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在衆生面前。……”——《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4、德行愈厚,樓閣愈美
“有些樓閣能隨意高大,浮在空中,宛如雲氣。也有些不能隨意高大,固定在地面上。這是因爲求道時,德行有厚薄的緣故。”——《大阿彌陀經》。
5、旁有華幢,樂器莊嚴
“樓閣的兩邊,各有華幢,以無量的樂器爲莊嚴。八種清風,鼓吹這些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聲。”——《觀無量壽佛經》。
6、欄上璎珞,皆出妙音
“樓觀欄楯,璎珞覆上,皆作五音。”——《大阿彌陀經》。
7、光明成臺,百寶樓閣
“黃金地上,每一種寶物,都有五百種顔色和光芒。像花那麼美的光芒,構成光明臺,成千上萬的樓閣,都是百寶所成。”——《觀無量壽佛經》。
“天人的一小片指甲,就值一整片閻浮提的土地。”——《雜寶藏經》。
——更何況是極樂的淨土呢?
明 妙意
琉璃寶地黃金界,樓閣空中天樂清。
音中共奏無生曲,觀聽明時定往生。
明 楚石
卻望金蓮寶界遙,樓臺一一倚雲霄。
黃莺韻美春長在,玉樹枝柔歲不凋。
流水有聲隨岸轉,好花無數逐風飄。
野人自選歸來日,何待諸賢折簡招。
明 楚石
無限風光賦詠難,樂邦初不厭遊觀。
十虛卷入秋毫末,一粟藏來天地寬。
瑪瑙殿中金釘钹,珊瑚樓上玉欄杆。
妙音曆曆聞人耳,何處飛鳴五色鸾。
明 楚石
參差寶樓倚層虛,縱有丹青畫不如。
林影交飛金孔雀,水光倒浸玉芙蕖。
分明池上佛身現,宛轉眉間毫相舒。
百億叁千大千界,盡令方寸攝無余。
清 普能
世事回頭入道場,堅心念佛往西方。
擡頭盡是黃金殿,舉眼無非白玉堂。
七寶瑤池敷菡萏,八功德水戲鴛鴦。
諸君真到蓮邦國,便請知音和一章。
了知生死事無常 莫道先從老者亡
大限到來無定准 後生年少也提防
(七)水池
1、池畔檀木,花葉飄香
“極樂世界中,到處都有七寶妙池。池中充滿了八功德水。”——《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極樂世界有很多水池,池畔有檀香木,花葉垂布,香氣四溢”——《無量壽經》。
“講堂左右,泉池交流,……湛然香潔……岸邊無數旃檀香樹、吉祥果樹,花朵和果實時常飄散芳香,形色光明照耀。枝條修長,葉子茂密,相交垂覆在水池上面,散發各種世間無法形容的香味,隨風散馥,沿水流芬。”——《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夏蓮居先生會集本第十六頁)。
2、池上花多,光潔茂盛
“水池上面有天優缽羅花、缽昙摩花、拘牟頭花、芬陀利花,色彩富有變化,而且光潔、茂盛。”——《無量壽經》。
3、水位高低,隨心所欲
“那些菩薩及聲聞衆(極樂世界的居民),如果進入寶池(沐浴或遊戲),水的高度可隨心所欲,無論想要水位到足踝、膝蓋、腰部、頸部,它都會立即依照你的意思。如果要全身浸泡者,水就馬上漫著你的身體。如果沐浴或遊戲完畢,想要水位還原,它就立即恢複本來的水位。”——《無量壽經》。
4、水的溫度,冷暖適意
“池水的溫度(冷暖調適),自然隨意。”——《無量壽經》。
5、水色清明,寶沙映徹
“極樂世界的水質清明澄潔,清淨得好像沒有東西一樣。”——《無量壽經》。
“極樂世界七寶池底寶沙映徹,無深不照(水清見底)。”
6、池上波瀾,自發妙音
“水池上面有小小的波瀾和回流,輾轉相互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流動時美麗的波流(漣漪),自然發出美妙的聲音。”——《無量壽經》。
7、隨所應聞,法喜充滿
“隨其所應,無不聞者。有的人聽到佛的聲音、講經說法的聲音、僧音、寂靜聲、空無我聲(破執著和煩惱的聲音)、大慈悲聲、波羅密聲或者解說佛陀十力、四無所畏和十八不共法的聲音、各種通達智慧的聲音、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甚至甘露灌頂、衆妙法聲。這些聲音都隨衆生的程度和喜好而聽聞,聽後必然産生無量歡喜、隨順清淨、離欲安甯、明白真理等功效。”——《無量壽經》。
——每個人都隨自己的性向和興趣,聽到不同的聲音。
8、池邊階道,七寶嚴飾
“池的四邊有梯階和道路,都是金、銀、琉璃、玻璃四種寶物,合起來做成的。上面的樓閣也是用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七種寶物,裝飾得整整齊齊,而且非常好看。”——《阿彌陀經》。
9、內外左右,大小適中
“建築物的內外左右,有許多水池(可以沐浴)。這些水池有的十由旬,有的二十、叁十,甚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都各相等(成比例)”——《無量壽經》。
——水池越大,深度就越深。
10、池水清香,甘露美味
“池中有八功德水,清澈、盈滿、潔淨、芳香,而且還可以喝,味如甘露。”——《無量壽經》。
11、寶池玉沙,多彩多姿
“黃金的水池,池底鋪了白銀沙,白銀的水池,池底鋪了黃金沙,水晶池底鋪了琉璃沙,琉璃池底鋪了水晶沙,珊瑚池底鋪了琥珀沙,琥珀池底鋪了珊瑚沙,砗磲池底鋪了瑪瑙沙,瑪瑙池底鋪了砗磲沙,白玉池底鋪了紫金沙,紫金池底鋪了白玉沙。有的水池是由兩種、叁種甚至七寶所合成的。”——《無量壽經》。
12、七寶蓮池,質柔色美
“每一個水池,都是七寶所成。那些寶物的質地非常柔軟,都是從如意珠王産生的,分成十四支,呈現七寶妙色。這些水池以黃金爲管道,渠下都是以各色各樣的金剛爲底沙。”——《觀無量壽經》。
13、寶珠湧香,上下流注
“摩尼寶珠湧出香水,流注在花卉間,沿著樹木上下流動。”——《觀無量壽經》。
——《彌勒菩薩下生經》記載:“兜率天也有水遊梁棟間。”我們這裏的水不會往上流。
14、八功德水,清涼甘甜
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有下面的特征:
(1)澄淨——沒有汙垢和染濁。
(2)清冷——清澈涼快,使人沒有煩熱。
(3)甘美——甘甜美妙,味道絕佳。
(4)輕軟——輕揚柔軟,上下自在。
(5)潤澤——津潤滑澤,而不枯澀。
(6)安和——安靜和緩,絕不激暴。
(7)除饑渴——不僅止渴,兼可療饑,同時又具有殊勝的效力,飲時調適,飲後永無病患。
(8)長養諸根——對于身心諸根,大有俾益。——《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和《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15、浴畢坐蓮,心智增長
“既然沐浴完畢後,或各坐于蓮花之上。……洗後進益,有的在地上講經、有的在誦經、自(已練習)說經、授經、聽經、念經、思道、一心坐禅、經行。也有在虛空中講經的,甚至坐禅、經行,各隨自己的性向而有所得。未斷煩惱的衆生,因而斷除煩惱;未得不退轉的菩薩,因而證得不退轉。(所以這水不僅有沐浴的功效,洗完以後又能得大利益。)——《無量壽經》
“極樂世界的衆生,在水池中沐浴完畢後,開神悅體,蕩除心垢。”——《無量壽經》。
明 楚石
風滿瑤臺水滿池,華開菡萏一枝枝。
細聽凫雁鴛鴦語,正是身心解脫時。
璎珞自然成寶玉,袈裟全不假機絲。
如來相好瞻無盡,所得明門誓憶持。
明 楚石
幾回夢到法王家,來去分明路不差。
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寶蓋似雲霞。
鴛鴦對浴金池水,鹦鹉雙銜玉樹華。
睡美不知誰喚醒,一爐香散夕陽斜。
清 普能
西方勝境妙難量,入得淨邦心自彰。
八德池中蓮九品,一荷花內法叁章。
金沙布地青霞壁,瑪瑙砌階白玉牆。
宮殿頗多難盡述,專心念佛到蓮鄉。
明 妙意
珠成七寶寶成池,池作金渠十四支。
蓮華讵止車輪大,觀佛成時某在斯。
宋 北山
八德池深花又大,跏趺端坐蓮花載。
耳聽法音心悟解,從今跳出胞胎外。
清 省庵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劃盡青山鋪碧玉,收幹滄海出虛空。
法音自演風柯裏,妙義頻宣水鳥中。
諸佛衆生同一體,互相周遍盡圓融。
明 楚石
無邊大士與聲聞,海衆何妨逐品分。
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總乘雲。
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
坐臥經行無挂礙,天花隨處落缤紛。
五、行
(一)飯後經行,逍遙安適
“飯食(以後,便徜徉自在地)經行。”——《阿彌陀經》。
——不同于世人吃飽飯後,不是爲世俗雜務奔波勞碌,就是昏睡床上浪費光陰。
(二)神通自在,遍遊十方
“極樂世界的衆生,時常在清早時,每人都用衣襟(或用盛花的器物),裝了很美妙的花,去供養各方世界的十萬億佛。他們清早出去,到了吃飯時,已經回到自己本來住的西方極樂世界了。”——《阿彌陀經》。
“每天清晨,大家拿著這些美妙的鮮花,過了一會兒,就飛到他方無量世界去供養百千億尊佛。大家各以百千億種香花寶樹,供養佛陀,有的人將花散在空中,有的放在地上,而後回到極樂淨土。”——《稱贊淨土佛攝經》。
“諸大菩薩,承佛威神,在吃一頓飯那麼短的時間,遍到十方無量世界,以香花、伎樂、衣、蓋、幢、幡等無數供具供養諸佛。如果要獻花,則于空中,化成花蓋,周圍達四十裏,甚至六百或八百裏,各隨花蓋的大小,停于空中,勢皆下向,以成供養。又以妙音,歌頌和贊歎佛的功德,又聽佛說法,供養完畢後,忽然輕舉,還到本國,仍然尚未用餐。”——《大阿彌陀經》。
“我作佛時,我國中人,都得到神足通,在一念頃,能過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大阿彌陀經》的法藏比丘願。
“八住菩薩在一刹那那麼短的時間,就可遊行無數世界。”——《華嚴經》。
——根據《大阿彌陀經》法藏比丘的四十八願,往生極樂世界,不僅得到飛行的神足通,而且又得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漏盡通。真是六通具足、自在!
——不同于…
《淨土風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