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的凶神惡煞及諸障礙,都見不到這個人,他到任何地方都不會有遮障。爲何能夠如此?因爲念佛叁昧是一切叁昧的王。
第七、簡單說明叁身及叁土的道理。
問:現在還在的阿彌陀佛是以那一種身示現,而極樂世界又是屬于那一種國土?答:現在的阿彌陀佛是報身佛,極樂世界的七寶莊嚴國土是報身佛的國土。而自古相傳說,阿彌陀佛是化身佛,國土也是化身佛的國土,這是很大的錯誤。因爲如果是這樣的話,汙穢的國土也是化身佛所居住的,清淨的國土,也是化身佛所居住的,那麼不知道報身佛到底是居住怎麼樣的國土?
現在我們依照大乘同性經,來辨定報身佛、化身佛、清淨國土及汙穢國土等情形。經上說,在清淨國土中證成佛果的,都是報身佛。在汙穢國土中證成佛果的,都是化身佛。大乘同性經說,阿彌陀如來、蓮華開敷星王如來、龍主王如來及寶德如來等諸如來,還有在清淨的佛國土,現在得道或將來得道的,通通都是報身佛。
化身如來又是怎麼樣的呢?譬如現今的踴步健如來,及魔恐怖如來等,這一切的如來,在汙穢濁惡世中,現在成佛或未來成佛的,都是化身如來。從兜率天降生,乃至于住持一切的正法時期、像法時期及末法時期,這一切如幻法事的,都是化身佛。什麼是法身如來?如來的真正法身,是沒有色質,沒有形相,沒有示現,沒有附著,看不見,沒有言語說話,沒有住止之處,沒有生起也沒有滅亡的,這就是真正法身的義理。
問:要是如來的報身是恒常住止的話,觀音授記經爲什麼說,阿彌陀佛入涅槃之後,觀世音菩薩接著補佛的位置呢?
答:這是佛的報身示現隱沒之相,並不是佛滅度。大乘同性經說:“阿彌陀佛入涅槃之後,善根深厚的衆生,還一樣能見到阿彌陀佛。”這就是證明。究竟一乘寶性論說:“報身佛有五種相,說法、看得見、身口意叁業不休息、身口意叁業休息隱沒、示現不真實之形體。”這就是證明。
問: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國土在那裏?
答:涅槃經說:“娑婆世界西邊四十二恒河沙的佛土之邊,有一個世界,叫做無勝,該國土所有的莊嚴情形,和西方極樂世界完全一樣,我就是在那個國土出現的。而爲了要度化衆生,所以來到此娑婆世界。不僅我在此娑婆世界出現,一切的如來也都如此。”這就是證明。
問: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說,阿彌陀佛有父母親,所以他不是報身佛及報身國土。
答:你只是聽到這種說法,而不去探究經典的道理,所以才會有這種疑問,可以說是錯之毫毛,失之千裏。要知道,阿彌陀佛也同樣具有法報化叁身。在極樂世界出現的,就是報身。現在說的父母,是穢濁國土中所示現出來的化身父母。就好比釋迦如來,在清淨國土中成就報身佛,應此間娑婆世界衆生之感,而示現有父母,以成就化身佛,阿彌陀佛也是如此。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說:“那時阿彌陀佛和聲聞衆弟子所住的國家,名字叫做清泰,當時聖明的國王所住的都城,周圍有十千由旬之廣大。阿彌陀佛的父親是轉輪聖王,名字叫月上,母親名字叫做殊勝妙顔。魔王的名字是無勝,佛陀的兒子叫做月明,與佛作對的弟子叫做寂意,侍者叫做無垢稱。”
上面所引用的,全都是化身佛的情形,如果是淨土的話,那裏會有轉輪王及都城、女人等等。這些道理都很明白,那裏還需要再加說明呢?全都是因爲你不懂得去善巧探究,所以才會被名稱弄迷糊而起執著。
問:如果報身會隱沒休息的話,那麼淨土是否也有成住壞空的情形?
答:這類問題,從古到今,很多人都搞不懂。雖然如此,我現在就鬥膽引用經典來證明,道理也就能搞懂了。譬如佛的身體是恒常住止的,然而衆生卻見到佛有涅槃。淨土也是如此,它的本體是沒有成住壞空的,而隨衆生之所見,有成住壞空。譬如華嚴經說:“猶如見到世尊導師,有種種不同的色相,這是隨衆生的心而産生的,所見到佛土的情形也是如此。”
所以淨土論說:“由于並非是同一的,所以有清淨土及汙穢土的虧損及圓滿。由于並非是不同的,所以搜尋其根原則冥合于一。由于並非是空無的,所以因緣起而現萬般形相。”因此若從法性來論淨土的話,就不說有清淨土及汙穢土。若從大慈悲的報身及化身來論淨土的話,就並非沒有淨土與穢土。由于根機感應的不同,佛土有叁種差別的情形:一、從真身而垂現的報身,就叫做報土。猶如太陽的光,照四天下,法身猶如太陽,報身及化身猶如陽光。
二、本來沒有而忽然有,就叫做化土。在四分律中說,錠光如來變化出提婆城及拔提城,這兩座城的人民交往的結果,就互有婚姻親屬關系,後來城被變化的火燒掉,使衆生都親眼見到此無常,于是大家就對世間産生厭離的心,而歸向佛道。
所以經上說:“或者示現劫盡時大火的燃燒,天地都付之一炬,破除衆生恒常的想法,而使衆生知道無常。或者爲了救濟貧乏的衆生,于是示現造立無量的寶藏,隨衆生的因緣而廣泛的開導衆生,使他們發起菩提之心。”
叁、隱沒穢土顯現淨土,譬如維摩經中,佛陀以腳指頭按大地,叁千大千世界馬上就變得莊嚴清淨。現今的無量壽國土,就是從真身所垂現的報土。如何知道呢?因爲觀音授記經說,未來觀世音菩薩成佛,接替阿彌陀佛的地位,所以知道該國是報土。第八、說明阿彌陀佛的淨土,不管是上位或下位的菩薩,也不管是凡夫或聖人,一律都能往生。無量壽佛的國土是報身佛的淨土,由于阿彌陀佛的願力之故,所以不管上位或下位,乃至凡夫的善業,全都能往生。由于包括上位菩薩,所以天親及龍樹等菩薩,及登地以上的菩薩,都能夠往生。
所以無量壽經說,彌勒菩薩問佛陀說:“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不退位的菩薩往生極樂世界?”
佛陀回答說:“此娑婆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位的菩薩,都會往生極樂世界。仔細說的話,其他世界也如此。”
問:既然阿彌陀佛的淨土,不管上位或下位菩薩,不論凡夫或聖人,通通都能往生,那麼不知道只修無相念佛的人能往生呢,還是凡夫修有相念佛的也能往生?
答:凡夫的智慧淺薄,大多是修有相念佛,他們也絕對可以往生。不過因爲有相念佛的善力微弱,所以只能生到有相的國土,只能見到報身佛及化身佛而已。因此觀佛叁昧經的菩薩本行品中說,文殊師利向佛陀說:“我過去世無量劫前還是個凡夫時,當時的佛叫做寶威德上王如來。彼佛的出生,和現在的釋迦佛一樣,也是高一丈六,身體是紫金色的,也說叁乘的佛法。
“當時該國有位大德長者,叫做一切施,他的兒子叫做戒護。當兒子還在母胎的時候,母親由于敬重相信佛法的緣故,就先替兒子受了叁歸依。兒子生下來之後,八歲那年,父母就請佛到家裏來供養。”
“兒子見到了佛,就向佛頂禮。因爲很敬重佛,就目不轉睛的一直看著佛。
由于這次的得見佛,于是童子就得以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的生死之罪。從此之後,他經常生到淨土,而得以遇見百億那由他恒河沙般多的佛。這些世尊,也都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來度脫衆生。”
“這時童子對每一尊佛,都一一親自侍候,沒有缺過任何一尊佛,他全都禮拜供養,合掌觀佛。由于這個緣故,他又再遇到百萬阿僧祇般多的佛。這些佛,也都以色身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來度脫衆生。”
“從此之後,童子就獲得百千億的念佛叁昧,又得了阿僧祇的陀羅尼門。如此之後,諸佛就出現在童子面前,爲他說無相法,一下子之間,童子就證了首楞嚴叁昧。”
“當時的童子,最初只是受了叁歸依,向佛一頂禮,很專心的看佛而不厭倦。就由于這樣的因緣,而遇到無數的佛,何況是專心觀想思惟佛的色身。當時的童子不是別人,就是我本身。”
這時世尊稱贊文殊師利說:“善哉善哉,你因爲向佛一頂禮的緣故,而遇到無數的諸佛,何況我未來的諸弟子,很勤力的觀佛,很勤力的念佛。”
佛陀吩咐阿難說:“你把文殊師利說的話,告訴所有的人,及未來世的衆生,如果能夠禮拜佛、念佛、觀佛的人,是和文殊師利沒有二樣的,當此人命終之後再出生時,文殊師利和其他的諸菩薩,就是他的和尚。”
從這段經文可以證知,淨土和有相之土是相通的,是一定可以往生的。如果知道無有形相、離卻念頭是諸法的本體,而以修行法門作爲因緣求往生的人,大多是屬于上品生的。
所以天親菩薩的淨土論中說,如果能夠觀二十九種莊嚴清淨,就是簡略入一法句之中。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智慧無爲法身。
爲什麼廣略要互相融入呢?因爲諸佛菩薩有二種法身,一種是法性法身,一種是方便法身。方便法身是由法性法身所生出來的,而由于有方便法身,才顯得出法性法身。這二種法身雖然相異,但卻不可加以分開,雖然它們合爲一體,但卻又不相同,所以廣略要互相融入。菩薩如果不知道廣略互相融入的話,就不能夠自利利他。
無爲法身就是法性身,由于法性是寂滅的,所以法身是沒有形相的。而由于法身沒有形相,所以就能夠顯出任何形相,因此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就是法身。由于法身無所知道,所以能夠無所不知,因此一切種智,就是真實的智慧。就以總相與別相的觀照來看,一切都是真實之相。由于知道真實之相,所以就知道叁界衆生的虛妄之相。由于知道叁界衆生的虛妄,所以就起了真實的慈悲。由于起了真實的慈悲,所以就起了真實的歸依。
現在的行者,不管是出家衆或在家衆,只要能夠知道生即無生之法,不違背真谛及俗谛的話,大多屬于上品生。
第九、說明阿彌陀佛的淨土,是否屬于叁界之中。
問:安樂世界在叁界之中,屬于那一界?
答:西方淨土殊勝美妙,體質是超出世間的。娑婆世界的叁界,是有生死現象的凡夫俗子之黑暗屋宅,其中雖然苦樂稍有不同,壽命長短有異,不過統而觀之,全都是在煩惱長河流之中,起起伏伏,不停的循環,在六道中…
《安樂集白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