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P8

  ..續本文上一頁,都曾在蓮社輪流講經。大姐呂正涼今已先往西方。二姐林看治,屢次遠飛臺東說法度衆;還在本刊寫下“念佛感應見聞記”風靡海內外讀者,本刊放棄版權,大家爭相翻印,流通不下數十萬本。林慧蘩是叁姐,與大姊等遠赴玉井糖廠等地弘法,四姐周慧德原籍桃園,在桃園也有她的弘法道場;五姊池慧霖,更是希有難得,她過去目不識丁,自從隨師學佛啓發智慧後,不但能背誦經典,而且長于辯才,也成爲一員弘法大將。蕭慧心是六姐,她遠征臺北,講演佛法,組念佛班,如虔誠念佛發心布施的詹金枝居士就是她接引入佛的。七姐和八姐是張慶祝和林進蘭,她們分別在鹿港、後裏有她們組成的宏法道場。九姊黃雪銀,興大國文系畢集,學問最好;最小的就是我內人鄧明香,她也濫竽充數,敬陪末席。但她無論讀書求學、念佛持咒,都有一股傻勁,肯埋頭苦幹!寫過幾篇講稿和普賢行願品,曾在早期本刊發表,只是拾人牙慧之作,不意被馬來西亞怡保勝進長老中意,把她的“徑中徑又徑”講稿印成小冊分贈各方,等寄來本刊方知。後來又來函征求同意擬將普賢行願品講稿印書,經我請示老師認爲年輕人作品尚未成熟,暫時不宜出版,乃去函婉辭。

  她們十人各有所長,大姐呂正涼去世後,由李繡莺居士加入,她在家職任教,後來出家,不久也與世長辭。至今又有一位張甜補入,她年齡最小,我內人排行提升一級,成爲九姐。但世事無常,如今女子宏法團各位健將,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她們從中年進入老境,其中以林看治念佛功夫最好,晚不倒單,求生西方之心最切,將來往生必定有分。林慧蘩隨子女赴美定居。林進蘭雄心勃勃,如今已是菩提仁愛之家的常務董事。內子執教東峰國中,拿了薪水儲充退休後的修行資糧,再過叁年就要退休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如今已是年輕一代的天下了。蓮社社長王炯如居士,臺中師範畢業,是呂佛庭居士的學生,他在求學時代,就由佛庭兄介紹爲本刊畫各種插圖。王居士今在國中任教爲人忠厚誠實,爲炳公老師賞識。他如陳雍澤、李榮輝、謝嘉峰、簡金武、吳碧霞、連淑美、鄭勝陽等俱是各大專院校的高才生,(恕我記憶力差,對年輕一代的名字無法一一列出)他們都分別擔當起各聯體機構的職務,或專職或兼任,認真學習努力以赴,必能不負炳公老師多年栽培的一番苦心,炳公老師事業後繼有人,這是最值得欣慰的。

  雪僧在臺中初期因緣

  朱家豐

  一、緣起

  民國叁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二月間,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李炳南(本名豔,號雪盧,別署雪僧)教授追隨奉祀官孔德成先生前來臺灣,定居臺中市。雪僧上人繼承淨土宗第十叁代祖師上印下光大師之遺志,同年四月間開始在臺中市居仁路法華寺獨資設立“施診處”,以其中醫師身份開辦義診施藥工作,藉此與地方民衆接觸,開始介紹佛法,提倡念佛,並于夏曆四月一日,應法華寺住持劉祖基居士(智雄師)之邀,在該寺開講佛法,此乃雪僧上人來臺灣後第一次正式上座說法;首次宣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接著講“八大人覺經”,同時還印贈“歧路指歸”“光明畫集”“無量壽經”“學佛淺說”“勸修念佛法門”“龍舒淨土文”等初機佛書,而且,雪僧上人自編“當生成就之佛法”“阿彌陀經摘注接蒙義蘊合刊”等佛書亦陸續印行贈送,隨即創立“放生組”,開始每月放生二次。雪僧上人法緣殊勝,真是難得稀有。

  二、結緣

  雪僧上人來到臺灣,住在臺中,不改本色,依然仗義行善,猶如他早年在莒縣,在重慶,每到任何地方,總要讓那個地方得到好處。他年老時,曾多次說:“我自二十歲開始,到處講學,濟人,放生。來到臺灣,站在臺灣的土地上,飲的是臺灣的水,吃的是臺灣的飯,睡的是臺灣的床上,受的是臺灣的恩,終必要爲臺灣付出力量。”雪僧上人一到臺中,立刻到處結緣;由于設立“施診處”,義診施藥,很快盤纏空罄,乃將僅有金塊帶到臺中市最出名的中山路“寶山銀樓”兌現,因而結識臺中名人朱炎煌居士,。

  朱炎煌居士,臺中縣外埔鄉人,十六歲隨日人研學航海,畢業于某海事學校,航運周遊世界各地,十八歲返臺與王錦女士結婚,得一女,最爲聰明乖巧,卻于八歲病故。朱居士到處請求佛道人士,江湖術士,也到印度、南洋、日本,以及大陸各地,追詢如何再見女兒一面,如何了知“生”由何來,“死”由何去,女兒之死,讓他一輩子追求人生的道理,從不間斷,從來沒有人給他一個稍微滿意的答案。

  那一天,雪僧上人徒步來到“寶山銀樓”,由于朱炎煌居士會說北京話,兩人談了起來,雪僧隨緣度衆,習以爲常,不免談到念佛之事,朱居士感到興奮,乃將老問題“生自何來?死往何去?”向雪僧上人請問,上人說:拿筆和紙,我爲你解說,乃將十二因緣及佛法概要略加說明,朱居士聽了,歡喜異常,乃私下決定,終身護持雪僧。由是,凡是雪僧上人講經弘法,朱居士必定前往聽聞,雪僧上人的話,朱居士沒有一句不信受的。

  雪僧上人到處結緣,除了與寶覺寺宗心師(林錦東)相見如故,還參與“覺群”、“覺生”編務,擔任社長,佛學問答及阿彌陀經義蘊等著述亦連載刊出,並于叁十九年叁月叁十日起至四月十二日止,與宗心師、斌宗法師、圓明法師、董正之教授合辦“春季中部巡回佛學講演大會”,地點除了寶覺寺之外,還有臺中市平等街大覺院,竹山鎮中山堂,彰化員林寺等地,可謂佛教弘法難有之盛況。

  雪僧上人除與教內人士過往甚密,在臺中區區四個月,竟然度化了一貫道廖一辛,贊化鸾堂堂主林夢丁等外道來學佛,居然在叁十八年六月應邀前往贊化鸾堂宣講“阿彌陀經”,許多鸾生,外道信徒紛紛歸依叁寶,改修淨土念佛法門。

  雪僧上人來臺中一年,便在臺中靈山寺佛七主七開示,而靈山寺佛七迄今年年舉行,從未間斷。

  叁十九年夏天,雪僧上人任職之“至聖先師奉祀官府”(隸屬中央政府)計畫遷往臺北,上人任官府主任秘書,必將隨之遷往臺北,蓮友知悉,萬方恐怖,紛紛普訪跪求,均不得要領。

  叁、蓮社

  由是,寶山銀樓老板朱炎煌居士,乃獨資向廖朝舟先生購得南區公所旁臺中蓮社現址房舍土地,全部捐供成立蓮社,瑞成書局老板許克綏老居士知悉此事,乃匆匆走訪朱居士,聲稱功德大家一起做,乃經雪公裁決,各捐一半,功德圓滿,隨即由董正之教授出名向政府辦理籌備臺中市佛教蓮社,四十年正月十四日臺中市佛教蓮社假臺中靈山寺舉行成立大會,臺中淨土念佛風氣,由此奠定基礎,雪門事業在朱、許、董等大德之護持下,雪僧上人在臺中立下千秋萬世之淨宗大業。從此弘揚淨土念佛法門,不疲不厭,至九十七歲,不能食物,不能行走,由弟子們扶上講臺,說出最後一口氣,依然勸化同修,“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要求學生們,勿造口業,淨念相繼,一心不亂,求生淨土。

  四、成果

  臺中受業弟子,周邦道教授的夫人楊居士、慈光吉祥班莊郭阿花居士,鄭李修碧居士等安詳往生,呈諸瑞相者,可謂不少,證明念佛法門之真實不虛。

  雪僧上人于七十五年四月十叁日安詳往生,過四十八小時,沐浴更衣,身體柔軟(筆者親見,更衣時頭手等均柔軟)面色如生,又移臺中蓮社公開助念瞻仰叁天,然後入殓四十九日後荼毗,呈諸瑞相。綜觀雪僧上人一生弘揚淨宗,講經六十年,度衆不計其數,堪稱難得希有。

  附:慈光育幼院奠基破土說明書

  一、緣起簡介:臺中佛教蓮社導師李炳南生前曾創設慈光圖書館,藏書免費供衆閱覽。並定期講演致力社會教化,另附設慈光托兒所,以擴大社會服務,後不及一年,又本先聖“吾幼給孤”之訓,提倡創辦慈光育幼院,擬事收容貧苦孤兒。再經一年籌備,當有本市中區成功路瑞成書局許克綏(臺中佛教蓮社社長)個人慨然購南區預橋仔頭八八號之四八,土地八百二十二坪(時價約近四十萬元)捐助,以作基礎,又有臺中蓮社各蓮友,爭出淨財,擔任經常養費,惟有房舍一端,尚付缺如,亦經蓮友設法籌資,于七月七日興工奠基破土。

  雖所集資金,微不足道,與實際所需相差甚遠,然當事人等決排除萬難,盡力以赴,俾得完成。尚期各界助力,共成斯舉。

  二、建築規模:辦公室、教室、臥室、圖書室等約一百多坪爲第一期建築工程,經費約需四十五萬元。

  叁、收容情形:建築完竣後擬收容孤兒五十名。院房未落成前,已利用慈光圖書館寮房先予收容。

  四、組織系統:本院屬于財團法人慈光圖書館附設機構,由創辦人聘請社會慈善人士爲董事,其董事及院長名單如左:

  董事長李炳南,常務董事許克綏、陳進德,董事兼院長許炎墩,董事李繡莺、朱炎煌、徐竈生、賴天生、黃火朝、周邦道、朱斐、廖一辛、林張闖、趙锬铨、郭阿花、施德欽、劉汝浩、張佩環、林看治、林夢丁、施鴻謙、林淵泉、江陳招、郭秋吉、陳竈、簡國垣、蔣葛妙信、許聰敏。

  系統:本院與臺中佛教蓮社、慈光圖書館、慈光托兒所、慈光雜志社等出于同源,略示系統圖如左:(民國四十九年製表)

  ┌ 附設國文補習班(正式立案,免費教學)

  │ 裁縫講習班(免費教學)

  │ 兒童德育周(每周日活動)

  │ 救濟會(辦理日常或緊急救助)

  │ 放生會(經年不斷辦理放生)

  財團法人 │ 念佛會(周一念佛)

  臺中佛教蓮社──┤ 助念團(助念往生)

  │ 法務部(弘法布教)

  │ 印贈經書會

  │ 總務部

  │ 天樂隊

  │ 霧峰布教所

  └ 後裏布教所

  財團法人 ┌ 講堂(每星期叁晚,有定期講座)

  慈光圖書館──┤

  附 設┐ │ 閱覽室(每日開放供衆免費閱覽)

  │ │

  ┌──┘ │

  │ 慈光育幼院├───(收容貧苦孤兒)

  │ 慈光托兒所├───(教養兒童)

  └─慈光雜志…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醒世詩詞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