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2觀音法會(六)無我和空性略講

  2012觀音法會(六)無我和空性略講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裏給大家簡略地講一講無我和空性。在修法當中,我們經常提到無我和空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六道輪回是怎麼形成的?主要是因業力形成的。業是怎麼來的?業的根本是煩惱。煩惱的根本是什麼?是我執。所以輪回的根是我執。

  要擺脫輪回,脫離痛苦,就要破除我執,放下自我,這是必須的。若沒有破除我執,放下自我,煩惱就不會滅盡,不會消失。若沒有消滅煩惱,業就不會消失。有業力就有輪回,有輪回就有痛苦。要放下自我,破除輪回的根,就要破除我執。

  前幾天講了一些大光明和大圓滿的境界,這是非常美妙、非常殊勝的狀態。但若是沒有無我和空性的見解,沒有證悟無我和空性的話,不會有大光明和大圓滿的境界。所以,無我和空性是大光明和大圓滿境界的基礎。你要達到這樣一個境界,證得這樣一個果位,首先必須要有無我和空性的見地。

  我們怎樣才能破除我執,放下自我呢?很多密法,生圓次第裏也有一些善巧方便,有證悟無我和空性的殊勝方法,光明大圓滿法裏也有一些殊勝的竅訣。通過這些善巧方便和竅訣,也能證悟無我和空性。它不是邏輯性的,它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和竅訣。如果相續沒有成熟,我們通過這些真正領會、證悟,非常困難。

  我們可以通過顯教、唯識宗或中觀裏講的一些邏輯推理方式,將萬法抉擇爲無我和空性。但這是理論上的明白,不是真正的證得。通過邏輯推理不能真正證得,真正要證得必須通過修行。我們講發菩提心的時候也講過,通過儀軌可以發世俗谛菩提心,通過思維也可以獲得世俗谛菩提心,但是勝義谛菩提心、無我和空性的見解,必須通過修行,不能通過邏輯思維或念誦儀軌的方式而證得。通過修行,消業了,積福了,獲得上師的竅訣,最後才能真正證得,現量見到。

  現在我們只能通過邏輯和推理,把萬法抉擇爲無我和空性。雖然不是真正證得,但是通過邏輯去推理也能打開心量,然後心裏就亮堂了,明白了,能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在佛法裏這叫比量,不是現量。我們可以先通過邏輯推理去認識、去明白,也算是證悟,但這是比量的證悟,相似的證悟,不是真正的證悟。

  無我有兩個,人無我和法無我;我執有兩個,人我執和法我執。我們要破除我執,要放下自我。我執的對境是什麼?人我和法我。人我執的對境是人我,法我執的對境是法我。推翻了人我和法我,自然也就放下了人我執和法我執,這樣我執就沒有了,消失了。

  人我和法我。人我就是指我(手指自己),我們將屬于自相續、五蘊的綜合體視爲我了。讓你指出哪個是我的時候,你會指我們概念中的,我們認爲的這樣一個我。對此有好幾種邏輯推理的方式,但是龍樹菩薩在《中論》裏講了破除人我執的五種邏輯,就是我和五蘊不是一體,我和五蘊不是異體,不是我依于五蘊,也不是五蘊依于我,我和五蘊不是同時具備,這叫“五相木車因”。五相因是五種邏輯。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他們的綜合體,我們把這個視爲我了,我們去認爲我的時候,就說這個五蘊的綜合體是我。現在以五相因、五種邏輯可以推翻人我。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裏又加了兩個因,我不是五蘊的形體,我也不是五蘊的綜合,一共是七個因。爲什麼說“七相木車因”呢?以前只有馬拉的木車,拿這個來比喻。木車和木車的配件是一體的還是異體的?先講木車和木車的配件,然後拿來比喻我和五蘊。

  今天不能講太多的邏輯,因爲時間不夠用,所以主要以竅訣的方式講人無我。要破除人我和法我,先要破除人我、自我。五蘊的綜合體有色、受、想、行、識。色是色法,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行爲的念、動機,識是能認識、明白這樣的心。色屬于物質,其它的受、想、行、識都屬于精神,所以我可以分爲物質和精神兩部分。色法是外境、物質,受想行識是內在的意識,可以說是精神。但是我們把五蘊的綜合體,把物質和精神的綜合體視爲了“我”,我們一直認爲這是我。我們的腳疼、腿疼、肚子疼的時候,就說我疼,把這都視爲我了。我們難過的時候,就說我難過;開心的時候,就說我開心,把精神、意識也視爲我了。若是在五蘊上執著這樣一個我,是遍計我執。

  俱生我執,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執著,執著我。不管是五蘊的綜合體,還是精神和物質的綜合體,我們認爲這個我是與生俱來的。爲什麼說俱生我執?就是生下來的時候,懂一點事的時候,不用父母和老師教,自己一直以來就是這樣認爲的,有我,然後爲我做了很多事。所以叫俱生我執。

  現在要明白,我們是怎樣認爲這個我的,我們觀念當中的我與實際不符合,是不存在的。我們觀念中的我,它是實成法,但是實成法是不存在的。但我們從小到大,從少到老,從生到死,自己一直就是這樣認爲的。小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是一個,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一個,剛才的我和現在的我是一個。我們沒有認爲,小時候的我已經滅了,現在的我是一個新的我;昨天的我已經滅了,現在的我是一個新的我;剛才的我已經滅了,現在的我是一個新的我。

  我們觀念當中的我,是恒常不變的,我們的認識和實際是不符合的,所以現在要破這個,要放下這個。這是一個迷,和真相不符合。我們要破除無明,要破迷開悟。我是變化的,但我們認爲的我是不變的。我們認爲昨天的我,今天的我,剛才的我,現在的我,一直是同一個,根本沒有想過是兩個。這是第一個特點,要明白。它有叁個特點,這裏要講清楚這叁個特點,這些非常重要。

  實際上以智慧觀察的時候,在五蘊的綜合體上,在精神和物質的綜合體上假立的我,通過分析,這個實實在在的我就沒有了,我們在五蘊的綜合體上,精神和物質的綜合體上,以自己的分別心假立了我。我們認爲“這是我”,就是以分別心假立的。

  我們的心態是分別的,是假立的。我們認爲這個我是實有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一直沒有認爲,它是五蘊的綜合,是精神和物質的綜合。而實際上我們認爲的我就是一個五蘊的綜合體,就是一個精神和物質的綜合體,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是很多因緣和合而生的。它也是五蘊的聚合。這是第一個特點,我們認爲這個我是恒常的、不變的。

  我們認爲當中的這個我,不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五蘊綜合的一個聚合體,而是獨一無二的我,這是第二個特點。

  我們認爲的這個我是獨立存在的我,我們根本沒有想過它是對立法,是時時刻刻對立而存在的。我們視爲我的這個五蘊的綜合體,它本身是什麼?它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而成立的法。但是我們沒有認識到,我們認爲的這個自我是獨立的我。這是第叁個特點,

  這叁個特點,就是實成的定義。

  佛講了,在這個法界、宇宙當中,若是有一個實成的法,其他的法都不能存在。因爲實成的法是不變的,沒有生滅。不變的就不能有生滅,有生滅肯定是變的。如果沒有生滅,那所有的一切萬法、一切顯現都不能有。

  佛爲什麼說一切法從空性中産生?若不是空性,是實成的話,就是恒常不變的,獨一無二的,獨立存在的。法界當中、宇宙當中若是有這樣的一個東西的話,那整個緣法都不能有。這是斷滅。空性不是斷滅法,實成是斷滅法。因爲它前後不能有變化。不能有變化,它就不能生;沒有生就沒有滅,生滅就都沒有了。它最後就是這樣一個滅盡的法。事實上,萬事萬物都是刹那當中生滅,都是生滅法。若是實成的話,那就不是生滅法。所以它是不存在的。

  獨一無二的話,那整個法界就被它一個占了,不能有別的了。若是有別的話,那它就不是獨一無二的。有一個綜合或聚合或好多因緣一起的話,那就不是獨一無二了。真正的獨一無二是只有一個,不能有多個。沒有一就沒有多,沒有多就沒有一,這也是一個斷滅法。實成的就是斷滅的。

  因爲空性,所以萬法都可以産生;因爲空性,所以一切顯現都可以有。

  還有一個,它若是獨立存在的話,它就不是相對的。科學也這樣講,若不是相對存在,是獨立存在的話,別的什麼也不能有。若有其他的,比如有我,有房子。若我是實成的,房子是實成的,都是獨立存在的,那其他的都不能有,因爲有別的話就是相對而不是獨立的了。這明顯與實際相違,所以,我們觀點當中的這個自我若是實成的,則和實際不符合,所以這樣的我是不存在的。

  五蘊的綜合也好,精神和物質也好,把這個視爲我了。而它是前後變化的。我們由小變成了大,然後變老了,生了死了,它是變化的,它不符合我們觀點當中的那個恒常不變的我。還有,它是五蘊的綜合,精神和物質的綜合,不是獨一無二的,是可以分開的,一分開就是色受想行識五個了,一分開就是精神、物質兩個了。若是現在這裏有我,那哪一個是我?我們認爲的我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現在它變成了五個,跟我們的觀點是不符合的,我們觀點當中只有一個我。你現在從裏面選一個,你選不出來。若是選也一樣,“哦,我選色法,可能身體是我吧!”那身體也可以分,分成六個,頭,兩個腳,腹部,兩個手。你的觀點當中,“我”是一個,現在變成五個了,“我”在哪裏啊?它是這樣的綜合體,這上面沒有我們觀點當中的我。

  我不存在,沒有一個實成的我,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雖然有一個在綜合體上假立的“我”,但是這是假的,不是實實在在的。若是有的話,你以智慧去觀察分析的時候,一定能找到。但是沒有找到,所以它不是實有的。

  物質或精神、色法或思維等其他的受想行識,都依賴于他法,都是互相對立的。有和無,是和非,好和壞,也都是相對而成立的,都是相對法。而我們觀點中的我,我們認爲的我不是相對的…

《2012觀音法會(六)無我和空性略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