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P17

  ..續本文上一頁一個五歲小孩,頭上戴著珍珠帽,身上挂著金鎖項煉,就起了惡念,把他抱到偏僻處殺害,于是他突然變爲富有。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很像被他所殺的小孩,心中非常討厭他。到了五歲時,賣油的人在夏天時偶然睡了一覺,小孩拔出發髻中的銀簪,開玩笑地刺著他的胸部;賣油人以爲是青蠅,于是舉手一拍,銀簪竟然貫穿胸部而死。

  巧詐求遷。

  【解釋】用奸巧詐僞的手段求取升遷。

  【分析】君子一旦踏入了仕途,便應當以忠心、正直、公正、廉潔,當作是自己分內之事。現在卻有人爲了求取升遷,而使用奸巧欺騙的手段,實在是心術不正到了極點。這種人如果在朝廷當官,必定不會忠心公正;若是出任地方官吏,管理百姓事務,怎麼會廉潔!所以太上特別警告我們。況且人生的功名順不順利,生下時就已經注定,即使終身努力營求,也不能增加一點點,只會平白讓通達事理的人取笑、鬼神呵責罷了!

  【故事】劉宋孝武帝時,戴法興、戴明寶、巢尚之叁個人,在當時的權勢非常地大,凡是他們所推薦的人,或是所建議的事情,沒有不被采用的。惟獨顧恺之一個人不屈服,他曾經說:“人們所禀受的福祿是有定數的,不是倚靠巧智就可以改變的,應該要恭敬地守住正道;如果是投機取巧,心存僥幸,只是平白喪失自己所應該謹守的本分而已,與得失又有什麼關系呢?”

  賞罰不平。

  【解釋】獎賞與懲罰不公平。

  【分析】獎賞和懲罰太輕或太重,稍微錯了一點便是不公平。公道不存在,人心就會不服,非但沒有辦法表揚功績、懲罰罪惡,反而足以積聚怨恨,招致禍害。

  【故事】蜀漢諸葛孔明說:“我的心就像是秤子一樣,不能爲人減輕或加重。”陳壽稱贊他說:“盡忠職守、有益時政的人,雖然是仇人,也一定會獎賞;違犯法紀、怠忽職守的人,雖然是親人,也必定會懲罰。對于認罪而以實情相告的人,雖然是犯了重罪,也必定會釋放;對于用花言巧語欺詐粉飾的人,雖然是輕罪,一定斬殺不饒。所以,所有將領都能爲國效命,縱然像魏延這種叛逆的人,也是甘心順從,沒有不同的意見;李平、廖立遭到廢除官職,終身流放,卻沒有怨言。掌理賞罰的人,應該以孔明爲榜樣!”

  逸樂過節。

  【解釋】安逸享樂超過節度。

  【分析】安逸享樂是人人都想要的。《禮記》說:“享樂不可過度,欲望不可放縱。”《國語》說:“人民能夠正常勞動,就會心存善念;如果過分安逸,就會常常想到淫欲。”這就是勸人不要過于安逸。孟子也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勸人不要享樂,何況是過度呢?然而,世界上安逸享樂的根源,最大的無過于酒色財氣。現代人喜歡喝酒就不顧慮到身體健康,喜好美色就不顧及身體疾病,貪愛錢財就不顧慮親情,鬥氣就不顧及生命。當還沒有碰到之前,都能了解這些道理,也能夠勸導他人,等到境界現前時,自身便迷迷糊糊地違犯,這只是看得破、忍不過罷了!如果能夠體認“逸樂過節”這四個字,自己的習性就能改變,而這些酒色財氣的境緣就會忘掉,修到清心寡欲時便可頂天立地。

  【故事】元朝有兩位太學生,在同一個年月日時出生,也同時考中鄉試,同一天派任。一位派任鄂州教授,一位派任黃州教授。不久黃州教授死了,鄂州教授非常恐懼,料理好後事以後,幾天後還沒有死。于是備好祭禮前往吊祭,哭著說:“我和你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功名出處又相同,現在你先我而死,我現在即使死了,也已經慢了你七天,你若是有靈,應該托夢給我。”當天晚上夢到黃州教授告訴他:“你凡事都節省儉樸,所以能夠長壽;而我卻因爲享用過度,所以才會短命。”

  苛虐其下。

  【解釋】苛刻虐待自己的部屬或下人。

  【分析】在上位的人,殘酷虐待部屬及下人,在家過分鞭打奴仆或婢女,這些都是苛刻虐待。在上位的虐待下屬,在篇中已經詳細說過了,所以現在僅就居家對待下人的部分來詳細說明。佛告訴屍迦羅越說:“一切世人,看待他的奴仆,應當注意五件事情:第一、應該先了解他們的饑渴冷熱,然後再使喚他們。第二、有病應當爲他們醫治。第叁、不可隨意鞭打,應該問明原因,然後才加以責治;可以原諒的就要原諒,不可以原諒的就教訓處分。第四、如果存有少許私人錢財,不可以把它奪取。第五、送給他們東西,應該要平等,不可以偏心。”

  【故事】洪州司馬王簡易,罹患逆氣攻心的病,死後又複活,告訴妻子說:“我從前使喚小奴仆,偶而因爲約束太過嚴格而導致死亡。我剛才到了陰司,就是被那一位小奴仆控訴的,已經無法和解了。現在我這個病正是他在作祟!”妻子說:“小小的奴仆怎麼敢這樣做呢?”王簡易說:“陽間有貴賤的差別,陰府則一律平等。”隨即就死了。

  恐嚇于他。

  【解釋】恐嚇他人,使其心生害怕。

  【分析】恐嚇有兩種,一種是遇到他人急難不加以安慰,還故意裝腔作勢,使他心生畏懼;另一種是爲了貪圖利益或報以前的怨恨,故意虛張聲勢使他怕我,希望達到自己的目的。

  【故事】湖州有一個小販到浙江永嘉賣姜。富人王生因爲討價還價,很生氣地毆打他的背部,小販仆倒在地上而昏死過去,經過急救後才又醒過來。王生向小販謝罪,送他一疋絹布。小販回到江口,船主問他從哪裏得到絹布,小販就把事情經過全部告訴了他。船主從容向小販買下絹布和賣姜的籃子。小販離開後,船主正好撈起一具無主流屍,搬到自己家中,然後前往王生家裏,問他說:“午後有一位湖州的小販搭船時,說是被你毆打,快死的時候,拜托我叫他的父母妻子到官府控告。他留下了布和姜籃爲證,不久就斷氣了,我不敢不告訴你。”王生全家都害怕得哭了,就賄賂他二萬錢。船主故意勉強接受他的請求,和他一同把屍體埋在森林中。王生有一個仆人,到縣衙裏控訴,王生被捕入獄,死在獄中。明年,賣姜的小販又到永嘉,並且到他家拜訪,王生的兒子以爲是鬼。小販說他並沒有死,今天帶點小土産來致謝。王生的兒子就留下小販,將仆人捉起來向官府控訴,官府就捕捉船主,兩人都死在獄中。

  怨天尤人。

  【解釋】不檢點自己,反而埋怨上天、歸咎他人。

  【分析】在這個人世間向來就以缺陷著稱,世間人哪能每件事都稱心如意。那些不能稱心如意的人,一定是過去所積累的功德太薄,所以享有的福報也就較薄;惟有謹守本分,反省過失,來修補福祿,這即是千古以來處在窮困中的好方法,也是趨吉避凶的好方法。埋怨上天,那麼上天對你就更生氣;歸咎他人,那麼他人對你就更怨恨。這樣不但沒有好處,而且又會有害處。

  【故事】焦俊明年輕時就考取功名,但是很久都沒有升遷,因此屢次以仕途坎坷來埋怨上天,又寫疏文禱告。當晚有一幅素書掉落在香爐之前,他仔細一看,乃是上天所寫的十六個字。他聽說何仙姑有道行,就去求問,仙姑卻不說。焦俊明苦苦哀求,仙姑說:“接受黃金五兩,折掉十年壽命;枉殺一條人命,死後再作處分。你有做這種事情嗎?”焦俊明答不出話來。

  呵風罵雨。

  【解釋】呵斥風咒罵雨。

  【分析】風雨是天地造化的功能,各有司掌的天神。孔子遇到迅雷風烈的時候,必定整肅儀容而祈求上天。《曲禮》中說:“如果遇到疾風迅雷大雨的天氣,就一定要整肅儀容,雖然是在夜裏,一定要起床,穿戴好衣帽端身而坐。”程子每次遇到風雨,必定會起床,這就是尊敬天地。無知的百姓,雨下太多就埋怨水災,晴天太多就埋怨幹旱;風太大就埋怨暴風,卻不去思考陰陽各有定數,或者是出自于官方苛猛,或者是人民造作惡業,都能導致風雨不調,難道可以因此而呵風罵雨嗎?這只會平白增加違逆上天的罪業而已。

  【故事】宋朝鄂州有一位婦人拿著沙盆到河邊清洗,忽然下雨,衣服和路面都被淋濕,婦人就口出穢言咒罵上天,立刻被一陣怪風卷入河中。她的丈夫急忙去救她,沙盆中間破了一個洞,剛好戴在婦人的頸上,就像戴上枷鎖一樣。她想要把它脫下來,就會痛入骨髓。觀看的人擠滿了門庭,過了幾天,忍受不了痛苦就死了。

  鬥合爭訟。

  【解釋】唆使他人爭鬥,撮合他人訴訟。

  【分析】他人若有爭訟,就應當好言勸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那麼兩家都會受福。如果因而唆使他們爭鬥,或是暗中挑撥唆使,或是挺身作證,或是代爲捏造證詞,或者在衙門包攬訴訟,以便從中謀取利益,這會讓神明責備、人民怨恨,是造罪孽、做虧心事中最嚴重的,等到業報現前時,就會不堪其苦,悔恨莫及。

  【故事】劉願質的背上長了一個毒瘡,他用盡各種方術治療都沒有效果。醫生說:“已經盡了人事,恐怕會有災難!”劉願質就請道士禱告北鬥星君,晚上夢到神明說:“你觸犯天律,縱然禱告北鬥星君也難以免除。”劉願質回答說自己並沒有犯罪。神說:“你在某家教書,製造事端教唆人家爭訟,導致兩家都破敗。”劉願質說:“這是弟弟願立做的,不是我。”冥王就命冥吏再行核對,果然是如此,就免除劉願質的災難。第二年,劉願立就死了。

  妄逐朋黨。

  【解釋】任意追隨,結盟立社聚成同黨。

  【分析】大的方面,身爲人臣,結合朋友樹立黨派,爭取權勢,把持朝政,明顯排除或暗中陷害。小的方面,身爲百姓,附社結義,互相成爲一股力量,招引同類結爲黨羽。這些都是妄逐朋黨,必定會造莫大的罪業,得到深重的禍害。因此無論是公卿士庶,都應當痛切戒除。

  【故事】有位富翁的兒子喜歡舞拳弄棒,結交了十個拜把兄弟。他父親雖然知道,卻說這樣可以讓鄉裏畏懼服從,所以不去禁止。後來其中有一個人當了盜賊,事迹敗露,供詞牽連到富翁的兒子;官府因爲他家富有,竟然判他是窩藏盜賊和贓物的人,家庭就此破滅。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解釋】聽信妻妾的話語,違背父母的教訓。

  【分析】妻妾的話語甜美,容易聽進去;父母…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