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乐集白话▪P13

  ..续本文上一页地种墨。佛言:“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今日众生,乃是彼时十六王子座下,曾受教法。”是故经云:“以是本因缘,为说法华经。”涅槃经复云:“一是王子,一是贫人,如是二人,互相往反。”言王子者,今日释迦如来,乃是彼时第十六王子也。言贫人者,今日众生等是。

  第四问曰:此等众生,既云流转多劫,然三界之中,何趣受身为多?

  答曰:虽言流转,然于三恶道中,受身偏多。如经说云:“于虚空中,量取方圆八肘,从地至于色究竟天。于此量内,所有可见众生,即多于三千大千世界人天之身。”故知恶道身多,何故如此?但恶法易起,善心难生故也。

  今时但看现在众生,若得富贵,唯事放逸破戒,天中即复著乐者多。是故经云:“众生等是流转,恒三恶道为常家。”人天暂来即去,名为客舍故也。

  依大庄严论,劝一切众生,常须系念现前,偈云:“盛年无患时,懈怠不精进,贪营众事务,不修施戒禅,临为死所吞,方悔求修善。智者应观察,除断五欲想。精勤习心者,终时无悔恨。心意既专至,无有错乱念。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心若散乱时,如调马用硙。若其斗战时,回旋不直行。”

  第五又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希。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自下第四、引圣教证成,劝信求生者。

  依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有财首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劫时,有佛出世,亦名释迦牟尼佛。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曰金幢,憍慢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告王子言:“世有佛像,极为可爱,可暂入塔,观佛形像。”时彼王子,从善友语,入塔观像。见像相好,白言比丘:“佛像端严,犹尚如此,况佛真身。”比丘告言:“王子今见佛像,不能礼者,当称南无佛。”还宫系念,念塔中像,即于后夜,梦见佛像。心大欢喜,舍离邪见,归依三宝。

  随寿命终,由前入塔称佛功德,即得值遇九百亿那由他佛。于诸佛所,常勤精进,恒得甚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力故,诸佛现前,皆与授记。从是以来,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乃至今日,获得首楞严三昧。尔时王子者,今我财首是也。

  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

  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闇者灯。烦恼贼中大勇猛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

  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又如目连所问经,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流,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

  “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五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经教既尔,何不舍难,依易行道矣。(安乐集卷上终)

  第三大门译:

  第三大门中,分四部分来说明。

  第一、分辨难行道及易行道。第二、说明时间劫数的长短不同之处。第三、说明从无始劫以来,众生在三界五道之中,由于造了善业及恶业,而受到苦报及乐报,于是不停的轮回,不停的受生。第四、引用佛经证明修成的例子,劝后代的人相信而求往生。

  第一、分辨难行道及易行道,分二部分来说,一、说明难行道及易行道。二、回答问题。我自己既然身居三界火宅之中,想来实在很害怕,只有仰仗佛陀以三种车子来招呼安慰。然而羊车与鹿车的运载,只是权宜的暂时休息而已,并未抵达目的地,因此被佛陀诃责为执著邪见,以致于障碍向上求得菩提。即使后来回小向大,仍叫做走迂回之路。如果直接就攀登大车的话,也是一条途径,不过就怕现在只能证到仍会退步的果位,危险的路径还遥远得很,而自己的功德又尚未成立,因此很难前进到不退位之地步。所以龙树菩萨说,求不退位有二条道路,一条是难以行走的道路,一条是容易行走的道路。难行道是指,在五浊恶世,没有佛出世的时候,求不退位是很难的。困难的地方,大略说来有五种,就是:一、和外道相亲近,而乱了菩萨的修行法。二、声闻自利的修法,障碍了大慈悲心。三、没有羞耻心的恶人,破坏别人殊胜的功德。四、所有的人类和诸天,颠倒善业果报,破坏人们修梵行。五、只有自力修行,没有他力的扶持。像这类的事情,到处都是,譬如走陆路,步行是很辛苦的,所以说是难行道。所谓易行道是说,以信佛的因缘,发愿往生净土,于是就生起菩提心,造立功德,修诸善行。由于佛陀的愿力加持,所以就能往生净土。往生之后,由于佛力的住持,于是就得以进入大乘的正定聚。所谓正定聚,就是阿毗跋致的不退果位。这就譬如走水路,坐船是很快乐的事,所以叫做易行道。

  问:证菩提既然是相同的一件事,那么修行的因也应该相同才是。因此,为何在娑婆世界修因以求佛果,叫做难行道,而往生净土求大菩提,才叫做易行道?

  答:诸大乘经所说的一切修行法门,全都有自力与他力,自摄与他摄的分别。什么叫做自力?譬如有人,害怕生死的苦果,于是就发心出家,修行禅定而发了神通,于是就能够游行四天下,这就叫做自力。什么叫做他力?譬如拙劣的人,以自身的力量,都骑不上驴背。如果靠转轮王的轮宝,他就能在天空飞行,也能游行四天下,这是靠转轮王的威力,所以叫做他力。众生也是如此,在此娑婆世界起菩提心开始修行,发愿往生净土,这就是自力。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以光台来迎接众生,于是众生就能往生,这就叫做他力。所以无量寿经说:“十方世界的人类和诸天,想要生到我的国土,全都是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作为增上缘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四十八愿就是虚假的。所以说,诸位后学之人啊,既然有他力可以借助,就千万不要自己局限在自己的能力之内,最后落得仍在三界火宅之中。

  第二、说明劫数时间的长远。大智度论说,劫有三种,就是小劫、中劫和大劫。譬如方广四十里的城,城内装满了芥子,有一个长寿天的天子,每三年来拿一粒芥子,直到把芥子拿光,叫做一小劫。有方广八十里的城,城内装满了芥子,长寿天的一位天子,每三年来拿一粒芥子,直到把芥子拿光,叫做一中劫。有方广一百二十里的城,城内装满了芥子,和前面一样,把芥子拿光,才叫做一大劫。或有方广八十里的石头,一位长寿天的天子,每三年来用天衣把石头拂一下,此天衣的重量只有三铢,直到把石头拂磨尽了,才叫做一中劫。至于石头的大小,可比照前面小劫和大劫的情形,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三门中分五部分来讲:第一、说明从无始劫来,众生不停的轮回,受了数不尽的色身。大智度论说,在人间投胎时,有时以姓张的身份死亡,然后投胎到姓王的人家。后来又以姓王的身份死亡,而投胎到李家。如此在阎浮提界之中,或投胎在同一家,或投胎到别家。有时候在南阎浮提死亡,而生到西拘耶尼。其他三天下的人,投胎的情形,和阎浮提人一样。

  在四天下死亡的人,投生到四天王天的情形也如此。有的在四天王天死,而生到忉利天。有的在忉利天死,而生到上面的四层天,也是如此。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有四层天。在这一天界死亡之后,生到另一层天界,每一层天的投生也都如此。也有的在色界天死亡之后,生到阿鼻地狱。在阿鼻地狱死了之后,生到其余罪比较轻的地狱。在罪比较轻的地狱死了之后,生到畜生中。在畜生身死了之后,生到饿鬼道中。在饿鬼道死了之后,或许会生到人间或天上。众生就如此的在六道中轮回,受到痛苦和快乐的二种果报,就这样不停的生生死死。胎生的情形是如此,其余的卵生、湿生、化生也是如此。所以正法念处经说,菩萨化生告诉诸天众说:“凡夫在此投胎百千生,都耽著快乐的日子,很放纵而不修行,不知不觉间,过去世所积的福报就享尽了,于是又堕落到三恶道去受众多的痛苦。”涅槃经说:“这个身体是痛苦所积聚而成的,全身都不清净,又被烦恼紧紧束缚住,还会长出毒疮来,根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可言,即使是诸天的色身,也是如此。”所以涅槃经又说:“劝告众生要修行,不要放逸,为什么?因为放逸是众恶业的根本。而不放逸,是众善业的源头。犹如日月的光明,是所有光明中最亮的。不放逸也是如此,是诸善法中最高无上的。也犹如须弥山王,在诸山之中,是最高无上的。不放逸也是如此,是诸善法中最高无上的。为什么?因为一切的恶法,都是由于放逸而发生的,而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作为根本。”

  第二个问题:虽然说无始劫来,众生就不停的在六道中轮回,不过不知道一劫之中,到底要受身多少次?

  答:涅…

《安乐集白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见闻录白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