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才正是促成人類社會進步的教育家!
中國古有小學、大學之分,此不但是程度上的區分,亦爲性質上的區分。所以說大學者大人之學,反言之亦即小學者小人之學。小學即鄉叁物之教,以書、數、禮、樂、射、禦的六藝,養成其知識技能及自治德力,俾可在國家社會中效勞任職,守業安分而自致其身家的榮利,就是孔子所說喻以利的小人。而學大人之學的大人,則是所說喻以義的君子,乃主持治國平天下的人,故應喻以公義,而首先要有明明德于天下的心志。格物致知爲小學學程,而大學但爲養成君子之德,故專從誠意入手,其道以明明德于天下之天下平爲至善。故大學之道,是以世界人類利益爲第一之教育,可爲改進現代教育的指針。
由此看來,現在各國的教育,都是還夠不上稱大學。而現在首先要籌設的,便爲以全世界人類利益爲懷抱的大人之學。這種大學可即名世界大學或國際大學;太戈爾所說之大學,即爲此種理想的開端。世界大學由各國共同成立而設分院于各區,專以融化人種間、民族間、地區間、文化間、風俗間、語言間各種的歧視和隔膜,各能發揮其所長而漸汰其所短,使人類社會在文化的交遍互融中奠定平和世界的基石。各國民教育的各級各科的內容,亦須大加改革。例如地理,昔以數千裏之隔示其遠,今應以數小時可達示其近。又如曆史,應自動改去其誇大不實,並刪去對于他國他族的毀辱仇恨和輕蔑,以增進國族間之諒解。誠如王亮疇先生所說:“學校不妨規定設置一世界和平之必修課程,而各國之過渡的國家主義教育,往往對于他國釀成嫉視,鼓勵戰爭。最好由各國法律規定,凡報章雜志,廣播宣傳,公開講演,學校課本,電影戲曲之中,有挑撥國際惡感戰情者,概于禁止”。鄒海濱先生亦說:“同時、各國教育,應以仁愛互助爲其新哲學基礎,糾正人民心理。昔日爭權奪利的,今則互信互助;昔日以個人主義爲前提的,今則以全人類福利爲依歸”。王雲五先生說:“自軍國主義與國家主義教育盛行以來,于幼稚之兒童心靈中,已逐漸注入歪曲及促狹思想,此于黩武之軸心國家爲特甚。即民主國方面之教育,于提倡民族自尊之中,亦往往不免參入輕藐他族之觀念,今後亦有慎重修正之必要。戰後之國際組織,宜特設國際教育機構,對各國教育宗旨與所采教材,積極上導以國際合作,人群互助,自尊尊人之旨;消極上矯正其流于促狹主義之弊”。
于此更應注意到攻心爲上,對于侵略軸心的擊潰,尤重在澈底擊潰其黩武哲學,使再不留其萌檗于某一民族及全人類的心中。這是聯合國的新聞雜志文藝業人士所應本其廣義教育的天職,緊急全體動員向侵略軸心一而再、再而叁的打擊,直到他們都承認錯誤,歸依平和的正義公理爲止,于此所必須攻擊的:第一個是武力至上主義,第二個是種族優越論,第叁個是獨夫式迷信式英雄主義。
這裏包含著普魯士軍人、日耳曼民族、法西斯黨、日本武士道等各種狂妄思想。軸心的物質武力,已由聯合國軍士于戰場上正在擊潰著;但它們這些的精神武力,這須從戰時到戰後,要費平和主義教育家十年或數十年最大的努力,才能澈底肅清。然最要緊的乃是聯合國的人民心理中,先要掃除盡與它們這些類似的精神毒素。這實在是現時全世界人類的一種新啓蒙運動,我們要使挑撥種族反感,散播人類愁恨的聲重息滅,充溢在我們四周的,是平等自由的正義和愛的聲音,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宗教家們智慧的聲音。孫中山先生的叁民主義,羅斯福先生的四大自由,被聯合國認爲世界大憲章的八項原則,梵蒂岡教皇的世界和平五大原則,以及與利潤製度和殖民地政策分離之全面的澈底的民主主義爲基本政策等,都是應當及時闡發宣揚的。
還有遠大的教育工作,就是從前用之向人類以內爭奪的破壞的行動,今後要把人類安放到大自然裏,向人類與天地萬物一體的大自然擴展和提高。不但人類的社會益進完美,而且人類身心的健康、智能、德性,亦由陶冶修養成功飛躍的增勝。同時、宇宙認識的擴大,從恒星系、星雲系、遠眺到華嚴法界的重重無盡。力的源泉的加強,從用馬力至用汽機力,用電機力,掌握了水火空氣等等無窮力源。今後不再用之人類爭鬥而浪費,當能進一步從人類萬物同一的自然體中發現更大的力源,莊嚴整個自然界,益加美富。則人類生活享受的內容自然豐足,不再發生爭奪的動機。其他若海陸空的交通更加進步,使全地球的距離縮短到如同一國,電力傳遞不但隔海可同對面,而遠至他星球亦漸可交往,則人類心量廣闊無涯,更不生人滿之憂患。醫藥之進化,不惟各種不治症疾漸能治愈,並且從心理上、生理上研修積極的衛生之道,心靈肉體均臻健美──參考余所著自由史觀教育章。
四
其次說到政治,羅邱八項的“二、凡未經有關國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之領土改變,兩國不願其實現。叁、尊重各民族決定其所賴以生存之政府形式之權利,各民族中此項權利有橫遭剝奪者,兩國俱欲使其恢複原有主權與自主政府。六、待納粹之專製宣告最終之毀滅後,希望可以重建民主政府,使各國俱能在其疆土內安居樂業,並使全世界所有人類悉有自由生活,無所恐懼,亦不虞缺乏之保證”。這叁項自爲重要之原則。
聯合國戰勝後的平和世界,現在簽約的聯合國家自爲當然基本,美、英、中、蘇尤其主幹。這四國,英、美國屬老民主國,而中國的民權主義原爲革新之民主政權,蘇聯近年亦漸民治化,故同爲民主政治是不成問題的。蘇聯的社會主義與中國民生主義則著重于經濟,而于政治比較有問題的,乃在中國民族主義所主張的民族平等。以聯合國中不少民主國是有殖民地的老帝國,故政治上首先要解決的即爲過去存在著的帝國主義式的殖民地製度;如此種製度不能廢除,即平和世界根本無從建立。蔣委員長在中國之命運上說:“戰爭的原因即是帝國主義,所以、我以爲第二次大戰的結束,必須同時爲帝國主義之結束,世界永久和平才有堅實的保證”。但戰前,事實上英、法、比、荷、美等均有殖民地存在過,戰後怎樣解決,這恐是最費考慮的事,然美國僅有的殖民地菲律賓早許獨立,戰後當不成問題的是獨立國家;而法、比、荷等,亦惟英國的馬首是瞻,這個問題乃完全落在英國。這裏英國顧慮的應有叁點:一、政治製度,或許自決自主,成付代治協治,或如斯末資將軍所稱不列顛國家聯邦,改製爲中國各民族共和式,或美國各地區聯邦式,或蘇聯各民族國家共和式。二、經濟權益,這應是英國最焦憂的,但在和平世界機構下既不至再有高築關稅壁壘以排斥的事,而各地原屬英人的經濟權益,當仍受尊敬而成互助之利。況如華僑移殖南洋各地,初無政治勢力,而經濟仍能發展,亦何用爲此而阻平和世界不能實現?叁、功績威望,英國或以在各殖民地有許多開發建設功勞,而應保有相當威望以爲國際間光榮,但若令各民族鹹得平等,自然能紀念其功績,益增德誼上的威望與光榮;否則,各民族無以各滿其尊榮之願,終不免陷于互相仇恨與猜懼。此皆英國所應作更明智的思考,下最大決心,而爲法、荷等國解除殖民地製度示以模範的。
但其解決的程序上,則史國綱先生怎樣劃走戰後的世界地圖,劃分爲五種政治單位:亦爲解決殖民地問題的一種良好參考。
一、獨立國
二、自主協治區域
叁、甲種國際代治區域
四、乙種國際代治區域
五、丙種國際代治區域還有少數民族,也是麻煩的問題:可以分劃爲自治區的,較易解決;其交錯雜居,而又異言異俗易釀沖突的,則殊困難。此應由平和世界機構,妥商辦法:或交換遷移,分離合並;或導令漸趨同化,免滋糾紛。
各民族國家內的政體政製,當然以各民族自己選擇決定爲原則,而不必一律強迫爲民治政製,總以能漸進開明,與文化較高各國能相接近協調爲趨向。故平和世界機構,亦有須加以指導扶植的。
軍縮當爲戰後最繁重工作,然實爲消滅戰爭保持平和的必要工作,又須與各國國防及國際警察或武力相依解決。世界軍用飛機及主力軍艦之製造與管用,誠能概歸平和世界,則各國國防的軍備,可以極度縮減;但須有防備鄰近的國際強盜,突然偷襲的抵禦力而足,以偷襲不成則國際海空軍便踵裁其後,即可製止。其余,則國內的保全軍隊及警察隊而已。例如美國以一萬叁千萬人口,戰前全國連國防在內不過十余萬軍隊,這是可法的善製。而此外空軍、海軍既根本都無,則軍縮自然成就。如借口國防,仍然各建海空陸軍,相比相忌,競爭成龐大軍備,則不惟軍費浩繁,人類由科學得來的生産力量,仍強半消耗于軍用,民生的享受不獲充裕,多數人必仍陷貧乏饑寒之困苦;且因軍備膨脹,戰機勢必一觸即發而再陷戰爭,永久平和終成幻泡。所以基于各國不再占有海空軍而僅存保安陸軍及警察的軍縮完成,最爲平和世界永久保持之主要條件。
法律原是平情息爭,保持公共安甯的重要工具。雖然必有強力製裁爲後援,應根據人類平等、民族平等,各遂生活,平安、進步之重要,強扶弱、智導愚、富濟貧、舒救急,視仁義互助爲人生本務,不以維護強權爲本質,則不惟當有世界法庭之設,而舊行各法亦多須改訂。
至于世界平和法典之創立,如國際爭議應由會議或世界法庭裁判爲解決。國與國間不得使用武力,侵略國定義之確立,製裁侵略方法之規定,以及其他關于國際之經濟合作,文化合作等等,應均有法律之製定。
怎樣對付德、日、意等,雖另付媾和會議,但處置合理否,與平和世界能否持久有關,故應預定其原則。參考各方案要旨如下:一、數星期內完全解除德、日、意及其附和國之武裝。二、只許留維持治安之警察及小型兵器。叁、不惟不賠款不懲罰不束縛其整個民族,並且爲同情救濟,但其國元首及輔弼則應受刑罰。四、立刻施行衣食住等救濟,並助其一年內鹹…
《聯合國戰勝後之平和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