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P6

  ..續本文上一頁六月十七日起首次傳叁皈五戒菩薩戒,恭請斌宗老法師爲得戒和尚,忏雲、淨念兩法師爲羯摩,教授和尚並講在家律儀,會性法師開堂並教習威儀。受叁皈者一五八名,五戒二百名,菩薩戒四十叁名。從此,受菩薩戒者,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

  四十四年六月七日中佛會理事長章嘉大師出巡各地,曆時二十五天,抵臺中是在六月廿五日,曾莅臨本刊訪問,炳公老師亦隨大師至臺南及豐原等地協助弘法工作,代表大師講演數次。

  十二、助印大藏經破預約記錄

  中華佛教文化館影印大藏經委員會組團環島宣傳預約,由南亭老法師率團于四十四年九月十七日自臺北出發,先至東部再到南部各縣市,再至中部各地,于十月二十日抵達臺中市,由臺中蓮社及本刊積極籌備,租借家職學校大禮堂,舉行講演歌詠大會,團長南亭老法師及星雲法師講演佛法,宜蘭、臺中兩地佛教女青年表演歌詠鋼琴獨奏等,並在靈山寺應臺中蓮社全體蓮友之公宴,席間由炳公老師首先訂藏一部並介紹勸訂藏經,與會者一時即席認訂者,共得四十余部,破各地團體預約之最高記錄。

  四十四年十二月八日本刊第卅七期起,炳公老師每期除了佛學答問外,並增撰短篇“卷首語”,刊于目錄頁之上首,爲衆生之心理病態把脈,對症下藥,精辟扼要,讀者無不歡喜稱贊。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桃園佛教蓮社落成,該社爲炳公老師一手提攜組成,由前臺中第一銀行經理簡國垣居士(桃園人)發起籌建,開幕時特聘炳公老師爲名譽社長。並恭請章嘉大師親臨主持典禮,中市蓮友于落成前六日間,每晚由炳公派學生來此講演佛法,中年者如陳進德、許炎墩、林看治、周慧德、呂正涼、鄧明香,青年者如張玉燕、賴玉燕、賴玉钗、林秀煌、許俊傑、王炯如等,每晚均由筆者放映彩色幻燈助興。

  十叁、第一個佛教圖書館的成立

  四十五年叁月間臺中蓮友籌劃創辦佛教圖書館及講堂,因蓮社講堂已不敷容納擁擠的聽衆,此事由中慧班女青年首先發起義賣各種縫紉品及紙花捐出作爲經費。至六月間正式有章嘉大師等具名發起,由炳公老師在本刊爲文呼籲,籌備處設在本刊,至四十六年五月間已在柳川西路購下一廠房,價值四十五萬元,已募得二十余萬元尚不足二十萬。筆者自泰國歸來攜返各僑社贈送佛像多尊,義賣得二千叁百七十元全部捐出。至八月間奉教育部核准成立,並正式命名爲“私立慈光圖書館”,成立董事會,李炳南、周邦道、劉汝浩、許克綏、陳進德、德欽、張正心、許炎墩、賴天生、朱斐、黃火朝、徐竈生、張佩環、林看治、失炎煌等十五人爲首屆董事,成立財團法人,公推炳公老師爲首任董事長,直至四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開幕日起,正式開放閱覽,館長由炳公老師兼任。藏書計有大藏經六部,法寶總目錄二部,其他線裝本八八七卷,洋裝本二九○二卷,另有佛學辭典七部,太虛全書一部,一般學術書有二十五史、通鑒、十叁經諸子集等,全部共約一萬冊。該館附設慈光托兒所于八月一日開學。開幕日起舉辦佛學講演五天,遊藝晚會一天,每日參加者約六百人。此爲我國私立圖書館之正式批准成立者之第一所。館長李炳南于揭幕後,兩個周叁晚間作通俗演講,第叁個周叁(六月十八日)起,由炳公開講“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

  十四、第一個佛教孤兒院的設立

  慈光圖書館于四十八年更籌備附設一孤兒院,于五月間獲准成立,第一次董事會于四月廿五日召開,出席董事李炳南、朱斐、許克綏、陳進德、德欽、賴天生、林淵泉、朱炎煌、黃火朝、林張闖、徐林冬柑、周邦道、郭阿花、廖一辛、張佩環、林看治等。會中決議定名爲臺中市私立慈光圖書館附設慈光育幼院,創辦人提名李炳南爲董事長,院址已有許克綏獻出私産土地一百數十坪,房屋六幢。後因蓮友爭相捐地,而許克綏捐出之地因環境煩囂,決定售出後改捐現金。有任教家職之李繡莺居士自動要求將其自宅之空地一百余坪願捐獻作爲院址,再在其空地貼鄰以許氏捐獻之售屋現金購建地六百五十坪,合共七百七十坪,作爲育幼院用地。董事長李炳南,聘許炎墩爲院長、李繡莺爲副院長。因受八七水災影響,延至四十九年二月底,始成立籌建委員會,聘李炳南、許克綏、陳進德、賴天生、黃火朝、朱斐、廖一辛等爲籌建委員,本刊代收捐款。七月七日開始動工,于五十年六月一日落成,經筆者向泰國華僑廖振祥居士募得二尺高銅佛像一尊,委托杭立武大使代爲空運請回。以後每年佛誕節臺中蓮友擡著佛像遊行的就是這一尊銅佛。董事會規定認養兒童費用每月一百五十元,一時認養者頗不少數。開幕典禮由社會處長傅雲剪彩,參觀者千余人。

  十五、千人戒會盛況空前

  臺中蓮社成立十周年,舉辦居家千人戒會,由許炎墩居士出資假慈光圖書館舉行,求叁皈、五戒、菩薩戒者竟達一千二百七十八名之多,戒費免收,法緣殊勝,創本省佛教史上空前記錄,尤其難得的是五位戒師(證蓮老和尚、隆泉、靈源、戒德、宏慈等法師)也將供養的紅包一萬元捐出作爲福利孤兒的功德。這是炳公老師在臺舉辦最盛大的一次戒會,叁皈及五戒均分兩批進行。

  十六、兩度引退鼓勵後進

  慈光圖書館第一屆館長任期兩年屆滿,炳公老師引退,爲鼓勵後進,經董事會聘請由陳進德任第二屆館長。

  四十九年十二月八日本刊九十七期出了一次“印光大師生西二十周年紀念專號”,炳公老師提供了民國二十四至二十五年間印祖之親筆來函七封,加上炳公老師親筆書跋,一並製版刊出,使專輯增光。

  家母譚太夫人于五十年二月九日在滬籌終生西,炳公恩師召集臺中蓮社等六單位,在慈光圖書館設靈堂舉行公祭。節余奠儀五千二百七十七元,除放生百元外,余半數印經結緣、半數捐慈光育幼院。

  十七、接引大專青年開辦慈光講座

  自周宣德居士首在臺大成立佛學社團後,位于臺中之省立農學院(現已改爲國立中興大學)經周邦道、許祖成兩教授提倡、發起組織智海學社,炳公老師全力支持,于五十年叁月十八日正式成立,創辦人爲該校研究生侯家駒,首任社長王國元。

  慈光圖書館爲了輔導大專青年學佛,自五月六日起新辟慈光學術講座,炳公老師親自主講,筆者從旁協助在中部地區各大專院校同學報名參加事宜,報名者學生組有一二四名,社會組六十叁名。師編十四講表爲教材。結束時舉辦智慧測驗一次,前叁名可獲五百、叁百、一百元之獎學金。臺中蓮社爲配合此一講座,于十一月廿六日起,每周日舉辦大專青年佛學座談會,以期青年同學對佛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由炳公老師親自主持答覆青年同學提出的許多問題。後來複利用暑假寒假舉辦明倫講座,擴大接引大專青年學佛;後複接受美國沈家桢居士之委托,承辦佛經注疏語譯會,專門訓練大專以上青年十名,養成譯注專門人才。

  十八、叁度引退以退爲進

  炳公老師于五十年底前,又分別辭去臺中蓮社、慈光圖書館、慈光育幼院等叁機構董事長,以便專心教學及講經。雖然,辭去虛名,而實際仍負起了教化的重任,以退爲進也欤!

  本刊于五十一年開始編集炳公老師十二年來全部佛學問答分十二大類編輯,六月出版,共集問答二千六百六十叁則。

  十九、中興新村初傳法音

  省府遷中興新村後,省府各單位同人,成立中興佛社,五十一年七月十日該社法務組長楊青藜居士致函筆者,洽請炳公老師前往講演佛法,師慈悲允于每周二晚間前往講兩小時,作有系統的介紹佛法之概要,首次在中興會堂舉行,後改借第二國校或第一國校,每次聽衆約百余人,均系省府各廳處公務員及其眷屬。後即成立中興佛社。

  炳公老師的舊詩,意境甚高。他的“雪盧詩集”交本刊自五十一年十一月一二○期起連載。首篇爲“燹余稿”,皆四十年來所積詩稿也。炳公老師所寫的佛教歌詞亦不少,經商得名作曲家李明訓、呂泉生等加五線譜後在本刊一一九期起陸續發表。

  二十、教部頒獎謝絕慶功

  教育部以炳公老師十余年來在臺中推行社教頗著成效,經地方首長呈報,決予嘉獎,乃于五十一年度社教運動周開幕典禮上,臺北中山堂由教育部長黃季陸舉行贈獎典禮,同時受獎者尚有趙麗蓮、郝更生、陳致平等叁人。惟炳公因事前未聞不及阻擋,待中央日報刊出消息始悉,除對政府德意表示感謝外,派圖書館職員北上代表領獎,對其他蓮友等慶功之舉一概謝絕,北部友好聞訊紛紛來函詢問炳公北上日期准備歡迎,亦均一一婉謝。

  二十一、臺灣第一個佛教醫院

  爲發揚佛陀濟世利人精神,本刊試創佛教醫院,擬先設立一小型佛教醫院,命名爲“佛教菩提醫院”,五十一年底組織了一董事會,除創辦人李炳南、朱斐、黃雪銀叁人爲當然董事外,加聘于淩波、林看治、林進蘭、張慶祝、呂正涼、林慧蘩、池慧霖、周慧德、李繡莺、鄧明香等居士爲董事。並推舉林看治爲常務董事兼董事長,朱斐、黃雪銀爲常務董事。試辦期間二年,聘于淩波醫師爲院長,暫時租用臺中市臺中路二十六號黃常董雪銀之住宅爲院址,試辦倘有成效,再另覓地籌建院址。此一小型佛教菩提醫院于五十二年四月五日開幕。一般貧民及佛門四衆生活困難者均予以施診,醫藥費全免,臺中蓮友或本刊讀者均可享受八折優待。

  二十二、海內外響應掀起了捐建熱潮

  臺北周宣德居士聞訊臺中將籌建菩提醫院,立即撰寫一文“爲籌建菩提醫院而呼籲”在本刊一二五期發表,文中提出幾項募款具體辦法,並且首先以分期付款方式認捐一間單人病房以紀念其師智光上人。炳公老師與筆者亦合捐一間以紀念印光祖師。各董事分別響應。因此即照周居士建議者:單人房叁坪(每坪四千元)爲一萬二千元,雙人房四坪爲一萬六千元。普通房按坪數比率增加。可一次或分兩年期付款,使一般人均有能力發心捐獻,可合捐或獨捐,可以紀念之對象命名。海外僑胞以加拿大的詹勵吾居士首先響應,除了獨捐一間紀念虛雲上…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醒世詩詞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