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風光▪P5

  ..續本文上一頁此世界衆生出門要擠公共汽車、飽受空氣汙染和喇叭噪音,出國則不但奔波遊覽、花費钜款,而且還可能有水土不服之患。

  明 楚石

  無常無我法全該,水鳥風林豈異哉。

  不動一塵常在定,遍遊諸刹又歸來。

  凡夫本自同彌勒,知識何嘗離善財。

  堪忍便爲清淨界,覺華還向妄心開。

  明 楚石

  經行地上盡奇珍,異草靈苗步步春。

  國界初無叁惡道,莊嚴自有衆天人。

  長空落日如懸鼓,大聖無時不現身。

  從曠劫來今始悟,故鄉曾不隔纖塵。

  明 楚石

  池上藕華華上人,佛光來照紫金身。

  更聞妙法除心垢,盡救迷情出苦輪。

  舉步遍遊塵點國,利生終滿涅槃因。

  娑婆界上光陰短,極樂知經幾劫春。”

  正好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裏偷閑;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製,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六、育

  (一)生育——蓮花化生·不受胎苦

  “西方安樂世界,現在有一尊阿彌陀佛,如果衆生,無論出家或在家,能正確地受持那一尊佛的名號,並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就會來到他住的地方,使他看得見佛菩薩。他見到佛菩薩以後立即産生慶幸和喜悅,而且功德倍增。因爲這個緣故,他所投生的地點,永遠脫離胎胞和汙穢的形體,純是住在鮮美微妙的七寶蓮花中,自然化生,而且具有廣大的神通和顯赫的光明。”——《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如果有人能憶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他將來必會遠離生、老、病、死和無常的苦惱,……很快往生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聽聞妙法。這種人永遠不再受輪回的苦,沒有貪愛、憎恨和愚癡,沒有生、老、病、死,沒有饑餓的困厄,不受胎胞生身的痛苦,承佛法的威力,蓮花化生……。”——《大乘莊嚴寶王經》。

  (二)教育

  1、講堂和宿舍

  (1)內有水池·外有森林

  “每一間佛的講堂和阿羅漢的住宅,裏面都有七寶池,外面都有數百千重的七寶樹。”——《大阿彌陀經》

  (2)白珠摩尼·明妙無比

  “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循,亦皆七寶,自然化成,又有白珠摩尼以爲交絡,無比光明美妙。諸菩薩衆,所居住的宮殿,也是如此。”——《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夏蓮居先生所輯會集本第十六頁)。

  2、教育場所——七寶蓮花

  (1)蓮花放光·色澤柔美

  “池裏的蓮花,像(金輪聖王的)車輪那麼大。青色的蓮花,會放出青色的光芒;黃色的蓮花,會放出黃色的光芒;紅色的蓮花,會放出紅色的光芒;白色的蓮花,會放出白色的光芒。這些蓮花都很美妙,很香又很潔淨。”——《阿彌陀經》。

  ——注:《婆沙論》記載:“輪王的千輻金輪,周圓十五裏。”《華嚴經疏鈔》說:“金輪大一由旬。”

  (2)蓮花衆多·難以勝數

  “每一個水池中,都有十六億七寶蓮花,周圓都正等于十二由旬。”——《觀無量壽經》。

  (3)蓮花大小·變化多端

  “池中的蓮花,有的一由旬,有的甚至百由旬、或千由旬。”——《大阿彌陀經》。

  (4)百千億葉·繁茂旖旎

  “各式各樣的七寶蓮花,周遍世界,每一朵七寶蓮花,都有無量百千億葉。”——《大阿彌陀經》。

  (5)光彩絢麗·扣人心弦

  “青色蓮花,放出青光,白色蓮花,放出白光;玄、黃、朱、紫等顔色的蓮花也是如此。光彩絢爛,每一朵蓮花中,放出叁十六百千億道光明。每一道光明又現出叁十六百千億尊佛。每一尊佛都放百千光芒,普爲十方衆生,說微妙法。”——《大阿彌陀經》。

  (6)種類特多·目不暇接

  “極樂世界的蓮花有無量種色彩和無量的光明。阿彌陀經只說了四種顔色,大本阿彌陀經說了六種顔色,都是省略了。”——《彌陀經疏鈔》。

  ——注:青、黃、赤、白是一切顔色的基礎,有了這四種顔色,可以調出無數多的色彩。所以阿彌陀經只列出這四種最基本的顔色。

  (7)葉脈如畫·美不勝收

  “蓮花的每一片葉子,都有八萬四千條脈絡,宛如天上的圖畫那麼美!”——《觀無量壽佛經》。

  ——每一片葉子都等于開了一個“畫展”!

  (8)蓮花特征·略說四種

  “極樂世界的蓮花有微、妙、香、潔四大特征。”——《阿彌陀經》。

  甲、四種微細·幽隱精致

  幽微——根潛池底,不可窺視。

  隱微——不生高原陸地,與繁華麗蕊而爭妍豔。

  細微——《觀無量壽佛經》說:“每一蓮葉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

  精微——七寶所成,珍奇粹美。

  前面兩點,是所有蓮花共有的通性,後面兩點是極樂世界的蓮花才有的特性。——《彌陀經疏鈔》第二卷。

  乙、十二種妙·超越凡俗

  因果同時妙——剛開花,即結果,不等待花落才結果。

  垢淨雙非妙——蓮花不但出汙泥而不染,同時也超越清水。染而不染,不染而染。

  總別齊彰妙——花遍圍于蓮子外,種于羅列在蓮花中。

  隱顯隨宜妙——晝則開敷,夜則還合。

  主伴相參妙——巨蓮在中,而有百千億蓮花以爲眷屬。

  勝劣分別妙——九品蓮花,各隨宿修,不相錯謬。

  小大無定妙——大一由旬,甚至百千萬億由旬。

  寒暑不遷妙——不以春生,不以秋瘁,亘古常新。

  彩素交輝妙——朱、紫、玄、黃或者純白,雜色雜光,也是如此。

  動靜一源妙——生于彼國,而能從空中來至此土,迎取當生。

  凡聖兼成妙——諸佛菩薩,結跏其中,念佛衆生,托質其內。

  感應冥符妙——此方念佛,極樂世界的蓮花立即標上姓名。隨人勤惰而現榮枯。

  前面四點是所有蓮花共有的通性,後八點是極樂世界的蓮花才獨有的特性。

  丙、二種芳香·香中之王

  穢中香——此土蓮花生在臭水,而能放出幽香。

  香中香——彼國光色不同,香氣隨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

  丁、二種潔淨·潔中之最

  垢中潔——此地的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潔中潔——彼國則蓮根生在金沙,吸收八功德水的水份,質料是妙寶,所以無比潔淨。——《彌陀經疏鈔》第二卷。

  3、生活環境

  (1)奇珍鳥類·出和雅音

  “極樂世界,時常有各色各樣、稀奇美妙的鳥,像白鶴、孔雀、鹦鹉、鹙鹭、迦陵頻伽(好聲鳥)、共命鳥……等。這些鳥,晝夜六時,都會發出柔和、優雅的聲音。它們的聲音都是在暢演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種種佛法。使衆生聽了,都想念佛寶、法寶和僧寶。”——《阿彌陀經》。

  “極樂世界中,時常有種種奇妙、可愛而且色澤很多的鳥類,例如鵝、雁、鹙鹭、鴻、鶴、孔雀、鹦鹉、迦陵頻伽、共命鳥等。這些鳥時常聚在一起,發出柔和優雅的聲音,宣揚妙法。”——《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極樂世界的鳥叫得悅耳,而且有內容,不同于此地的鳥只亂叫一通。柔和與粗暴相對,像烏鴉的叫聲就是暴音。優雅與低俗相對,像黃莺等是屬于較俗的鳥音。聲音柔和而不粗厲,就使聽者躁心自然消釋,是名“和音”。正大謹嚴,沒有邪靡,能使聽者欲念自然平靜,是名“雅音”。子路的瑟缺乏柔和,鄭國的音樂違背優雅,極樂世界的鳥,兼具“和”、“雅”這兩種美德,是爲黃鍾大呂等樂器所不及。”——《彌陀經疏鈔》第一卷。

  (2)彌陀所化·宣揚法音

  “你們不要以爲這些鳥是因爲做人時,造了罪業,才投生做畜生,受苦的報應。爲什麼不可以這樣說呢?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地獄、餓鬼和畜生叁種惡道。那裏,連惡道的名目尚且沒有,何況實在的惡道,那就更加不會有了。這些鳥都是阿彌陀佛要宣揚和流通佛法的聲音,所以才變化出來的。”——《阿彌陀經》

  (3)如意珠王·光化衆鳥

  “極樂淨土有如意寶珠王,會湧出金色微妙的光明,變化成百寶而且多采多姿的鳥。”——《觀無量壽佛經》。

  4、同學——不退菩薩爲伴侶

  (1)身有光明·常照八尺

  “極樂世界所有的聲聞衆,身上都有光芒,能照耀一尋(八尺),菩薩的身光能照耀百千尋。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的身光時常照耀叁千大千世界。”——《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2)身悉金色·具卅二相

  “我成佛時,十方世界的所有衆生,如果來生我國,都具有紫磨真金身,具足叁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如果相貌有了差別或好醜,我誓不取正覺。”(《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

  (3)好行仁義·無癡怒心

  “往生極樂淨土的人,處仁遷義,不妄動作,終無淫怒之心和愚癡之態。”——《大阿彌陀經》。

  (4)諸根明利·沒有惡習

  “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都具足叁十二相,諸根明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大阿彌陀經》。

  (5)二乘弟子·其數無量

  “彼佛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都是已經斷除煩惱和我執的阿羅漢,其數量非常多,不是算數所能知道的。諸菩薩衆,也是如此。”——《阿彌陀經》。

  “極樂世界的菩薩和聲聞衆不可思議,不可稱限。”——《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6)永不退轉·一生補佛

  “往生在極樂世界的衆生,都是不會退轉的,其中有…

《淨土風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