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寰游记▪P5

  ..续本文上一页余在北平讲经时曾通讯,与张君仲如善,对于佛学留心研究,后遂时至余寓谈佛。出年后、巴君他去,余以彼寓较为安静,遂续租其屋移往焉。林待来信约初四日往远东协会相见,届期余与郑君前往,会长叩尔纳贵族,总秘书林待,秘书哈敢猛等招待。叩尔纳表示初八日由远东协会与德国外交部及大学院、柏林大学并新闻界联合欢迎晚餐。旋外交部东方司长亦来函约初六日至部相见。初五日、至民族博物院访晤莱辛教授,莱旅华甚久,精熟华语,为德人第一,且曾从梅君光羲研究佛学。回德后,曾在柏林大学讲半年佛学,因故停辍,现任柏林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及民族博物院东方部主任,深以不能专研讲佛学为憾。次日、赴外交部,由课长密歇尔逊先出招待,密君昔年曾遇于日本之大使馆中者,颇善华语。次东方司长脱老乎脱孟出见,密君译其语云:前次欧战非必不可避免者,而终至不能避免,亦由欧洲各国当局者,于道德之修养,尤有欠缺之所致。闻佛法最注重于道德之修养,故今极欢迎来传佛法。余谓:欧洲以前本亦有宗教以为道德涵养,但因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之进步,以前所信之神教,在科学上已难成立其信仰,故应有从科学理智以上达于最高最圆满之佛法,以为现代欧洲之新信仰,促进于道德之修养。今既懔前车,尤惕来轸,若能早建树此新信仰以养成真道德,则未来之人世和乐庶其可保!脱表示卫礼贤教授已函告余之世界佛学苑提议,极愿赞助实现。

  初八日之晚餐会,设于某俱乐部,由远东协会派哈敢猛博士以汽车来接。余与郑君至时,德国大学院佛朗凯教授,柏林大学教授哈勒及莱辛,外交部课长密勿尔逊,柏林新闻界司德维博士,远东协会会长叩尔纳与总秘书林待,同延入席。席间叩尔纳会长致欢迎辞,余致答辞由郑君翻译。餐毕更聚谈移时,佛学苑之事,告余驻日大使索尔夫一月二十外可返德,劝余在柏林稍候,遂公定于一月廿五日请余公开讲演,地址在民族博物院之大讲堂,推莱辛教授为余翻译。

  是数日间,更叠应哈勒教授等私人茶会之约。莱辛教授约余至其家晚餐,商量讲题及翻译之事。而耶纳与索莱勃齐亦电约于十六、十七两夕为讲演,留德学生总会则约于二十六日为讲演。柏林佛学者司泰恩凯,得伦敦亨佛利士之通告,来寓访余未值,余答访之,乃知为达而梗之友,专注重禅定修习,于禅定颇有经验。新成立一柏林佛学会,会员数十人,亦邀余于二十五晚为讲演。汉台堡大学华来姗教授,与索尔夫日使相呼应,提倡大乘佛学,来函并附章程等件,前在巴黎会过之日僧友松圆谛,亦从彼研究梵文佛学者,余致函劝其同参加世界佛学苑之运动。又葛立姆之学生龙柏博士,从不勒司老来信,请余前往,如不能去,则彼于二十五日来柏林访余,余覆函嘱来柏林把晤。柏林研究佛学之青年那儿耶四等,亦来寓相访,是时全德之佛学者,皆已闻风兴起矣。

  十三日、卫礼贤来访,时柏林开中国古物展览会,谓卜尔熙等次日亦至参观,与司德维同来,邀余于十四日前往。所陈古物自商彝、周鼎以至唐、宋之名画等,琳琅满目,盖不惟德国之所藏,亦有从英、法等运来陈列者,洵大观也!

  十六日、余偕郑君赴耶纳,由耶纳大学中国留学生某君至站以汽车来接,即寓于倭伊铿纪念屋。先与倭伊铿夫人及令媛相见,询问张君君劢甚详,深望张君能重至德讲中国哲学。倭夫人与叩尔纳君,皆致慨于近代之欧化,以慕中国古文化之热忱,询及中国现时变迁之情势,均谓中国不可急于模仿欧洲,毁亡中国固有之美德,变成日本一般之国家。晚间聚餐,有耶纳大学教授三人相陪。九时开会演讲,郑君翻译,听者以倭伊铿哲学会会员居多数,其余则为大学学生,高丽、日本、印度人皆有。神学教授某君等,为宗教及哲学之讨论历一时余,极热心研究,至十二时始散会归寝。次晨、由某君陪游全境,参观大学并击剑会,有城市山林之胜。归屋午餐后,遂乘火车赴莱勃齐之约。抵莱时、东方学院海里士教授及日文教授某君与华文教授某君同来迓接,即于车站某旅馆休息晚餐。餐毕转访神学教授某君,旋同至莱大讲堂讲演,听众近千人。校长及杜里舒教授、爱吉士教授、魏勒教授等皆在座,海里士主席,仍由郑君翻译。讲毕,魏勒教授赠余新自华文译成德文之阿含经一节。而杜里舒教授、爱吉士教授、海里士教授及华文教授某君,同送余归寓,设茶点更作长谈。余询杜教授与倭伊铿哲学之同异,据云:归结之点同在精神生活,然出发之点不同:倭之哲学从基督教之神转化成泛神哲学,而杜之哲学则从科学之生物学而出,故一为宗教的,而一为科学的。杜氏近尤注意灵学之实验,故对于佛学深感兴趣。次晨、余与郑君重回抵柏林。

  十九日、莱辛、哈勒二教授至寓相访,谓普鲁士教育部伯克总长,告施德惟君,约余二十二日赴部晤谈。德联邦教育各邦独立,故无全德之教育部,而普鲁士教育部即为联邦中各邦之首部。次日、有维德海伯爵来访,由郑君翻译,谈数小时。维对于精神修养极为注重,问有关禅定及神通等事至详细,谓得卫礼贤之函告,将援助卫君先成立德国之佛学院。以自乘汽车邀余移住其别墅,并陪游各处名胜,余因事逊谢之。

  廿一日、博尔士满教授约至其家茶点,出观其历游中国各处著名建筑及山林胜景之影片,藏八千余种,所刊行者仅百分之几,英法诸国皆有译本。前王景岐公使赠余者,即法文之译本也。

  廿二日、莱辛教授陪赴教育部长之约,即由莱君译语,谈一时余。伯克有设立佛学院意,余告以佛学之内容及应分设教理与行果之二部,嘱由莱君译成德文,以备研究讨论。其意谓:当由私人团体设立而政府补助之,而彼以私人资格,已允卫礼贤之请为发起人矣。

  二十三日、博尔士满来访,赠余所著中国名胜集。闻中国驻德蒋雨岩公使已来柏林,廿四日遂偕万君灿之趋访。蒋公使昔在国中曾从余研究佛学,阔别多年,在异邦相遇,不觉倾谈移晷。

  廿五日、龙柏来访,谈佛学一时余。君谓胡瑞霖二女公子,致书欲来德习德文,深望能成事实,他日可将葛立姆所著之佛学论译传中国。当赠余葛君所著之一巨册,彼深信此论于世界佛学有非常贡献,惜予不知德文,尚未能评判之也。而彼对世界佛学苑,亦深致赞成之意。余是日七时讲于民族博物院,叩尔纳主席,莱辛翻译,听众六七百人,以柏林大学学生教授居多数。他若佛朗凯司德维及梁颖文君等,亦皆在座。九时、赴司泰恩凯之柏林佛学会讲演,由其干事某某二君以汽车迎余及郑君至会,郑君翻译。讲毕,更加讨论,百余人皆信佛之士女,与大学生又不同也。次晚、毛君、沈君等接余及任君右民至留德学生总会,来集者为一部热心佛学研究之中国学生。余讲毕,由任君更谈西北政治情形,回寓已深夜矣。

  次日、司泰恩凯来寓,赠柏林佛学会月刊数册,请余为名誉会员,言一年后将偕四五人至中国参学。余告以可至中国禅宗习禅及律宗受戒,彼深欣仰。是日、卫君以贺蒋公使,重访余寓,谓征求世界佛学苑德、奥、匈、瑞、荷、捷等发起人,发九十余函,已得六十余人回信承允。余更告以司泰恩凯及龙柏等,请补函加入,及余至美国后之通讯处而别。

  余时已接纽约华美协进社郭君秉文及三藩市伏仑贝格君来信,又三真社达斯君及哈佛大学卜克教授来电,欢迎赴美。本拟从柏林直航美洲,乃巴黎有法国外交部电约于二月初三日开欢迎会于东方博物院,议商要事。又龙舒贝勒女士与昆仑、马格尔、马浪、里维也诸君及信源女士等,为成立巴黎佛学会,亦函请重经巴黎指导。乃定于廿九乘夜车赴法,并向柏林诸友辞别。

  廿八日、蒋公使偕秘书陈君一柱等来寓送行,且为余致电纽约总领事及华盛顿伍公使。时郑君以奔父丧,急须从西比利亚归国。次晚、由郑君等照料登车,余遂孑身至法。

  第六章 由柏林至纽约

  由柏林通车直至巴黎,约二十小时,中间于德、比边界及比、法边界,且停顿二时,检查护照等。车中与一俄籍意大利画家同室,语言上颇蒙照料。抵巴黎后,且为余写像一帧以作纪念。次日、下午四时余抵巴,胡咏麟君、杨柳风君、余乃仁君及信源女士等来接,即偕赴为余预定之旅馆休息。次晨、赵寿人、赵冠五等来访,旋马古烈与昆仑皆至。

  初一日、访公使馆齐代办、陈秘书等,托办赴美手续。晚间、应希尔筏勒肥之约,至其家谈话。时日本已来日僧数人至欧洲传教,希素与日亲善,欲设法日佛教学院,余亦随喜赞成。而希颇病在法华工之不德,谓中国之政治及宗教,应予以援救。次日、应巴黎佛学会之邀请,会设龙舒女士之别室,余携佛画二帧及藏佛即赠张供,颇为严净。会员合法、英、俄、华各国人尚祗二十余名,就余商订章程等件,约于初十日开成立会。

  初三日、至东方博物院,赴法国外交部欢迎会,由外交部代表公使衔比勒君与院长阿甘等,先招待参观院中新由阿富汗王送陈之古物,关于佛教之雕像者颇多。旋开会,到法国大学院伯希和教授夫妇及巴黎大学葛拉乃教授,与东方各国士女等九十余人,比勒主席,述全法人士对余欢迎之意,并表示由法政府令巴黎市厅,即捐世界佛学苑地基,俾早成立。余请胡咏麟君译语,答辞致谢。并告以世界佛学苑应设何处,捐地如何承领,须法、英、德、华诸发起人与其他各地之加入者,共同商决,非余所能专断。惟当以法政府之盛意,分告诸国通讯处耳。会毕,余与伯希和犹属初见,互致企慕。伯君精熟华语,治炖煌石室之所藏,为欧美研究中国文化之第一学者,对于佛学亦颇有心得,谈甚欢洽。时日本新派至法传佛教僧之翻译武藤叟君,亦至欢迎会相见。余询日本佛教至欧传布之办法,邀之合作,惟所答意不明了,隐含有竞争之观念,其失佛法之无我精神远矣!阿甘告余巴黎通讯处成绩,发书五百余份,今得回信认为发起人者,已三百余士女,皆法国名人…

《寰游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