以世界佛學苑應設何處,捐地如何承領,須法、英、德、華諸發起人與其他各地之加入者,共同商決,非余所能專斷。惟當以法政府之盛意,分告諸國通訊處耳。會畢,余與伯希和猶屬初見,互致企慕。伯君精熟華語,治炖煌石室之所藏,爲歐美研究中國文化之第一學者,對于佛學亦頗有心得,談甚歡洽。時日本新派至法傳佛教僧之翻譯武藤叟君,亦至歡迎會相見。余詢日本佛教至歐傳布之辦法,邀之合作,惟所答意不明了,隱含有競爭之觀念,其失佛法之無我精神遠矣!阿甘告余巴黎通訊處成績,發書五百余份,今得回信認爲發起人者,已叁百余士女,皆法國名人…

《寰遊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