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女人往生傳▪P16

  ..續本文上一頁位淡妝仙子手握蘭花進屋內,蔣氏就出生了。

  她從小端莊賢淑,言談舉止都合于禮法。每天早晚都很虔誠的禮拜家裏的觀音大士像,從不懈怠。她也很孝順雙親,十幾歲時,曾兩度割手臂上的肉,以救病危的父親。蔣氏喜歡讀書,也很會吟詠詩詞,說出來的話語皆清幽美妙。

  嫁了之後對婆婆很孝順,婆婆死了之後,丈夫也因哀傷過度而亡。于是蔣氏就帶著兒子回娘家住,在教導兒子之余,她很勤奮的念佛,祈求母親長壽。中年時,兒子死了,而媳婦也殉情而亡。于是她就教育孫子,任何事情都講究禮節,一直到九十叁歲,都不曾懈怠。

  平常蔣氏修淨業,經常有所體悟。臨終的時候,寢室有異香,預先知道死亡的日期,最後含笑念佛,面向西邊而逝。

  未死之前,有佛光照蔣氏的身體,還有蓮花出現在眼前的奇異現象,並且還有百千只如小鸾鳳般的異鳥,飛集到庭院的樹上。

  叁天之後舉行大殓,蔣氏面孔的顔色如生人般,手尚柔和溫暖,而且還發出蓮花般的香氣。

  陶陸氏

  熊潤生

  陸氏蘇州人。性慈善。夫陶某。子某。皆信佛。女證西。造蓮花精舍。氏住焉。晨夕修淨。

  同治癸酉。入夏至秋。病不愈。食果飲大悲水。謂子媳曰。我死汝勿哭。多念佛好。

  自知八月十日死。沐浴更衣。設香案。命家人轉大悲咒四十八遍。不見余像。但僧衆與韋陀而已。遂念佛而終。頂暖。室有異香。

  蘇州人陸氏,性情慈悲善良。姓陶的丈夫和兒子也都信佛。女兒證西,造了一間蓮花精舍。她就住在精舍內,早晚都念佛。

  同治癸酉年,她的病從夏天一直拖到秋天都好不了,她只吃水果和飲大悲水。陸氏告訴兒子和媳婦說:“我死時你們不要哭,多多念佛最好。”

  她知道自己八月初十要往生,于是當天就沐浴更衣,設了供香爐的桌子,叫家人念四十八遍《大悲咒》。臨終時,她見到很多僧人和韋陀護法,于是就念佛而終。當時室內充滿了異香,而她的頭頂是暖的。

  樂淨傳

  許來

  樂淨道者趙宜人。許遂臯中丞副室也。幼穎敏。黑夜飛針走線。遇佳山水。一往有遺世志。發逆竄武林。攜子西齋赴水。遇救不死。

  有老僧指引出。朝峨嵋。禮普陀。師遂翁以求禅理。命名侍摩。聞靈虛念佛。歸心淨土。坐中不見根身器界。佛號自空流出。風林水鳥。無非佛音。

  聞紅螺悟和大師說諸經義。多觸發。戒名淨證。自號樂淨道者。

  集眷屬課誦兼禅觀。有叢林風。佛七領衆時。自謂如在定中。不自知爲經行也。

  法雲寺傾。發心修建。有放生湖濱。見居民活剝羔羊者。歸述其事。道人脫身裘永不服。

  石香禅宿問。念佛的畢竟是誰。機滯。香痛下鉗錘。

  了凡首座問。人人有個影子。爲甚步步踏不著他。屢答不契。愧甚。月余疑情不釋。一夕吹燈。大聲曰。踏著了也。

  嘗曰。參禅人易蹈空。念佛人恒著有。真了悟者。隨願往生。萬牛莫挽。

  病增劇。形消損神炯然。坐九晝夜。知時至。囑後事纖悉無遺。或曰。何不全體放下。答曰。早自空空。更教放個甚麼。

  西齋悲不自勝。道人曰。生死本是空花。癡兒何作此態。

  日午。請接引佛像到。開目注視良久。自以手整巾。怡然逝。頂猶溫雲。

  樂淨道人趙宜人,是許遂臯 中丞的妾。從小就很聰穎靈敏,晚上黑夜中也能刺繡縫紉。每到有好山水的地方,就有隱居修行的念頭。當洪秀全叛亂殺到武林時,她帶著兒子西齋去投水自盡,結果被救起而得不死。

  後來有老和尚指引學佛,她就去朝禮峨嵋山及普陀山,並拜遂翁爲師,追求禅理,得法名侍摩。後來她又聽到靈虛子談念佛法門,于是她又歸心學淨土。她曾經在禅坐之中,見不到自己的身體及世界,而佛號卻從虛空中流出來,聽到的風聲林聲水聲鳥聲,全都是佛號聲。

  她又去聽紅螺山的悟和大師講解佛經的義理,而得到很多感觸和體悟。她受戒的法名叫淨證,而她自稱樂淨道人。

  平常她教眷屬誦經念佛及禅觀,俨然有叢林的風範。她領衆打佛七時說,她覺得自己好像在禅定之中,不知道自己正在經行。

  法雲寺倒了,她發心出錢修建。有人到湖濱放生,看到居民在活剝羔羊的皮,回來後述說此情形。從此以後,她就把身上所穿的皮裘脫下,永不再穿。

  禅師石香問她說:“念佛的人究竟是誰呢?”她答不出來,石香就痛下鉗錘磨煉她。

  了凡首座問她說:“每個人都有個影子,爲什麼卻步步都踏不到這個影子?”她屢次回答都不對,因此十分慚愧。一個多月這個疑情都還解不開,有一晚吹滅燈火要就寢時,她忽然大聲說:“我踏到這個影子了。”

  她曾說:“參禅的人容易走入空的迷情裏,而念佛的人又經常執著于有。而真正了悟的人,可以隨自己的心願往生,萬頭牛的力量也拉不回他的往生。”

  後來樂淨道人病情日益加重,雖然身子消損,可是精神奕奕,禅坐九晝夜之後,她知道自己要走了,就咐囑身後事,連細節都講得很清楚。因此有人就說:“爲什麼不把一切都放下呢?”她回答說:“早就一切都看空了,還要放下什麼呢?”

  她的兒子西齋傷心得把持不住,道人就說:“生死這件事,本來就是虛空的花朵。傻兒子呀,你怎麼還這樣哭泣呢?”

  到了中午時,迎請的阿彌陀佛像到了。于是道人張開眼睛注視佛像良久,並且用手整理頭上的包巾。最後很安詳的走了,死後頭頂還很溫暖。

  陸妪

  申報

  蘇州阊門外叁樂灣陸姓老妪。年七十余,好持齋念佛。

  光緒丁醜二月十二日。忽自栉梳沐浴。更換衣服。危坐榻前。手持念珠。朗誦佛號。未幾。寂不聞聲。

  家人至點燈後。呼其晚飯。不應。逼視之,則已閉目而圓寂矣。

  蘇州阊門外的叁樂灣,有位姓陸的老太太,已經七十幾歲,平常就持齋念佛。

  在光緒丁醜年的二月十二日,陸老太太忽然自己梳頭結發,沐浴更衣之後,端坐在榻前,手裏拿著念珠,朗誦佛號。誦了一陣子之後,就沒有聲息了。

  她家的人也不在意,一直到晚上點燈之後,家人才去叫她吃飯。見她沒有回應,走近身仔細瞧瞧,才發現她已經閉目往生了。

  楊氏

  楊氏幼適鎮江吳姓。居北門。中年即喜茹素奉佛。光緒丙子年。染疾。至十二月。困甚。

  其子明通。懇祈地藏大士。願以己生平誦持之力。爲母求生西方淨土。並超脫母氏累劫冤親。楊氏心益感。感奮念佛。至二十四日坐逝。年七十八歲。

  其子于其七期。請衆人念佛。至第五日。燭上現蓮花佛像。同見者百余人。

  楊氏幼年時即許配給鎮江的吳姓人家,嫁後住在北門。中年時就吃素念佛。在光緒丙子年時生病,十二月時,病得很重。

  她的兒子明通,就懇求地藏菩薩,願意把自己生平誦經念佛等的修行功德,回向給母親助她往生西方,並同時超脫母親累世的冤家及親人。楊氏受了兒子孝心的感動,就更加緊努力念佛。到了二十四日,她就坐著過世了,活了七十八歲。

  明通爲母親做七,請衆人念佛。到了第五天,燈燭上出現蓮華及佛像,有一百多人看到。

  船婦

  周蓮慧記

  船婦某。苦子媳于之逆。訴于船客。客教之以淨土法門。且曰。精持佛名。不暇與惡人計長短。即現前解脫也。

  船婦依而行。久之純熟。佛不離心。一切時皆以念佛爲境界。其病也。其死也。其琅琅然念佛而去也。

  有個撐船的婦人,很苦惱兒子及媳婦的忤逆,就向船客訴苦。船客就教她淨土法門,並且告訴她說:“很專心精進念佛的話,就會沒有時間和惡逆之人計較長短,這樣眼前就能得到解脫。”

  船婦很聽話,照著去做。念佛念久了之後,就很純熟,佛號一直不離她的心,任何時間她都不離念佛。後來她生病,一直到死,都一直念佛不斷。

  王葉氏

  張寶權

  葉氏年二十一。歸蘊香王公。公時勸以念佛。然上有舅姑。兼家事萦繞。弗克專也。

  年四十二。爲長子授室。遂置家事于不問。一心持佛名。家饒于財。頗勤儉。恒以紡績所得。散之貧乏。兼作衆善。

  年五十六。微疾。謂長媳曰。汝爲我易衣履。諸子因跪床前唱佛名。自亦朗誦不辍。合掌而逝。香氣滿室中。

  葉氏二十一歲時,嫁給王蘊香。丈夫經常勸她念佛,但由于上有公婆要侍候,兼有家務事要做,因此無法專心念佛。

  四十二歲爲長子迎娶之後,她就不再管家務事,專心念佛。家裏雖然富有,但她仍頗勤勞節儉,經常把紡織所得的錢財,布施窮困及做善事。

  五十六歲時生小病,她叫長媳替她換衣服及鞋子。兒子們都跪在床前念佛名,她自己也念。在念佛聲中,她合掌而逝。死時整間屋子都充滿異香。

  于韻之

  童葆澄

  韻之。漢軍于氏女。父翰卿。以知府候補江南。爲兩淮運使書局提調。女十叁歲念佛而逝。

  韻之始生。父夢滿天霞光。故小字霞官。叁五歲即不食葷血。且慈仁戒殺。其性然也。

  幼字梁。卒之年春日。梁有信雲。俟韻之十五歲來親迎。韻之聞之。慘然不樂。遂長悒悒。病于泰州。以六月某日坐而向西。喃喃念佛。預言時日。及逝,期不爽雲。

  于韻之是于翰卿的女兒,十叁歲就念佛往生了。

  她剛生下來的時候,她的父親夢見滿天的晚霞光芒,因此給她取霞官的小名。她叁五歲開始,就不吃葷血,而且天性仁慈,不殺害生物。

  從小她就許配給梁家,她死的那年的春天,梁家有信來說:“等韻之長到十五歲,就要親自來迎娶了。”韻之聽了之後,很不開心。結果憂郁成疾,病倒在泰州。她預言自己六月的某一天要離開。果然,她就在那天面西而坐,口念佛號而逝。

  陳靈開

  童葆澄

  陳靈開。蓮語之第二女也。語欲送入海天爲法侶。以路遠未來。亦能作詩。與姊靈複。同留遺墨在焉。

  乙亥年六月十一日。夢入冥。見叁法師與之言修行事甚悉。法師忽以劍畫地爲深坑。命之跳。跳去即見華嚴境界。彌勒雲。我半月來。已換汝一副翡翠骨頭也。

  明日疾。遂但飲水。至期午刻,見韋陀來。遂落發坐堂中。自誦彌陀經。…

《善女人往生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善恭敬經白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