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个五岁小孩,头上戴著珍珠帽,身上挂著金锁项炼,就起了恶念,把他抱到偏僻处杀害,于是他突然变为富有。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很像被他所杀的小孩,心中非常讨厌他。到了五岁时,卖油的人在夏天时偶然睡了一觉,小孩拔出发髻中的银簪,开玩笑地刺著他的胸部;卖油人以为是青蝇,于是举手一拍,银簪竟然贯穿胸部而死。
巧诈求迁。
【解释】用奸巧诈伪的手段求取升迁。
【分析】君子一旦踏入了仕途,便应当以忠心、正直、公正、廉洁,当作是自己分内之事。现在却有人为了求取升迁,而使用奸巧欺骗的手段,实在是心术不正到了极点。这种人如果在朝廷当官,必定不会忠心公正;若是出任地方官吏,管理百姓事务,怎么会廉洁!所以太上特别警告我们。况且人生的功名顺不顺利,生下时就已经注定,即使终身努力营求,也不能增加一点点,只会平白让通达事理的人取笑、鬼神呵责罢了!
【故事】刘宋孝武帝时,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三个人,在当时的权势非常地大,凡是他们所推荐的人,或是所建议的事情,没有不被采用的。惟独顾恺之一个人不屈服,他曾经说:“人们所禀受的福禄是有定数的,不是倚靠巧智就可以改变的,应该要恭敬地守住正道;如果是投机取巧,心存侥幸,只是平白丧失自己所应该谨守的本分而已,与得失又有什么关系呢?”
赏罚不平。
【解释】奖赏与惩罚不公平。
【分析】奖赏和惩罚太轻或太重,稍微错了一点便是不公平。公道不存在,人心就会不服,非但没有办法表扬功绩、惩罚罪恶,反而足以积聚怨恨,招致祸害。
【故事】蜀汉诸葛孔明说:“我的心就像是秤子一样,不能为人减轻或加重。”陈寿称赞他说:“尽忠职守、有益时政的人,虽然是仇人,也一定会奖赏;违犯法纪、怠忽职守的人,虽然是亲人,也必定会惩罚。对于认罪而以实情相告的人,虽然是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释放;对于用花言巧语欺诈粉饰的人,虽然是轻罪,一定斩杀不饶。所以,所有将领都能为国效命,纵然像魏延这种叛逆的人,也是甘心顺从,没有不同的意见;李平、廖立遭到废除官职,终身流放,却没有怨言。掌理赏罚的人,应该以孔明为榜样!”
逸乐过节。
【解释】安逸享乐超过节度。
【分析】安逸享乐是人人都想要的。《礼记》说:“享乐不可过度,欲望不可放纵。”《国语》说:“人民能够正常劳动,就会心存善念;如果过分安逸,就会常常想到淫欲。”这就是劝人不要过于安逸。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劝人不要享乐,何况是过度呢?然而,世界上安逸享乐的根源,最大的无过于酒色财气。现代人喜欢喝酒就不顾虑到身体健康,喜好美色就不顾及身体疾病,贪爱钱财就不顾虑亲情,斗气就不顾及生命。当还没有碰到之前,都能了解这些道理,也能够劝导他人,等到境界现前时,自身便迷迷糊糊地违犯,这只是看得破、忍不过罢了!如果能够体认“逸乐过节”这四个字,自己的习性就能改变,而这些酒色财气的境缘就会忘掉,修到清心寡欲时便可顶天立地。
【故事】元朝有两位太学生,在同一个年月日时出生,也同时考中乡试,同一天派任。一位派任鄂州教授,一位派任黄州教授。不久黄州教授死了,鄂州教授非常恐惧,料理好后事以后,几天后还没有死。于是备好祭礼前往吊祭,哭著说:“我和你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功名出处又相同,现在你先我而死,我现在即使死了,也已经慢了你七天,你若是有灵,应该托梦给我。”当天晚上梦到黄州教授告诉他:“你凡事都节省俭朴,所以能够长寿;而我却因为享用过度,所以才会短命。”
苛虐其下。
【解释】苛刻虐待自己的部属或下人。
【分析】在上位的人,残酷虐待部属及下人,在家过分鞭打奴仆或婢女,这些都是苛刻虐待。在上位的虐待下属,在篇中已经详细说过了,所以现在仅就居家对待下人的部分来详细说明。佛告诉尸迦罗越说:“一切世人,看待他的奴仆,应当注意五件事情:第一、应该先了解他们的饥渴冷热,然后再使唤他们。第二、有病应当为他们医治。第三、不可随意鞭打,应该问明原因,然后才加以责治;可以原谅的就要原谅,不可以原谅的就教训处分。第四、如果存有少许私人钱财,不可以把它夺取。第五、送给他们东西,应该要平等,不可以偏心。”
【故事】洪州司马王简易,罹患逆气攻心的病,死后又复活,告诉妻子说:“我从前使唤小奴仆,偶而因为约束太过严格而导致死亡。我刚才到了阴司,就是被那一位小奴仆控诉的,已经无法和解了。现在我这个病正是他在作祟!”妻子说:“小小的奴仆怎么敢这样做呢?”王简易说:“阳间有贵贱的差别,阴府则一律平等。”随即就死了。
恐吓于他。
【解释】恐吓他人,使其心生害怕。
【分析】恐吓有两种,一种是遇到他人急难不加以安慰,还故意装腔作势,使他心生畏惧;另一种是为了贪图利益或报以前的怨恨,故意虚张声势使他怕我,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
【故事】湖州有一个小贩到浙江永嘉卖姜。富人王生因为讨价还价,很生气地殴打他的背部,小贩仆倒在地上而昏死过去,经过急救后才又醒过来。王生向小贩谢罪,送他一疋绢布。小贩回到江口,船主问他从哪里得到绢布,小贩就把事情经过全部告诉了他。船主从容向小贩买下绢布和卖姜的篮子。小贩离开后,船主正好捞起一具无主流尸,搬到自己家中,然后前往王生家里,问他说:“午后有一位湖州的小贩搭船时,说是被你殴打,快死的时候,拜托我叫他的父母妻子到官府控告。他留下了布和姜篮为证,不久就断气了,我不敢不告诉你。”王生全家都害怕得哭了,就贿赂他二万钱。船主故意勉强接受他的请求,和他一同把尸体埋在森林中。王生有一个仆人,到县衙里控诉,王生被捕入狱,死在狱中。明年,卖姜的小贩又到永嘉,并且到他家拜访,王生的儿子以为是鬼。小贩说他并没有死,今天带点小土产来致谢。王生的儿子就留下小贩,将仆人捉起来向官府控诉,官府就捕捉船主,两人都死在狱中。
怨天尤人。
【解释】不检点自己,反而埋怨上天、归咎他人。
【分析】在这个人世间向来就以缺陷著称,世间人哪能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些不能称心如意的人,一定是过去所积累的功德太薄,所以享有的福报也就较薄;惟有谨守本分,反省过失,来修补福禄,这即是千古以来处在穷困中的好方法,也是趋吉避凶的好方法。埋怨上天,那么上天对你就更生气;归咎他人,那么他人对你就更怨恨。这样不但没有好处,而且又会有害处。
【故事】焦俊明年轻时就考取功名,但是很久都没有升迁,因此屡次以仕途坎坷来埋怨上天,又写疏文祷告。当晚有一幅素书掉落在香炉之前,他仔细一看,乃是上天所写的十六个字。他听说何仙姑有道行,就去求问,仙姑却不说。焦俊明苦苦哀求,仙姑说:“接受黄金五两,折掉十年寿命;枉杀一条人命,死后再作处分。你有做这种事情吗?”焦俊明答不出话来。
呵风骂雨。
【解释】呵斥风咒骂雨。
【分析】风雨是天地造化的功能,各有司掌的天神。孔子遇到迅雷风烈的时候,必定整肃仪容而祈求上天。《曲礼》中说:“如果遇到疾风迅雷大雨的天气,就一定要整肃仪容,虽然是在夜里,一定要起床,穿戴好衣帽端身而坐。”程子每次遇到风雨,必定会起床,这就是尊敬天地。无知的百姓,雨下太多就埋怨水灾,晴天太多就埋怨干旱;风太大就埋怨暴风,却不去思考阴阳各有定数,或者是出自于官方苛猛,或者是人民造作恶业,都能导致风雨不调,难道可以因此而呵风骂雨吗?这只会平白增加违逆上天的罪业而已。
【故事】宋朝鄂州有一位妇人拿著沙盆到河边清洗,忽然下雨,衣服和路面都被淋湿,妇人就口出秽言咒骂上天,立刻被一阵怪风卷入河中。她的丈夫急忙去救她,沙盆中间破了一个洞,刚好戴在妇人的颈上,就像戴上枷锁一样。她想要把它脱下来,就会痛入骨髓。观看的人挤满了门庭,过了几天,忍受不了痛苦就死了。
斗合争讼。
【解释】唆使他人争斗,撮合他人诉讼。
【分析】他人若有争讼,就应当好言劝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那么两家都会受福。如果因而唆使他们争斗,或是暗中挑拨唆使,或是挺身作证,或是代为捏造证词,或者在衙门包揽诉讼,以便从中谋取利益,这会让神明责备、人民怨恨,是造罪孽、做亏心事中最严重的,等到业报现前时,就会不堪其苦,悔恨莫及。
【故事】刘愿质的背上长了一个毒疮,他用尽各种方术治疗都没有效果。医生说:“已经尽了人事,恐怕会有灾难!”刘愿质就请道士祷告北斗星君,晚上梦到神明说:“你触犯天律,纵然祷告北斗星君也难以免除。”刘愿质回答说自己并没有犯罪。神说:“你在某家教书,制造事端教唆人家争讼,导致两家都破败。”刘愿质说:“这是弟弟愿立做的,不是我。”冥王就命冥吏再行核对,果然是如此,就免除刘愿质的灾难。第二年,刘愿立就死了。
妄逐朋党。
【解释】任意追随,结盟立社聚成同党。
【分析】大的方面,身为人臣,结合朋友树立党派,争取权势,把持朝政,明显排除或暗中陷害。小的方面,身为百姓,附社结义,互相成为一股力量,招引同类结为党羽。这些都是妄逐朋党,必定会造莫大的罪业,得到深重的祸害。因此无论是公卿士庶,都应当痛切戒除。
【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喜欢舞拳弄棒,结交了十个拜把兄弟。他父亲虽然知道,却说这样可以让乡里畏惧服从,所以不去禁止。后来其中有一个人当了盗贼,事迹败露,供词牵连到富翁的儿子;官府因为他家富有,竟然判他是窝藏盗贼和赃物的人,家庭就此破灭。
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解释】听信妻妾的话语,违背父母的教训。
【分析】妻妾的话语甜美,容易听进去;父母…
《集福消灾之道—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