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决不敢离开经典一句,有所解说,也是根据佛经和祖师的注解,决不妄自发明。佛言是圣言量,当然可靠,祖师是实修实证,断了见思惑,亲得佛法利益的,这样的注解才可看。因为,凡夫一开口,一写文章,不免是见思惑在讲话。再者,老人家讲经也从来不谈玄说妙,而专说我们修行做得到的。讲念佛可以得到利益的方法,也就是老人家数十年的宝贵经验。又怕大家认为浅近,不以为然,所以又常勉励莲友,千万勿起贡高我慢心。办事就要办真的,学佛就要求得如来真实义。今年元月二日,雪公在慎斋堂的开示,还字字铿锵地烙在我们心田之中。老人家一开始就问大家,今天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用的?如果只是凑热闹,热闹场多的是,这里没有什么好热闹的。虽然是新的年头,老人家并不说好听话;因为重要的是死生的问题,是头出头没,六道轮回的问题。而实际上,老人家说出来的,都是经典上最精要,真正能帮助大家解决生死大事的方法,那一句不是好话呢?
老人家以近一世纪的人生阅历,深知每件事情的因缘都不容易,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无不恭敬谨慎。老人家的身教、言教都在在启发我们,任何大小事情都不可轻忽,因缘得慎自珍惜。如今,老人家虽然暂别我们,归于安养,相信老人家行愿弘深,必能尽速乘愿再来,广度众生。而老人家的精神志业,更是需要我们同心齐力来发扬的。每当看到滴答不息的钟表和照人光明的灯烛,不禁都令人想起老人家那两首诗偈,到底有几人能从长夜大梦中醒来呢?
台中莲友心目中的雪公老师
净毅
民国三十八年,炳公雪庐老师随孔奉祀官德成先生,由大陆播迁来台,整整三十七个年头,一直住在台中市,以弘扬佛教净土法门及儒家中华文化为职志。他老人家是数万人的老师,“李老师”三个字,已代表多层的含义,学生们想到李老师,意识里就知道要念佛,要行善,要真心实意,要表里如一,要经世济用,要....,总之要做一个外儒内佛的中国人。
李老师三十多年来在台中建立净土道场,以及许多文教事业,尤其每周三,亲自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华严经,风雨无阻,学生有七八十岁的老妪,有大学教授,有青年学子,而每人均能普受法益,这可从十六年来每星期三,千人座席的慈光图书馆,被挤得水泄不通可得明证。前年老人腿疾行动不便,但仍然由弟子们抬著上台讲经,不肯休息,并说道:“我留著身子,就是要当法器,大家想听,我怎能不讲?....”这种为法舍身的精神,就是所谓台中的“李老师”。
近月来,老人体力较为不继,弟子们前去探望,请老人多进餐食,老人说:“我吃精神。”再劝吃补品,则又言:“我吃菩提子就够了!”由此可知李老师全凭一股坚强的毅力为道为法而牺牲。老人常告诉青年学子们说:“我来台湾,受台湾这块土地的滋养,我比台湾人更爱台湾。”老人爱的不是台湾的阿里山,或日月潭,而是要爱护台湾老百姓的民心;他不断的把中华文化的种子及精神传播给台湾人,唤起青年学子对文化及社会的使命感,从早年开办国文补习班、大专佛学讲座,到晚年成立论语讲习班,都是默默的把古圣先贤的内涵,透过他渊博的学养和智慧,不收分文,夜夜挑灯,为学子们逐句逐章,不疲不厌的讲到最后一口气。
李老师往生前三、四小时,弟子们请老人开示,老人手持念珠,双目炯炯有神的说道:“一心不乱。”这就是李老师为世人说法的最后一句遗言。
千言万语,诉说不尽台中莲友及学生们对李老师的崇敬与追思。他深入每位弟子的心中,从四月十三、十四两日,如丧考妣,络绎不绝跪在地上匍匐到李老师卧榻助念的神情,即可知弟子痛失良师的心情。
李炳南居士大事年表
净军敬编
名号:讳艳,字炳南,号雪卢、法号德明。别署雪僧、雪叟、雪野、海沤、一沤。
籍贯:世居山东省、济南市、南券门巷。
年龄:生于民前二十二年(一八九○)即清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夏历腊月初七日。卒于民国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四月十三日,时为夏历丙寅三月初五日清晨五时四十五分,春秋九十有七。
眷属:父讳寿村。母翟氏,讳师远。弟讳华,字实美。元配张氏讳德馥,继配赵氏讳德芳,皆已谢世。子俊龙,孙女珊、彤。均陷大陆。
大事记要:
民前二十二年(一八九○)清光绪十六年 一岁
夏历十二月初七日,公诞生于山东省济南城内南券门巷。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 二十三岁
与济南学界组成“通俗教育会”,当选会长。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 二十七岁
前会更名为“私立通俗教育研究会”,设讲座于西门月洞,日日讲学,获山东省府奖誉。
民国九年(一九二○) 三十一岁
管莒县监狱,倡德化,医囚疾。始崇儒,继读“山东法政学堂”。复依梅撷芸光羲大士闻法相学,由是洞达儒释。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 三十五岁
哲嗣俊龙诞生于莒县。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 三十九岁
四月,大盗谋犯莒城,知事北去,县府无人,公联合各机关及邑绅,组临时县政委员会,抢救灾民,以待军援。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 四十一岁
一月,军阀据莒城抗中央军,民食殆尽。公偶阅丰子恺(护生画集),深感弭兵祸在戒杀护生,遂为苍生立誓茹素。
莒城解围后,公获友人向印光大师所设苏州宏化社函请之佛书(学佛浅说)、(佛法导论)等,即觉契入。复闻印祖为通儒高僧,即思皈依。后得印祖弟子函介,乃通信皈依,蒙赐法号“德明”。
民国十六年至二十年间,莒县频遭内战之祸。公在此间,不计己身安危,或率警兵巡行弹压安抚,或偕人缒城说敌,或登城堞劝阻犯军等,周旋其中,保全民命。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 四十四岁
公往苏州报国寺参谒印光大师,蒙开示终日,遂栖心净土。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 四十五岁
莒县重修县志,公受总纂庄太史心如之邀,由狱政转任分纂,负责纂修古迹、军事、司法、金石四类,逾三年而竟其事。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 四十六岁
获中医师执照。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 四十七岁
八月三十日,于山东济南净居禅寺,依可观律师求受五戒。
九月二十六日,复于山东济南女子莲社,依大云大法师进求菩萨戒,由是道业益进。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 四十八岁
一月,受庄太史荐,应聘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任主任秘书职。七月,芦沟桥变起,公随奉祀官孔上公德成迁重庆。一日,至长安寺求谒太虚大师,欣见梅师撷芸亦在座,乃获荐至监所弘法。绩佳,蒙大师题字奖慰。
之后,又随奉祀官迁入西郊歌乐山,结庐林间,命曰“猗兰别墅”。并自请于大师,愿于山巅云顶寺任讲席。平时则奔走于硝烟弹雨间,赈济灾黎。
避渝之前,曾从北京真空禅师, 学参究法,复与济南净居寺方丈客观法师同参八年。
居渝期间,依白教唝噶呼图克图、红教诺那呼图克图修持密法,计有八年。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 四十九岁
十一月初四,印光大师示寂,公恸如失怙。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 五十三岁
夏天,慈母翟太夫人往生,公悲恸欲绝,于寺延僧超度。后凡兴办诸事业,多以母难日为成立日,其孝思不匮有如此者!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 五十六岁
日本降。次年,还金陵,从奉祀官住京三载。此间,曾陪孔上公三返曲阜,以道梗,仅于三十五年秋一返济南。余时恒于南京普照寺、正因莲社讲经说法。
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 六十岁
一月,奉到押运卷箱前来台湾之证明书。
二月,随孔上公只身浮海来台,寓台中。初居自由路,继居复兴巷,再迁和平街,后寓正气街。
四月,于台中市居仁路法华寺设“施诊处”。夏历四月初一,在法华寺开讲佛法,这是莅台第一次正式说法。
五月,于法华寺开讲(心经)(四十二章经)等,并倡印(歧路指归)(光明画集)(无量寿经)(学佛浅说)(劝人专修念佛法门)(龙舒净土文),并编印(当生成就之佛法)(阿弥陀经摘注接蒙义蕴合刊)。并成立“放生组”,每月放生两次。
七月,受聘为“觉生月刊”社长,并撰创刊辞。
夏历六月起,于台中市忠孝路灵山寺,陆续开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说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往生论)等。
又于台中有明巷赞化鸾堂开讲(阿弥陀经),感动堂主及鸾生皈佛。
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六十一岁
夏历二月,于台中灵山寺首次佛七中开示法要。之后年年佛七皆应邀前往开示。
同月,获朱炎煌、许克绥等居士之助,成立“台中佛教莲社”,社址暂设于法华寺内,并任第一届社长。
六月起,复分身至丰原慈龙寺、慈济宫、龙意堂,台中宝善寺、二份埔慈善堂、彰化昙华堂、鹿港龙山寺等处弘法,大扇莲风。
民国四十年(一九五一) 六十二岁
五月,应屏东东山寺邀,宣讲(阿弥陀经),并成立念佛团。八月,应台中宝善寺邀请,每周末举办“佛学通俗讲座”,训练佛学讲演人才。
十月,于台中莲社成立男女二众弘法团,男众宏法台中监狱,女子宏法莲友家庭。
民国四十一年(一九五二) 六十三岁
一月,礼请证莲老和尚传授三皈五戒。复于台中莲社举办首次“冬令救济”。并举行“春节讲演大会”,及成立“天乐班西乐队”。
四月,于台中莲社创立“国文补习班”,嘉惠失学者。并亲编(佛学常识课本)。
十一月,辞(觉生)社长职。
十二月,为(菩提树)撰创刊辞,复撰(参观癞病乐生疗养院因缘记)。并于台中莲社成立“往生助念团”。
民国四十二年(一九五三) 六十四岁
一月,功成身退,辞台中莲社社长职。复受聘为导师及名誉社长。并开讲(阿弥陀…
《李炳南老居士与台湾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