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樂集白話▪P11

  ..續本文上一頁至于蛇類、蠍類,全都有翅膀飛行,只要彼此相遇,就互相吃食對方,不管對方是善意或惡意。”這難道不是穢惡國土的最開始嗎?而娑婆世界的依報,是和賢聖相同的,如此才是穢惡國土的終結處。安樂世界既然是淨土的最初入門,也就是和娑婆世界相交接處,所以往生是很方便的,爲什麼不求往生呢?

  第九、根據攝大乘論,而認爲有與十六觀經相違背的意思,因此加以分別說明其含意。十六觀經中,佛說下品往生的人,現在世造了重罪,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教淨土法門,十念成就的話,就能夠往生。攝大乘論說,這是佛陀特別的意思。自古以來的講論師都說,這段文字所說的臨終十念,只能作爲種下往生的因,實際上是不能往生的,何以得知呢?因爲攝大乘論說:“譬如用一個金錢作爲資本,而貿易到一千個金錢,不是一天就辦得到的。”所以知道十念成就,只是作爲往生之因,還不能立刻就能往生,這就是佛陀特別的意思。這種解釋並不正確,爲什麼?凡是菩薩造論來解釋經典的話,都是爲了要把佛陀幽遠的含意顯示出來,以切合聖人的本意,如果說菩薩的論著違背經典,那是絕不可能的。

  現在來解釋“佛陀特別的意思”這一句話,是說佛陀平常的說法,都是先把因說出來,再說明後來的果報,道理非常明顯。而十六觀經中,只說這一生造了罪業,臨終的時候,只要十念念佛成就,就能夠往生淨土,而沒有說明過去世是否有因緣。這是世尊爲了要接引未來世造惡的衆生,想使他們臨終時舍棄惡念歸向善念,乘著此善念而得以往生,所以就隱去了他們宿世的因緣。這是因爲世尊隱沒了宿世的善始,而只顯示最後的善終,不談起因,只談果報,所以叫做特別的意思。

  何以知道只要十念念佛成就,都是有過去世因緣的?譬如涅槃經說:“如果此人,已經供養過半恒河沙數的諸佛,而且又發了心,才能夠在濁惡世中,聽聞到大乘經典而不毀謗,但也尚無其余的功德。如果曾經供養過一恒河沙數的諸佛,也發了心,然後才能在聽聞大乘經典之後,不僅不毀謗,還能夠喜愛且樂于其中。”從這些經典來驗證,可以得知十念成就的人,都是真的有過去世的因緣。如果他們過去世沒有這些因緣的話,連善知識都還不會遇到,更不要說會十念成就了。

  攝大乘論說:“以一個金錢,貿易得千個金錢,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如果是佛陀的意思,應該是要想使衆生多多累積善因,以便乘此善念而得往生。如果是論主無著菩薩的意思,是藉此關閉過去世的遠因,道理也沒有不對。如果這麼解釋的話,就能夠上順佛經的意思,下合論著的意思,也就是經和論互相扶助,往生的路就通了,再也沒有疑惑之處。

  第叁、回答問題,去除疑惑。

  下面就以大智度論來回答問題。

  問:一切的衆生,無始劫來,就造了各種有漏的業,以至于被叁界所束縛住,因此怎麼能夠不斷除叁界的業果束縛,只用很少時間來念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淨土,而超出叁界之外。業果束縛的道理,要如何解釋呢?

  答:有二種解釋,一、就法理上來破除。二、借用比喻來顯示。

  就法理上說,諸佛如來具有不可思議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不可思議智力是,能夠把少的數量變成多的數量,把多的數量變成少的數量。把近的距離變成遠的距離,把遠的距離變成近的距離。把輕的東西變成重的,把重的東西變成輕的。如此等的智力,佛陀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接著要借用七個比喻,來顯示其中的道理。

  第一、譬如一百個成年人,以一百年的時間來積聚薪柴,堆得有千仞般高,然而只要用像豆子般小的火來焚燒此薪柴,半天就能焚盡。而又怎能說,百年積聚的薪柴,半天是燒不完的。

  第二、譬如腳有毛病的人乘船,借著風力及帆力,船一天能行千裏。因此怎能說,腳有毛病的人,如何能夠一天走一千裏路呢。

  第叁、譬如下賤貧困的人,獲得一種祥瑞的東西,就把它獻給國王。國王很歡慶,就重重的賞賜他,一下子之間,此人就既富貴又有名望。因此怎能說,以自己做官幾十年,備嘗辛勤,朝廷既不知道,民衆也不歸順,所以此賤人得富貴是不可能的。

  第四、譬如身力劣弱的人,連驢子都騎不上去,如果他跟著轉輪王的話,就能夠在虛空中,飛行自在。因此怎能說,身體劣弱的人,是一定無法在空中飛行的。

  第五、有十個人圍起來那般粗的繩索,一千個人也拉不斷,然而童子只要用利劍揮斬,繩索一下子就分成兩半。因此怎能說,以童子的力量,是斷不了此十圍之索的。第六、又譬如鸩鳥進入水中,魚類及蚌類立刻都死了,然而只要犀牛的角觸到泥沼,死去的水族又都活了過來。因此怎能說,性命一斷了,就不能再活過來呢。

  第七、也譬如黃鹄叫喚子安,子安又活了過來。因此怎能說,在墳墓下過了一千年,就再也不可能蘇醒。一切的萬法,都有自己的力量和別人的力量,自我收攝和他人收攝,千種開法和萬種閉法等,是無量無邊的。你怎能以有障礙的所知,來懷疑別人無障礙的法力呢!在五種不可思議之中,佛陀的法力是最不可思議的。你認爲叁界的業力束縛重,而懷疑少時間念佛的力量輕,所以不能夠往生安樂國,進入正定聚之中,這是不對的。

  問:大乘經中說,業力與叁道猶如秤,最重的先牽去投胎。因此衆生或百年、或十年,或一天之中,無惡不造,爲何能在臨終時,遇到善知識,只要十念相續念佛,就能夠往生。如果是這樣的話,最重的業力先牽去投胎的道理,如何能叫人相信呢?

  答:你認爲人造惡業的罪過重,下品人十念念佛的善心輕,所以現在要告訴你所謂輕重的道理及分別比較,是在心、在緣、在決定,而不在時間的久近。

  什麼叫在心?是說人在造罪的時候,是以虛妄顛倒的心來造的,而十念念佛時,是由于善知識的方便安慰法,用聽聞實相法的心在念的。一個是虛妄,一個是真實,兩者如何能相比呢?譬如已經暗了一千年的屋宅,只要光明一照,立刻就明朗起來。因此怎能說,已經暗了一千年的屋宅,黑暗是不會離去的。所以遺日摩尼寶經說,佛告訴迦葉菩薩說:“衆生雖然幾千億萬劫,都在貪愛的欲念之中,被罪業所覆蓋。如果在聽聞佛經之後,能夠改過向善,那麼他的罪就立刻能夠消失竟盡。”這就叫做在心。

  什麼叫在緣?是說人在造罪的時候,是從妄想,及煩惱果報的衆生而起造的。而十念念佛,是從無上的信心,及阿彌陀如來真實清淨具有無量功德的名號上起念的。譬如有人被毒箭射中,傷到筋破了骨,如果聽到除毒藥的鼓聲,箭立刻跳出來,毒也去除了。因此怎能說,箭中得深,毒藥厲害,所以即使聽到鼓聲,箭也出不了,毒也去不掉,這就叫在緣。

  什麼叫在決定?就是人在造罪的時候,是用有後來的心,有間斷的心。而十念念佛,是用沒有後來的心,沒有間斷的心,這就叫在決定。

  大智度論又說,一切衆生在臨終的時候,風大像把刀子一樣,正把身體加以分割,死亡的痛苦正在逼迫時,人們心裏就會生起很大的恐懼感,所以當遇到善知識時,就會發很大的勇猛心,心心相續不間斷的十念念佛。由于這個增上善根,所以能夠往生淨土。又譬如有人面對敵人奮戰時,全身的力氣一時都全用上了,十念念佛的善業,也是如此。又如果人在臨終時,起了一念的邪知見,由于這個增上惡心,于是就能把叁界的福業都傾倒,而進入惡道中受生。

  <, p>問:既然臨終十念念佛的善業,能夠把一生的惡業都傾倒,而得以往生淨土,不知道多久叫做十念?

  答:經典上說,一百零一個生滅是一刹那,六十刹那是一念,這是依照經論而解釋念的意思。現在我們說念,不以這種時間爲准,而只要憶念阿彌陀佛,不管是想佛的全身相或是部分身相,只要隨所觀的境界,十念成就,中間沒有參雜其他的念頭,就叫十念。或者說,十念相續,是聖人一念的名字罷了,只要能夠累積意念,凝定思慮,不想其他的事,使道業成就,就罷而不用了,也用不著去數。或者說,已修行很久的人,就用前面這種不記數的方法,而剛開始修行念佛法門的人,記數也是好的,這也是佛陀的教法。

  又問:現在想要照你的勸說,來修行念佛叁昧,但不知道所謂的“念”,情形是如何?

  答:譬如有人,在曠野之處,遇到怨家賊盜,拔刀要來殺他,這人就一直往前奔逃而去,見到前面有一條河,來到河邊之前,他就想:“我到河邊時,是要把衣服脫掉渡河呢,還是就穿著衣服漂浮而過?如果脫衣渡河的話,恐怕來不及,如果穿著衣服浮水而過的話,又怕此頭難保。”這時,此人一心一意都在想渡河的方便法,沒有余暇想其他的問題。行者也是如此,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也和那人念渡河的情形一樣,念念都是佛,沒有余暇想別的事。或是念佛的法身,或是念佛的神力,或是念佛的智慧,或是念佛的白毫相光,或是念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或是念佛的四十八願,稱佛的名號也是如此。只要能專心至意相續不斷,一定能生到佛國土。現在要告訴後代的學佛者,如果想要體會真俗二谛的道理,只要知道念念是沒有的,這就是智慧門。而又能夠使念念相續不間斷,這就是功德門。所以經上說:“菩薩摩诃薩,恒常以功德和智慧,來修行他的心。”如果是才開始學的人,尚未能破除色相,這時只要能夠依此色相,專心至意的修行,全都能往生,不須要懷疑。

  又問:無量壽經說:“十方世界的衆生,如果以至誠心相信、好樂,想要生到我的國土,乃至于只有十念這種念頭,如果不能生到我國土的話,我就不成佛。”現在的人,聽到這種說法,就想目前無所謂,打算到臨終的時候,才來修這十念法,請問這種看法如何?

  答:這是兩碼子事,爲什麼?經上說“只要十念相續”,看起來似乎不難,然而諸凡夫的心,猶如野生難馴的馬匹,心識猶如猿猴般動蕩,在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之中馳騁不已,什麼時候曾停止過呢?各位必須…

《安樂集白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見聞錄白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