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人士或讀書人,甚至官位高的人,也常常以爲吃狗肉是一種豪放的行爲,還把狗美其名叫做地羊呢?讀書的目的是要明理,怎麼會對這事卻是如此的糊塗呢?宋珏先生說:“我今生若是不痛切的戒除吃狗肉這個毛病,來生我就會有尾巴啊!”我認爲並不需要等到來生,只要看看那些殺狗和吃狗肉的人,從前面經過,就會被許多的狗對著他狂叫,這是什麼原因呢?或許是他們的形體已經先産生了變化啊!
然而我們只是個人,或是自己的家人,守著不吃牛肉的禁戒;所産生的功效,還是很有限的啊!爲何不做一個結緣冊子,隨時帶在身上,遇到人就宛轉的勸導感化,使他們也能夠永遠的戒除,不再吃牛肉了;這樣豈不是更好嗎?而且向人勸化募款,遇到有善根有信心的人,尚且多會施舍財物,而我們今天只是求人,不要殺害生命,不吃牛肉;不會花費對方一粒米一分錢,而所得到的福德,實在是說不盡啊!感應錄說到:“能夠勸一百個人不吃牛肉的人,壽命可以增長十二年。”這又是一個非常明顯有效的證驗啊!希望大家發心,認真的勸人,功德無量啊!
【結語】
本段的分析,對于不要殺害狗的說明,特別的詳細;對于不要殺害其他的禽畜的分析說明,則是從略;希望讀者們參考“慈心于物、昆蟲草木、忍作殘害、射飛逐走”等經文的解釋分析,自然就會更加的清楚明了了。
散棄五谷。
【解釋】
任意的浪費散棄五谷糧食。
【分析】
自古以來,凡是任意的散棄浪費五谷糧食的人,多會遭逢到天打雷劈的災禍,因爲“民以食爲天”;五谷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糧食啊!就算是散棄浪費的情形並不嚴重,但也是亵渎上天啊!所以果報就非常的嚴重了。在古代,天子親自下田耕種,聖人都非常的關心重視農作物和糧食的生産,奈何現在的人卻是任意的丟棄浪費,或是抛撒在田裏而不收,或是儲存在倉庫裏的時間太久而腐爛,卻不肯發出來救濟窮人;或是投入了水火之中,或是丟棄在地上令人踐踏,或是只吃精致細嫩的部分,而丟棄了粗糙的部分;或是因爲准備的太多,而把剩余的給丟棄了;或是任意隨便的用飯食來飼養禽鳥,或是用菽麥來喂養牲畜;這些行爲都是散棄五谷暴殄天物啊!有一首詩說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大家不訪試想,在饑荒的時候,每一顆每一粒的糧食,就像珠寶一樣的珍貴;所以我們怎麼忍心在有余的時候,輕易的散棄呢?假使人人都能夠愛惜五谷,重視農桑,人類也就不會遇到饑荒之年了啊!
故事一:
宋朝的尚書豐稷,他經常對人說:“我小的時候,曾經親自拜見雪窦禅師,雪窦禅師常常以惜福的道理來教導大家,並且說:“人的壽命長短是沒有一定的,一旦他的福報享盡了,死期也就到了啊!”我一生都遵守這個訓示,所以我不肯浪費糟蹋任何的食物!”
故事二:
明朝的張義方,非常的富有,擁有良田數百頃;每年收到佃農的租糧,實在多得不得了,堆積在倉庫裏時間久了,就會腐爛,他就命人把腐爛的五谷掃除丟棄;甚至還拿芝麻來喂豬,綠豆來喂牛;別人勸他拿些糧食出來救濟窮人,他都不肯,後來正德六年黃河決堤,洪水把張義方的田席卷之後,都變成了河流;一夕之間,家産蕩盡,張義方後來還竟然餓死。
故事叁:
從前有一位老婦人,曾經在一位做官的家中,擔任廚房的工作,她常常做了過多的食物,吃不完,就把剩下的食物丟棄在水溝裏;有一天,她病死之後,又活了過來;並且說道:“我看到有兩船遺棄的食物,又臭又髒,有一個人就用鐵鞭打我,而且說這是我生前所丟棄的食物,並且還逼我吃,我沒辦法勉強的吃了幾口;肚子就發脹,難過的受不了,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吃得完啊!怎麼辦啊!”老婦人說完之後,就又死了。
勞擾衆生。
【解釋】
勞擾百姓,將百姓視同牛馬一般的驅使而不愛惜。
【分析】
衆生是指一切的百姓,只要是人,那一個不想自己得到安定快樂幸福呢?若是自己想要求得安定快樂幸福,而卻狠心的驅使勞擾百姓;或是自己已經處在安定幸福快樂的環境當中,于是就不知道百姓被驅使、被勞擾的痛苦,這都是非常不仁慈的行爲。
春秋時代,孔子的學生顔淵告訴定公說:“古代的聖王大舜,能夠善巧的使用民力,而不使人民感到勞擾疲憊;所以大舜當帝王的時候,國內就沒有逸樂沒事幹的百姓;周穆王的時候,造父善于駕禦馬車,所以造父所養的馬,就沒有一匹是閑置休息的;要知道鳥餓了,就會到處的啄;獸餓了,就會向地上拼命的抓;人窮極餓極了,就會變得奸詐;馬跑累了,就會停下來休息;自古到今,從來就沒有一個政權,能夠勞擾驅使百姓,而沒有危險的啊!”
故事一:
漢朝開國以來,就苦于匈奴的邊患,大臣王恢想要邀得平定邊疆的功勞,就向皇帝上書建議:“可以乘著朝廷剛剛與匈奴和親的大好時機,先用錢財利誘;然後再用預先埋伏的重兵襲擊,這樣必定可以大破匈奴的軍隊,永遠消除邊患了。”朝廷的大臣,都不贊同王恢的意見;王恢則堅持力爭,皇帝就同意采行了王恢的建議;派遣了叁十萬的大軍,藏匿埋伏在山谷之中;再派遣間諜,引誘匈奴闡于進入塞內,然後下令軍隊出擊;不料事機不密,走漏了消息,單于就引兵退守塞外,漢朝的軍隊追趕不及,士兵和戰馬因而死掉了好幾萬,錢糧的耗費更是不計其數,老百姓和軍隊都怨聲載道;皇帝非常的震怒,就下诏命令王恢自殺謝罪。從此以後,邊疆的沖突,就不斷的發生;衛青、霍去病等大將,率領著軍隊與匈奴爭戰而蹀血不休,王恢就算死了,也推卸不了責任啊!
故事二:
明朝英宗正統年間,福建的參政宋彰,勞擾民間,搜刮錢財,貪汙了數萬兩的黃金,贈送給當時大權在握的宦官王振;于是得以升遷,擔任福建的布政(相當于現在的省長)。宋彰上任之後,就計算自己這次升官所花費的錢;于是下令按戶收繳分攤,貧窮的人家繳不出錢來,經常被差役驚擾逼迫而怨聲載道;于是有一個土匪的首領叫鄧茂七,就乘機造反,福建的讀書人和百姓,跟從他一同謀反的人相當的多,勢力也相當的大,官府的兵力無法抵擋,宋彰就被盜匪劫掠,全家都被殺死。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
【解釋】
破壞有錢人的家,以奪取他的財寶。
【分析】
不小心破壞了別人的東西,已經是有損自己的道德了,況且是爲了想要奪取別人的財寶,而不擇手段的去破壞他人的家啊!或是用勢力去明搶硬幹,或是暗地裏使用陰謀詭計;然而明搶硬幹,必定是難逃法律的製裁;但是所造的罪孽就更重了啊!那會嚴重到什麼程度呢?這要比人間計贓論罪的法律懲罰,還要嚴格五倍;因爲陰惡比陽惡更爲嚴重,所以陰間法律的懲罰,必定重于陽間法律的懲罰啊!
故事一:
河南開封薛宏仁,爲人貪心而陰險;他的鄰居家中有一件珍珠衫價值連城,許多人想盡了辦法,想要把這件珍珠衫弄到手,結果都失敗了。薛宏仁就設計誣告鄰居,破壞他的家,結果珍珠衫就落到了薛宏仁的手中。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個消息被強盜知道了,于是強盜就聚衆到他家強劫;薛宏仁在倉惶之中穿著珍珠衫,爬到樓上躲藏,並且還把樓梯抽掉;強盜看了這個情形,非常的生氣,于是就放火燒房子,結果薛宏仁就這樣活活的被燒死。
故事二:
元朝浙江西部地區,有一個大富人家,兄弟兩人因爲父親過世而鬧意見;米信夫就乘機教唆他們兄弟兩人,打官司互告;結果破壞了他們的家,而且把他們的家産據爲己有;兄弟兩人這時候才感到非常的後悔,因此抑郁憂傷而死,于是米信夫就富有了廿年。到了至元年間,米信夫因爲牽連叛變,而被押到縣衙審問;見到了縣官,很像是當初的那位弟弟,心裏感到非常的驚恐害怕;縣官就迫使他招供,承認自己的罪行,逼他把家産賣盡了,才得以免于受刑。米信夫氣不過,就到知府大人那裏控告縣官;等他見到了知府大人,才知道知府大人就是縣官的哥哥;于是又被酷刑拷打,逼他承認罪行;因此米家全家八口人,都死在監獄裏。
【結語】
唉!教唆的機詐詭谲,最是隱密微細而不爲人知,爲何它的果報是如此的慘烈啊!在別人兄弟之間,挑撥教唆分化,就算只造了五分隱巧的罪惡,便足夠相當于十分顯直的罪惡啊!
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解釋】
決水沖毀,或是放火焚燒,以毀害人民居住的房屋。
【分析】
若是不幸遇到了水火的災難,痛苦已是相當的難忍,爲何還要忍心去做決水放火害人的惡事呢?人民所居住的房屋,既然被水火毀壞,家中的資財,也會隨之一空;人和動物的性命,大概多是難保,這種的傷害,實在是太大,所造的罪惡,也實在太深了;所以放火決水的惡行,決定是天地難容啊!
于鐵樵先生說:“開鑿水池引河水,水勢驟發難控製,因而誤決河邊堤,或是點火放花炮,花炮隨風吹落地,以致房屋被火燒;過失雖然是無心,但是終歸害大衆,所以應當要痛戒啊!要—痛—戒!”
故事一:
吳楓山在吳興的時候,偶然遇到當地發生了火災,火勢很大延燒了數十家的房子;吳楓山就立刻拿出錢來,找人救火;而且還跪在地上叩頭哭泣,悲傷的向天祈禱;這時候,忽然天起大風,反而把火吹滅了。吳楓山當天晚上,就夢到了神明向他說:“你曾經出錢,請人救活了溺水的人,今天又真心的救火,你救人的誠心,已經感動了上天,上帝賜給你兩個兒子,將來都會非常的顯貴,你的壽命,也延長了十二年啊!”
【再析】
救人水火的果報,這還算是小的呢!居上位的人,若是真正能夠做好預防水災的工作,使得千萬的百姓,不致遭受到水火的災害;那麼他的功德,就更廣大了,所獲得的感應,必定會比吳楓山還要快速更好啊!
故事二:
梁武帝聽信了大臣王足的計策,修築土堤,擋住了淮河之水,以灌溉壽陽地區;並且…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