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無量壽經上說,佛陀告訴阿難說:“如果有衆生,想要在這輩子,見到無量壽佛的話,就應當要發無上的菩提心,修行功德,發願往生無量壽國,就可以往生。”
所以無量壽經贊歎說:“如果聽聞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起了歡喜贊歎仰慕歸依的心,甚至只要起一念這種心,就能獲得甚大的利益,就能具足功德的寶藏。即使叁千大千世界都充滿大火,也要從中經過以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只要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夠不再退轉,所以要以至誠的心向彌陀佛頂禮。”
二、觀無量壽佛經中說,九品之內,只要臨命終時心有正念,就能夠往生。
叁、大乘起信論中說,要教導諸衆生,勸大家觀照真如之性是平等的,同一的,真實的。有才開始發菩提心的菩薩,他們的心很軟弱,認爲如果自己不能經常遇到諸佛,親自承諸佛教導,親自供養諸佛,就可能會退心的人,如來有殊勝的方便法門,以收攝守護他們的信心,就是要專心想念佛,就能隨所願而往生淨土。由于能經常見到佛之故,所以就能永遠離開惡道。
四、鼓音陀羅尼經中,世尊告訴諸比丘說:“我要告訴你們,西方安樂世界,現在有佛,叫做阿彌陀佛。如果四衆弟子,能夠以正信的心,受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以很堅固的心念,來憶念阿彌陀佛,在十天十夜之中,能夠把散亂的心去掉,很精進勤力的修習念佛叁昧。要是能夠念念都不斷絕的話,在十天之中,一定能見到阿彌陀佛,也都能夠往生安樂世界。”
五、法鼓經上說:“如果有人臨命終時,沒有辦法念佛,而只要知道西方有佛,心裏起念要往生西方淨土,也是可以往生的。”
六、十方隨願往生經中說:“如果有人臨終之際,及死後墮入地獄之後,家中的眷屬爲死亡者念佛及誦經齋僧培福的話,亡者就會從地獄中出離,而往生到淨土。”何況是現在自己能夠修行念佛,又怎麼不會往生呢?
所以該經又說:“活著的眷屬爲死亡者追造福業,猶如宴請已經遠離的先人,是一定能夠吃到的。”
第七、引用諸經證明,大法鼓經上說:“如果善男子和善女人,經常能夠收攝心意,稱念諸佛的名號,那麼十方的諸佛及一切的賢聖,都能夠經常見到此人,猶如在眼前出現般。所以這部經,叫做大法鼓經。要知道,此人能夠隨自己的心願,往生十方的淨土。”
大悲經上說:“爲何叫做大悲?如果能夠專心念佛,心念一直相續不斷的話,命終之後,一定生到安樂國中。如果能夠展轉勸別人念佛的話,這些人全都叫做修行大悲心的人。”所以涅槃經中,佛陀告訴大王說:“假使把大倉庫打開,在一個月之內,把倉庫內所收藏的東西,布施給一切的衆生,所獲得的功德,不如有一個人,稱念一聲佛號的功德,念佛人的功德,超過前面布施者多得算不完。”
增一阿含經中,佛陀問阿難說:“如果有衆生,供養一個閻浮提的人,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他所獲得的功德,多不多?”
阿難回答佛陀說:“世尊,甚多甚多,多得算不完。”佛陀告訴阿難說:“如果有衆生,以善心相續不斷的稱佛名號,時間只要短得像擠一下牛乳般,他所獲得的功德,超過上面那個人,多得數不完。”
大品經上說:“如果有人以散亂的心稱念佛號,乃至于命終,所獲得的福報是數不完的。如果有人向佛散花並稱念佛號,乃至于命終,所獲得的福報是數不完的。”所以知道念佛的利益甚大,是不可思議的。此外,十往生經及諸大乘經等,都有說念佛的利益,不過無法一一引證了。
第二、比較在此世界及在淨土,修禅定及觀照的不同,而勸大家往生淨土。此世界環境穢濁,人們心思雜亂,難以進入禅定中觀照。即使修成,也只是獲得事相上的定境而已,而且人們大多還會沈迷在此定境之中。此外也只能伏住業報,生到天界,等到天界的壽命終了之後,大多就退墮下界。
因此大智度論上說:“博學多聞且持戒又修禅定,然而尚未獲得無漏法之前,雖然有這些功德,還是不能確信不會出差錯。如果在西方淨土修行的話,那兒的事相及環境是光明而清淨的,禅定中的觀照容易成就,于是就能除去無量劫的罪業。由于長久在禅定中,所以進步神速,而證得究竟清涼的地步。”情形就如無量壽經上所說的。
問:如果西方淨土的境界殊勝,可以感得禅定,那麼此娑婆世界的色界天陋劣,不應該招得禅定。
答:修禅定的因緣,娑婆世界和西方淨土是一樣的,不過因爲西方淨土一往生就是不退位,而且有佛力的加持,所以說比較殊勝。這裏雖然也同樣修禅定,但卻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而沒有佛力的加持,這一輩子過完之後,下輩子免不了會退墮,所以說不如西方淨土。
第叁、娑婆的穢土與西方的淨土,也叫做有漏和無漏。說到目前我們所處的境界,只有叁惡道及丘陵、坑洞、高山、深澗、沙漠、荊棘、水災、旱災、暴風雨、雷電霹雳、老虎、野狼、毒蛇、猛獸、凶惡的盜賊、敗家的惡子,還有戰爭、瘟疫、饑馑的叁災,造成人間一片荒蕪、混亂、破壞、失散的情景。
說到我們色身的正報,有貪嗔癡叁毒,有常、樂、我、淨、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的八倒,有憂愁、悲傷、嫉妒的情緒,又常生病,或短命而死,感到饑餓、口渴、寒冷及炎熱的痛苦,還經常被拘魂鬼所追逐,其中的汙穢惡劣,說也說不完,所以叫做有漏,實在深可厭棄。
往生安樂國殊勝之處,據無量壽經上說,十方世界的人類和諸天,只要生到那裏,都會獲得種種的利益。有那些利益?生到那裏的人,走路時有金色蓮花捧著腳,坐下來時有七寶的座位承受身軀,出門則忉利天主在前面開道,入室則有梵天王跟隨在後。
一切的聖人,和我是親戚朋友,阿彌陀佛則是我的老師。在寶樹寶林之下,可以任意飛翔,在八功德池中,可以遊玩洗腳。身形是金色的,壽命和佛同樣長。在修學上,一切法門都可以同時修學,在修止時,則真俗二谛虛寂融會。到十方世界救度衆生時,就用大神通力。暫時安住則坐于空、無相、無願叁解脫門中。遊行則進入八正道之道路。目的地就是到達大涅槃的境界。一切的衆生只要生到該國,都能證得此種利益。因此,爲什麼不想趕快去呢?
第四、引證佛經上修成之人,以勸後代的人相信發願求往生。觀佛叁昧經說,在法會中,十方諸佛各自在蓮花臺上結跏趺坐,在空中出現。
代表東方諸佛的善德如來告訴大衆說:“你們要知道,過去無量世的時候,有寶威德上王如來出現于世間,他也和今世的佛一樣講說叁乘之法。該佛滅度之後,在末法時期,有一位比丘,帶領九位弟子,去佛塔禮拜佛像。
“他們見到一尊佛像,塑造得莊嚴美好,大家禮拜過後,仍目不轉睛的觀看,于是各人就說了一首偈語,贊歎佛的功德相好。之後,他們就隨自己壽命的長短,而各自命終。
“他們命終之後,都生到有佛的國土。從此以後,他們遇到無量的諸佛,而在諸佛處廣修清淨梵行,最後獲得念佛叁昧海。獲得念佛叁昧海之後,諸佛就出現在眼前,爲他們授記,于是他們就在十方世界,隨意作佛。
“東方善德佛就是我,其他九方的佛,就是我本來的九位弟子。這十方佛世尊,由于到佛塔禮拜佛,並以一首偈語來贊歎佛,而最後都證成佛果,他們豈是別人嗎?就是我們這十方佛。”這時候十方諸佛,就從空中下來,放出千種光明,明顯現出他們的色身,白毫中放出無量的光芒,這十方諸佛都各自坐在釋迦牟尼佛的床上。
十方諸佛告訴阿難說:“你知道釋迦文佛,是經過無數劫的精進,修百千種的苦行,以追求佛的智慧,最後獲得此佛身果報的嗎?我們現在告訴你,就是這種情形。你要受持我們十方諸佛的話,告訴未來世的天龍大衆,及四衆弟子,說要觀想佛的叁十二相及八十種好,還有念佛叁昧的功德。”
十方諸佛說完此話之後,就向釋迦文佛問訊。問訊完之後,就各自回到他們的佛國。
(3)第六大門
第六大門本文:
第六大門中,有叁番料簡。第一、十方淨土共來比挍。第二、義推。第叁、辨經住滅。第一、十方淨土共來比挍者,有其叁番。
一、如隨願往生經雲,十方佛國,皆悉嚴淨,隨願立得往生,雖然,悉不如西方無量壽國,何意如此?但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先發心時,從此界去,于此衆生,偏是有緣,是故釋迦處處歎歸。
二、據大經,法藏菩薩因中,于世饒王佛所,具發弘願,取諸淨土。時佛爲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善惡,國土精粗,悉現與之。于時法藏菩薩,願取西方成佛,今現在彼,是二證也。
叁、依此觀經中,韋提夫人複請淨土,如來光臺爲現十方一切淨土,韋提夫人白佛言:“此諸佛土,雖複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是其叁證,故知諸淨土中,安樂世界最勝也。第二、義推者。
問曰:何故要須面向西,坐禮念觀者?
答曰:以閻浮提雲,日出處名生,沒處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藏菩薩,願成佛在西,悲接衆生。
由坐觀禮念等,面向佛者,是隨世禮儀。若是聖人,得飛報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相處,若向余方,西往必難。是故智度論雲,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誦阿彌陀經,及念般若波羅蜜,臨命終時,告弟子言:“阿彌陀佛與諸聖衆,今在我前。”合掌歸依,須臾舍命。于是弟子依火葬法,以火焚屍,一切燒盡,唯有舌根一種,與本不異。遂即收取,起塔供養。
龍樹菩薩釋雲,誦阿彌陀經故,是以垂終佛自來迎。念般若波羅蜜故,所以舌根不盡。以斯文證,故知一切行業,但能回向,無不往也。
故須彌四域經雲,天地初開之時,未有日月星辰,縱有天人來下,但用項光照用。爾時人民多生苦惱,于是阿彌陀佛遣二菩薩,一名寶應聲,二名寶吉祥,即伏犧女娲是。
此二菩薩,共相籌議,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寶,來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時,春秋冬夏。時二菩薩共相謂…
《安樂集白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