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觀音法會(五)金剛薩埵除障法的四種對治力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裏給大家講一講金剛薩埵除障法。金剛薩埵除障法是消除業障最最殊勝的方法。現在大家也在修金剛薩埵除障法。但是修除障法不是只念百字明或金剛薩埵心咒就可以了,還要具足很多條件。這裏主要講的,根本的條件是四種對治力,若是沒有具備這四種對治力,你念再多的金剛薩埵心咒,業障也不能消除。具足了四種對治力而修金剛薩埵除障法,才能消除業障,才是真正的修金剛薩埵除障法,否則就不是修金剛薩埵除障法,消除不了業障等障礙。若是真正能修持金剛薩埵除障法,真能修成的話,所有的罪障都能立即鏟除。
四種對治力以前也講過,今天主要講這四種對治力的根本。第一種是所依對治力,第二種是厭患對治力,第叁種是返回對治力,第四種是現行對治力,這是消除罪障的四種力量。罪障包括:病障、魔障、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病障和魔障可以合到業障一起,也就是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這就是所謂的罪障,是我們要消除的。想要消除四大罪障,就要在相續中生起四種力量。
怎樣才能在相續中生起這四種力量?你念百字明,修金剛薩埵除障法,不能糊裏糊塗,你要明白,修法的過程中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和因緣,什麼是真正的遣除障礙的力量?你在那裏坐著,在嘴上念二十一遍或一百零八遍百字明,應該是這個力量吧?不是。力量是這四種對治力。
第一、所依對治力
所依對治力的根本是什麼?所依對治力有兩個,一個是外在的所依對治力。修金剛薩埵除障法的時候,觀想上師金剛薩埵佛在頭頂上。頭頂上的金剛薩埵佛就是外在的所依對治力,它的根本是信心,對佛的信心,對自己的信心,是一種堅定的信心。
首先對佛有信心,相信金剛薩埵佛的願力。金剛薩埵在因地的時候發過願:“凡是持受我名者,一切墮罪得以清淨,若不清淨,我不成佛。”他在因地時發的願,現在已經實現了,因爲他已經成佛了。若是他的願沒有實現,他不能成佛。現在他成佛了,證明他的願實現了。他成佛的時候是回歸法界,但是還要從法界中顯現。這個時候是以願力顯現。現在金剛薩埵佛就是以這種願力而顯現的。所以他有這樣的力量。
這些顯現是怎麼來的?爲什麼互相不混雜呢?因爲佛菩薩有自己不同的願力,所以不會混雜;衆生有自己不同的業力,所以也不會混雜。本性都是空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都是平等,都是一。
有與沒有,是與不是,好與不好,都是一體的,但顯現上是有分別的。顯現上的這些佛菩薩,都有自己願力的牽引,所以不會混。衆生有自己業力的牽引,所以也不會混。你看這麼多人,不會有一模一樣的;這麼多面孔,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包括雙胞胎都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因爲各有自己業力的因素。
金剛薩埵佛回歸當初了,現在是以剛才那個願力顯現的,不是以業力顯現的。他的顯現就是幫助衆生消業,幫助衆生淨除障礙。你要相信他的願力。他的顯現就是他的願力。他既然顯現了,就有他的發願,有他的力量。一定要相信。真正把佛理弄明白了,沒有什麼不相信的,一定會相信的。
若是明白了緣起性空這些道理,他的顯現就是一個緣起。以什麼顯現的?就是以願力顯現的。什麼願力?他成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幫助衆生消業,幫助衆生遣除障礙,幫助衆生獲得本具清淨的德性或光明。你要相信,要明白,之所以有他的顯現,是因爲有他的願力;因爲有他的願力,所以有他的顯現;既然有他的顯現,就有他的願力,就要相信這樣的一種力量、能量。
然後,對自己有信心,若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不能成就。雖然你沒有證得,但是你要明白。佛在經中講,《二品續》中雲:“衆生本是佛,然爲客塵遮,障礙得清淨,自然現證悟。”衆生本來就是佛,但是被障礙遮蔽了,所以沒有顯現。這些障礙清淨了,自然就證悟了。佛在經中講:“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無明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切衆生都有佛性,但被妄想執著遮避了,無法證得。
自心是佛性,是清淨的,妄想執著不是本具的,不是我們的自性,而是突然起來的,我們可以去掉;去掉了,自性清淨、自性光明就顯現了。我們的自性就像燦爛的天空,這些妄想、執著就像烏雲。現在天空被烏雲遮蓋了,這些烏雲是不是天空?不是,它是突然在空中聚集的,通過風可以散掉,烏雲散掉了、沒有了,燦爛的天空自然就顯現了。妄想執著放下了、沒有了,本具的清淨光明立即就顯現了。
“我有佛性,我也可以成佛,我這些障礙是突然起來,就像烏雲通過風可以散掉一樣。同樣,這些妄想、執著、障礙通過消業的方法可以消除。這樣,我清淨了,也就是佛了。”雖然我們還沒有證得這個道理,但是你明白了、相信了這個道理,這叫自信。自信是成就的根本,只有這樣明理才有自信,否則是不會有自信的。
現在你要求自己“要自信啊!”你這個不叫自信,叫自傲。“我能、我行!”你有什麼把握?自信是成就的根本,但是自信和自傲不能混。你不明白,也沒有什麼把握,沒有證明就說“我能、我行!”你真的明白了,“我有佛性,現在我不能,我做不到,因爲我有障礙。但障礙是突然來的,通過方法我可以去掉。去掉了障礙,我也有福德圓滿和智慧圓滿的功德,這樣的境界,我可以有。”這叫自信。
真正的自信就是這個,這個時候才有真正的自信——對自己有信心。我以前也講過,其實用生活中的語言來講,佛是什麼?佛是福德圓滿、功德圓滿這樣的一個人。功德是可以學來的,福德是可以積累的,學佛修行就是學功德,積累福德。
我們經常說學功德,其實功德是本來具有的,學是讓它顯現。看似積累福報,其實也是讓它顯現。按佛經講的“都是本具的”這樣一個理念來理解的話,讓本具的功德、福報顯現,這叫修。不是未有的,都是本有的,讓它顯現,這不矛盾。功德是學來的,福報是修來的、積累來的。你的功德越學越圓滿,最後達到最圓滿;你的福報越修越圓滿,最後達到最圓滿。這個時候本具的功德和福德全部顯現,我們就是佛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一個本能,這個本能叫佛性。這是用生活化的語言來說的,這樣講很簡單,也容易理解。誰不願意、誰不希求福德圓滿、功德圓滿?都在求。我們講努力,佛法裏講精進。你真正明白、相信這個道理了,才有真正的精進,才有勁頭,才會努力的。我們現在都懈怠,就因爲不明白,不相信,糊裏糊塗的。沒有正確的目標與方法,然後在這裏混,這叫混日子!
對佛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這是所依對治力的根本。心裏必須想這樣一個佛像,必須把它觀出來,有時非常費勁,這也算是所依對治力,也可以說不是所依對治力。若是你沒有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心,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心態不穩定,觀不出來。現在都在觀想,但是都觀不出來。想觀出來,要把握適度,有一個穩定的心態。有信心了,心態就穩定了,輕松了。心態越穩定,越輕松,自然觀得越清楚,就觀出來了,這叫觀。觀也不一定是觀這樣一個相。
這時還要求有內在的所依對治力,就是發願行菩提心。發願行菩提心的根本是利他心。利他心首先要去掉私心這樣一個狹隘的心態。自私自利是一個狹隘的心態,若是這個心態打不開的話,你的心不會穩定,心不會調柔、放松。因爲你心胸狹隘,然後不是有這個事就是有那個事,不是有煩惱就是有痛苦。
佛講破除我,放下我,這個時候自私自利沒有了。若不破除我執的話,不破除假我的話,斷除自私自利也難。但若是有利他心,若是這樣一個自私自利、狹隘的心胸打開了,有利益衆生這樣一個非常開放的心胸,心態自然就好了,這個時候自然就能觀出來,自然就能到位,之前不會到位的。你看自己的心態,能觀出來嗎?能有力量嗎?即使觀出來了也肯定是魔,不是佛。因爲你心胸、心量沒打開。心裏沒有清淨,哪有佛啊?不要特意去找外在的相,盡量調整心態,盡量把心量打開了,心態調柔了,穩定了,自然就觀出來了,自然就好了,力量就到了。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那些佛菩薩、大德高僧,經曆了多少坎坷和磨難,最後才成就的?沒有這麼舒舒服服、隨隨便便就成就的。“金剛薩垛這麼好啊!我念一念,試一試。”很多人都是嘗試,你以這樣的心態念能好使嗎?那根本不是除障法,你念的根本不是佛了。是不是佛就看你的心。若是心裏不清淨,心態不開放,沒有安住,顯現的不是佛而是魔。
心清淨則土清淨,心清淨顯現才清淨。心不清淨哪有顯現清淨?不清淨就不是佛了。“怎麼不是佛呢?是佛啊,還拿著缽呢。”不一定,魔也會拿缽。
外所依對治力的根是信心,內所依對治力的根是利他心。你要有這些心,才能觀出來。佛法是內修的,心裏必須清淨。心不清淨,心若是沒有覺悟,都不是佛法,也不是佛。大家都要明白。現在很多人信佛,都是迷信的狀態,很多人學佛都是盲修瞎煉的狀態,現在很多人學佛和其他宗教一樣,把佛當成神了,一切都向他求。有的人懶不學還找借口,“沒事,有佛呢,佛陀慈悲,有觀音媽媽呢!”很多人自己不想修。自己不修不行。
第二、厭患對治力
厭患對治力的根是強烈的追悔之心。對自己造下的這些惡業,對內心的這些煩惱、不好的習氣,有一種強烈的畏懼心、後悔心。因爲這些才是最可怕的,它們是所有痛苦的來源,將來我們墮落惡趣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都是它們造成的,所以它們是根。你要找到這個根。
因爲我們有業障,所以痛苦;因爲我們有煩惱,所以不得解脫;因爲有這些習氣,所以不得成就。這些才是障礙…
《2012觀音法會(五)金剛薩埵除障法的四種對治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