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舍利弗問經白話▪P2

  ..續本文上一頁他鬥訟。故受今身。

  迦婁羅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淩于物故受今身。

  緊那羅神者。昔好勸人發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諸邪行。故得今身。

  摩侯羅伽神者。布施護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

  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師行谄惡道。以邪亂正俱謂是道。以自建立。

  夫出世道者。不雜魔邪谄悅之語。谄悅之語非出生死。是入惡道。谄悅邪人所可言說。大觀似道細則睒铄。當依正法及行正法者。當得佛法僧力解脫無爲。

  若依相似法。依行邪導師。系縛生死永淪惡趣。是無知人非求出世。入邪見網。

  邪導師者。雖讀衆經。以邪事業矯製邪科。出邪谄法诳惑凡人。以求敬仰非人所知。說雲我知。非人所得。說雲我得。或人難曰。那知那得。答曰。空界天神幽中知識。密以語我。或雲。某年某月有利有害。逆相開示應防應救。此滅彼興我得汝失。如是欺诳。

  凡俗之人。不能深思德本。隨逐邪末失其正見。興造邪業生顧錢帛。死入惡道。拔舌吞銅百千萬歲。後作畜生亦無量歲。複生爲鬼。或在山林曠野河海舍宅。益懷谄诳無有休息。或迷謗行人使失道徑。或示語邪巫言。先亡形服恐動百端。甚可惡賤求人飲食。無有終極。

  值我弟子心懷正直不失正念者。聞即呵叱終敢複爲。若我弟子。心懷怯弱易失心者。從其求免踰得其便。千端萬緒求索無厭。如是之人無丈夫相。爲邪所動。死墮惡趣。甚可悲念。

  舍利弗複白佛言。八部鬼神。依空爲空神。依地爲地神耶。

  佛言別有地神。如淨華光等。過去世時好修布施。多嗔難滿嗜酒喜歌舞。故作此神。著純白之衣。潔淨無垢。

  舍利弗。複白佛言。雲何如來。告天帝釋及四天大王雲我不久滅度。汝等各于方土護持我法。我去世後。摩诃迦葉。賓頭盧君徒般歎。羅侯羅。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

  佛言。但像教之時信根微薄。雖發信心不能堅固。不能感致諸佛弟子。雖專到累年。不如佛在世時一念之善。其極慊至無複二向。汝爲證信。隨事厚薄爲現佛像僧像。若空中言。若作光明。乃至夢想。令其堅固。彌勒下生聽汝泥洹。

  舍利弗複白佛言。如來現世二十年前。度諸弟子無有常施隨有便施。自二十年後。施多定物。是義雲何。

  佛言。有長者子。名曰分若多羅。宿有善根。生婆羅門家。樂欲舍家修無上道隨大目犍連。于巴連弗邑天王精舍。求受具戒。

  目連語雲。汝可七日七夜悔汝先罪皆使清淨。無諸妨障者。我當爲汝從僧中乞。

  分若多羅言。雲何得知妨障已滅。雲何得知我受得戒。仰願諸佛。加我威神。令我罪滅得見得戒之相。

  佛言。汝但勤誠。誠至自見。

  分若白佛。謹奉尊教。懇恻日夜到第五夕。于其室中雨種種物。若巾若帊若拂若帚若刀若斧若錐若鏟次第分別墮其目前。分若多羅。生歡喜心。生得果心。滿七日已。具白目連。

  目連問我。我語之曰。是離塵相拂割之物也。當以嚫師。師其緣也。

  夫受戒者。隨其力辦可以爲施。不限于此不必備此。

  舍利弗複白佛言。世尊。有諸檀越。造僧伽藍厚置資給供。來世僧有似出家僧。非時就典食僧。索食而食。與者食者得何等罪。其本檀越得何等福。

  佛言。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非時與者。亦破戒人。亦犯盜人。盜檀越物是不與取。非施主意施主無福。以失物故。猶有發心置立之善。

  舍利弗言。時受時食。食不盡者非時複食。或有時受至非時食。複得福不。

  佛言。時食淨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人良友。是即天人導師。其不淨者。猶爲破戒。是大劫盜。是即餓鬼。爲罪窟宅。非時索者。以時非時非時辄與。是典食者。是名退道。是名惡魔。是名叁惡道。是名破器。是癞病人。壞善果故。偷乞自活。

  是故諸婆羅門。不非時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況我弟子知法行法。而當爾耶。凡如此者非我弟子。是盜我法利。著無法人。盜名盜食。非法之人。盜與盜受。一團一撮片鹽片酢。死墮燋腸地獄。吞熱鐵丸。從地獄出生豬狗中。食諸不淨。又生惡鳥。人怪其聲。後生餓鬼。還伽藍中處。都圊內啖食糞穢。並百千萬歲。更生人中貧窮下賤。人所棄惡。所可言說人不信用。不如盜一人物其罪尚輕。割奪多人故。良福田故斷絕出世道故。

  舍利弗複白佛言。如來宗親多有出家。爲自發心。爲佛神力耶。

  佛言。諸釋憍慢著樂。何能願樂。特是父王宣勒。宗室生二子者。一人隨我。阿那律久積善根深樂正法。攜率釋子跋提難提金毗羅難陀跋難陀阿難陀提婆達多優波離。澡浴清淨來至我所。欲求出家。

  時有上座名毗羅茶。別度阿難阿難陀。次一上座名婆修羅。別度提婆達多跋難陀。唯阿難修不忘禅。宿習總持。于少時中得佛覺叁昧。積百萬川水。攬以爲雨。雨水奔流入于大海。阿難手從海中取以分別色味。不雜。還置本源。無有漏失。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舍利弗者。如來常言。其于聲聞中智慧第一。不謂小心能問要義。

  佛言。其久種明悟。發揚我法。以諸慧利利衆生故。

  雲何如來。說父母恩大不可不報。又言。師僧之恩不可稱量其誰爲最。

  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報生長與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從師學開發知見。次恩大也。

  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微妙法。師之力也。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又言。當何名斯經。

  佛言。當名菩薩問喻。以廣大故。又名舍利弗問。

  爾時四衆聞說是已。五十新學比丘。信根成立法眼清淨。舊德天人八部等。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我是這麼聽佛說的。佛陀住在羅閱只國時,有一次和名聞十方,已獲得煩惱解脫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天龍八部等,一起坐在音樂樹下,他們都想要聽佛說法。

  于是舍利弗從座位上起來,到佛陀面前請問佛說:“世尊,您是法王,能隨衆生心想,善說法教化他們。使天和人都能夠很恭敬的照著您的教導去做。有些衆生親耳聽您說,有些展轉聽別人轉述。他們有的照著做,有的並未照著做。那麼,怎麼樣才是照著做的行法者,或不照著做的不行法者呢?”

  佛陀說:“很好,很好。你能爲衆生,提出這個問題。我要告訴你啦,注意聽呀。親耳聽我說,或聽傳聞,而能照著做的,通通叫做僧。

  好比寶事比丘聽我說,諸行無常,一切都不會長久,他就入定觀生滅法,結果就斷了有漏煩惱,證羅漢果。這樣就真是我的弟子,這樣就叫行法者。

  又如聽別人轉述的,好比觀身比丘聽,你轉述迦留陀夷之言,說喝酒的人,就好像打開了放逸的大門,對修行者會造成大妨礙。這時他就進入無诤叁昧,斷了知見上的煩惱,證了初果。

  修行佛法的人,不會去修非法。修非法的人,不叫做行法者。行非法者,不是我的弟子,他們充滿邪見。”

  舍利弗問佛說:“世尊,爲什麼您跟比丘說的戒律,前後不一呢。譬如忽起長者供僧時,您不許比丘吃早餐。村人供僧時,您又准他們吃飯、面及魚肉。而頻富村人請僧時,又不准比丘吃幹飯,只准吃稀飯。頻婆娑羅王請的時候,又可以吃幹飯。闡陀師利供養時,又谏比丘到很多家去吃很多餐,又都不可以吃飽。諸如此類,各各不同。後世的出家衆和在家衆,要如何遵守才對呢?”

  佛說:“我是因時製宜。有時這麼說,有時那麼說,都是爲了他們好,都應該聽話。

  我快要涅槃了。大迦葉接我衣缽,比丘及比丘尼,都要聽他的,就像聽我的一樣。

  迦葉傳法阿難,阿難傳末田地,末田地傳舍那婆私,舍那婆私傳優波笈多。

  優波笈多之後,有國王名孔雀翰柯,大弘佛法。他的孫子弗沙蜜多繼位,有一天問群臣,要做何事,才會留名不朽。

  有個臣子說,有兩件事可名垂不朽。一是如先王,造無數佛寺,傾國庫供養叁寶。不然的話,就要反其道而行,毀滅佛法及佛寺,殺害佛弟子。這兩件事雖然一善一惡,但都能名不朽。

  國王說:“我的威德比不上先王,那就做相反的事來留名好了。”

  于是國王就統禦四兵,攻打雞雀寺。雞雀寺前有兩只石獅子,怒吼得驚天動地。國王嚇壞了,因而退走城內。人民看到都悲泣流淚,國王因此更加生氣。他自己不敢再領兵攻寺,但卻逼迫兵將去打。

  同時他又把佛陀的七衆弟子聚集起來,問他們對破壞塔寺及破壞僧舍有何意見。七衆弟子都希望不要破壞,如果不得已的話,破壞房子好了。

  國王很忿怒,大聲說,有何不可破壞的。于是就不分老少,殺害七衆弟子,血流成河。還破壞八百多座寺塔。其他未被殺害的在家衆,悲痛哭叫,國王就把他們關起來鞭打。

  有五百位羅漢登南山,所以免難。南山山勢隱險,軍隊無法進入。國王很害怕,于是就懸賞,一個出家人的頭,可獲叁千金。

  這五百位羅漢,是佛吩咐不可入滅,須留在人間流通佛法者。于是羅漢就變化出許多人,這些化人拿著比丘及比丘尼的頭,到處領賞。結果國庫因而空竭,國王益加忿怒。這時君徒缽歎羅漢,就在國王面前現身,入滅盡定。國王親自加害他,但一點都傷不了羅漢,因爲定力加持的緣故。

  接著國王就燒藏經樓臺。快要燒到經典時,彌勒菩薩就用神通力,把佛經接上兜率天,然後放在佛牙塔。佛牙塔的塔神說,本來蟲行神要我把女兒嫁他,我不答應。現在我決定答應他,因爲我要讓他護法,並使國王心伏。蟲行神很高興求婚獲准,于是就手捧大山,把國王和他的軍隊,全都壓死,國王的子孫也都死盡。

  後來有位國王,性情很善良。這時彌勒菩薩就化作叁百個童子,下到人間來求佛法。童子跟隨五百羅漢學道,于是人們又開始出家,比丘及比丘尼又再度繁盛。羅漢就上天把佛經請下來,還給人間。

  當時有位比丘叫總聞,就向羅…

《舍利弗問經白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