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2觀音法會(四)上師瑜伽的五個要點▪P2

  ..續本文上一頁是清淨的,一切是圓滿的,不用說上師的言行,包括身邊的衆生,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一樣清淨圓滿的,都是消業積福的機會和方法。我們有一句法語:“萬事萬物一切顯相,都在給你表法,都在讓你開悟,都在給你解脫的機會。”講的也是這個意思。都在給你表法,都是解脫的機會,都在體現無常,給我們顯現空性、大光明、大圓滿。主要是你自己有沒有明白,有沒有認識到。

  

  這是在無上瑜伽裏講的,在光明大圓滿法裏講的,境界當然就高了。你有這樣的境界,有這樣的認識,就不難了。將上師的一切行爲視爲清淨,視爲佛的事業不難。

  第叁個要點:了知對自身而言上師比佛陀恩德更大。對自己來說,上師的恩德比佛的恩德還深重。這也是事實啊!那麼多佛出現,都沒能攝受我們,沒能度化我們。現在上師攝受了我們,度化了我們。上師教我們怎樣斷惡,關閉了通向叁惡道的門;上師教我們怎樣行善,打開了解脫的門;上師教我們發菩提心,利益衆生,在我們的相續中播下了菩提的種子;上師直指人心,讓我們見性成佛,獲得本具光明的境界。

  因爲我們自己的福報的問題,所以沒有遇上佛,也沒有獲得佛親自引導和攝受。雖然佛和上師的功德是一樣的,但是上師對自己的恩德比佛還大。若是自己能這樣去思維、領悟,這也是事實。再說上師也是佛化現的,佛沒能度化你,現在以上師的形象來度化你。我們怎樣去理解?應該更加珍惜這個機緣。沒有以佛的形象來度化你,這也是你自己的福報和境界的問題。若是你有福報,若是你有一定的境界,給你顯現的肯定也是佛。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也是一樣。有些人真正看到了佛,但是很多衆生都沒有看到佛。若是衆生真正看到了佛,能不信不學嗎?沒有信沒有修,就是因爲沒有看到,這是他們自己的業障和福報的問題。

  佛在世的時候,周圍的一些有緣衆生,有覺悟的心態,所以把他看成了佛,真正跟佛學了,但是也有很多衆生沒有把他看成佛,沒有認識到他是佛,沒有跟佛學。比如善星比丘、提婆達多,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壞人,還有些外道信徒看到的是一個魔王。是佛還是魔,是凡夫還是佛,就看自己的心態,就看你怎樣去看他,怎樣去對待他。

  佛以上師的形象來度化你,你就是這種根基,這種福報。以佛的形象沒能度化得了你,現在以上師的形象來度化你,這也是一種福報。你認識到了上師對自己的恩德比佛還大,就應該更加珍惜這個機緣。

  這是自己的心態、智慧的問題。若是自己有智慧,你最討厭的身邊的那個人,看著最不順心,最不順眼的那個人,也許就是佛的化現!他也是來度化你的,只是自己沒有認識到而已,若是你也能把他的行爲看成是佛的事業,他不但不會讓你煩惱,讓你痛苦,他的一切言行舉止都能讓你開悟、證悟,你通過這些消除了業障,積累了福報資糧,對你來說就是一樣的了,他確實是佛來度化你的。

  昨天講了,佛有報身佛、化身佛,它們都是從法身佛裏幻化出來的,化身佛有種種化身佛。這一切都是佛的化身,都是佛的一種幻化,也是來度化你的。這樣,當下就是圓滿,當下就是解脫。主要是要放下分別的心態、祛除狹隘的心態。

  你若是以不開放、不覺悟的心態去看,沒有圓滿,沒有清淨。若是你以一個開放的心態、覺悟的心態來看,都是清淨的,都是圓滿的。自己能把握住,能轉爲道用,哪一個不是消業積福的機會?不僅密宗這樣講,顯宗裏也這樣講,這都是消業。有人打你、罵你、欺騙你,這是消業。他讓你消業了,他讓你斷煩惱了,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佛的化現。這樣看,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做到。不要總是站在凡夫的境界裏看,不要總是以自己狹隘的心態去看。這樣你肯定看不明白,也肯定做不到。

  第四個要點:上師是一切皈依處的總集。站在這個境界裏看,也非常容易。在這裏是將上師視爲真佛。真佛就是法性、本性。報身佛、化身佛,都是法身佛的體現、顯現,都是法身佛的幻化和遊舞,都是佛的法身幻化的,也就是自性的顯現。就是總集、總體,一體。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是一體的,就是空性——本體空性。

  不用說上師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阿彌陀佛也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金剛薩埵佛也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有時候很多人都不明白:講金剛薩埵的時候,說金剛薩埵佛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講蓮花生大士的時候,又說蓮花生大士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講阿彌陀佛的時候,又說阿彌陀佛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到底誰是總體?都是!你要明白這個真理。萬法一心!真正明白了以後,都是一樣的,其實你也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

  你要有智慧,這是站在哪個角度講的?是站在自性光明、本體空性的角度講的,是從體上講的。

  從相上講也是。其實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我們都想知道什麼是本尊。無論是阿彌陀佛也好,觀音菩薩也好,若是你從心裏真正能把他視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都是他幻化的,這個時候他才是你的本尊。上師也是,上師和本尊是一體的,上師瑜伽和本尊法是要合在一起修的。修金剛薩埵是“上師金剛薩埵”,形象上是金剛薩埵佛,本體是上師;修蓮師也是,形象上是蓮花生大士,本體是上師,都是一體的。這裏也是,上師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都是他的化現。

  以前有人問我:“什麼是專修?我今天念阿彌陀佛,明天念觀音菩薩;今天念蓮花生大士,明天念金剛薩埵佛。這不是修雜嗎?我們不是要專修嗎?”無論念阿彌陀佛也好,觀音菩薩也好,若是你把他視爲一切諸佛的總體,你有這樣覺悟的心,有這樣的智慧去念,念觀音菩薩也是念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念阿彌陀佛也是念觀音菩薩,念什麼都是一樣的,念什麼都是專念專修。

  比如說觀音菩薩是十方一切諸佛的總體,阿彌陀佛也是,都是一體的,說一的時候都是一,說一切的時候都是一切,一即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站在凡夫的境界裏看,一就是一,一切就是一切,這兩個不能成爲一體。但諸法的真相就是這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什麼叫空性?就是這個。什麼叫緣起?就是這個。緣起不是一個單有,空性也不是一個單空。有和空是一體的,一和一切是一體的,一和多也是一體的。所以說超越了我們言語、思想的範圍。

  我們的言語、思想的範圍,都是有分別的。一就是一,多就是多;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能成爲一體,這是問題。我們要超越這個才能證悟真相。若是超越不了這個,就證悟不了真相。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如果你有覺悟的心,怎麼修都一樣,都是專修。比如說你的本尊是觀音菩薩,你對觀音菩薩最有信心,那麼觀音菩薩是所有佛的總集,所有本尊的總集,所有佛本尊都是他的幻化,都是一體的。這樣分別心就沒有了,你念哪個都是念他,念什麼都是專念,修什麼都是專修。若是你以分別心念,都是雜念;以分別心修,都是雜修。

  現在很多人顧慮,“我現在念阿彌陀佛,又念觀音菩薩,是不是雜了?”是不是雜看你的心態。若是你沒有分別就不雜。否則“我要專念阿彌陀佛”,這也是分別,你有一和多的分別,一和一切的分別,你還是在凡夫的境界裏念的,你還是沒有專修。以分別心修,根本不會有專修的。

  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總集就是一個,分開就是好多,無量無邊。這都是以衆生的意樂和福報顯現的。衆生有各種根基,各種意樂,所以佛的顯現也是各種各樣,多種多樣。若是佛到人間度化衆生,顯現的肯定是人的形象。若是佛到旁生道度化衆生,顯現的肯定是動物的形象。若是佛到地獄道、餓鬼道度化衆生,顯現的肯定是地獄道、餓鬼道衆生的形象。若是到地獄道、餓鬼道或旁生道顯現爲人的形象,能度化那裏的衆生嗎?所以,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在這個境界去思維、領悟,一點都不難。

  第五個要點:僅僅依靠上師瑜伽就能成就,不用靠其他道。

  你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了,不用再依靠其他的道,其他的方法,當下就解脫,當下就圓滿,當下就OK了。

  這樣解釋、理解,修上師瑜伽一點難度都沒有,否則就覺得難。上師是佛;上師的一切行爲要視爲佛的事業,都看成是清淨的;上師是一切皈依處的總集;上師的恩德比佛大。最後這點能稍微理解一點,明白一點。“對啊,佛當時沒能度化得了我,現在上師攝受我、度化我,在恩德方面上師確實超過了佛。”真正去思維,有點能接受了。

  只靠上師瑜伽這樣的法就能解脫。現在只修上師瑜伽成就的人也有,但是這要看你的修行、境界有沒有達到這樣的層次。若是有的話就行!這不是我說行,而是佛說行。若是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還需要從基礎開始。其實直接修上師瑜伽,修大圓滿,修禅宗,修淨土宗都沒有錯,但是要有基礎,不能忽略基礎。

  有的人可能有疑慮,“我現在也修上師瑜伽,也選擇了捷徑道,但是沒有這麼高的修行層次,沒有這麼高的境界,這樣選擇是不是錯了?”沒有錯。這個你要明白,你真的對大圓滿法生起了信心,對上師瑜伽這樣的法生起了信心,說明你還是有這樣的根基。你現在沒有這樣的智慧,沒有這樣的境界也沒關系。

  大圓滿分加行引導和正行引導。你現在真正要修正行可能達不到,甚至真正要修上師瑜伽也很難,但是我們可以修加行。若是我們對大圓滿法有信心,對上師瑜伽有信心,我們也可以學一學,修一修。對大圓滿法生起信心,對上師瑜伽生起信心,肯定是大根基、大福報的人,用不著多生多世修,今生今世肯定會成就。

  “但是我現在連出離心都沒有,怎麼辦?”不要緊,你要從基礎開始修四外加行。既然你選擇了捷徑道,就要堅定信念。在這條路上必須要站穩,心要穩定下來。心若是漂浮不定的話,雖然你找到了路,但是兩只腳沒有站穩,隨時都有可能倒下去。所以先別想太多,你既然有這樣的機緣,有這樣的福報,選定了,心態盡量穩定下來。沒有這些境界,沒有這樣的智慧也不要緊,你現在可以先修加行,從基礎開始學。通過四外加行可以生起出離心,通過五內加行可以生起菩提心,通過特加行可以證悟大圓滿,就是這樣的過程、程序,有這樣的次第。

  這些境界,按次第是應該先有出離心,再有菩提心,然後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最好進入大圓滿的境界。但是實際情況下,在你的相續中現在不一定有這些境界。衆生不一樣,有些衆生根本不信佛,有的信小乘,有的信顯宗,有的信密宗,根基不同,所以信心不一樣。

  你對大圓滿法生起信心,說明你就是這種根基,但是你爲什麼現在相續中沒有這些境界?因爲不到時候。你過去世中肯定修過,但是一些機緣不到的時候這些境界不會生起來。就像下雨一樣,雨水一直在雲彩裏,但是不到時候它不會落下來。滴水也是一樣,看著快要掉下來了,但是不到時候它不會掉下來的;我們剛才看還沒有掉下來,現在就掉下來了。沒掉下來是因爲因緣還沒到,因緣到了它就會掉下來的。

  一樣的道理,現在我們看自己,像什麼境界都沒有似的,“我是修大圓滿的根基,但是我沒有這些境界。”沒有事,你的相續中有這個因緣,說明過去世中肯定修過。

  以前有很多這樣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夫在一生當中沒有學修過,只是一個屠夫,但是當他放下屠刀的同時卻開悟了、成就了。這是什麼意思?屠夫在過去世中肯定修過,除了佛之外,誰也說不好機緣的事情,機緣不到的時候,他連信佛這樣的狀態都沒有。

  機緣突然到了,出離心有了,菩提心也有了,一下子成就了,因爲他相續中有。我們也一樣,若是對大圓滿法真正有信心,對上師瑜伽真正有信心,肯定是有根基的,說明過去世中我們肯定修過,只是現在一些機緣可能還沒到;有一天機緣到了,過程會非常快,成就會非常快。也許出離心生起來了,利他心有了,空性智慧有了,大光明、大圓滿的境界也有了。可能過一個月、兩個月,有的過一兩年,也許有的根本沒有過程,一下子就能成就。

  對這些立地成佛的人來說,有沒有經過這個次第?他經過了,這個次第是沒有錯的。比如,有十張紙,拿針來刺,一下子就刺透了,只是一瞬間的事。但是有沒有經過這個次第呢?有啊,必須要經過這個次第,先刺第一頁、第二頁、第叁頁……這樣連續下去,過程非常快,就像沒有過程一樣。雖然是一瞬間的事,但是它有過程。同樣,出離心、利他心、證悟空性的智慧、大光明的境界,也許只需要一瞬間,就能達到。就像瓜熟蒂落,瓜熟了,自然就落地了。

  大家不要漂浮不定,盡量把心態穩定下來。給你安排什麼你就修什麼,堅持積累資糧,消除業障。這樣修煉,有一天你會一下子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一精通一切精通,成就一尊,也就成就一切尊了。有這樣的情況。

  希望大家不要沒有信心,紮紮實實地修。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還有這麼好的學佛機緣和條件。自己珍惜機緣,堅定信心,不要著急,著急會障礙自己,只要不懈怠就行。不要去找感覺,去想這些境界,境界有沒有都行,感覺好不好都行,不要緊。現在我們有正確的目標和方法了。自己紮紮實實地去修,有一天就會明白,有一天一下子就會圓滿的。真的是這樣。

  機緣都要成熟,機緣都到了才會開悟,機緣都到了才會達到那些境界。否則不會的。所以都好好修。上師瑜伽主要是這五個要點。你真正明白了以後,修上師瑜伽一點問題都沒有了,一切疑惑都解開了,一切就能明白了。其他的觀想內容不講了,以前都講過,今天主要強調這五個要點。這五個要點大家要反複看看,用心體會,這樣你才會明白,這是在什麼樣的境界講的,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領悟,這是自己要明白的。

  然後我把簡單的上師瑜伽的儀軌念一遍,給大家傳承。

  【傳《上師瑜伽修法儀軌》】

  共同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2觀音法會(四)上師瑜伽的五個要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