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李炳南老居士与台湾佛教▪P5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莲社成立

  至卅九年农历二月初七日成立台中佛教莲社,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暂借法华寺为临时社址,老师当选了第一届莲社社长。

  同年大除夕,我与邓明香小姐在台中慎斋堂举行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佛化婚礼,恭请炳公老师为我俩福证。

  四十年五月十六日随老师远征屏东,应东山寺邀前往作为期一周之弘法,宣讲“弥陀经”,并成立念佛团。莲风因此吹向南部。

  四十年七月台中莲社已先购得南区绿堤巷廿九号沿著绿川的一幢日式平房,开始迁入正式办公,并在几叠榻榻米上作为各念佛班集会的场所,屋后一片空地,准备建一大殿兼作讲堂,把后门改为前门而沿绿川的前门改为后门。但后来重建时,不知谁的主意又把后门恢复为前门,前门却又改为后门,门牌却在后门。

  台中宝善寺老住持达善师住世时,对于弘法的工作颇不遗余力,当四十年八月请老师每周末一次,举办佛学通俗讲座,专为训练佛学讲演的人才而设,正式学员五十人,旁听的不下百余人。那时我们都报名参加,后来住持去世,该寺法务后继无人就此停止。

  五、自编教材组宏法团

  十月间老师又在莲社成立台中监狱弘法团和女子弘法团,老师自编教材,并亲自讲习一遍,下一周即由弘法团学生至监狱宣讲,分外省籍与本省籍应机施教,免得浪费时间在译话上,效果颇著。女子弘法团则多在台中市区街头巷尾,假莲友家中或骑楼下,举行通俗佛法讲演会,他们集合附近的邻居友好作为听众,收效颇广。

  大概在这段时间,我们弘法团的学生,都按儒家古礼,向老师行拜师礼,红包中只准放进一元作为“贽敬”,别的什么都不收。有人误会老师收皈依弟子,其实这是两回事。代说皈依则或有之,因为当时台中没有正式的出家师父,所以最初他都写信给四川如岑法师介绍通信代说皈依,(法华寺的第一批学生大多皈依如岑法师)后来台湾与大陆通讯中断,他老曾在莲社恭请斌宗大法师、证莲老和尚、忏云大法师、会性法师等莅社为诸莲友请授居家诸戒,平时则介绍皈依证老、南老、印老等由老师在佛前方便代说,但绝不授戒,依佛法说,附近若无比丘时,尚可在佛前自受皈戒,这样做法,似并无不合之处。

  六、莲社落成春节宏法

  莲社的大殿兼讲堂建筑,经一年竣工,于四十年农历十二月初七日(41、1、3)举行成立一周年纪念暨落成典礼。

  四十年底台中莲社首次举办了冬令救济,施米数千斤。

  四十一年春节正月初九起,首次在莲社新讲堂举行春节讲演大会。同时又成立天乐班西乐队,参加者有陈天生、胡远志等十数人,每日讲前由青年们随乐队提灯游行于市区,分发传单劝人信佛前来听讲,当经过莲友家门口时,多放鞭炮以表欢迎。行人见到灯笼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纷纷投以新奇眼光,驻足而观。春节弘法收效尤广,吸收新人,加入莲社者,不在少数。

  四十一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台中莲社新塑西方三圣像升座。

  四月间莲社又附设国文补习班,吸收青年男女失学者,予以补习国文及佛学常识,老师亲编佛学常识课本,我也担任教席,专讲佛学常识。

  七、由“觉生”而“菩提树”

  炳公老师因事务繁忙,于四十一年十一月辞去觉生社长职,我也因与发行人旨趣不合,退出“觉生”,在四十一年十二月,另起炉灶,创刊“菩提树”,十二月八日出版。

  新刊的命名,我本拟以“菩提叶”为名,因古印度以贝叶刻经故;后来炳公说菩提叶没有菩提树来的好,所以就决定命名为“菩提树”。

  世事变迁无常,从“觉生”而“菩提树”,独挑大梁恐力不能胜,乃恳请老师继任社长,但他老人家以事繁未允,不过仍允为菩提树也写一篇“创刊辞”。他老在创刊辞中有一段说:

  “记者这支笔,在近二十年间,一提到手里,差不多就是些“三藐三菩提”。大胆的说,这样好像佛法百亿俱胝分中的一分小使者,也像佛法的小播音机。自迁到台中,曾借觉群月刊生灭了一次,又在觉生月刊生灭了一次,现在又是灭而复生了。”

  “这一生一灭,是何因缘,是先要说明的,这支笔固然是佛法小使者,小播音机,却是记者色身的冤家,一年复一年,它的头发是由白转黑,记者的头发反是由黑变白。又加上宾客来往,书信裁答,早就感觉应付不了,在今春就发愿与它绝交,一直到了上月才达目的,把它往地下一投,由它灭去。”

  “愈是怨憎愈聚会,台中忽又生了一株菩提树,各方发菩提心的大德,竟接连的来信,促我拾起旧笔,来与菩提结缘!记者踌躇了半晌,拿起镜子自己一照,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随著向各方辞谢。那知不得人的谅解,更来了许多责备:甚么不培菩提树,那有菩提果?甚么只图清闲,是无悲心的自了汉!甚么众生是菩提树根,不发大悲心,是不向它浇水!甚么头上白了几根烦恼丝,心里就绝了菩提种!这是贪著烦恼、断灭菩提!逼得记者走头无路,只得拾起旧笔,再让它出生。”

  这一段开场白,虽无社长之名,却负起了社长的实质关系。

  炳公老师为菩提树定下旨趣,标榜出:一、提倡净土,二、劝导持戒,三、宣扬大乘,四、维护正法,五、灌输爱国思想等五大目标,朝这方向迈进。

  八、为麻疯病人的呼吁

  炳公老师于四十一年九月间曾接到新庄塔寮坑乐生疗养院慈惠会来函,因该院患者全系麻疯病人,内有信仰佛教者三百余人,发愿要自建佛堂一所,以供念佛静修之用,要求代为呼吁祈请十方善士助成。炳公于前往桃园请经之第二日曾前往回龙寺之便,参观了乐生疗养院,感动之余,在本刊写了一篇“参观癞病乐生疗养院因缘记”,呼吁读者雪中送炭,一分布施五分功德:因为一者是建一所佛堂,使三宝住世;二者开办一所道场,可以弘法;三者使一群残疾者获得精神慰藉;四者是使病人多吃一口饭,免得缺少营养;(患者曾开会决议把每天饭菜节约一部分建堂费用储款已积到六千余元)五者使佛教与他教相形之下也增几分光彩(该院早有外国牧师神父在院内建有教堂两座)。这一篇动人的参观记发表后,本省籍天台宗大德斌宗老法师首先响应乐助一千余元,炳公以公务员本身亦助五百元,我也捐出一百元,各地读者纷纷响应,至十一月止共收六万一千四百四十七元六角,其中包括丘汉平居士经手的菲律宾侨胞张文彬居士的二万二千四百十八元七角在内。工程于是开始,至十二月底佛堂接近完成,但尚缺门窗估计不足一万五千元,犹待布施,后于四十三年二月间一位无名氏独助一万四百余元,又续收了一万三千五百多元,连前总计七万八千三百零一元,至此佛堂完成,但佛像尚待因缘,终于至四月止共得款一万一千九百五十六元。建筑总计九万一千二百卅二元。该院佛堂及西方三圣塑像全部竣工,在本刊一再呼吁下,不到二年终告落成,经炳公老师命名为“栖莲精舍”,并经慈航老法师择定五月廿三日举行落成典礼,恭请章嘉大师亲临主持,是日参加大德有南亭、白圣、道安、觉净、庆规等诸长老,朱镜宙、孙张清扬、李子宽、周宣德等五百余人。

  九、功成让贤担任导师

  台中莲社在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新成立了往生助念团。但炳公老师却于四十二年一月十一日辞去了莲社社长。功成身退,让贤与灵山寺老当家德钦大比丘尼出任,经社员大会改聘炳公为名誉社长,以导师身份为莲社服务。

  四十二年一月十五日,本省台南县白河大仙寺首次传四众大戒,戒和尚是大仙寺住持开参长老,三师为焦山智光老和尚、金山太沧老和尚、河南道源老法师;白圣法师开堂,戒德法师陪堂。而尊证则有证莲、南亭、慧峰、煮云、悟明、印明、眼净等法师。台中莲社经炳公老师的鼓励督促,有董正之、朱斐、林看治、邓明香等四人发心求在家菩萨戒。出家戒戒期半月。自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圆满。但在家戒自初六日始,十五圆满,在家众受戒者将近三百人,出家众共一百七十六人。

  莲社落成后,自四十二年农历新年春节讲演大会后,李老师就开讲“阿弥陀经”,采教学方式,俾宏法人员学习。学员四百余人,中秋前夕圆满。

  十、大安不安莲社救灾

  这一年八月十九日的妮娜台风给中部大甲溪带来了灾害,台中莲社发起救灾活动,前往大甲及大安两灾民收容所慰问灾胞,携带现金、实用品等予以分送。此时女子弘法团在现场展开个别施教并分赠佛书。一行卅余人在李老师及德钦社长率领下,第一次表现出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四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炳公老师应台中慎斋堂之请,开讲弥陀经八天,最后一天念佛追悼于四十二年九月十九圆寂于宁波天童寺的圆瑛老法师,会中分赠圆瑛老法师著「劝修念佛法门”及李老师編著的“当生成就之佛法”两种以资纪念。(按圆瑛老法师曾于四十年前莅临该堂宣讲普门品七天)。

  四十三年三月廿八日起炳公在灵山寺,开讲“妙法莲华经”。

  四十三年五月六日下午九时,慈航老法师于关中圆寂。本刊正在发行第十八期的时候,炳公老师从丰原回来获悉此一噩耗,立即通知我。于是当即暂停发行,到印刷厂加印“号外”一张,插入十八期中,遍告读者;同时,决定分函作者征稿,在十九期特出“慈航老法师示寂纪念专号”,以志哀思。

  四十三年五月八日菩提树正式恭请炳公老师出任社长,领导本刊同人。

  四十三年五月十二日炳公老师二度应邀至屏东东山寺弘法一周。此时凤山、高雄、大岗山等处闻讯,咸来邀请,为满其愿,于十六日到凤山,十七日到高雄,十八日至大岗山,利用白天空隙前往弘法,十九日返台中。

  四十三年十月起,莲社新创儿童德育周,每周日举行一次。由池慧霖、廖玉娇等居士发心领导。

  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炳公老师应栖莲精舍之请,前往讲弥陀经一周,桃园莲友闻悉,复邀请炳公每晚在桃园市区讲经,亦于同日开始,于是日夜两场,编者随行。

  十一、台中莲社初传皈戒

  四十四年…

《李炳南老居士与台湾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醒世诗词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