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夠使五個孩子病愈,健康而榮耀顯貴啊!由此看來,天人感通是如此的容易;願天下有心人,務必要堅定自己積功累德的信心,千萬別懈怠啊!
【附記】
明朝袁了凡所做的家庭四訓,其中的積善篇,對于積功累德,有詳細的說明和舉例,想進一步了解學習的人,請參考淨空法師所演述的了凡四訓講記,又名修福積德造命法,本會並製作有國臺語版廣播劇供參考。
慈心于物。
【解釋】
凡是積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親親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萬物啊!
【分析】
慈就是仁心,爲萬善的根本。慈有兩種的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並且還要放生;這是積德累功的本,也是做善人的根!
大藏經說:“人若是不殺生,愛護動物的生命,以及放生布施食物,就會得到長壽的果報。”現在一般人家的小孩子玩遊戲,經常會傷害到像蜻蜓、麻雀、小鳥等類的小動物,這是家長們應該要痛切禁止,不要讓小孩傷害小動物,這樣不只是會傷害到那些小動物的生命,損害孩子的福報,而且助長了孩子的殺機;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做人就不懂得仁慈寬恕了啊!至于家中的仆人,常會將熱水澆潑在地上,或是燒材掃地的時候,多會傷害到蛀蟻之類的小蟲,這也是應該要戒除的啊!凡是見到了一切的衆生,投身到死地,例如飛蛾撲向燈火,蟲子墮在網子裏,麻雀小鳥被打傷,螞蟻被踏到,魚蝦被網住等等,都應該要方便的去救護,保全它們的性命,這些都是福報大壽命長的人所行的善事啊!
普賢行願品說:“若是能夠使得衆生歡喜,則一切如來都會歡喜啊!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爲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爲根本的緣故。因爲衆生的緣故,而生起了大悲;因爲大悲的緣故,而生起了菩提心,因爲有了菩提心的緣故,才能夠成就正覺。對于衆生來講,最愛的就是自己的身命了;對于諸佛而言,衆生就是他們的最愛啊!所以能夠救衆生的身命,則能夠成就諸佛的心願啊!”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來,諸佛菩薩千言萬語,無非不是在教人救拔衆生的痛苦;而邪魔外道千言萬語,無非不是在教人吃衆生的肉啊!所以我們知道勸人放生,則是啓發了人的慈悲心;這就是永劫常樂的善因啊!而勸人殺生,則是啓發了人的殘忍心;而爲永劫遭受怨仇罪孽的根本啊!所以同樣是一句話,可以造福,也可以造禍,所以我們講話,怎麼可以不謹慎呢?
故事一:
漢朝的楊寶,在他九歲的時候,見到了一只黃雀,被一只凶猛的大鸱鸮咬傷,掉落到地面上;結果這只受傷的黃雀跌落在地上,又被好多的螞蟻圍困著。楊寶就趕快的把黃雀救起來,放置在箱子裏保護它;並且用黃花喂黃雀吃;等到黃雀的傷養好了以後,楊寶就把它放走了。有一天的傍晚,一位穿著黃衣服的童子來向楊寶拜謝,黃衣童子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在我前往蓬萊的路上,經過這裏的時候,遭遇到了災難;幸而被你所救;爲了感謝你的救命之恩,我把這四個玉環贈送給你,它能夠使你的子孫,將來做官,都能做到叁公最高的地位;而且他們的品德操守,就跟這個玉環一樣的潔白啊!”黃衣童子講完了這些話,就不見了。後來楊寶生了楊震,楊震生了楊秉,楊秉生了楊賜,楊賜生了楊彪;一共是祖孫四代,全都做官做到了叁公,而且品德操守都是非常的清白,當時確實是沒有人能夠跟他們相比啊!
故事二:
沈萬叁是明朝人,有一次他看見有人拿著幾百只的青蛙,而且准備馬上就把這些青蛙殺死;沈萬叁不忍心見到這些青蛙被殺,于是就用錢把這些青蛙全都買了下來,放在池塘裏面,使他們能夠悠遊自在的生活。有一天沈萬叁經過池塘旁邊,看見一大堆的青蛙,圍著圓圈,站在一個瓦盆上面;呱呱的叫著,好像在說:“沈萬叁啊沈萬叁,瓦盆請你帶回家!”于是沈萬叁就將這個瓦盆帶了回家,做盥洗的用具。有一次他用瓦盆洗手的時候,戴在手上的戒子,掉落到瓦盆裏,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他才發覺,就去瓦盆裏找戒子;這時候,沈萬叁突然發現整個瓦盆裏面都是戒子;沈萬叁非常的驚奇,就用金子銀子放在瓦盆裏面試試看,結果整個瓦盆裏都是金子銀子!原來這個瓦盆就是所謂的聚寶盆啊!因此沈萬叁的財富,富可敵國,沒人能夠比得上啊!
故事叁:
宋朝的永明延壽禅師,俗姓王,是丹陽地方的人,最初在余姚縣擔任稅務官;因爲他經常買魚放生,薪水用完了,不得已就挪用了公款;到了上級長官派員清查庫錢時,才發現他已經挪用了數十萬的庫錢。依照當時的法律,王先生就被判了死刑;而王先生在臨刑的時候,臉色都不改變;並且還對他的好友,也就是當時的監斬官許自新說:“我已經放活了億萬條的生命,今天我是死而無憾啊!我現在一心一意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豈不是太快樂了嗎?”說罷他就一心合掌念佛,一點也不怕死。就當劊子手揮起鋼刀,砍到王先生脖子的時候,只聽得铛的一聲,大刀就斷裂成叁節!監斬官許自新就立即做了表章,將情形奏報錢镠王;這位錢镠王也是信佛慈悲的人,見到了奏章,就立刻下令赦免王先生的罪;並且還恢複他的官職。但是王先生被釋放之後,就看破了世事,出家學佛;精進認真的勤修戒定慧。有一次他夢到觀音菩薩用甘露水灌入他的口中,因此智慧就漸漸的開了。著有萬善同歸集六卷,常住在永明寺,後來被推崇爲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到了七十二歲的時候,他就端坐合掌念佛而逝。後來有位僧人,每天都圍繞著延壽禅師的靈骨塔禮拜,有人問他原因?這位僧人回答說:“我是撫州地方的出家人,因爲前一陣子生了一場重病,魂被鬼卒引到陰間,見到閻王殿的角落有一軸畫像,我看到閻王親自對著畫像在恭敬的頂禮膜拜。我感到好奇就問旁邊的判官,這幅畫像上面畫的是誰啊?”判官回答說:“畫的是永明延壽禅師。凡是人死了以後,都必須經過這裏,唯有永明禅師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是上品上生;因此閻王對禅師特別的尊敬,所以才向禅師的畫像頂禮。”由此可見,慈悲放生,念佛往生西方,連陰間的閻王爺都對他恭敬頂禮啊!
【嘉言】
明朝的蓮池大師,曾經作了一篇戒殺的文章勸化世人,他說:“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生命,而動物也是一樣的貪生怕死;所以怎麼可以殺它們的身體,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呢?殺生的時候,或是用利刀剖開了它們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它們的內髒;或是剝它們的皮,或是刮它們的鱗;或是割斷了它們的喉嚨,或是劈開了它們的外殼;或是用滾湯活活的煎煮鼈鳝,或是用鹽酒生腌了螃蟹和蝦子。可憐啊!它們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卻是無處可以伸冤啊!而且這種的極苦,實在是難以忍受啊!人們造下了殘殺生靈這種彌天的罪業,與被他們所殺害的生靈,因此而結下了萬世的血海深仇。一旦無常到來,就要立即墮入地獄,在地獄中受到镬湯、爐炭、刀山、劍樹、種種的苦刑啊!等到地獄的罪苦受完了之後,仍然必須要投生作畜生,來償還以往殺生食肉的命債啊!還完了命債,再投生爲人;則是多病而且早死;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勸導大家要戒殺;並且更要隨著自己的能力來放生,加持念佛,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也必定能夠隨著自己的願望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了六道輪回的苦海,普度衆生,功德無量啊!”
忠孝。
【解釋】
爲人臣子的,必須要盡忠;爲人子女的,必須要盡孝。
【分析】
臣盡忠,子盡孝,乃是天理的常規,也是人倫的根本。假使爲人臣子的不忠,則君王對臣子還有什麼期望呢?爲人子女的若是不孝,則父母對子女還有什麼指望呢?要知道不忠不孝,連畜生禽獸都不如,怎麼可以稱爲人呢?
人雖然可以修成仙,但是必須要經過長久積功累德的修持;惟有至忠大孝的人,今天死了,明天就可以生到天界。一般人都知道忠孝爲臣子的大節,豈知忠孝更是爲超升到天界的根本原因啊!
孝子必須先要安定國家,因爲國家安定了,家庭才能夠安定;而家庭安定了,孝子才能夠實行孝道啊!所以古人求忠臣,必定是在孝子之門求到的啊!而忠孝若是能夠兩全的話,方才是做人最高的德性;然而也有忠孝不能夠同時盡到的;所以必須要分別的討論,這樣才能使得大家知道,可以隨著個人情況的不同,而盡自己的心了。
所謂忠,就是盡心而無欺的意思。凡是人類的倫理所在,例如屬下服事長官,晚輩奉事長輩,或是平輩朋友間的交往處事、待人接物,都應該要盡心而無欺;而這忠的道理,則專門屬于爲人臣子,或部屬的;因爲父子兄弟夫婦的關系,人人都自然知道應該要互相的敬愛;至于君臣的關系,則是道義相結合的;一般的常人,容易在這個地方上産生茍且的現象,而爲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夠盡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權勢、恩怨、名譽這五種。想到了自身的家庭和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麼所産生壞的影響還小些;而玩權弄勢的念頭,多是出自奸臣,那麼就會關系到天下國家的利害了;而這些奸臣,最後也是害到了自己,例如李林甫、楊國忠、秦桧等人。至于是爲了恩怨名譽,雖然是世間號稱君子的人,也是在所難免;這就是唐、宋以來,朋黨之禍的原因啊!
【嘉言】
于鐵樵先生說:“老百姓所以能夠安居樂業過著太平的日子,這全都是靠國家軍隊和警察保護啊!試想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國家軍隊和警察的保護,則一定是盜賊橫行,燒殺搶奪;老百姓的生命財産,豈不是危在旦夕,朝不保暮嗎?所以只要想到這點,那麼就是販夫走卒,也都是時時刻刻受到了國家的保護啊!因此每一個人都應當隨著自己的本分對國家盡忠,更何況是讀書做官領國家薪水的人,若不認識這個忠字,就實在是太慚愧了啊!”
故事一:
唐朝的名臣魏征,有膽量、有謀略,善于挽回君王所做不恰當的決定。無論大事小事,只要皇帝不對,魏征一定是毫不留情苦苦的勸…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