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樂集白話▪P12

  ..續本文上一頁要相信,一定要先練習克製自己的念頭,等練習到心念相續不斷,已成爲本能之後,善根才能堅固。譬如佛陀告訴大王說:“人們平常累積善行,死的時候又沒有惡的念頭,就猶如樹木要傾倒之時,必定會朝向已彎曲之處傾倒。”因此,當死亡的刀風一到的時候,百種苦楚一時爆發,如果以前都不曾練習過十念法,這時候光用想的怎能有用呢?所以大家最好要叁五同志好友,事先約好,臨終的時候,要輪流來開導並助念阿彌陀佛聖號,求往生安樂國,聲聲接續不斷,以成就十念法門。譬如蠟印印泥,印泥壞了而紋路形成。命斷的時刻,也就是往生安樂國的時刻。一進入安樂國,馬上就進入了正定聚,那時,又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各位一定要想到有這種大利益,所以爲什麼不預先練習十念法呢?

  又問:諸大乘經論都說,一切的衆生,畢竟是無有生的,猶如虛空一般。既然如此,爲什麼天親菩薩和龍樹菩薩,都發願要往生呢?

  答:衆生畢竟無有生,猶如虛空一般,有二種意義,一、從凡夫的角度所見到的,是真的有衆生,真的有生死。而從菩薩的角度來看,往生之事畢竟猶如虛空,猶如兔角。

  二、這裏所說的生,是指因緣而生。由于是因緣而生,所以就是假有名字之生。由于是假有名字之生,所以就是無有生,這並沒有違背大道理,也不是凡夫所謂的真的有衆生,真的有生死。

  又問:生是有的根本,是所有煩惱的根源,如果知道有這種過失的話,就應該舍生而求無生,如此才能夠獲得解脫。而現在你勸大家生淨土,就是舍棄娑婆世界之生,而求生淨土,這樣的話,豈不是生個不停嗎?

  答:西方淨土是阿彌陀如來的清淨本願,是無有生的生,不同于叁界衆生貪愛、汙染、虛妄、執著的生,爲什麼?因爲法性是清淨的,是畢竟無生的,而現在說生到那兒,只是以生的情況來比喻而已。

  又問:你所說的生而無生,應當是上品人的生。如果這樣的話,下品人以十念法往生,不就是真的生了嗎?如果真的生,就有二個問題,第一、或許不能往生。第二、這種善沒有辦法成爲無生的因。

  答;分叁部分來解釋,一、譬如清淨的摩尼珠,放到混濁的水中之後,由于摩尼珠的威力,濁水立刻就澄清了。好比人們雖然有無量的生死罪如濁水般,如果聽到阿彌陀如來無上無生的名號,猶如清淨的寶珠,投到了混濁的心中,在念念之中,罪過息滅而心得清淨,于是就能往生。

  二、譬如清淨的摩尼珠,用黑色或黃色的布帛包裹,放入水中,水就呈現黑色或黃色,和物體的顔色一致。西方清淨佛土,有阿彌陀佛如來無上寶珠的名號,用無量功德成就的布帛包裹,放入往生者的心水之中,又怎能不把衆生的生,轉成聖人的無生智慧呢?

  叁、也猶如在冰上用火燃燒,火勢猛烈的話,冰就會變成液體,當冰變成液體之後,火就會被熄滅。下品往生的人,雖然不知道諸法的自性是無生的,但由于稱佛名號的力量,加上求往生的意願,因此當生到無生國界的時候,認爲有生的火焰自然就會息滅。

  又問:是用那一種身去往生的呢?

  答:在穢土世界的假名人,修行淨土法門時,前念是後念的因。而穢土的假名人,和淨土的假名人,不可以說就是同一個人,也不可以說不是同一個人。前面的心念和後面的心念,也是如此,爲什麼?如果說是相同的話,就沒有因果的發生,如果說不同的話,就沒有相續的情況。因此,雖然橫說豎說都有差別,然而始終是同一的行爲。

  又問:如果人們只要稱佛名號,就能夠除掉諸障礙的話,就好比有人,用手指指著月亮,那麼他的手指應該能夠破除黑暗。

  答:諸法有萬種的差異,不可以一概而論,譬如有的名字本身就是法門,有的名字本身和法門不相幹。

  名字本身就是法門的,譬如諸佛菩薩的名號,咒語的聲音辭句,佛經的文章句子等。譬如咒語說:“太陽從東方升起,顔色忽紅忽黃。”規定病人下午五時至七時,晚間九時至十一時,不得做某些事,而病人的病也好了。又譬如有人被狗咬,必須要把虎骨灸熱之後,熨在被咬之處,病就會好。如果沒有虎骨,就要用完好的獺掌來按摩傷處,嘴裏說:“老虎來了,老虎來了。”病也會好。有人的腳筋扭到,就要用烤炙過的木瓜枝,來熨患處,病就會好。如果沒有木瓜枝,就要把手烤熱來按摩患處,嘴裏說:“木瓜木瓜。”病也會好,我就曾身受其效益。

  原因何在?因爲名字就是法門之故。

  名字和法門不相幹的,譬如以手指指月亮。

  又問:如果人們只要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夠除去十方衆生的無明黑暗而能往生。然而有的衆生雖然稱佛名號,憶念佛陀,無明卻仍在,往生的願望也沒有達成,這是什麼道理?

  答:因爲他們沒有真實去修行,所以和佛陀的名號義理不相應之故。原因何在?因爲他們不知道如來是實相之身,而以爲是衆生之身。還有叁種情形,所以不相應。一、信心不淳,若有若無。二、信心不一,就是沒有絕對的信心。叁、信心不相續,就是有其他的念頭,間雜其中。如果能夠念念相續的話,就能夠一心。如果能夠一心的話,就能夠淳心。如果具備了這叁心,還不能生淨土的話,是不可能的。

  (3)第叁大門

  第叁大門本文:

  第叁大門中,有四番料簡。

  第一、辨難行道易行道。第二、明時劫大小不同。第叁、明從無始世劫已來,處此叁界五道,乘善惡二業,受苦樂兩報,輪回無窮,受生無數。第四、將聖教證成,勸後代生信求往。

  第一、辨難行道易行道者,于中有二:一、出二種道。二、問答解釋。

  余既自居火界,實想懷怖,仰惟大聖叁車招慰。且羊鹿之運,權息未達,佛诃邪執,障上求菩提,縱後回向,仍名迂回。若徑攀大車,亦是一途,只恐現居退位,崄徑遙長,自德未立,難可升進。

  是故龍樹菩薩雲,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言難行道者,謂在五濁之世,于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爲難。此難乃有多途,略述有五,何者?

  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叁者、無恥惡人,破他勝德。四者、所有人天,顛倒善果,壞人梵行。五者、唯有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故曰難行道。言易行道者,謂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起心立德,修諸行業。佛願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毗跋致不退位也。譬如水路,乘船則樂,故名易行道也。

  問曰:菩提是一,修因亦應不二。何故在此修因向佛果,名爲難行,往生淨土期大菩提,乃名易行道也?

  答曰:諸大乘經所辨一切行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何者自力?譬如有人,怖畏生死,發心出家,修定發通,遊四天下,名爲自力。何者他力?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擲驢不上。若從輪王,即便乘空,遊四天下,即輪王威力,故名他力。衆生亦爾,在此起心立行,願生淨土,此是自力。臨命終時,阿彌陀如來光臺迎接,遂得往生,即爲他力。故大經雲:“十方人天,欲生我國者,莫不皆以阿彌陀如來大願業力爲增上緣”也。若不如是,四十八願便是徒設。語後學者,既有他力可乘,不得自局己分,徒在火宅也。

  第二、明劫之大小者。如智度論雲,劫有叁種,謂一小、二中、叁大。如方四十裏城,高下亦然,滿中芥子。有長壽諸天,叁年去一,乃至芥子盡,名一小劫。或八十裏城,高下亦然,芥子滿中,如前取盡,名一中劫。或百二十裏城,高下亦然,芥子滿中,取盡一同前說,方名大劫。或八十裏石,高下亦然。有一長壽諸天,叁年以天衣一拂,天衣重叁铢,爲拂不已,此石乃盡,名爲中劫。其小石大石,類前中劫可知,不勞具述。

  第叁門中有五番,第一、明從無始劫來,在此輪回無窮,受身無數者。

  如智度論雲,在于人中,或張家死,王家生。王家死,李家生。如是盡閻浮提界,或重生,或異家生。或南閻浮提死,西拘耶尼生。如閻浮提,余叁天下亦如是。如四天下死,生四天王天亦如是。或四天王天死,忉利天生。忉利天死,生余上四天亦如是。色界有十八重天,無色界有四重天,此死生彼,一一皆遍亦如是。或色界死,生阿鼻地獄。阿鼻地獄中死,生余輕系地獄。輕系地獄中死,生畜生中。畜生中死,生餓鬼道中。餓鬼道中死,或生人天中。如是輪回六道,受苦樂二報,生死無窮。胎生既爾,余叁生亦如是。

  是故正法念經雲,菩薩化生告諸天衆雲:“凡人經此百千生,著樂放逸不修道,不覺往福侵已盡,還墮叁塗受衆苦。”

  是故涅槃經雲:“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淨,扼縛癰瘡等,根本無義利,上至諸天身,皆亦複如是。”

  是故又彼經雲:“勸修不放逸,何以故?夫放逸者,是衆惡之本。不放逸者,乃是衆善之源。如日月光,諸明中最。不放逸法亦複如是,于諸善法,爲最爲上。亦如須彌山王,于諸山中,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複如是,于諸善法中,爲最爲上。何以故?一切惡法,猶放逸而生。一切善法,不放逸爲本。”

  第二問曰:雖雲無始劫來,六道輪回無際,而未知一劫之中,受幾身數,而言流轉?答曰:如涅槃經說,取叁千大千世界草木,截爲四寸籌,以數一劫之中,所受身父母頭數,猶自不澌。

  或雲,一劫之中,所飲母乳,多于四大海水。

  或雲,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毗富羅山。如是遠劫已來,徒受生死,至于今日,猶作凡夫之身,何曾思量傷歎不已?

  第叁又問曰:既雲曠大劫來受身無數者,爲當直爾總說令人生厭,爲當亦有經文來證?

  答曰:皆是聖教明文,何者?如法華經雲:“過去不可說久遠大劫,有佛出世,號大通智勝如來。有十六王子,各升法座,教化衆生。一一王子,各各教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衆生。其佛滅度已來,至極久遠,猶不可數知。”何者?

  經雲,總取叁千大千世界大地,磨以爲墨。佛言,是人過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如是展轉,盡…

《安樂集白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見聞錄白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