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2观音法会(四)上师瑜伽的五个要点

  2012观音法会(四)上师瑜伽的五个要点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传讲上师瑜伽。上师瑜伽主要是无上瑜伽、光明大圆满里讲的。我们宁玛派把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总集在九乘次第里。

  九乘次第分: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个是显宗;

  事部、行部、瑜伽部,这三个是外密三乘;

  玛哈瑜加、阿努瑜伽、阿底瑜伽,这三个是内密三乘。

  阿底瑜伽(无上瑜伽、光明大圆满)是最高的一乘。

  九乘佛法分远道、近道、捷径道。我们要成佛,要达到这样一个圆满的境界,就要走这三个道。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属于远道。好比我们想去一个地方要坐火车一样。虽然也能到达,但是过程慢。

  事部、行部、瑜伽部,外密三乘,再加上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属于近道。好比我们想去一个地方要坐飞机一样。

  阿底瑜伽(无上瑜伽、光明大圆满),属于捷径道。好比我们想去一个地方要坐火箭一样,瞬间就到。

  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有的直接而入捷径道,有的直接而入近道,有的先入远道,再入近道。比如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有的是先入声闻和缘觉乘,再入菩萨乘;也有刚开始直接入大乘、菩萨乘,然后再进一步入近道密乘的。密乘有外密和内密,有刚开始直接进入密乘、金刚乘的;有先入近道,再入捷径道的;也有直接入捷径道的。

  众生的根基不同,道有不同,众生入道的方式也有不同。要求都不一样,像声闻乘、缘觉乘对上师的要求。小乘里主要将上师视为戒律清净、精通律藏的大比丘、长老,最好也是视为罗汉。菩萨乘里要求将上师视为一个具足法相的,戒律清净,具有慈悲心,精通三藏的大班智达,或是具德的善知识,然后去恭敬。最高要求也是把上师、师父视为菩萨。这是远道里所讲的。

  还有近道,事部、行部、瑜伽部,还有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一共五乘。这里要求不能把上师视为一般的补特加罗——凡夫,要求把上师视为佛的化身,这样去依止。在无上瑜伽、光明大圆满法里,把上师视为佛的化身都不行,要求把上师视为佛,视为法身佛。

  现在很多人对上师瑜伽这个法都不太了解,也没有太大的信心。其实很多人就是觉得很难做到,或者根本做不到,这也是自己修行的问题,境界的问题,原因是自己的修行和境界没有到这个地步。其实佛并没有这样要求你。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就是这样,很多人都不明白次第。即使有这样的次第,也不知道该怎样修。好多人都是这样,把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混到一起去了。在不同层次里,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上师的恭敬心,要求就不同,有非常大的差距,其他也都是这样的。你要了解自己的修行境界、层次在哪里,然后再去选择法门,这个法才是与你相续相应的法,你才能受益,才能真正成就。

  比如,一个几岁的小孩子,让他背几斤重的东西可以;一个十几岁的人,让他背几十斤重的东西也可以;一个三四十岁的大人,让他背一百多斤的东西也可以。但是让一个几岁的小孩子,背一百多斤重的东西,会把他压死。

  因为我们修行非常盲目,所以压力特别大。我们在修法的过程中,心里总感觉有压力。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不知道修行的次第,也不知道学修与自己根基相应,符合自己相续的法门。包括修上师瑜伽都是这样,刚开始自己的境界没有达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就不能对你这样要求,即使要求了,你也做不到,这样心里就会有压力。这是自己修行层次的问题,是自己境界的问题,不是别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成为修上师瑜伽的法器。

  修法是轻松的,它不会给你带来压力,也不会给你带来痛苦。若是给你带来了压力,带来了痛苦,说明你修行不如法,你所修的法还不是正法。所以要看自己的根基,看自己修行的层次,看自己的境界在哪里。在九乘之巅,在最高的境界里讲的上师瑜伽,你把上师视为色身佛都不行,一定要视为法身佛。

  在《大圆满前行备忘录》中,“上师瑜伽”主要讲了五个要点,你把这五个要点真正弄清楚了,真正做到了,修上师瑜伽没有任何问题,一定能修成。若是你没有明白这五个要点,若是做不到这五个要点,修上师瑜伽肯定不会到位的。

  第一个要点:将上师视为佛,了知上师是佛。要将上师视为什么佛?色身佛——化身佛是不是真佛?不是;报身佛是不是真佛?也不是。那什么是真佛?法身佛才是真佛。什么是法身佛?就是法界,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本性。“上师视为法身佛”的意思是,你先要证悟法界,证悟自性。证悟自性了,万事万物都是一心,都是一个自性。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都是佛。你真正站在这个境界里想,将上师视为佛有什么难的?不用说上师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自性清净的佛。从法界自性的角度来讲,都是清净的,都是佛。

  为什么这样要求呢?是为了让你明白这样一个真理,让你证得这样一个真理。就像昨天讲的,主要是为了开启智慧。佛法就是这样,这也是佛法,这也是在唤醒我们迷失的觉性。“将上师视为佛”,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将上师视为色身佛不行,视为报身佛阿弥陀佛,视为化身佛释迦牟尼佛也不行,要视为法身佛。什么意思?就是要证悟法性、证悟本性。你真正证悟了法性,证悟了自性的时候,一切众生都是佛,包括你自己都是佛。

  最后,自己融入上师的心间,自己和上师融为一体,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你和法界融为一体了,一切都融为一体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仅是上师,所有的众生,包括你自己都是佛,主要是你有没有这个智慧,有没有这个悟性。若是有就不难了。

  我们修上师瑜伽就是要有这样的智慧,包括自己都是佛。最后自己融入上师的心间了,自己和上师融为一体了,自己也是佛,本来就是一体的,这时候将上师视为法身佛了,法身佛就是法界,自己和法界融为一体,自己和一切众生也是一体了。从法性、自性的角度来讲,都是一样的。将上师视为佛,一点都不难。若是你真有这样的见解,有什么难的?本来就是啊。不用说上师,一切都是佛。这有什么难的?若是不明白,还是自己的问题。

  佛讲的是真理,佛让你明白这个真理。你没有明白,这是你自己心态的问题;你没有明白,这是你自己智慧的问题。若是你心态没有问题,智慧没有问题,你就能见到自性,就能见到法界。这个时候,将上师视为法身佛有什么难度?本来就是,包括自己都是佛。最后与上师融为一体。

  与上师融为一体,与佛融为一体,这个时候佛、上师、你都是一体的。我们念佛、念咒,最好有大圆满的境界。你和法界融为一体,这样念,你念的同时,法界也在念;你念的同时,一切众生、万物都在念。这才有力量。

  这样一讲就明白了,这样一看就不难了。一说将上师视为佛,都觉得“能吗?”有什么难的?本来就是佛。就是让你见性,让你证悟真理。你能将上师视为佛了,同样的道理,你也能将自己视为佛了,这就是见性了,这叫见性。这也是开悟、证悟的一个方法。

  什么叫引导?就是让你开悟,让你证悟。我们没有这样理解,没有这样看,所以就不明白,所以很难做到。要有这样一种觉悟的心态,有这样一种智慧,你才能做到。

  第二个要点:将上师的一切行为视为佛的事业。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都觉得难,都觉得做不到。你要修上师瑜伽,你要成就这样的境界,就要有这样的见解。觉得这个难,是因为不明白道理,若是明白了,一点都不难。这有什么难的?本来就是。凡夫因为分别执着,所以不明白,觉得难。若是你没有分别,不执着的时候,就不难了。

  今天上师给你念咒,给你摩顶,你觉得这是在摄受自己、加持自己。上师打你骂你,你却接受不了,这叫分别。其实打你骂你也是在摄受你,也是在给你加持,都是一样的。那些大德高僧是怎样开悟的?帝洛巴用鞋底打那诺巴的额头时,那诺巴开悟了。钦则益西多杰喊华智仁波切“老狗”时,华智仁波切开悟了。为什么这时开悟了?因为祛除了分别心,放下了执着心,放下了心态。

  原来你认为,上师慈祥地给自己念咒、摩顶才是摄受,才是加持。若是上师忿怒的时候,打你骂你的时候,你能觉得这是在摄受自己、加持自己,这时你的分别心就没有了。

  我们有一句法语:“在顺境中积福,在逆境中消业。”积福也好,消业也好,都是成佛的资粮;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可以成为成佛的助缘。上师慈祥地给你念咒、摩顶,这是加持你、摄受你;上师忿怒地打你骂你,也是在加持你、摄受你,是磨炼你的习性,调伏你的心。若是你不明白,以分别心不可能放得下。若是放不下,就不会开悟、见性。

  “哦,顺境、逆境都一样是积福消业,念咒摩顶、打骂都一样是摄受加持,都是让我开悟,让我成就。”你真正明白了,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本体空性、自性光明的境界。一样是空性,一样是光明;一样是清净,一样是圆满。这就是大光明、大圆满的境界。这时才显现出这样一个境界,之前不会的。

  这个时候都一样,好与不好,加持与不加持,都是好,都是加持。分别心都没有了,也不执着了。不执着的同时,就体现了空性。都是让你解脱,让你成就的;都是让你开悟,让你证悟的。这时光明、大光明的境界就来了。

  什么叫大光明?大光明就是一切清净,光明代表清净。一切清净了,大光明、大圆满的境界就出来了,一切都圆满了。将上师的一切行为视为佛的事业,一切观为清净,就没有问题了。如果有问题,就是自己心态的问题,自己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证悟大光明。本体空性、自性光明这些道理你没有明白,你没有证得,所以你有好坏、对错这样的分别。

  若是以一切清净这样一个心态,站在这样一个境界去看,一切…

《2012观音法会(四)上师瑜伽的五个要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