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P10

  ..續本文上一頁經決不敢離開經典一句,有所解說,也是根據佛經和祖師的注解,決不妄自發明。佛言是聖言量,當然可靠,祖師是實修實證,斷了見思惑,親得佛法利益的,這樣的注解才可看。因爲,凡夫一開口,一寫文章,不免是見思惑在講話。再者,老人家講經也從來不談玄說妙,而專說我們修行做得到的。講念佛可以得到利益的方法,也就是老人家數十年的寶貴經驗。又怕大家認爲淺近,不以爲然,所以又常勉勵蓮友,千萬勿起貢高我慢心。辦事就要辦真的,學佛就要求得如來真實義。今年元月二日,雪公在慎齋堂的開示,還字字铿锵地烙在我們心田之中。老人家一開始就問大家,今天來到這裏是幹什麼用的?如果只是湊熱鬧,熱鬧場多的是,這裏沒有什麼好熱鬧的。雖然是新的年頭,老人家並不說好聽話;因爲重要的是死生的問題,是頭出頭沒,六道輪回的問題。而實際上,老人家說出來的,都是經典上最精要,真正能幫助大家解決生死大事的方法,那一句不是好話呢?

  老人家以近一世紀的人生閱曆,深知每件事情的因緣都不容易,對于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無不恭敬謹慎。老人家的身教、言教都在在啓發我們,任何大小事情都不可輕忽,因緣得慎自珍惜。如今,老人家雖然暫別我們,歸于安養,相信老人家行願弘深,必能盡速乘願再來,廣度衆生。而老人家的精神志業,更是需要我們同心齊力來發揚的。每當看到滴答不息的鍾表和照人光明的燈燭,不禁都令人想起老人家那兩首詩偈,到底有幾人能從長夜大夢中醒來呢?

  臺中蓮友心目中的雪公老師

  淨毅

  民國叁十八年,炳公雪廬老師隨孔奉祀官德成先生,由大陸播遷來臺,整整叁十七個年頭,一直住在臺中市,以弘揚佛教淨土法門及儒家中華文化爲職志。他老人家是數萬人的老師,“李老師”叁個字,已代表多層的含義,學生們想到李老師,意識裏就知道要念佛,要行善,要真心實意,要表裏如一,要經世濟用,要....,總之要做一個外儒內佛的中國人。

  李老師叁十多年來在臺中建立淨土道場,以及許多文教事業,尤其每周叁,親自在臺中慈光圖書館講華嚴經,風雨無阻,學生有七八十歲的老妪,有大學教授,有青年學子,而每人均能普受法益,這可從十六年來每星期叁,千人座席的慈光圖書館,被擠得水泄不通可得明證。前年老人腿疾行動不便,但仍然由弟子們擡著上臺講經,不肯休息,並說道:“我留著身子,就是要當法器,大家想聽,我怎能不講?....”這種爲法舍身的精神,就是所謂臺中的“李老師”。

  近月來,老人體力較爲不繼,弟子們前去探望,請老人多進餐食,老人說:“我吃精神。”再勸吃補品,則又言:“我吃菩提子就夠了!”由此可知李老師全憑一股堅強的毅力爲道爲法而犧牲。老人常告訴青年學子們說:“我來臺灣,受臺灣這塊土地的滋養,我比臺灣人更愛臺灣。”老人愛的不是臺灣的阿裏山,或日月潭,而是要愛護臺灣老百姓的民心;他不斷的把中華文化的種子及精神傳播給臺灣人,喚起青年學子對文化及社會的使命感,從早年開辦國文補習班、大專佛學講座,到晚年成立論語講習班,都是默默的把古聖先賢的內涵,透過他淵博的學養和智慧,不收分文,夜夜挑燈,爲學子們逐句逐章,不疲不厭的講到最後一口氣。

  李老師往生前叁、四小時,弟子們請老人開示,老人手持念珠,雙目炯炯有神的說道:“一心不亂。”這就是李老師爲世人說法的最後一句遺言。

  千言萬語,訴說不盡臺中蓮友及學生們對李老師的崇敬與追思。他深入每位弟子的心中,從四月十叁、十四兩日,如喪考妣,絡繹不絕跪在地上匍匐到李老師臥榻助念的神情,即可知弟子痛失良師的心情。

  李炳南居士大事年表

  淨軍敬編

  名號:諱豔,字炳南,號雪盧、法號德明。別署雪僧、雪叟、雪野、海漚、一漚。

  籍貫:世居山東省、濟南市、南券門巷。

  年齡:生于民前二十二年(一八九○)即清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夏曆臘月初七日。卒于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四月十叁日,時爲夏曆丙寅叁月初五日清晨五時四十五分,春秋九十有七。

  眷屬:父諱壽村。母翟氏,諱師遠。弟諱華,字實美。元配張氏諱德馥,繼配趙氏諱德芳,皆已謝世。子俊龍,孫女珊、彤。均陷大陸。

  大事記要:

  民前二十二年(一八九○)清光緒十六年 一歲

  夏曆十二月初七日,公誕生于山東省濟南城內南券門巷。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二十叁歲

  與濟南學界組成“通俗教育會”,當選會長。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 二十七歲

  前會更名爲“私立通俗教育研究會”,設講座于西門月洞,日日講學,獲山東省府獎譽。

  民國九年(一九二○) 叁十一歲

  管莒縣監獄,倡德化,醫囚疾。始崇儒,繼讀“山東法政學堂”。複依梅撷芸光羲大士聞法相學,由是洞達儒釋。

  民國十叁年(一九二四) 叁十五歲

  哲嗣俊龍誕生于莒縣。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 叁十九歲

  四月,大盜謀犯莒城,知事北去,縣府無人,公聯合各機關及邑紳,組臨時縣政委員會,搶救災民,以待軍援。

  民國十九年(一九叁○) 四十一歲

  一月,軍閥據莒城抗中央軍,民食殆盡。公偶閱豐子恺(護生畫集),深感弭兵禍在戒殺護生,遂爲蒼生立誓茹素。

  莒城解圍後,公獲友人向印光大師所設蘇州宏化社函請之佛書(學佛淺說)、(佛法導論)等,即覺契入。複聞印祖爲通儒高僧,即思皈依。後得印祖弟子函介,乃通信皈依,蒙賜法號“德明”。

  民國十六年至二十年間,莒縣頻遭內戰之禍。公在此間,不計己身安危,或率警兵巡行彈壓安撫,或偕人缒城說敵,或登城堞勸阻犯軍等,周旋其中,保全民命。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叁叁) 四十四歲

  公往蘇州報國寺參谒印光大師,蒙開示終日,遂棲心淨土。

  民國二十叁年(一九叁四) 四十五歲

  莒縣重修縣志,公受總纂莊太史心如之邀,由獄政轉任分纂,負責纂修古迹、軍事、司法、金石四類,逾叁年而竟其事。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叁五) 四十六歲

  獲中醫師執照。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叁六) 四十七歲

  八月叁十日,于山東濟南淨居禅寺,依可觀律師求受五戒。

  九月二十六日,複于山東濟南女子蓮社,依大雲大法師進求菩薩戒,由是道業益進。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叁七) 四十八歲

  一月,受莊太史薦,應聘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任主任秘書職。七月,蘆溝橋變起,公隨奉祀官孔上公德成遷重慶。一日,至長安寺求谒太虛大師,欣見梅師撷芸亦在座,乃獲薦至監所弘法。績佳,蒙大師題字獎慰。

  之後,又隨奉祀官遷入西郊歌樂山,結廬林間,命曰“猗蘭別墅”。並自請于大師,願于山巅雲頂寺任講席。平時則奔走于硝煙彈雨間,赈濟災黎。

  避渝之前,曾從北京真空禅師, 學參究法,複與濟南淨居寺方丈客觀法師同參八年。

  居渝期間,依白教唝噶呼圖克圖、紅教諾那呼圖克圖修持密法,計有八年。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 四十九歲

  十一月初四,印光大師示寂,公恸如失怙。

  民國叁十二年(一九四叁) 五十叁歲

  夏天,慈母翟太夫人往生,公悲恸欲絕,于寺延僧超度。後凡興辦諸事業,多以母難日爲成立日,其孝思不匮有如此者!

  民國叁十四年(一九四五) 五十六歲

  日本降。次年,還金陵,從奉祀官住京叁載。此間,曾陪孔上公叁返曲阜,以道梗,僅于叁十五年秋一返濟南。余時恒于南京普照寺、正因蓮社講經說法。

  民國叁十八年(一九四九) 六十歲

  一月,奉到押運卷箱前來臺灣之證明書。

  二月,隨孔上公只身浮海來臺,寓臺中。初居自由路,繼居複興巷,再遷和平街,後寓正氣街。

  四月,于臺中市居仁路法華寺設“施診處”。夏曆四月初一,在法華寺開講佛法,這是莅臺第一次正式說法。

  五月,于法華寺開講(心經)(四十二章經)等,並倡印(歧路指歸)(光明畫集)(無量壽經)(學佛淺說)(勸人專修念佛法門)(龍舒淨土文),並編印(當生成就之佛法)(阿彌陀經摘注接蒙義蘊合刊)。並成立“放生組”,每月放生兩次。

  七月,受聘爲“覺生月刊”社長,並撰創刊辭。

  夏曆六月起,于臺中市忠孝路靈山寺,陸續開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說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往生論)等。

  又于臺中有明巷贊化鸾堂開講(阿彌陀經),感動堂主及鸾生皈佛。

  民國叁十九年(一九五○)六十一歲

  夏曆二月,于臺中靈山寺首次佛七中開示法要。之後年年佛七皆應邀前往開示。

  同月,獲朱炎煌、許克綏等居士之助,成立“臺中佛教蓮社”,社址暫設于法華寺內,並任第一屆社長。

  六月起,複分身至豐原慈龍寺、慈濟宮、龍意堂,臺中寶善寺、二份埔慈善堂、彰化昙華堂、鹿港龍山寺等處弘法,大扇蓮風。

  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 六十二歲

  五月,應屏東東山寺邀,宣講(阿彌陀經),並成立念佛團。八月,應臺中寶善寺邀請,每周末舉辦“佛學通俗講座”,訓練佛學講演人才。

  十月,于臺中蓮社成立男女二衆弘法團,男衆宏法臺中監獄,女子宏法蓮友家庭。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 六十叁歲

  一月,禮請證蓮老和尚傳授叁皈五戒。複于臺中蓮社舉辦首次“冬令救濟”。並舉行“春節講演大會”,及成立“天樂班西樂隊”。

  四月,于臺中蓮社創立“國文補習班”,嘉惠失學者。並親編(佛學常識課本)。

  十一月,辭(覺生)社長職。

  十二月,爲(菩提樹)撰創刊辭,複撰(參觀癞病樂生療養院因緣記)。並于臺中蓮社成立“往生助念團”。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叁) 六十四歲

  一月,功成身退,辭臺中蓮社社長職。複受聘爲導師及名譽社長。並開講(阿彌陀…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醒世詩詞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