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殿,是可異也,禮畢,至叁十叁間堂,乃天臺宗寺院。內有大准提像一,小准提像一千,十六明王像各一,鹹標以國寶之名。已有朽圮者,現正募修葺,入內者收捐金如幹。參拜後,遊博覽館,陳列諸古物,多京都各寺院寄存者。聞京都大小寺院共有五千余所,雖東京不及也。
嗣又谒于音羽山之清水寺,購磁器少許。夜間、赴其中堂書店,購得唯識宗唐著逸書十余種。又于某書局,購日本近出關于佛學之名著十余種。日本名引導曰案內,京都有專以引導人遊諸名勝爲業者。歸來得廉南湖東遊草讀之。
翌晨、先谒萬隆寺而遊岚山,楓葉蒸紅,紗溪澄碧,惜匆匆不及深入!折回至天龍寺,寺名天龍者,以佛殿之頂,此寺之開祖某某國師畫有墨龍。殿前有石硯一方,傳是磨墨畫龍之遺物雲。天龍寺爲臨濟宗大本山之一。聞臨濟宗有四五處大本山,以妙心寺爲第一,是初由中國傳臨濟宗是日本之開祖千光榮西大師所創建也。妙心寺現設有臨濟宗大學,予欲一參觀,然尚有十余裏路,乃不克果往。轉谒于天臺宗弘濟大師所開建之五臺山清涼寺,則日已斜矣。乃返而參觀于真宗之佛教大學,真宗有二大學:一在東京,一在西京,此即在西京者。聞系大谷派所私立者,其來甚遠,明末時已有之,然至明治叁十余年,始臻完備。規模闳闊,氣象莊嚴,有學生五百余名。內更有圖書館,藏書甚富。學長園田慧雲之代表某某,贈予佛教一覽一冊,內載豫科二年,本科叁年,研究院叁年;本科限豫科卒業者考選,研究科限本科卒業者升人,茲錄其本科之學科課程表如下:
┌─────┬─────┬──┬───────┬──┬─────┬──┐
│ 學年│第一學年 │每周│第 二 學 年│每周│第 叁 學年│每周│
│學科 │ │時數│ │時數│ │時數│
├─────┼─────┼──┼───────┼──┼─────┼──┤
│宗 乘│七 祖 釋義│ 八 │七 祖 釋 義│ 九 │高 宗 釋義│一0│
│ │宗 學 史│ │高祖釋義宗學史│ │ │一0│
├─────┼─────┼──┼───────┼──┼─────┼──┤
│余 乘│唯 識 教義│ 七 │華 嚴 教 義│ 七 │天 臺 教義│ 九 │
│ │唯識教理史│ │華 嚴 教 理 史│ │天臺教理史│ │
├─────┼─────┼──┼───────┼──┼─────┼──┤
│佛 教 史│印度佛教史│ 二 │支 那 佛 教 史│ 二 │日本佛教史│ 二 │
├─────┼─────┼──┼───────┼──┼─────┼──┤
│宗 教 史│宗 教 史│ 叁 │宗 教 學│ 二 │研 究│ 二 │
├─────┼─────┼──┼───────┼──┼─────┼──┤
│哲 學│印 度 哲學│ 四 │支 那 哲 學│ 四 │研 究│ 二 │
│ │西 洋 哲學│ │西 洋 哲 學│ │ │ │
├─────┼─────┼──┼───────┼──┼─────┼──┤
│教 育 學│ │ │ │ │ │ 二 │
├─────┼─────┼──┼───────┼──┼─────┼──┤
│社 會 學│ │ │ │ 二 │ │ │
├─────┼─────┼──┼───────┼──┼─────┼──┤
│史 學│ │ 二 │ │ │ │ │
├─────┼─────┼──┼───────┼──┼─────┼──┤
│英 語│ │ 二 │ │ 二 │ │ 二 │
├─────┼─────┼──┼───────┼──┼─────┼──┤
│獨 逸 語│ │(二)│ │(二)│ │ │
├─────┼─────┼──┼───────┼──┼─────┼──┤
│梵 語│ │(二)│ │(二)│ │ │
├─────┼─────┼──┼───────┼──┼─────┼──┤
│ 計 │ │叁0│ │叁0│ │二九│
└─────┴─────┴──┴───────┴──┴─────┴──┘
次從東本願寺往谒真言宗空海大師所開山之智積院,內有勸學院,聞明代來爲各宗派僧侶公學之所。近時各宗皆獨立分設大學,此院遂爲真言宗之大學,改設才五六年,現亦有學生百余人雲。次又參觀淨土宗知恩院之尼衆學校,知恩院境最幽雅深廣,以予所見,京都各寺院,當以知恩院爲第一。惜爲時已暮,不及入大殿禮佛。而智積院之大殿,是日不知何事禁人進谒,亦未獲入也。知恩院之旁,即圓山公園,光景冠京都,暮色茫茫,僅約略遊目而已。是夕、法衣商店強邀觀劇,屢辭不獲,同善師一行。劇名連鎖,乃一節人演,一節電影者也。
次晨、善師購置法衣等物。前在靈泉寺,既以日本式之黃褊衫織金五衣贈予,茲又爲定製一金繡九衣。岐師所謂“多多紀念情難捐”,予亦詠之矣。午後、返至大阪,寓某旅館。大阪之天王寺,亦日本有名之大寺院也。其山門分東西南北四門,仿彿一小縣城也。由逆旅中人陪往參拜。次日還至神戶。
十六 由神戶歸甯波
十四日,歸抵神戶,知翌日四時有八幡丸開赴上海,歸期遂定。是夜來會者,有山北幸一許望等十數人。予應莊君之請,泛爲書字。
承莊君贈物累累,有漆器一種,聞系前此赈濟水災,天皇所賜獎品。更承同善師送予入船。
次曉、又泊門司,薄曉出港,聞人談中國及歐亂事,噪噪聒耳。
次曉、泊在長崎,予以初到,試登岸一覽。吳君希真,陝西人,爲研究佛學,居杭州西湖有年。此次爲探望其在日本留學之女弟,與予同舟回滬,竊喜得一談友也。
出帆後,風浪險惡,于十九薄暮始達上海。
上海寓普陀山錫麟禅林別院。次日、報國寺主一齋代理人淨龍師來邀,淨師告予報國寺欲修佛殿,求予爲撰一緣起文,予得其寺志閱之,乃爲草緣起與之。王仙舟、陳俊懷、沈映泉諸君,請爲說因明論大意。聞玉佛寺方結蓮社念佛,偕仙舟往觀,遇程雪樓,應季中、狄楚卿諸居士。有陳完居士者,自署了飛,又號雪山了了和尚。一日、予初見于仙舟處,知禅健談,予因方自倭旋,以一絕送予歸甬。聞呂君散木,久病未愈,往一訪之。二十六日臨登舟返甬時,故友穆穆齋忽來相訪。穆齋自去天津充浙江旅津公學校長,予不見幾叁載矣。
二十七曉抵甬,雖經變故,風景依稀。唯宦海波瀾,殆已翻然改觀矣。會稽道尹劉觀察骧逵將行,即占一律以送吟旌。
遣乘戒赴東瀛參學。
(附注)本錄中詩文,已刪存編入別處。
《東瀛采真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