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相信,一定要先练习克制自己的念头,等练习到心念相续不断,已成为本能之后,善根才能坚固。譬如佛陀告诉大王说:“人们平常累积善行,死的时候又没有恶的念头,就犹如树木要倾倒之时,必定会朝向已弯曲之处倾倒。”因此,当死亡的刀风一到的时候,百种苦楚一时爆发,如果以前都不曾练习过十念法,这时候光用想的怎能有用呢?所以大家最好要三五同志好友,事先约好,临终的时候,要轮流来开导并助念阿弥陀佛圣号,求往生安乐国,声声接续不断,以成就十念法门。譬如蜡印印泥,印泥坏了而纹路形成。命断的时刻,也就是往生安乐国的时刻。一进入安乐国,马上就进入了正定聚,那时,又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各位一定要想到有这种大利益,所以为什么不预先练习十念法呢?
又问:诸大乘经论都说,一切的众生,毕竟是无有生的,犹如虚空一般。既然如此,为什么天亲菩萨和龙树菩萨,都发愿要往生呢?
答:众生毕竟无有生,犹如虚空一般,有二种意义,一、从凡夫的角度所见到的,是真的有众生,真的有生死。而从菩萨的角度来看,往生之事毕竟犹如虚空,犹如兔角。
二、这里所说的生,是指因缘而生。由于是因缘而生,所以就是假有名字之生。由于是假有名字之生,所以就是无有生,这并没有违背大道理,也不是凡夫所谓的真的有众生,真的有生死。
又问:生是有的根本,是所有烦恼的根源,如果知道有这种过失的话,就应该舍生而求无生,如此才能够获得解脱。而现在你劝大家生净土,就是舍弃娑婆世界之生,而求生净土,这样的话,岂不是生个不停吗?
答:西方净土是阿弥陀如来的清净本愿,是无有生的生,不同于三界众生贪爱、污染、虚妄、执著的生,为什么?因为法性是清净的,是毕竟无生的,而现在说生到那儿,只是以生的情况来比喻而已。
又问:你所说的生而无生,应当是上品人的生。如果这样的话,下品人以十念法往生,不就是真的生了吗?如果真的生,就有二个问题,第一、或许不能往生。第二、这种善没有办法成为无生的因。
答;分三部分来解释,一、譬如清净的摩尼珠,放到混浊的水中之后,由于摩尼珠的威力,浊水立刻就澄清了。好比人们虽然有无量的生死罪如浊水般,如果听到阿弥陀如来无上无生的名号,犹如清净的宝珠,投到了混浊的心中,在念念之中,罪过息灭而心得清净,于是就能往生。
二、譬如清净的摩尼珠,用黑色或黄色的布帛包裹,放入水中,水就呈现黑色或黄色,和物体的颜色一致。西方清净佛土,有阿弥陀佛如来无上宝珠的名号,用无量功德成就的布帛包裹,放入往生者的心水之中,又怎能不把众生的生,转成圣人的无生智慧呢?
三、也犹如在冰上用火燃烧,火势猛烈的话,冰就会变成液体,当冰变成液体之后,火就会被熄灭。下品往生的人,虽然不知道诸法的自性是无生的,但由于称佛名号的力量,加上求往生的意愿,因此当生到无生国界的时候,认为有生的火焰自然就会息灭。
又问:是用那一种身去往生的呢?
答:在秽土世界的假名人,修行净土法门时,前念是后念的因。而秽土的假名人,和净土的假名人,不可以说就是同一个人,也不可以说不是同一个人。前面的心念和后面的心念,也是如此,为什么?如果说是相同的话,就没有因果的发生,如果说不同的话,就没有相续的情况。因此,虽然横说竖说都有差别,然而始终是同一的行为。
又问:如果人们只要称佛名号,就能够除掉诸障碍的话,就好比有人,用手指指著月亮,那么他的手指应该能够破除黑暗。
答:诸法有万种的差异,不可以一概而论,譬如有的名字本身就是法门,有的名字本身和法门不相干。
名字本身就是法门的,譬如诸佛菩萨的名号,咒语的声音辞句,佛经的文章句子等。譬如咒语说:“太阳从东方升起,颜色忽红忽黄。”规定病人下午五时至七时,晚间九时至十一时,不得做某些事,而病人的病也好了。又譬如有人被狗咬,必须要把虎骨灸热之后,熨在被咬之处,病就会好。如果没有虎骨,就要用完好的獭掌来按摩伤处,嘴里说:“老虎来了,老虎来了。”病也会好。有人的脚筋扭到,就要用烤炙过的木瓜枝,来熨患处,病就会好。如果没有木瓜枝,就要把手烤热来按摩患处,嘴里说:“木瓜木瓜。”病也会好,我就曾身受其效益。
原因何在?因为名字就是法门之故。
名字和法门不相干的,譬如以手指指月亮。
又问:如果人们只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够除去十方众生的无明黑暗而能往生。然而有的众生虽然称佛名号,忆念佛陀,无明却仍在,往生的愿望也没有达成,这是什么道理?
答:因为他们没有真实去修行,所以和佛陀的名号义理不相应之故。原因何在?因为他们不知道如来是实相之身,而以为是众生之身。还有三种情形,所以不相应。一、信心不淳,若有若无。二、信心不一,就是没有绝对的信心。三、信心不相续,就是有其他的念头,间杂其中。如果能够念念相续的话,就能够一心。如果能够一心的话,就能够淳心。如果具备了这三心,还不能生净土的话,是不可能的。
(3)第三大门
第三大门本文:
第三大门中,有四番料简。
第一、辨难行道易行道。第二、明时劫大小不同。第三、明从无始世劫已来,处此三界五道,乘善恶二业,受苦乐两报,轮回无穷,受生无数。第四、将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往。
第一、辨难行道易行道者,于中有二:一、出二种道。二、问答解释。
余既自居火界,实想怀怖,仰惟大圣三车招慰。且羊鹿之运,权息未达,佛诃邪执,障上求菩提,纵后回向,仍名迂回。若径攀大车,亦是一途,只恐现居退位,崄径遥长,自德未立,难可升进。
是故龙树菩萨云,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言难行道者,谓在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略述有五,何者?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耻恶人,破他胜德。四者、所有人天,颠倒善果,坏人梵行。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故曰难行道。言易行道者,谓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毗跋致不退位也。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故名易行道也。
问曰:菩提是一,修因亦应不二。何故在此修因向佛果,名为难行,往生净土期大菩提,乃名易行道也?
答曰:诸大乘经所辨一切行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何者自力?譬如有人,怖畏生死,发心出家,修定发通,游四天下,名为自力。何者他力?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即便乘空,游四天下,即轮王威力,故名他力。众生亦尔,在此起心立行,愿生净土,此是自力。临命终时,阿弥陀如来光台迎接,遂得往生,即为他力。故大经云:“十方人天,欲生我国者,莫不皆以阿弥陀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若不如是,四十八愿便是徒设。语后学者,既有他力可乘,不得自局己分,徒在火宅也。
第二、明劫之大小者。如智度论云,劫有三种,谓一小、二中、三大。如方四十里城,高下亦然,满中芥子。有长寿诸天,三年去一,乃至芥子尽,名一小劫。或八十里城,高下亦然,芥子满中,如前取尽,名一中劫。或百二十里城,高下亦然,芥子满中,取尽一同前说,方名大劫。或八十里石,高下亦然。有一长寿诸天,三年以天衣一拂,天衣重三铢,为拂不已,此石乃尽,名为中劫。其小石大石,类前中劫可知,不劳具述。
第三门中有五番,第一、明从无始劫来,在此轮回无穷,受身无数者。
如智度论云,在于人中,或张家死,王家生。王家死,李家生。如是尽阎浮提界,或重生,或异家生。或南阎浮提死,西拘耶尼生。如阎浮提,余三天下亦如是。如四天下死,生四天王天亦如是。或四天王天死,忉利天生。忉利天死,生余上四天亦如是。色界有十八重天,无色界有四重天,此死生彼,一一皆遍亦如是。或色界死,生阿鼻地狱。阿鼻地狱中死,生余轻系地狱。轻系地狱中死,生畜生中。畜生中死,生饿鬼道中。饿鬼道中死,或生人天中。如是轮回六道,受苦乐二报,生死无穷。胎生既尔,余三生亦如是。
是故正法念经云,菩萨化生告诸天众云:“凡人经此百千生,著乐放逸不修道,不觉往福侵已尽,还堕三涂受众苦。”
是故涅槃经云:“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复如是。”
是故又彼经云:“劝修不放逸,何以故?夫放逸者,是众恶之本。不放逸者,乃是众善之源。如日月光,诸明中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为最为上。亦如须弥山王,于诸山中,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于诸善法中,为最为上。何以故?一切恶法,犹放逸而生。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
第二问曰:虽云无始劫来,六道轮回无际,而未知一劫之中,受几身数,而言流转?答曰:如涅槃经说,取三千大千世界草木,截为四寸筹,以数一劫之中,所受身父母头数,犹自不澌。
或云,一劫之中,所饮母乳,多于四大海水。
或云,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毗富罗山。如是远劫已来,徒受生死,至于今日,犹作凡夫之身,何曾思量伤叹不已?
第三又问曰:既云旷大劫来受身无数者,为当直尔总说令人生厌,为当亦有经文来证?
答曰:皆是圣教明文,何者?如法华经云:“过去不可说久远大劫,有佛出世,号大通智胜如来。有十六王子,各升法座,教化众生。一一王子,各各教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其佛灭度已来,至极久远,犹不可数知。”何者?
经云,总取三千大千世界大地,磨以为墨。佛言,是人过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如是展转,尽…
《安乐集白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