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債就可以了結。”楊筠的兒子依言照辦,賣後兩天,驢子就死了。
幹求不遂,便生咒恨。
【解釋】乞求于人不能順意,就生發咒罵怨恨。
【分析】君子通達道理,安于天命,哪會隨便向人請托;假使有這種事,就已經不是端正的人。倘若請托不能順遂,也只能自我反省;如果更去咒罵仇恨他,那實在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故事】宋朝有一個姓盧的人,晚上帶著一百兩黃金要送給王旦,請求推薦他當江淮的發運使。王旦推辭說:“你的才能不足以擔任這項職務,我哪敢以私廢公。”盧某慚愧地回去,整晚焚燒詛咒的符箓,希望王旦快死。他夢到神明斥責他說:“王旦忠心爲國,你卻希望他快點死亡,上帝將要降罪給你。”果然幾天後盧某就死了。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解釋】看見他人不順利時,便說他是罪有應得。
【分析】失便,就是碰到做不成功的事,處在不得志的境地。天下的事情與境地,本來就失敗容易成功難,逆境多而順境少。或是時運不濟,所行不順,或是偶而有過失,想悔改也來不及,做任何事都會很艱難,古今都有這種感歎。然而有一種不近人情的人,平時喜歡套交情,一旦對方遇到困難,每每置身事外,還譏笑、阻撓地說:“原本就是他自己的不對。”唉!請自我反省,一生是否不曾做錯一件事呢?
【故事】明朝漢州的王生,喜歡指摘他人過失。鄰居有人死了兒子,他指責說:“就是因爲你罪惡太重,所以得到這種報應。”不久,他所生的兩個兒子都病死,鄰居反而取笑他說:“想必你的罪惡更重吧!”又有一次,他的族兄參加歲考,成績列爲四等,王生指著他說:“你的文章實在是荒謬,哪有希望優等錄取。不到一年,王生參加科舉考試,成績竟然列在五等,族兄反過來取笑他說:“想必族弟的文章更荒謬吧!”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解釋】見到他人身體殘缺不全,就加以譏笑。
【分析】肢體殘缺、形相醜陋,若不是生前造了惡業,就是父母造惡所遺留的禍害;一旦遇到這種人,應當憐愍他,保全他的尊嚴,怎麼忍心譏笑呢?何況一個人能立足于社會,主要在于他的器度和才識,而不在于他的身體相貌。周勃雖然口吃,卻當了宰相;晏子雖然矮小,卻能夠讓君威顯赫。像這種記載在史冊上的例子,實在多得不勝枚舉。而且體相不全的人,自己往往會很難過,若是以此取笑他,就會幹犯到他的忌諱,導致發生許多災禍。齊頃公的母親因爲笑了卻克,齊國因而遭受到攻伐;平原君所愛的美人,因爲笑了一位兩腳殘廢的人而被殺;趙縣有一個人,因爲笑孟嘗君爲矮小的丈夫而被殺。這些都是前車之鑒,可以作爲我們的借鏡。佛經上講到有等同種類的果報,意思是說,人生在世若是心術不端,後世就會形體不全,口歪眼斜,四肢殘缺;這就是說前生造作惡業,所以造成今生的體相不具。所以人在起心動念的時候,怎麼能夠不戒慎恐懼,而讓自己的心念流入邪僻的想法呢?
【故事】唐朝的盧杞,臉色靛藍。郭子儀生病時,朝廷百官陸續來探病,姬妾侍女都出來接見訪客,不曾屏退;當盧杞到來的時候,郭子儀把姬妾侍女全數屏退。有人問他是什麼原因,郭子儀說:“他的面貌醜陋,心地險惡,婦女們看到他一定會加以取笑,來日他如果得到權勢,我的家族就沒有人能夠存活。”後來盧杞當了宰相,凡是得罪過他的人,他必定加以報複,只有郭子儀的家人竟然沒有受害。
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解釋】看到他人的才能值得稱贊,卻加以貶抑。
【分析】看到他人有才華就加以抑製,這和遮掩他人善行、挫折別人的長處有所不同。遮掩有暗中禁閉的意思,挫折則會有摧毀折損的悲慘之事,這就又更進一層了。因爲可以稱贊而不稱贊,這就是抑製,相較于前兩種,罪過好像輕一些,但是卻推察得更加細密。
【故事】周朝戰國時代的李斯和韓非,都師事于荀卿。李斯自知才能比不上韓非。秦王看到韓非所寫的《難書》,非常悔恨不能夠見到韓非。等到韓王派遣韓非出使秦國,秦王與他談話後大爲歡喜。李斯害怕韓非會受到寵信,就以惡言誣陷,害他被關進監獄,並給他毒藥自殺。韓非想要親自陳訴,卻不能見到秦王,最後死在獄中。後來李斯也被趙高誣陷,想要親自陳訴,也是不能見到秦王。凡是明白道理的人,都認爲這是天道的報應,一點都不會有所差錯。
埋蠱厭人。
【解釋】暗中下蠱來毒害人,用毒藥來殺害草木。
【分析】按照《玄都律》說:“過失滿二千七百件,稱爲一害,他的家裏就會出觋男巫女。但是生爲觋男巫女,過去世已經是造作罪業的人,現在卻又替人暗中下蠱,來毒害他人,更是加重他的地獄罪報。然而,有起心唆使觋男巫女來暗中下蠱毒害他人者,他的罪業比觋男巫女還更重。若有這一種人,國家的法律理當把他處斬,陰律更是嚴重。”
【故事】唐朝時,王屋縣衙主簿公孫綽剛到任就暴斃,有一天托夢給縣令說:“我有怨,懇求長官爲我洗刷。我的命還不應當死,但被奴婢埋蠱所害,以利其竊奪財産。我家住在河陰,長官如果暗中挑選強健的部屬拿通緝令前往抓人,一定不會有漏掉的。我家大堂屋檐,從東邊算起第七個瓦壟下埋有我的雕像,是用梧桐木雕成的,上面釘滿釘子,現在已經變質了。”第二天,縣令果然挑選強健的部屬,拿著公文,並且發文照會河陰縣令,把奴婢全部捕捉;並在大堂屋檐下搜查,找到一尺多長的木頭人形,上面釘滿釘子,木頭漸漸變成肉,一經敲擊,啞然有聲。而公孫綽所有的粟米麥子,全部都被盜賣。縣令于是將實情申報知府,所有奴婢都處以極刑。
用藥殺樹。
【解釋】用毒藥殺死樹木。
【分析】一草一木,都是造物者所呈現的生機。春秋時代的高柴,對于正在成長的樹木,都不忍心去折損,孔子因此非常稱贊他。佛說:“樹木年歲久了,大都有鬼神棲息,不可以輕易砍伐,砍伐它們往往會得到禍害。”砍伐尚且不可,何況用毒藥去殺呢?
【故事】桃源人茹雲衢,個性陰險狠毒,與鄰居不和,暗中把他種植的果樹用毒藥全部毒死。有一天,茹雲衢外出歸來,在恍惚間看到燈火熒熒,許多兵卒拿著兵器,他就被衆人綁到樹林中。有一位神明斥責他:“草木也是上天所賦予的生命,怎麼可以轉移對人的憤怒而把它們殺害呢?這大都因爲五髒不平順的關系。”就下令兵卒剖開他的肚子,挖出他的肺肝。茹雲衢嚇得驚醒,因此罹患心腹絞痛而死。
恚怒師傅。
【解釋】對于師傅的教訓,産生怨恨與憤怒。
【分析】這和“慢其先生”有所差別。慢,是無故輕慢,這裏是因爲受到師傅的教訓和責備,而對他産生怨恨與憤怒。古人對于奉事老師的規矩,是不可以違犯和隱瞞的,凡是有所教導,都應當虛心和氣地接受,怎麼可以怨恨與憤怒呢?怨恨與憤怒的人,必定是薄德無福的人。
【故事】明朝人汪會道生性聰穎過人,看書時過目就能背誦,八歲就會寫文章。但他奉事師傅卻非常傲慢,稍微不如意就在老師背後怒罵。有一天他獨自坐在書房,忽然打了一個呵欠,口中竟然跳出一個鬼指著他說:“你本來可以考中狀元,但是因爲你恚怒師傅,上帝已經削去你的福祿和名位,我從此也要離開你了!”說完就不見了。汪會道隨即翻閱以前所讀過的書,竟然一個字也不認識。
抵觸父兄。
【解釋】言行沖撞觸犯父親兄長。
【分析】抵觸也和暗侮不同,暗侮的罪惡比較隱密,抵觸的罪較爲明顯,凡是在言語行事之間,有一點點不順從,就是抵觸。父兄是五倫之首,孝悌是人道之先,所以應當恭敬順從,要以柔和的口氣、愉悅的臉色面對。即使父親有所偏私,兄長有所侵淩,只能委曲宛轉地解釋,反省自修。萬一還是執迷不肯回頭,也須和氣平心,久而久之自然能夠調整得周全適當。如果稍微有忿怒之氣,必定導致抵觸,那就違反倫常、背離道理,這是天地所不容的。
【故事】明朝鵝湖人費宏,和一位同年好友下棋互爭輸贏,開玩笑地打了他的臉頰,朋友很不高興。費宏覺得很後悔,每天到他家請罪,但他始終都不出來見面。費宏的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很生氣,就封上一條竹板,派人送到京城,命令費宏自我責打。費宏拿著父親的書信和竹板到他的家中,自我責打了叁次,這時他才出來,兩人抱頭痛哭。費宏說:“罪過是我自己所造成的,你爲何哭呢?”同年好友說:“你還有父親能夠督促、責備,我想求個能督責我的人,再也得不到了。”從此兩人和好如初。
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卷四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解釋】用強迫的方式取得,以強力向人索取。喜歡用侵占的方式,或用搶奪的方法。
【分析】自己分內所不應該得的,卻一定要得到,就叫做強;要別人供給我,就叫做取;我自己向他人乞討,就叫做求;使用狡詐的計謀暗中取得,就叫做侵;使用權勢公然強取,就叫做奪。用這些手段所得來的,自然難以消受,將來必定會連命中本有的一並失去。
【故事】浙江鄞縣有個姓陸的人,爲人奸詐卻很富有。隔鄰有鄭姓人家的家産,陸某竟暗中使計侵奪,拆除他的房屋來建築宮室花園,只剩下一棵好樹。後來陸某生下一個兒子,五歲還不能說話。忽然有一天,兒子指著樹說:“樹啊!你現在還存在啊!”家人聽了大吃一驚,小孩說完就又啞了。陸某用盡方法醫治,最後還是一句話都不能說。到了長大之後,荒唐好色、嬉戲驕傲,家財花光後就死了,大家都說他是鄭氏再來轉世的。
擄掠致富。
【解釋】用強力搶奪他人的財物而致富。
【分析】所謂的擄掠,如果不是用戰爭的方法,怎麼能夠得到呢!但是當官的人剝削百姓、吞並財産,私下竊取公款;地方上的豪強、惡勢力放高利貸,這都是擄掠的行爲。用這些方法來獲致財富,都是迫使他人家破人離、妻啼子哭的惡業,怎麼能夠安心享用呢?
【故事】蘇州有一位賣油的人,到了一個大富人家,看到…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