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王胡覺得菜肴的味道和人間差不多,只有姜特別的脆口甘美。他准備帶一些姜回人間,左右的人就笑他說,只可以在這裏吃,不可以帶回人間。
後來王胡又在嵩山,看到一處地方屋宇華麗空曠,帳幕擺設及家具都很精致整齊,裏面有兩位年少的僧人居住。王胡就進去拜訪。兩位僧人招待他吃水果、槟榔等。
王胡在陰曹地府遊曆了很久,通通見到造罪修福所獲得的苦樂報應之後,就告辭要回人間。
叔父告訴他說:“你既然已經知道要修善,那就不應該再在凡俗的家裏了。白足阿練法師的戒律及道行都很精高,你可以拜他爲師。”長安有位僧人,腳很白,所以當時的人就叫他白足阿練。當時的國君很尊敬他,尊他爲國師。
王胡回人間後,就拜白足阿練爲師,在老師的寺裏,他看到嵩山上的兩位年少僧人,也在遊學的行列之中。他很驚訝,就與他們敘舊,問他們是什麼時候來的?
兩位僧人回答說:“貧道一向就住在這個寺廟,不記得以前見過你。”
王胡就提起在嵩高山的那次見面。僧人說:“你弄錯了,沒有這回事啊。”
第二天,兩位僧人沒有理由就不見了。王胡就把這件事告訴其他的沙門。大家都很驚怪,就去找這兩位僧人,結果不知道他們在那裏,此時大家才覺悟,原來兩僧是神異之人。
隋皇甫兄弟
隋大業八年。宜州城東南四十余裏。有一家姓皇甫。居家兄弟四人。大兄小弟並皆勤事生業。仁慈忠孝。其第二弟名遷。交遊惡友不事生活。
于後一時母在堂內。取六十錢欲令市買。且置床上。母向舍後。其遷從外來入堂。左右顧視不見人。便偷錢將出私用。
母還覓錢不得。不知兒將去。遂勘合家。良賤並雲不得。母恨不清合家。遂鞭打大小。大小皆怨。
至後年遷亡。托胎家內母豬腹中。經由叁五月,産一豬子。年至兩歲。八月社至須錢。賣遠村社家得錢六百文。社家將去。
至于初夜,遷驚覺合家大小。先以鼻觸婦。婦眠夢雲。我是汝夫。爲取婆六十錢。枉受合家唐受拷楚。令我作豬。今來償債。今將賣與社家。社家縛我欲殺。汝是我婦。何忍不語男女贖我。
婦初一夢。忽寤心驚。仍未信之。複眠還夢如是。豬複以鼻觸婦。婦驚著衣向堂報姑。姑已起坐。還夢同新婦。兒女亦同夢見。
一夜裝束。令兒及將遷兄。並持錢一千二百。母報兒雲。社家傥不肯放。求倍與價。恐天明將殺。馳騎急去。
去舍叁十余裏。兒既至彼。不說己親。恐辱家門。但雲不須殺。今欲贖豬。社家不肯。吾今祭社時至。豬不與君。再叁殷勤不放。
兄兒怕急。恐慮殺之。私憑一有識解信敬人。曾任縣令。具述委曲實情。後始贖得。
既得豬已。驅向野田。兄語豬雲。汝審是我弟。汝可急前還家。兒複語豬。審是我父。亦宜自前還家。豬聞此語。馳走在前還舍。
後經多時。鄉裏並知。兒女恥愧。此鄰相嫌者並以豬譏罵。兒女私報豬雲。爺今作業不善。受此豬身。男女出頭不得。爺生平之日。每共徐賢者交厚。爺向徐家。兒女送食。往彼供爺。
豬聞此語。瀝淚馳走向徐家。徐家離舍四十余裏。至大業十一年內。豬徐家卒。
隋朝大業八年,宜州城東南邊四十余裏處,有一家姓皇甫的,有兄弟四人。除了老二皇甫遷,結交不良的朋友,整天遊手好閑,不事生産之外,其他兄弟都工作勤奮,仁慈忠孝。
有一天,他們的母親拿了六十錢准備到市場買東西,由于有事到屋後去,就順手把錢放在床上。這時老二從外面回來,見錢在床而四下無人,于是就偷了錢出去外面花用。
母親回房找不到錢,也不知道是老二拿走的,于是就審問全家。全家大小都否認有偷錢,母親很生氣。全家大小因而通通都被鞭打,大家心裏也都很怨恨。
兩年後老二死了,他托胎到家裏的母豬腹中。叁五個月之後,小豬生下來了。這頭小豬長到兩歲時,家裏因爲八月要拜土地神需要用錢,于是就把它賣給遠村的社家,身價是六百文。社家就把小豬帶走。
賣到社家的第一晚,這頭豬就把自己的家人,大大小小都驚擾了。它先托夢給他太太,它用豬鼻碰他太太說:“我是你先生,因爲偷了母親六十錢,害全家被打,所以被罰做豬來還債。今天你們把我賣給社家,社家把我綁縛住,准備要殺我。你是我太太,怎麼忍心不告訴家人好來贖我回去。”
他太太做了這個夢後,突然心驚肉跳驚醒了過來,可是她又覺得難以置信,于是又再繼續睡覺。接著又夢到同樣的夢,這下子她信了,趕緊起床穿衣,到廳堂向婆婆報告。誰知婆婆早已在廳堂等候,因爲她也做了同樣的夢。不僅如此,他們的兒女也同樣都夢見了。
全家連夜准備去贖老二回來。皇甫遷的太太叫兒子和伯父一起去,並帶了一千二百文錢。母親告訴兒子說:“要是社家不肯放豬的話,就給他們雙倍的價錢。”他們怕天亮就要殺豬,于是飛快的騎去。
騎了叁十幾裏,到了社家。兒子不說豬是自己的父親投胎的,爲的是怕侮辱家門。因此他只說要贖豬,不須要殺豬。社家不肯給,因爲他們拜土地神的時間也快到了。雙方再叁都不肯讓步。
皇甫遷的哥哥和兒子都急了,怕社家真要殺豬。于是就找來一位認識的人,此人曾任縣令,有見解,能獲人信任尊敬。把實情原原本本告訴他,托他做調解人。最後終于贖回了這頭豬。
拿回豬之後,他們就把它趕到野地田裏。哥哥跟豬說:“如果你真是我弟弟的話,你可以自己走回家。”兒子也向豬說:“如果你真是我父親的話,也可以自己回家。”豬聽了之後,就自己直奔老家。
時間久了之後,鄉裏都知道這件事了。兒女都覺得很羞恥慚愧,跟他們有嫌隙的鄰裏,還用豬這件事來譏笑責罵他們。因此兒女私下對豬說:“爹爹您做了不善的業,受到了豬身的報應。我們做子女的,因此而沒辦法出頭。生前您和徐賢者是好朋友,交情深厚。不如您住到徐家去,我們會到徐家,給您送飯去。”
豬聽到子女這番話,流著眼淚走向徐家。徐家離他老家有四十余裏。大業十一年內,這頭豬就在徐家過世了。
隋趙文若
後隋大業中雍州長安縣。有人姓趙名文若。死經七日。家人大殓。將欲入棺乃縮一腳。家人懼怕不敢入棺。文若得活。眷屬喜問所由。
文若報雲。當死之時。見人引向閻羅王所。問文若。汝生存之時作何福業。文若答王。受持金剛般若經。王歎雲善哉。此福第一。汝雖福善。且將汝示其受罪之處。
令一人引文若。北行十步至一牆孔。令文若入孔。隔壁有人。引手從孔中。捉文若頭引出。極大辛苦。得度牆外。見大地獄。镬湯苦具。罪人受苦不可具述。
乃有衆多豬羊雞魚鵝鴨之屬。競來從文若償命。文若雲。吾不食汝身。何故見逼。
諸畜生等各報雲。汝往日時某年某月某處。食我頭腳四支。節節分張。人各飲啖。何故諱之。
文若見畜引實。不敢拒逆。唯知一心念佛。深悔諸罪。不出余言。求與諸畜。得活之時。具修福善報謝。諸畜見爲修福。一時放卻。
其引使人過。將文若至王所。說見受罪處訖。王付一盤釘。令文若食之。並用五釘。釘文若頭頂及以手足。然後放過。
文若得蘇。具說此事。然患頭痛及以手足。久後修福痛漸得差。從爾已來。精勤誦持金剛般若。不敢遺漏寸陰。但見道俗親疏。並勸受持般若。
後因使至一驿廳上。暫時偃息似如欲睡。于時夢見一青衣婦女。急速而來請救乞命。文若驚寤。即喚驿長問雲。汝不爲吾欲殺生不。驿長答雲。實爲公欲殺一小羊。文若問雲。其羊作何色。答雲。是青羖牸羊。文若報雲。汝急放卻。吾與價直贖取放之。
隋朝大業年中,雍州長安縣人趙文若,死了七天之後,舉行大殓。正要把他裝進棺材時,他卻忽然縮起一只腳。家人很懼怕,不敢把他放進棺材。他活過來之後,家人非常歡喜,問他死後的經過情形。
文若說,他死了之後,有人帶他去見閻羅王。冥君問他,生前有作那些福業?文若回答說,生前他念金剛經。冥君很贊歎,說:“善哉,修這種福最第一。不過你雖修了善福,還是要帶你去你要受罪的地方。”
冥君就叫一個人帶文若去。他們向北方走了十步,到一個牆孔處,使者叫文若進入孔中。文若在牆孔時,隔壁有人用手把他的頭往洞口拉,痛得不得了。出了牆到外面,他見到大地獄,有镬湯等種種罪人受苦的器其,罪人在地獄中受的種種苦,說也說不完。
這時,有一群豬羊雞魚鵝鴨等畜生,紛紛向文若索償命債。文若說:“我沒有吃你們呀,怎麼來向我索命呢?”
這些畜生一個個都說出被文若吃的時間及地點,及被吃的部位,還有一起飲食之人。
文若見畜生個個都有實證,因此不敢再出言反駁,只有一心念佛,深深忏悔以往食肉之罪過。他跟這些畜生約定,他生返人間之後,一定要修福超度它們。諸畜聽後就放過他。
隨後使者又帶文若回到冥君處,說文若該去的地方都去了。冥君就給文若一碗釘,叫文若吃下去。又用五根釘子,分別釘在他的頭頂及兩手兩足處,然後才准許他返人間。
這就是文若蘇醒之後,所說的經曆。回陽之後,文若的頭及手足經常疼痛,後來經過長久的修福,疼痛才漸漸除滅。從此之後,他精勤誦持金剛經,不浪費時間。不管是在家衆或出家衆,不管是親屬或是普通朋友,他一律勸他們念金剛經。
有一次,他出差到一驿站,他在驿廳上假寐。忽然夢見一個青衣婦女,很急速的走來向他求救。文若驚醒過來,急忙喚驿長來問說:“你是否爲了我而要殺生呀?”驿長回答說:“確實要爲您殺一頭小羊。”文若又問:“這頭羊什麼顔色?”對方回答說:“是青羖牸羊。”
文若說:“趕快放了它,我用錢贖它去放生。”
唐趙文信
唐遂州人趙文信。至貞觀元年暴死。叁日後還得蘇。即自說雲。初死之日。被人遮擁驅逐將行。同伴十人。並共相隨至閻羅王所。
其中見有一僧。王先喚師問雲。師一生已來修何功德。師答雲。貧道從生已來。唯誦金剛般若。王聞此語。忽即驚…
《冥報記白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